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人啊人/人,性本色 L'humanité (1999)

    最近更新: 2024-08-13 正片
    • 主演:艾曼纽·斯高顿 / 赛芙琳·卡尼尔
    • 导演:布鲁诺·杜蒙 (Bruno Dumont)
    • 编剧:$$$Bruno+Dumont
    • 分类:考驾照
    • 地区:法国
    • 年份:1999
    • 更新:08.13
    • TAG:剧情,悬疑
    • 别名:人,性本色@@@Humanity@@@人道@@@人性@@@La humanidad
    • 片长/单集:148分钟
    • 豆瓣评分 7.2 (2636票)
    • IMDB评分 6.9 (5,171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69%
    • Metacritics评分 Metacritics: 77
    • TMDB评分 6.78 (热度:6.49)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人啊人/人,性本色》的免费在线观看,《人啊人/人,性本色》是对白语言为法语,属于剧情,悬疑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2分,有2636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年近三十的法拉(艾曼纽·斯高顿 Emmanuel Schotté 饰)是一名警察,至今仍和母亲同住的他有着一颗异常单纯而敏感的心,在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名叫朵蜜诺(赛芙琳·卡尼尔 Séverine Caneele 饰)的女孩,可是这个女孩却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女朋友,这让法拉感到既痛苦又沮丧。其实朵蜜诺对老实可靠的法拉也心生好感,可她离不开男友带给自己的肉体上的快感,在愧疚中她只能一次次的用余光向法拉发出求救的信号。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domp4]人a人.1999.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domp4]人a人.1999.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详情
      L.Humanite.1999.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L.Humanite.1999.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详情
      L.Humanite.1999.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1080p.mkv.torrent 详情
      L.humanite.1999.1080p.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详情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详情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Remux.AVC.DTS-HD.MA.5.1-SONYHD 详情
      人啊人[简繁英字幕].Humanity.1999.1080p.BluRay.Remux.AVC.DTS-HD.MA.5.1-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L.Humanite.1999.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L.Humanite.1999.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720p.BluRay.x264-USURY[rarbg] 详情
      L.Humanite.1999.720p.BluRay.x264-USURY[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L.Humanite.1999.FRENCH.BRRip.XviD.MP3-VXT 详情
      L.Humanite.1999.FRENCH.BRRip.XviD.MP3-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L.Humanite.1999.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详情
      L.Humanite.1999.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年近三十的法拉(艾曼纽 middot;斯高顿 Emmanuel Schott eacute; 饰)是一名警察,至今仍和母亲同住的他有着一颗异常单纯而敏感的心,在他的心里住着一个名叫朵蜜诺(赛芙琳 middot;卡尼尔 S eacute;verine Caneele 饰)的女孩,可是这个女孩却是自己最好的朋友的女朋友,这让法拉感到既痛苦又沮丧。其实朵蜜诺对老实可靠的法拉也心生好感,可她离不开男友带给自己的肉体上的快感,在愧疚中她只能一次次的用余光向法拉发出求救的信号。 nbsp;   一宗少女奸杀案让法拉所在的小镇炸了锅,而查找真凶的重任则落在了法拉的肩上,怀着对凶手的愤怒和对受害者的怜悯,法拉发誓一定要查明真相,而在追凶的过程中,法拉领略到了人性中那既美好又丑恶的独特的风光。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2 IMDB 7.8 正片
      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2009
      剧情片
      德国

      白丝带

      Das weiße Band – Eine deutsche Kindergeschicht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以善之名行恶之实,专制之花结暴力之果,哈内克的刀又准又狠,对民族及个人罪恶根源的挖掘入骨三分,一如鲁迅。
      •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里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歪曲着理解一下,跟白丝带的内涵极搭调。对纳粹和暴力史了解的缺陷不妨碍为其镜头语言倾倒,哈内克是我的菜。黑白片儿真可以随时拿来当摄影课学习。要说是闷片的话,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看的时候不光情绪,季节和时辰都没到位。
      • 影片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孩子们对父权的反抗,影片所有家庭几乎都有一个极端暴力的父亲,极端的父权导致了少年团体的诞生,以反抗父权甚至发展成为对整个社会层面的反抗。
      • 长期以正义和纯洁的名义,要求人们压抑人性里的某些东西,这股能量迟早会在内部扭曲灵魂,把人变成怪胎,尤其是孩子。引导一个灵魂真正成为高贵,绝不是惩罚,批评,灌输能够做到的,它需要在友善活泼的环境下自由成长,在感动中领悟。
      • 纳粹的童年,19年后他们20多30岁,他们最重要的人生正正伴随第三帝国盛衰。
      • 黑白画面长镜头无配乐主线隐秘,Michael Haneke把擅长的暴力刻画藏得密不透风却又遍布四处,全片因此有了克制冷静甚至压抑死寂的气氛。此外电影有非常出色的故事和主题,绝对值得解读。
      • 如果彩色制式,会否变成“红丝带”?电影技术可以“复古”,被侵犯的童真如何回去?灵魂一旦沾上邪恶,白色——纯洁的象征,只是用来掩盖更大的罪恶,将被鲜血染红。
      • 德国的恐怖主义诞生的时候只是不断地被人们习以为然,我们频繁地目睹着暴力的源头,却无奈地用"Ich weiβ nicht"(我不知道)来掩盖更多的思索:二十年后,这些孩子成为了纳粹的主力军。于是黑白的屏幕压抑不了膨胀的恐怖,战争的前奏便传来它橐橐的脚步。但愿它能得再得奥斯卡外语片。
      • 很强大但很闷的电影是存在的……
      • 当一种观念变为意识形态,便会产生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快也变得无人性。它并不强调是谁做了这些罪行,而是一种集约化,像副标题“一个关于德国孩子们的故事”,背景是一战前夕。(哈内克本意是指代整个历史,而不仅是纳粹),那些孩子唱着巴赫的圣咏,惩罚那些背叛他们所受教育的人。影片开头牧师的儿子走在桥栏杆上,对救他的老师解释:“我给上帝一个可以杀掉我的机会。他没做,所以他对我是满意的。”结尾众人合唱“我们的上帝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实在是高明的反讽。再说摄影,15:12,窗户打光与寇德卡《吉普赛人》里的葬礼场景相似,26:50至27:52,随着小男孩环绕房间到受罚,在画外音中我们甚至能听到自己的心跳,30:23田野上三个农夫借鉴了桑德的摄影集“二十世纪的人们”,26:30,人物脸部特写又传承自伯格曼。
      • 不闷啊。答案从一开始就呼之欲出,且看他把多重线索一一收拢,空镜、旁白都用得漂亮,慢慢把一个村庄的罪恶铺陈开去。表面是代际冲突,背后是一战前德国的宗教和家庭秩序——没错,最恐怖的东西常常来源于秩序(白丝带的隐喻)。结尾名为开放实则封闭,圣歌蔓延,只有罪而没有赎罪,有祷告而没有判决。
      • 金棕榈大银幕打卡。从一战前夕一个充满怨恨嫉妒冷漠暴力的德国村庄,辐射到整个德意志民族。从一系列悬疑事件深掘人性的恶之花,痛苦的由来与转移。刘瑜说:“当一个人追求快乐的权利被剥夺时,别人的痛苦就成了他的快乐。”二十年后,这群孩子找到另一种宣泄情绪的出口。
      • #重看#四星半;沉静肃穆的长镜头隔着走廊和房门瞠视怪力乱象丛生,大量留白沉默逼仄出不寒而栗,平静田园里暗流涌动波云诡谲,暴力和恶行滋生的封闭空间;父权当制,神权压顶(不断联想起伯格曼父亲),阶级分明,当彼时的白丝带若干年后变成黄臂章,一切都可以解释了;去年杜蒙《小孩子》有类似(哈内克对杜蒙相当认可)。
      • [看过2010-02-21] 闷,反情节的另一种拍法。汉内克最好的片子还是《Cache》……|20221101资料馆重看:可以到9分。确实厉害,堪称拍出人类学意味了,“第三帝国前传”,民族心灵史啊这是!跟这部一比那《乔乔兔》就是个渣……当年怎么会觉得闷呢,压迫感惊悚感都特别强啊,看来还是必须大银幕看!当然要刨点分就是还是概念先行了,而且人物化的叙事人严格来说也有用得不是特别到位的地方。
      • @小西天。三星半。以封闭村庄为模型书写的父权批判寓言,村长(世俗权力)、男爵(贵族权力)、牧师(宗教权力)、医生(知识权力)交织出父权的不同维度,又在各自的家庭中成为滋生暴力的罪恶之源,象征纯洁的白丝带被扭曲成象征耻辱的红字。群像戏写得很工整,甚至咆哮都均匀分配。文本有不少处理巧妙的地方,比如前半部分男爵夫人练琴指点长笛一场与后半男爵夫人的儿子因削芦笛而被其他孩子霸凌,两笔写出男爵夫人的处境和出走的必然。以乡村教师(人文主义者)为叙述者和侦探串联片段是叙事特色,但也因此,被指认为凶手的孩童在故事中彻底失声。再加之结尾一战爆发历史节点的强调,理念先行之感过重,效果未必好过通常的多视点叙述。
      • 在哈内克的语言体系中,这是最为写实,甚至语感上最松弛的一部,但却赋予了最邪恶、最灰暗的故事背景。他从一个极为独特的视角,窥伺着德国小乡村波澜不惊下的极端愤怒,探究着nazi是如何在一战前就已鼓噪。而二战的屠戮,不过是整个早已病变的群体挑破脓包,肆意迸发喷涌的节点。龌龊医生、男爵儿子、痴呆男孩遭遇的群体性袭击,其后的“人间蒸发”,在二战中全部能找到对应。战争的结果最容易看到,但成因才是最值得反思的。
      • 观影盘点期,看过留脚印~
      • 哈内克代表作,09戛纳金棕榈。1.既是黑童话般的纳粹前史,又是集体恐怖主义的冷酷白描。2.黑白画面,长镜头,零配乐,冷暴力,回忆穿插与无法证实的真相,克制压抑却直击人心。3.鸟-剪刀-十字架,最终妥协的父权。4.关门后的虐待,画外空间与延宕,想及安东尼奥尼。5.医生与接生婆的隐喻。(9.5/10) | 2024.10.20 奥地利电影周 大光明影院 4K修复版重温,全程如鲠在喉如芒在背的窒息感与骇惧震悚,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恐怖片,甚至并不止于某个具体国族或时代,而是关于父权的严苛、粗蛮、无耻和虚伪,以及由此引致的家庭与社会中仇恨和暴力的传染、流动,似黑云蔽日,亦令人想及鲁迅说的“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重看方觉本片是哈内克最不拘泥于形式(如固定机位全远景长镜头)而视听语言又最成熟丰饶的作品,也是不折不扣的影史最佳候选。
      • 刚看完本来想默默坐到字幕完。前面一个女的说:我觉得中心思想就是男的有毒,一切的(不好)都来自于男的。另一个男的附和:对父权制……马上溜了,好想对他们说少看点书吧;)
      • 推理题材拍出这种深度确实牛大发了
    • 豆瓣 8.3 IMDB 7.7 正片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1951
      剧情片
      法国

      乡村牧师日记

      Journal d'un curé de campagn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毫无疑问触及心灵
      • 别不懂装懂了。没有基督教背景就是看不懂。
      • “这是电影与文学从思想到形式平等地表现出独特艺术性的第一部电影”
      • 真没看下去,,,
    • 豆瓣 7.0 IMDB 6.4 正片
      Hors Satan
      2011
      动作片
      印度

      撒旦

      Hors Sata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第一次看这个导演的片子,觉得很功利很说教。果然在花絮里,他反复强调和其他导演风格的不同以及种种意象对观众的刺激效果。在我看来,这个故弄玄虚的故事所提供的那点线索完全达不到寓言和神秘主义的高度,故事的中心是:女人可怜,男人活该
      • 法兰西的风景真是美死了!
      • 他不轻易接吻,因为他是上帝之吻。
      • 撒旦之外,耶稣之内,众人之间。杜蒙镜头下的日常,总有神迹的显现。
    • 豆瓣 7.6 IMDB 7.3 HD高清
      Caché
      2005
      剧情片
      法国

      隐藏摄像机

      Caché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A- 道德实验,政治隐喻。创作方法论是理性。
      • 没有给出答案的悬疑,却留给心灵巨大的震撼。
      • 迈克尔哈耐克的电影总是凌驾于我的解读能力之上,必须要看很多影评才能领略的本片的真正强悍。。。说实话,影片悬疑诡异的剧情让我看着揪心,矛盾与疑问的不断呈现也让我看的头大。。。
      • Michael Haneke个老流氓,用技巧调戏观众……不过很过瘾不是吗。
    • 豆瓣 8.4 IMDB 7.8 HD中字
      Le feu follet
      1963
      剧情片
      法国

      鬼火

      Le feu folle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自杀是因为你不爱我,因为我不爱你,因为我们的关系冷淡了。我自杀是为了增强我们的关系,给你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
      • 电影放映完才发现身旁坐的是施隆多夫...
      • 《表兄弟》式收尾。石头之间的蛇。用拉辛的世界反对普鲁斯特。虚无没有任何质量。纽约像一个疯狂的漩涡,人们像瘾君子一样消失在城市里。太阳,你无法摸到,但你可以内心有阳光。毒品:一切冒险都在于你的内心。色情小说:是西方概念,是依据原罪、善恶而来。我自杀是为了给你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痛。
      • 在酩酊中毁灭
      • 还是喜欢路易·马勒,因为他是新浪潮这班人里心最软的一个。
      • 要对我的朋友们说,“你要还是我的朋友,我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否则你不是我的朋友”
      • 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团鬼火
      • 我能自己写,而且能比路易·马勒拍得更好。
      • 给我一杯马提尼,给我一支kent,我会像阿伦.诺伊斯一样悲伤
      • 儘管我是那麼喜愛路易馬盧的電梯和鬼火,卻無法給鬼火打"力薦"的5星。畢竟我還是希望健康的人生觀能帶領每個人撐過虛偽寂寞的無情掃射。
      • 好怨念好怨念的故事。。。。
      • 虽然青春不再的我们生活的色彩在褪去,但我并不认为死亡比青春褪色后的生活要好。不要总是让死亡给人镀上一层神圣的外衣
      • 路易·马勒第6作,获威尼斯评审团大奖。莫里斯·侯内气质绝佳。跳切和特写运用很新浪潮。对男主徘徊于焦虑与无聊间的心态描摹精准而犀利,令人犹然念及叔本华。| 踱步,喃喃自语,涂鸦,层叠纸盒,拔娃娃头,臆想通话应答 | 在井底的太阳比地上更暖和 | 你就在我面前,但就是摸不着 | 守卫黑暗。(9.5/10)
      • 9.3;“明天我就自殺”
      • 人生需要有东西维持生存,要有东西可以为之生,要有东西可以为之死,若缺少一个则导致戏剧性人生,缺少两个则导致悲剧性人生。
      • "一切冒险在于内心//我认识酒之前就已经喝酒了,我在等待的时候开始喝酒,然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需要用一生去等待……所以我把自己喝成傻瓜。”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才会惶惶不可终日。说不清是冷还是温暖,想到如果不建筑就永无房屋,那就每分每秒好好活着吧。
      • "你治愈了"——一种戈达尔或者雷内式催眠,新浪潮与左岸派风格在《鬼火》中近乎并置,但它却永远指涉自身,路易马勒以松的情愫—无意义行为(在王家卫的影片中则很紧)模式填补了《局外人》之前、之后。或再现镜像阶段论:完全的自身—外界审视与寻求一个不可能重复的"享乐",再到语言、跳接、毁灭
      • 很好很简洁的结尾
      • 第一次遇到节奏慢剧情少却一点没让我觉得闷的片子,拍得好美…… 也是第一次看到片中Ronet这种时刻安静、情绪却又波澜起伏的银幕形象……
      • “我已经不爱她们,她们也不再爱我,我们已经没有联系……”这是花花公子阿兰的临终(自杀)遗言。阿兰的悲剧在于,他的生命只有爱和酒精,而这两样东西也是他的忧郁所在,当他再也寻觅不到这两样东西的时候,他的生命便如同行尸走肉了。大部分是莫里斯·荣内特的独角戏,他的忧郁气质不输詹姆斯·迪恩
    • 豆瓣 7.1 IMDB 6.6 HD中字
      La mujer sin cabeza
      2008
      剧情片
      意大利/法国/阿根廷

      无头的女人

      La mujer sin cabez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有的演员靠眼睛演戏,有的靠后背演戏,而这个女主角靠一头金色卷发演戏。 有的导演擅长拍日常对话,有的擅长拍暗中有光。卢奎西亚马特尔擅长拍生命窸窸窣窣的声音。 她的电影是呢喃的语页,充满喧嚣与骚动。 她的电影可以闭着眼睛看,因为听到的比看到的更多
      • 曖昧得太規矩,含糊得太鋒利。Martel是如此地熟悉每一個起居室,每一道門,每一張床,鏡頭走入室內,就突然充斥到整個房間。她用了很細緻的前景和遠景技巧。遠處交談的人是模糊的,近處女主角的髮梢是分明的。道聽途說捕風捉影製造懸念,在平靜的生活裡變成慢性中毒。除了太直白,沒什麼弱點。
      • 以為艾幕杜華 結果還是失望 同是監製但不及《臉紅的夏天》
      • “撞击”只是一种haunted,或者说是一种并不优雅的evoke,它“闯入”中产阶级的日常之中,迫使其进行自我审视,以及一种展开的焦虑,中产阶级的负罪感,《无头的女人》呈现了一种安东尼奥尼式的疏离,被构图挤压,分割的中产阶级,偏离中心与室内的大段阴影。“被惩罚”成为了改变的契机,也是一种被证明不可能的动机, 鬼魂,以及被占的宅子,haunted是一种内在化的状态,回到影片的开场,Veronica无意中选中了那个人(那条狗),并承担不断回归的实在界,一种爱伦坡式的恐怖。 卢奎西亚·马特尔影片中的人物总是想方设法地离开,却又不得不忍受空间沉重而长久的凝滞,直至消亡。
      • 8.7;Lucrecia Martel如此鍾情於元素呀...它們不起眼但始終綿密地蔓延開
      • 首先觉得难懂,段落对白细节之间难以好好地串联起来。不完整的画面切割,无数次代替掉言语的眼神,像美术馆里的一件装置,看了所谓的评论才能解读。但那种刹那之后世界崩塌的感觉我很懂,一切都不一样了,新的联系建立,新的意义赋予,只是这些对那个女人来说已形同虚设。阿根廷的口音果然奇怪嗯。
      • 马特尔绝对是当今最值得研读的导演之一,尤其是她对场景空间的把握。这是一部没有建立镜头的影片:全部是内景开场,用多样式的镜头展现空间的多个层次,但抹去整体的坐标,让人如堕云雾中——这正和突遇车祸的女主相类似,在影片中她始终试图回想起事件全貌,观众则也在不断尝试构筑整体印象,女主四处张望,观众则也紧盯着她不放:一种观看的互文产生了。谵妄的女主游荡在仿佛已不属于她的生活场景中,充当着“景框”的角色,这是有别于文学的独属于电影的“线索式人物”,她介乎电影与观众之间,规定着戏剧空间。当她最后发现,一切支持她经验的证据都不复存在时,她也早已认识到自己生活周遭的虚伪,人际关系被一一刺破,突如其来的空虚袭击了她,她认识到了虚伪却无法对抗空虚,于是最终她还是走回了原有的生活,和周遭的人一起形神分离。
      • 妳知道自己是個失憶者、妳懷疑自己是個殺人者、於是妳開始無聲的汲營,猶如挖掘庭院的水池一般挖掘自己的過去;直到妳發覺,妳的住宿証明、殺人證據、乃至妳曾在世上活過的所有痕跡,都能輕易被大人物給抹去,妳隨時可以是社會「失憶」拋去的碎屑,與屍體無疑──妳選擇就此消失,又怎會帶有一絲遲疑?
      • 混乱,标题党,海报党,反面教材。
      • 用延綿不斷構築起來的的細緻「日常」,去製造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所有的記憶都是虛假的
      • 将意外事件的冲击与谜团隐入生活琐碎中。关于意外的想象,即关于生活的想象。大段车内的平行视角指引
      • B+/ 类似的中产故事已经看不少了,依然能够全神贯注足以证明马特尔的能力与作者性。这种重构并非寄托于文本上的道德辨析与概念翻转,而是落实于空间与身体的切割以及阶级生活场景中的精妙调度,从而营造出微妙的眩晕感。这种眩晕感从《沼泽》中粘稠的空气凝固而来,并演变为《扎马》中“被殖民的殖民者”的惶然。
      • 被低评
      • 记忆就这么被混淆了,渐渐的,她迷失在聚会的人群中……中年女性被压抑的神经。 题外话,丈夫孩子情人同性情人,他妈她都有了!要那么清醒又有何意义~
      • 关于人脉,金钱,社会地位,女色的电影,平淡没有张力
      • ★重看再加一星。马特尔最好的作品。从《沼泽》到《圣女》再到《无头的女人》,繁杂的群像外观视点逐渐缩减为深入人物内部心理的主观视点;同时,随着事物的隐喻含义压倒了物理含义,抽象的戏剧结构逐渐取代自然主义式的生活叙事成为文本核心,这两个演进过程是一体两面的。影像仍是局限景别与长焦镜头主导,但由混沌转为精密,色彩和光影被纳入表意,像布列松成熟期作品那样通过剪辑优雅地“缝合”(听觉同理),预示了十年后《扎马》的形态。另外一点是,马特尔的表达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阿根廷殖民者后代(中产阶级)与土著印第安人之间的压迫关系,而车祸中女主角撞死的正是一个土著青年。车祸后对于罪行的掩盖,正是比喻阿根廷历史对于文化侵略与种族灭绝的掩盖,正如假意“良心发现”的女主角用黑色掩盖了金发后,加入了压迫者的舞会狂欢。
      • #HKIFF# (四部电影里最适合最后看的)熟悉的是电话铃、雷雨声、水声和耳鸣声。新鲜的是社会历史寓言。
      • 关于white guilt,可能是四部电影中口味最淡的一部,但也还是上乘之作。
      • 不知道是不是我不能适应阿根廷人的节奏,,整个影片的节奏一塌糊涂,没有节点,没有转合。。。
      • 日常中的紧张。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