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想到好多德国奥地利和法国帅哥互相打仗我就难过。。。。 |
|
把自己藏在制服后的哲人王 |
|
好,還有腓特烈的制服 |
|
于是亲自把土豆兄和小小的花束放到他的墓前。无忧宫里印象最深刻的一副画像是老弗里茨和他的小孙孙后来的腓力三世玩游戏——他看上去很老很累啦,但是在孙儿骄傲的淫威下还是笑眯眯的。纵使经历了那么多悲欢,到最后他应该是快乐的吧,在自己的椅子上死去,忧愁不再,只和喜欢的人们一起。 |
|
1、Anti-Machiavel, kingship in opposition;2、Self-effacement;3、The palace of Sanssouci,to live in the true world and The world he was dreaming ;4、;5、do or die;6、2 frederick;7、增加波茨坦的行程,周末动身~ |
|
侧重主人公矛盾的性格和心理。他像一面镜子映出周围人想要的样子。
最后十分钟让人看到”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真意。
反复出现的那首BGM象征不同时代对他的反复利用。 |
|
有些人你不去了解就躺在故纸堆中了。另外,prussia就这样没了。。。 |
|
把腓特烈大帝的历史和纳粹对他的宣传并列叙述挺有趣的 |
|
主讲人Christopher Clark写了普鲁士历史研究神作Iron Kingdom |
|
……居然赶上去年WC是有多巧=_,= |
|
军事天才、文艺青年。两线并进,清晰优美。 |
|
其实我想说的是,本纪录片最大的价值不在于讲述了亲父时代的历史如何,而是后亲父时代人们是如何运用那段荣光的,我可怜的小亲父呀~被各种人拿来当政治宣传的工具,不过如今的人对待过往的历史时一样如此。 |
|
prussia少个p就是russia |
|
腓特烈大帝,伟大又悲哀的君王。有一段OST好耳熟,似乎是《约翰亚当斯》的。 |
|
spirit of that age... |
|
哲学王 |
|
补标。内容都比较熟悉了,毕竟是精准戳中我兴趣点的腓特烈二世!新学到的是二战期间腓特烈大帝的形象被用来glorify元首,使其迷惑民众的同时自我高潮。联想到同样非常符合本人审美的,墨索里尼充满洁净崇高美的纯白新罗马建筑群,不由唏嘘。看了洛可可那部提到的无忧宫想起标这部。因为某音乐剧的缘故,无忧宫在我心目中向来是悲情的符号,但如果san, soucci.确实如胖老师解读的那样,那又混上了古怪又颇具冒犯性的喜剧色彩。多少理解了一些comparative lit的乐趣…… |
|
he's gay.....his father executed his best mate in front of him, how horrible! |
|
非常迷人的性格啊 亲爱的王子 我愿为你 死去千千万万遍 想要消弭自己的个性 彻底去个性化 变成一身制服 却又无法抑制住在艺术中的释放 普鲁士贵族与它的军事 希特勒式的迷信 强行绑定的奇迹人生 戈培尔搞宣传是有一套 柏林墙立起后 却重新出现在东德的街道上 |
|
Narrator是Iron Kingdom的作者Christopher Clark。非常详尽的叙述,简而言之就是将欧洲最开明的君主之一、一个废除了酷刑和审查制度的君王和希特勒作比,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我只为腓难过。生前受尽苦难,死后也不得安宁。无论纳粹还是DDR总想从他身上取得什么。他们拿了又拿,却对真正的他毫不在乎。那个天赋卓绝的、纤敏的、却终生只能做一面镜子的他。 |
|
八卦什么的 呃…… |
|
普鲁士王国缔造者,近乎完美的一代帝王。是不是有点过于美化了? |
|
《BBC柏林》片中一再提到这位伟大的普鲁士皇帝,柏林处处有他的影子。他才华横溢,既充满艺术气息,又兼具政治与哲学的眼光,领导的普鲁士是文化界和启蒙运动的一盏明灯,从他身上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精神。 |
|
所以说希特勒一个奥地利人粗来凑什么热闹…… |
|
原来战士王威廉一世和哲人王腓特烈大帝的原型就是蓝道·塔利和山姆威尔·塔利…… |
|
#公开探索BBC# 012 他无比文艺,他是军事天才。他崇拜启蒙思想的领袖伏尔泰,他使普鲁士成为德意志的霸主,史称大帝。 |
|
爱吹笛的哲人王,却又打过许多漂亮仗。他撑起了普鲁士,一手缔造了欧洲不可小觑的军事强国。最后的二十年,就守着无忧宫,专心建设柏林,牵着猎犬在宫内散步的日常。 |
|
腓特烈大帝也是同志啊。 |
|
Der Große König. 伟大的普鲁士,伟大的德意志。 |
|
为什么叫之谜呢 |
|
真正的英雄需要适应孤独,极度的克制,丰富的内心和真正的谦卑。 |
|
唉,Prussia ,只剩下叹息了…… |
|
我是真的很讨厌罗斯福…… |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RdR-R_C6w/【盟军的做法就是简单粗暴。开头和最后的提琴BGM很赞。 |
|
Double Life Great Life |
|
腓特烈大帝是任人打扮的偶像... |
|
“我是一面镜子,无力遵从自然的吩咐,只能反射出周围的物体。”
可以说是一语成谶,活着的时候无法面对自己的命运,无法面对自己的性向,死了之后也只能反映出大家希望的样子 |
|
There is no conflict between Frederick who played the flute and Frederick who led the army. |
|
马克:self effacement哈哈哈,记住了这个形容。以及palace of sansourci好想去看看 |
|
这个纪录片没有翻译,好在B站还有英文字幕版。腓特烈大帝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可是他的出身却要求他不得不带上面具,过着双重的矛盾的生活。他是个军事天才,堪比汉尼拔和拿破仑。他还是普鲁士的公仆,在各个方面一手奠定了普鲁士的崛起。以及学术界一直对他的性向很八卦。可惜后来他的形象被戈培尔利用成了纳粹宣传工具。Clark一针见血的指出“ But it is important to remember militarism and bellicosity- militarism and warmongering are not the same thing.”腓特烈大帝的政治军事行动是建立在理性可行的基础上的,而不是疯狂的自不量力的。 |
|
文艺范的军事天才,崇拜伏尔泰的专制君主 |
|
普鲁士之光 |
|
男神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讲解,又唤起了我对普鲁士的兴趣,回头重读Iron Kingdom吧。 |
|
很喜欢探索历史时空的感觉 |
|
不错! |
|
最后10分钟笔锋一转——不论是纳粹政权还是东德政权,都依照他们各自的需求去塑造“腓特烈大帝”,我忍不住在想这两个政权肯定都不会承认腓特烈是gay吧。但是BBC会,确切的说是这个时代的BBC会。“宣传口径”这个东西跟社会观念有时候是相互作用的,历史在我们这个时代会以什么样的面貌呈现,(有时候)每一个身处洪流中的个体都难辞其咎。 |
|
他说他就像一面镜子,无力遵从自然的吩咐,就只能反射出周围的事物。 |
|
年轻时被父亲当作政治牺牲品,死后又成为野心家的宣传工具。 |
|
真是有趣的人设,Fritz性格太有趣了,活着两个平行世界的感觉,一直在战争和艺术间构造自己心中的理想国,最开始跟被行刑的青少年时期朋友那种对话感觉很暧昧原来果然。。。然后普鲁士原来是这样没的也太轻率了!尼采新古典主义普鲁士被纳粹坑简直一个比一个冤,柏林太迷人了啊啊这是旅行宣传片吧 |
|
本想了解更多他的生平,却有一半时间在说希特勒如何利用了腓特烈大帝作为宣传工具,虽然这个角度也挺有意思。字幕组把长笛翻译成风笛也是够了。。。木质的长笛音色好温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