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女挠头!前半段还挺清新,后半段一泻千里迷惑操作,好端端为啥要顶着全校目光雨狂吻,为啥要因为检讨生气玩消失,也不给人解释机会,重逢后又说自己有男朋友了,后面明明说30岁就结婚,却又说别再见了,深井冰一样,最后结婚真是莫名其妙,喜欢人家让人家过来当伴娘,还深情看着伴娘说我愿意,姬片新郎是没人权了是吗? |
|
两星半。杨偲泳只要有水的镜头都好美,雨中激吻、浴室拥吻把她都拍得温柔且脆弱,在这种名场面里完全盖过了人物的内心逻辑。我很喜欢雨中激吻那场戏,虽然转折略微生硬,但是是为数不多的女同电影中很勇敢的画面,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燃烧自己,她们那一刻就是,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电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学校发觉二人的亲密关系,找来了双方的家长谈话,父亲与父亲一见面先是问对方高就,再然后即说女孩子之间这么玩在一起没什么,他们觉得学校太夸张,这一点很有意思,以“接受”的态度来不承认这段关系的定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女主角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没有做得很好的一点,我们不一定非得要去对一段情感下一个定义,是友情、爱情、亲情都不重要,但电影则一直在这个点上落脚,不停的强调,又没有升华递进的空间。 |
|
女校过来人很难不产生共鸣,但整体节奏掌握不好,有些地方没铺垫好。很俗套但我还是哭成了泪人。 |
|
全片最佳:雨中的篮球场。BE不能接受。 |
|
談善言加分,鼓勵一下新導演與年輕人,不用太嚴厲。過多音樂,父女對談就對談,不需要太多配樂。當成GL/soft porn看看兩個女生接吻挺唯美的,再者是共鳴吧,在香港教育界很多教畜,看到女生的叛逆要反禮教,可是徒勞無功。說故事的技巧是欠奉,故事框架簡單,一看預告就知大部份結局。在性身份/角色方面有些對傳統的嘲弄都幾難聽,最後21世紀還要回去禮教之中,想像力與突破力守舊。 不過香港的環境也一樣守舊,唉。 |
|
《蓝宇》话外音作为心声那段简直神来之笔。还是很触动,导演自传无疑了。双女主超来电。 |
|
我真的对什么“最好的朋友”这种屁话ptsd了ok??? |
|
-为什么要找我当伴娘?-为什么你要答应?-因为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因为···其实我只有你一个朋友。—— ★★★☆ —— 观影过程时不时联想到台剧《第一次遇见花香的那刻》。 |
|
1. 兩位導演的品味比較差,角色有感情起伏時打雷下雨在95分鐘的電影裡竟然出現了三次,無論鏡頭再怎麼追求日式柔光,也掩蓋不了由此而來的粵語殘片即視感;2. Renci首擔大旗,演技有點飄忽不定,如果清楚演員極限,將鏡頭適當地拉遠些效果會更好;3. 片末獨舞完全發揮不了感人的功能,非常尷尬做作,使全片結束在這氛圍下,亦回應了本短評的第一句;4. 劇本以拼湊為主,基本上都是同類電影中的即食材料,尚欠打磨,以致人物描寫比較浮泛;5. 有彈有讚:新娘房一幕的鏡頭擺位不錯,現實中明明是對望的兩人,透過鏡子的反射卻望向相反的方向,如果多一些這樣的電影語言,多好。 |
|
吻戏好美,两个女孩也好美。虽然很drama但是又觉得很真实。 |
|
喜欢操场对吻,喜欢浴室的那场戏,失真又真实。父女对谈也很有意思,爸爸说女生之间其实没什么的,但她没有回答,只有她们两个人才体会这段感情的热烈和珍贵。很典型的les片了,又be又伤,陈腔滥调。(啊 可爱情不都这样,反复讲,又反复使你流泪。 |
|
“电影考古学”的特性决定了往往是陷得更深还未走出来的人才会手持摄影机、牢牢握住诠释的话语权 费尽周折当上导演 只为通过再现式的排演 验证我们是否拥有同一段回忆 记忆是环境使然的混淆还是只关于妳的注定 而前史的随手采集和拼凑并非只停留于一帘孤梦 当规整的泳池平面被一再被扎入水中的线打破 再被热烈的“点”(雨点和淋浴)击得支离破碎 手持随着角色冲入雨中拥吻不顾一切 信物粗暴地扎破耳垂鲜血汩汩直流 这种尖锐的真实终消解了女校往事的错位感和不确定感 |
|
三星半吧,狗血但确实是青春了,啥时候能走出东亚女同皆苦的悲剧命运🥲 |
|
-我不要将来。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我也觉得是。 |
|
这段感情发生在2001-2003年期间。为什么给5星?因为这片真的是很真实,因为我经历过这些。那个年代说远不远,说近不近,但又有谁能在那个时候挺身出柜?说到李芯悦为什么会在结婚的时候邀请李咏蓝当伴娘,大概还是一歌词“能成为密友 大概总带着爱”。李芯悦曾经勇敢过,是李咏蓝错过了,错过就是错过了,因为还带着爱,想让你看着我结婚,也就好像婚礼是我和你的婚礼一样(李芯悦在说我愿意之前,有含泪笑着看向李咏蓝)。ps:自我感觉英文翻译和粤语差别真的比较大,也有可能看不懂英语,听得懂粤语吧。以上观点仅为个人观点,自己都有自己的看法,总归,值得看。(抠细节,有谁看到了最后婚礼上,芯悦把戒指给咏蓝戴上了) |
|
好不好看没关系,凭大陆不让拍,我就要打5星 |
|
有長文影評。愛情二字簡單又純粹,然而即使再練習千次百次,我們還是難以譜寫一段完美無瑕的愛情故事。愛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原本只屬於兩個主角的故事,但當不符合外界的期望,這段愛情便須面臨嚴峻的考驗。青春是一部美好的電影載滿溫馨點滴,然而時間留不住青春,青春鎖不住美夢,頃刻清醒過來美夢被徹底粉碎,面對現實,孑然一身繼續上路。存在就是活著的痕跡,我倆的愛情也要留下一點什麼,為了你,我甘願改變人生的軌跡,以電影撰寫一封愛你的情書,展開平行世界填補畢生的遺憾,讓故事自此埋葬在電影世界內,定格在美滿的鏡頭中。 |
|
整体的摄影和色调都很小清新,最大的败笔是,在女二父亲的葬礼之后,没有逻辑的说现在开始不联系,到了30岁没有结婚再在一起……太强行了…… |
|
港女情事。「最后我们都会用一生来怀缅青春。」 |
|
什么是青春,青春就是燃烧自己,她们那一刻就是,热情并没有被雨水浇灭。电影有一个有趣的设定是,学校发觉二人的亲密关系,找来了双方的家长谈话,父亲与父亲一见面先是问对方高就,再然后即说女孩子之间这么玩在一起没什么,他们觉得学校太夸张,这一点很有意思,以“接受”的态度来不承认这段关系的定义,随着时间流逝人事变幻,这个问题也成为了女主角心里的问题,这也是电影没有做得很好的一点。 |
|
其实婚礼上哭的不止她们两个人,还有在屏幕前流泪的我。😭 |
|
「我不要将来,我觉得现在已经很好了。」「那如果我爱你是幼稚,我宁愿一辈子都不长大。」「够胆去喜欢,不够胆去爱。」三句话,感情跳了三阶不止,几乎直奔死寂了。总觉得年少时憧憬也好,许诺也罢,都不过是拿一些未必能够恒久的东西来壮胆,仿佛日后伤春悲秋,也至少有个壮阔的背景托底。比起摇摆的少年恋爱,两位父亲刻意的云淡风轻,更有心头剜肉的感觉。《叹息桥》后,谈善言和陈健朗又有一段亦兄弟亦情人的关系,然而「禁恋」落在杨偲泳身上,两度叹息。 |
|
我的重点不对,咏蓝从美术老师那一盒子情书里翻找出自己的那一封时,我真的笑到拍桌。 |
|
来了来了来了,第一批观众来了! 姐姐们演技真的好!!!因为讲述的是香港女校发生的事情,所以对我来说更加多的是好奇女校里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电影全篇的镜头都比较亮。故事情节,两个人在一起是要面对很多现实的问题的,社会的,朋友的,家人的,经济的,其实从高中就看出来两个人的背景也会导致这段感情走向的结果。影片结尾的最后一场配乐选择的好,主演姐姐们真的演技好好,而且好漂亮!中间过程中的一些离别和故事交代的不是很清楚,其实我还是没看懂泳池之后岸上看到李芯悦(剪短发了?)的一段讲述的是什么情况,可能以后上映我还会再去看一次吧!还有几个镜头的设计其实有点刻意,但总体来说还行8 |
|
(HKAFF全球首映) 怎麼這麼難看⋯ 女校、教會學校、現實和世俗的威脅、無止境的互相傷害的抓馬⋯ 像是矯揉造作版的《我的少女時代》加上年代近些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再揉雜無數兩岸三地青春片梗,輔以白得發藍亮得發光的磨皮糖水濾鏡,各種無意義的特寫慢鏡頭加突兀的傷心bgm⋯ i mean我像是看了廣東話配音的爛俗台灣青春偶像劇,食不下咽。我對lgbt片總是寬容的,但毫無真摯感情,只有聲嘶力竭的哭喊和滿嘴空洞無力的愛,怎麼打動人?這個設定在2001年的故事中我最感動的位置是當兩個女主一起看《藍宇》,甚至沒有畫面只有背景聲音,是悍東藍宇在北歐的分手戲,「我是真的喜歡你」,在這個位置我全片最感動,你能明白嗎?時代已經進化到不再需要這類片子了,香港已經有翠絲、叔叔,不需要有矯情無比的假青春回憶。 |
|
两个女孩毫无cp感,倒是叹息桥滤镜太厚意外看到另一个故事里小薇和李子勇doi了(误 |
|
「我不要将来。我觉得现在就很好了。」「我也觉得是。」香港女校的爱情故事,短发班长李詠藍实在太像《蝴蝶》里的蒋祖曼了,几度让我出戏。电影应该是根据导演自己的亲身经历改编,所以显得特别真挚细腻。其实和大多数同性题材电影差不多,罗曼史开场于相邻的桌椅、因为误会或者世俗眼光而分开、多年后重遇已经物是人非、虽然给你幸福的人不是我但也希望你幸福。多给一星,是给封面的雨中之吻,也是她们在学校操场上上演的那场肆无忌惮热吻,这是她们的爱情唯一一次曝露在阳光下,哪怕只有那短短的几秒钟、也足以度过往后黯淡的数十年。「其实她到最后都还是深爱着李詠藍,只是她不忍将越来越好的她拉入生活的深渊,于是选择在三十岁之前结婚。为什么找你来当伴娘? 大概是很想和你携手走过这段路吧。朦胧中,就要骗过自己,最终走向的人是你。」 |
|
哭到止不住 |
|
女校是个特别的题材,拍的极少,但是差的地方太多了,不想多说了。两个父亲之间的对话一语成谶对应结尾吗?学校背叛部分就轻描淡写过去了,可以挖人物内心没有去挖.....后来重遇,因为对方被xx了,所以自己也要....这个真的是女导演写的拍的吗?其实两个女主演技都还行,只是没什么火花,这种事,没办法勉强啊。眼睛里没有光射向对方就是没有,杨偲泳要稍微好些。雨中亲那场戏没有拍好,这么好的机会就浪费了。前半段的柔光滤镜白的人头疼,大概是为了美颜吧。不打分了,虽然拍的差,但没什么人在拍....哎。虽然是我初中时候才会看的剧情..... |
|
★★☆ 作為港片中難得的一部女同題材作品,青澀懵懂的校園戀愛固然美好,但是那些小美好撐不起一部電影,沒完沒了的配樂,糊一臉的柔光濾鏡,碎片化的敘事充斥著旁白,都在不斷扣分,明明是愛情片,卻不如穿插其中的幾段父女戲打動人。黃綺琳的畢業短片《赤鱲角到天水圍是我愛你最佳距離》,也是相似的故事,明顯好上許多,而如果《喜歡你是你》也可以濃縮成短片的話,或許也不會那麼輕易暴露兩位新人導演,吳詠珊和楊潮凱,導演技巧的匱乏和電影審美的短板,甚至不如作為演員出現在片中,同為新人導演的陳健朗,更別說在電影中暗暗致敬的《藍宇》了。PS.楊偲泳錯失了香港金像獎最佳新人提名,真的蠻可惜的。 |
|
离地三千尺的疼痛青春式对白与独白 / 怼脸大特写 大光圈虚化 高曝光 日式滤镜 大量觉其“用力”但不足以让我感慨“灵”的构图转场 不知是囿于才华还是经验 / 不理解拉拉片里为何会有以女性外貌羞辱为隐形笑点的桥段 毫无必要且并不好笑 / 以我对lgbt片的宽容与热爱 仍多次被尬得脚趾抓地 唯一打动我的竟是配以蓝宇念白的那一段 可见直白真诚才是最大本领 把控不好便会落得悬浮做作 / 论原生家庭(的富裕程度)对ntxl群体最终选择的影响 / 坐在过道 两位女主两次从身边走过 超近距离观察 真是美(流口水 |
|
挺冲突的。短发的最勇敢,但又很懦弱;长发的最大胆,但又最保守;家长都很开放包容,孩子却又过分自疚。虽然但是,能不能让这样养眼的拉拉片陆续有来?! |
|
這個濾鏡真的太超過了...說著超級直男厭女話語的中年男的實際人設是慈祥老父也讓我無語。各種時代元素完全沒利用好啊,不是加點icon就能讓電影有時代感呀。不得不說全片最讓我難過的一段真的就是藍宇的對白作為背景音的時候。東亞狗血愛好者如我還是有稍稍哭到,主要還是阿談太好了我好喜歡她。 |
|
2/11/2021 @ PREMIERE ELEMENTS [hkaff]。預告已經講完整個故事….不過也好在故事比較簡單純粹,所以兩位新導演也沒有嚴重車禍,只是可惜如天主教女校、00年代情懷元素等的背景設定無好好利用。而片中其實有很多技術問題,剪接上明顯不夠素材才用上大量VO、一鏡直落的重頭戲竟然有污跡在畫面左上方…..演員靠阿談由頭帶到尾,Renci由中段開始多內心戲就出事,陳健朗剃鬚後完全係大學生,所以阿Will就只客串了一個背影….? |
|
哭死 |
|
校园激吻略显尴尬 |
|
(1)情怀不错 ICQ,2001年yes的封面是谢霆锋的活着viva 实在太有共鸣 (2)两女主演技都生硬 特别没有cp感 矫情别扭的港式青春太起鸡皮了 (3)Bewildering 看完也不知道为啥一起为啥分手 (4)为什么邀请放不下的ex做伴娘 应该直接找个闺蜜 开个Bachelor party 然后全剧终 或者像《她要嫁给史蒂夫 She's Marrying Steve (2017)》那样 哈哈哈哈 闹哄哄的多好 都30的人了 结婚的话ex都能坐一桌了 还这么sentimental |
|
香港导演都退化到连同性片都不会拍了么? |
|
这么细腻深情的电影还不到7分?豆瓣的装逼侠真的快烂透了 |
|
“明明相爱,犯众憎,便放开。”
我好喜欢前半段他们在一起的画面,喜欢就是不停地亲吻与触碰。
为什么没有在一起,我觉得是悦的原生家庭让她没有办法承受一段如此真挚热烈同时又无比禁忌的爱,于是她越是爱就跑得越远。
她好想去爱她,有人喜欢蓝。 |
|
应该是导演的亲身经历吧,故事可以,但是拍得就比较漂浮,没有深入挖掘,滤镜太厚,人物塑造得内在驱动力不够,所以很多转折就显得生硬,以至于一直在感动与尴尬之间摇摆不定。片中很多台词还是不错的。 |
|
纯情女通讯录的故事,只是看多了成全别人,感动也显得廉价。 |
|
结尾我劝你不要自欺欺人,真的没必要。 |
|
前面不错,拍得好H,青春期独有的暧昧氛围,日式小清新滤镜。杨偲泳好sexy,和父亲的互动都好得意,有点张pa芝和胡须勇的感觉。开始虐恋之后就是搵戏来做了,各种俗套催泪大龙凤,落了下乘。 |
|
✈️旧金山—苏黎世 |
|
今时今日已可以说这些年HK的LGBT+有关电影都是蛮失败的,如同本片的创作思想,剥开所有新潮元素外衣,内核直返粤语残片,说女校棒打鸳鸯也就罢了,长大成人之后的现实压力究竟是什么完全没有交代清楚,若说彼此步调不一致各自move on又偏要拍她们暧昧纠缠,最后婚礼镜头处理得更是莫名,若说二人依然有爱那又为何要嫁别人呢?究竟是什么原因迫使她们做这个决定呢?不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没有任何表现的结果就是好似在无理由骗婚,更不用说全程高柔光大滤镜和360度旋转等等镜头,还是要说,创作从业者抛除刻板和傲慢、多提升审美真是很重要。两位女主演既有青涩也有气质,居然看到童爱玲惊喜客串。2.5. |
|
角色的念白与故事的走向都显得有点幼稚肤浅,但依然是充满意义的亮相;而刻意打光做旧的气质让人有几分沉迷,也似乎和她们的青春、激情与疯狂永远留在了那场大雨里- -就像每个创造了“现象性”的同影,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刻,这里就是那场雨。背景交代的是Eason拿下叱咤金奖的千禧年,但我却穿越回梦剧院还在活跃的年代- -那么的远,又那么的熟悉。 |
|
多出一星给自己回忆里美好爱情的片段,很美好很渺小也很短暂,你永远知道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个他,有关爱情的美妙时刻都是他。 |
|
已经2022年了,为什么还在写这种故事!救命啊…也真的不算太感人。 |
|
hk文化 + 东亚女同定向狙击 怎么说呢 有笑有泪 如果真的能为一个人那么勇敢 那么她也一定是闪闪发光的人 世俗偏见和爱仿佛是永恒的话题 总有人离去和在原地等待 通过一些媒介去纪念属于自己的经历 反而却不敢真的在现实生活中做出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