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死在青春 Tarde para morir joven (2018)

    最近更新: 2024-08-05 HD中字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外挂英字.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详情
      外挂英字.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2.10GB ] 详情
      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WEBRip.x264-VXT [2.1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AMZN.WEBRip.DDP2.0.x264-TEPES[6.12GB ] 详情
      Too.Late.To.Die.Young.2018.SPANISH.1080p.AMZN.WEBRip.DDP2.0.x264-TEPES[6.12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DVDrip

      Too Late to Die Young 2018 DVDRip x264-BiPOLAR[739MB ] 详情
      Too Late to Die Young 2018 DVDRip x264-BiPOLAR[739M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中英字幕】死在青春 Tarde para morir joven(2018).@Kucing_.mp4 详情
      【中英字幕】死在青春 Tarde para morir joven(2018).@Kucing_.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1990年夏天,在智利,一小群家庭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下面的一个孤立的社区,他们建立了一个远离城市过度行为的新世界,试图充分利用这个国家最近结束独裁统治后出现的自由。在这个变化和清算的时代,十几岁的索菲亚、卢卡斯和克莱拉与他们的父母、他们的初恋和他们的恐惧作斗争,他们为新年前夕准备一个大聚会。他们可能远离城市的危险,但不会远离自然。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6.9 IMDB 6.1 HD高清
      Familia sumergida
      2018
      剧情片
      美国

      覆没家庭

      Familia sumergi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87/100,帘幕不断投射的光包裹着他们的身躯,仿佛在为他们做着洗礼。质感的绿里,他们起舞。有部分段落几乎是恐怖片式的。叙述从未成为情绪流动的阻碍,自然而然的、突如其来的,透过无比通透的空间、丰富而层级清晰的声响,持续输送着无法形容的感官体验。直至最终切断一切场域之音,迎来仿佛期盼已久的梦幻时刻,我们一同覆没在这奇诡日常。
      • 亲人去世,家庭开始变得有黏性,导演用细腻的柔光铺开,逼仄的室内空间,丰富的人物情绪,大胆的声音运用,有两段神乎其技。
      • 6.5/10。洛迦诺喜欢的都是迷离的、斑驳的、我不能进入的。
      • 今年看过的最好结尾,中间几段也看的头皮发麻,反倒是一些日常部分觉得力度弱了些。声音设计是阿根廷人的种族天赋吗?
      • C+/ 假如更粘稠混沌一点或许可以成为另一种《沼泽》,但现在总感觉那些晶莹剔透的部分像是强扭的。
      • 重看+补标
      • Lucrecia Martel风格的意识流家庭片。以后遇见Martel说好的电影我可得躲远点……
      • 4.0。
      • 中年女人的琐碎日子,要随时给自己创造各种喘口气的机会,不然怎么走下去。
      • 前2/3故作玄虚得很,拍日常,拍生活,拍母女,拍琐碎都非常无力,挑挑拣拣留不下最重要的那一人,高潮过后反而渐渐升温,随着音乐而起的欲望和爱情在一瞬间升起又消失,她的坚持也像一个泡泡“噗”一下幻灭了。结尾很让人迷恋,但这种节奏还是无福消受了。
      • 灵魂“浮现”,光阴“不见”。
      • 难怪马特尔又吹又捧,原来是马特尔干女儿拍的。陷入马特尔的沼泽地无法自拔,选择假装跳舞相濡以沫
      • 文艺家庭主妇。
      • 我觉得 我还需要再看1000部电影 才有资格看意识流的电影
      • 困苦困惑
      • 充满惊喜的处女作。声音的运用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结尾的舞蹈配上鬼魂出没时刻的配乐,暗示着现实生活与超现实幻觉最终融为一体。
      • 亲人故去激发中年自省,死去的亡魂与现实融为一体……hmm……关键是琐碎的家庭片段也不好看啊。
      • 幽浮影像,但均匀度有些缺憾。
      • Marcela戴眼镜还真有点像Martel。有《沼泽》的部分优点,但没有去中心化的视点,导致漂浮感差一些。《驱魔人》那段非常惊艳。
      • emm~~~~~~
    • 豆瓣 6.6 IMDB 5.7 HD高清
      Le parc
      2016
      剧情片
      法国

      公园2017

      Le parc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喜欢没有矫揉造作的准确和简洁,因此日常更日常,清新更清新,恐惧更恐惧。
      • 新颖独特又有趣!在极简的设定与拍摄之内能展现这样跌宕起伏的内心曲线,人物行为与关系的不断游戏似的转换与故事本身一样出乎意料又富有幽默感,而单个行为的重复感正如睡眠一般包围着梦境,整部电影就像是年轻女孩被这个奇幻公园精神分析了一次。【2018十佳No.8】
      • ……完完完完全全全全击穿我。更要命的是我高中时也曾因失恋疯狂倒走数小时,这种回忆应该没多少人有吧,这也能撞情节,是我命中注定的电影了。
      •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我希望没遇见过你。
      • 一提到《白天不懂夜的黑》想必大家都能哼上两句:你永远不懂我伤悲/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像永恒燃烧的太阳/不懂那月亮的盈缺。可惜,这首家喻户晓的老歌描绘的却不是爱情:我们之间没有延伸的关系/没有相互占有的权利/只有黎明混合夜色时/才有浅浅重叠的片刻/白天和黑夜只交替没交换/无法想象对方的世界/我们仍坚持各自等在原地/把彼此站成两个世界。影片里这对穿梭于自然主义景观当中的男女再次向我们证明:爱情的基础是交流和互动。直至黑夜彻底将女孩包裹和吞噬,我们才发现《公园》里根本没有两情相悦的爱情,这是一个单恋者的故事。尽管时光转瞬即逝,但这部简练的寓言却捕捉到了爱情由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爱情的“退场”最终将一厢情愿的人变成了没有知觉的动物。女孩的遭遇令人同情,但我们都明白——不能倒转的时间只能在她的梦中逆行。
      • surrealism at its best.
      • 4.5 很棒,白天很侯麦,夜晚很阿彼察邦,灵气而浪漫
      • 镜头的主角从来就只是公园,人物只是时不时入画的两个移动客体,装置在开放的环境中,在白天是一段欲说还休的关系,晚上则是两个无处安放的幽魂。
      • 81/100,白天试图塑造日常情境,待至观看完全浸没,以一连串跨越空间的对话,意图方才显现。用心理活动去支撑单一机械动作的可行性,完全抛开了时空,不断以声音巩固画内的丰富性并强调虚幻,异常简单有趣的架构。
      • 一开始以为是学生作品,极低的成本和"不科学"的摄影暴露得很明显,但很快电影便控制了我;男孩离开的那一段不知为何分了心,回过神来望着接下来出现的影像,突然被卷入了一种难以置信的焦虑和恐惧中,一直到电影结束,设想我们如果无法从那一个长镜头中挣脱,将会多么的绝望;可惜相比之下在重重叠加悬念的重压下,那个本该很里维特式的结尾显得非常不成熟。
      • #硬盘清理计划# 男孩离开后,由日入夜,后段犹如一种倒放的负片。
      • 把几个消逝的短暂初恋,旋即被抛弃这个过程中,女孩子的心理变化描述了的特别真实。
      • 游 园 惊 梦
      • 整体上将环境声作空间化处理(兼有颤音的使用),并在后段用声音搭建时间桥梁(水流对船上超现实时间的连接作用、有情感表现力的音量变化)算是唯二的可取之处了吧。从其他方面来看此片几乎在浪费电影资源
      • 有趣有趣:前半段感觉是往阿巴斯的原样复制走,中间拦腰一斩,后半段变成了东亚幽灵风。虽仍带稚嫩感,但是导演自带的可爱气质让这样的情绪传达变成了一种作者性,看好他。
      • 虽然觉得很粗糙,但人物内心很细腻。我想回到过去,那样就不会遇见你了” 这样用女孩夜间公园后退行走来表现,真的好妙。
      • 虽然说艺术上勤也不一定能补拙,但至少可以试一下吧。
      • 4.5 声音有些缺乏层次
      • 《谬误沼泽》天昏地暗,蜻蜓盘旋,撕裂的心 在下雨,像一只猩猩,跌入黑洞,拿自己做实验,梦河倒趟,扁舟逆浪,戒断反应 如丧,比之前 更接近虚无。
      • 这个导演心思细腻、奇特。前半截庸常的互动不服务于任何明显的叙事目的,但即便在庸常中,视图与内容也非随意为之,而有一种细心修建的设计感;后半段由一个好笑又大胆的转折作为与前面的分界,如果‘拨头发都可以通过精神分析还原为欲望’,一个内心活动又何不能在艺术中输出为具体的行为呢?赞导演!
    • 豆瓣 6.6 IMDB 7.1 HD中字
      What They Don’t Talk About When They Talk About Love
      2013
      剧情片
      其他

      当他们谈论爱情时他们不会谈论什么

      What They Don’t Talk About When They Talk About Lov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0。
      • 这辈子看的第一部印尼影片。釜山2013
      • 有执行有亮点的清新作品。鼓励印尼电影加一星。
      • 讨论爱情时就别讨论欺骗..
      • #HKIFF# 一部怪异的印尼电影。拍残障儿童之爱,其实也拍了爱之残障。摄影何构图俱佳,剧情则有点散乱。卡佛式的标题与全片关系不大。
      • 有趣故事人物设构~关于用心_体会*感悟;剔除尚为青涩的技法和浮云的情绪.值得一品;解构_角色;圣丹斯独立电影节上不少这类-清淡小品,看着对生活^会心一笑!这片名XD 别在意不幽默的点呗-邦尼和琼的白描生活版*有时 爱情可以让人忽略一些不完美,甚至是残缺~珍惜就好!不枉走一遭.
      • 头一次看到印尼电影,确实足够小清新。
      • 摄影很好,依托于摄影能让人愿意去看这个故事,有不错的设计,但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全景镜头,能很好的展示人物的状态,故事略微有点猎奇向,但也能走进人物的内心,除去莫名转了画风的尾段。
      • Fiction女导演的新片,喜欢那对在雨中骑摩托的情侣,他们突兀出现,不明故事和同行原因。但无论是用眼睛还是耳朵的恋爱,只需最后分别时一个奇妙亲吻。
      • 流畅性和平衡差了点,有把沉重的成长化为小清新的亮点
      • 太散,不知道想表达什么。
      • 忘了……
      • 应该是看过的第一部印度尼西亚电影,关于女孩的成长故事,表达不算轻松,但也没有过分沉重,只是在轻盈的同时,也让人抓不住重点。
      • 我们在谈论爱情时,说起来就像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一样。
      • 残障之爱/爱之残障,意料之中的轻盈清新。“在恋爱中,他是视觉动物,她则主要靠听觉。他们都不谈论爱情。言语失灵时,他们用亲吻,还有那些充满魔力的时刻来表达爱。”
      • 爱情这东西,实在不太明白。
      • 看过留痕
      • 莫莉苏亚的节奏还真是这样,有种舞台剧➕电视剧感...其实是为什么他们谈论爱情时不说话 东南亚的小清新镜头 校服挺好看..
      • 3.5 追夢少女及求愛少女因應比重都偏弱,但絲亳不影響即使是描寫聾啞少女的輕盈感,中間一段時空跳敘及突如其來的情侶也很深刻
      • 好看。
    • 豆瓣 7.1 IMDB 6.6 HD1080P
      Ceux qui font les révolutions à moitié n'ont fait que se creuser un tombeau
      2016
      剧情片
      加拿大

      革命半途而废的人终将自掘坟墓

      Ceux qui font les révolutions à moitié n'ont fait que se creuser un tombea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当不公正成为法律的时候,抵抗就是一种责任。导演用激进的电影语言描述四位左翼活动家对抗系统进行破坏和恐怖的行为,还有他们那紧张、悲哀和深刻的矛盾。P.s.鉴于电影真的太长,讲真是不适宜观看的。
      • 还没有人翻译过,已翻译校对完毕~中英双语熟肉指路微博@Kucing_ 2020年4月月初任务Done✅
      • 多兰大概只有这个电影的十分之一。又验证了那句话,加拿大最好的电影出在魁北克。革命生于冬天,终于夏天。
      • 三个多小时的片长提醒我电影看到一半也是半途而废。
      • 与中产家族决裂,造反标语覆盖商品招牌,毒信恐吓纵火表态,蔑视法庭警察权力机器,插向父辈的餐刀,自我检讨和赤裸自残;若不能达到普遍的正义,则拥抱绝对的绝望;身体宣言,自焚呼应。“你们终将成为我们,不比其他人好,不比其他人坏。”魁北克革命四人帮,虚实影像纪录,厉害
      • 2018013 一星平庸
      • 这种片无法拍。上一代的洗脑冒犯政治正确
      • 喊着要革命,却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清楚,充满了无意义的破坏、愤怒。
      • 加拿大电影中的魁北克青少年总是如此叛逆
      • 仇恨、假大空、自我感动的年轻疯子。电影是讽刺、劝喻、反问?我不清楚。
      • 四个养尊处优青年的左翼春梦
      • 有画面冲击感,但不是很理解这种革命理想主义者,如果生活要靠同伴卖身、殴打抢劫父母来维持,抗议就是明知楼上还住着人家,还是要对着空荡荡的豪华餐馆扔燃烧瓶,最后大火蔓延烧死4户普通人家……这种革命能成吗?成了干嘛?都是自我意淫的满足而已。
      • 革命请先控制一下自己对片长的欲望
      • @ Cinemathtique. Canada Top 10. Sunday night movie with Kirk.
      • 如何被一个过犹不及的结尾毁掉自己对全片的好感
      • 无政府主义者的痛苦与彷徨是无解的。画幅的变换是最突出的语言,至少用到了4种画幅。
      • 其实也没什么革命,看看他们的诉求,抗议涨学费,反对贫富分化,要求保护环境,如此而已,导演也借那个中国理疗师问了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任何答案。而且他们不事产业,居然要靠那个ladyboy卖淫获得生活来源,职业“革命家”好可怕,尤其看到各人裸体自我检查时我真是毛骨悚然。当革命进行到要抢劫全力帮助自己的母亲时,进行不下去了,只有自掘坟墓一条路。
      • 去年七月□□展过这部才留意到的,的确是情绪共通。内容叙述自是不必多说,甚至异常饱和,致使多处画面都如同是种迁就的音配像。但大量口号宣言的好处是极富韵律感,跟这个搭建的室内舞台足够契合。片中出现了大量低清的档案影像,看到后段才会破解,它们并非直接编辑进时间线内的素材,实则是来自摄影机拍摄的人物观看的电脑屏幕,基于此,它们以内嵌的方式参与到当下的运动之中。无从得知为何会好几种画幅之间来回切换,但是在大量激烈的抵抗时候画面会拓展到4:1,刚好是小组四人方形画框的横向拼接。
      • 片長183分鐘,形式是激烈而前衛虛無,全片較著重四位主角的心態,憤怒急躁徬徨掙扎痛苦無力,每位主角身邊也出現中年人的視覺及不諒解之落差,現行之富足生活並不能滿足於下一世代,他們難以接受種種不公及將會來臨的悲慘壓制,情感及情緒表達尤為出色,設身處地更能令人動容,值一看
      • 革命不彻底,就是坑自己6.9
    • 豆瓣 6.5 IMDB 6.3 BD1280高清中字版
      3/4
      2017
      剧情片
      保加利亚

      四分之三

      3/4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8IFFR# Bright Future展映,洛迦诺当代影人单元大奖。堪称侯孝贤的保国弟子,从构图到叙事都深受侯掰掰影响:用景别极为局限的构图来极大限度利用画外空间,叙事上也是把重要的事情基本都删掉了……全靠台词来暗示。3/4既是四三拍的意思,也是指缺少母亲的四口之家,还可以指这4天三夜的叙事结构
      • 人间情愫如水一般,闲话肆意步履不停,没妈的孩子四分之三
      • 假装不承认某部分的缺失,因而也就组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完整。4:3的画幅,四天三夜的镜内空间时长,四三拍的声音,只出现了¾的家庭成员,在特定的单独叙事中融汇自然状态,手持和画外声音,带给观众无限的遐想。但小男孩太烦人了!
      • 自然静谧的生活碎片与时而浮动的忧伤告别气息,家人间情愫的流转异常动人。IFFR2018 又看了两遍,每个角色主要情节都发生在特定空间,厨房作为交汇点,仿若一首交响诗错落有致的乐章。
    • 豆瓣 6.7 IMDB 7.1 BD1280高清中字版
      Barn
      2019
      剧情片
      挪威/瑞典

      当心小孩

      Bar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太干太柴了
      • 有点长,压缩到2小时内,应当能给4星。本片类型除了“剧情”,还应加上“同性”标签吧,而且本片同性关系的描述处理得非常巧妙,甚至可以说是由“同性”串起了全篇的。
      • 在各种政治或者意识形态与取向标签之外,似乎孩子是未受污染的璞玉,但也只是一厢情愿。
      • 这是一部很难打分的片子。剧本打磨其实挺精细,对白看似不经意但实际很考究。从一个孩子被另一个同伴无意识造成了意外死亡,这样一个事件,作为一个引子,透析的是成人的世界和多元的社会。导演心很大,命题很广,通过纪录片体般大段大段的对白推进,往里装了很多东西。这是优点,也恰恰是缺点。开篇的三小段长镜头很抓眼球,无论室内室外的镜头调度非常考究,完全融入一个技术流范儿,足以可以视为一部影视教科书。
      • 《大象》+《杀戮》的故事。视觉风格好像是不经意做出的美,帧帧都想截图,尤其是内景。想隐喻的东西不少,正经不跑偏的挪威社会缩影。每个在崩溃边缘徘徊的人们又都找到了一丝温暖,唯独孩子失去了话语权,唯一的沟通渠道也那么微弱。
      • 如果能耐着性子看进去的话,片子还挺不错的,它把挪威社会的缩影放到一起校园霸凌死亡事件中。当一个右派政客的孩子死亡之后,随着多方开始寻找原因,社会的群像开始越来越清晰。片中这样的死亡事件,拿到国内也同样可以超级有共鸣,只可惜我们的电影拍不了这样的题材。这位挪威导演的兴趣点更多的在当事人各方事后的心理上,道德上不停地审视自己,冲突是向内的,最后在未成年保护法面前,国外和国内的受害者心理本质上都一样。
      • 一场儿童事故发生后几个相关的成年人的状态描述,并且用他们的身份职业立场和彼此的关系为内容层层加码。我原以为展现的是文明社会里成年人处理问题和沟通的方式,结果看到照样有人宣称这是极左翼的洗脑作。这对于一个没有以政治立场作为出发点的奢侈的观众来说有点困难。
      • 喜欢和嫉妒面前大家都喜欢炫耀和刻意讽刺。沉重的少年校园社会议题里面也有很多北欧冷幽默,比如,女儿和右翼人士谈恋爱、全家大为震惊,和同性伴侣吐槽同事、伴侣关心的只是你的同事帅不帅,笑死。
      • #VIFF Giornate degli Autori单元。从发生在孩子间的意外事件出发,检视背后成人世界的社会。很有幽默感但也不够深入。
      • 【3.0】
      • 6.3/10
      • 7.5/10
      • 太平淡,真的耐不下性子看
      • 北欧幽冥影像
      • 7.5/10
      • 这么长时间,罩上个红色滤镜真不是什么好主意
      • 居然有人拍电影想让政治意识形态和解,瞧瞧那些右翼多么自大迷人甚至自负到可怜吧,最终竟然为了爱情淡化掉意识形态。把政治融进肉身的人更渴望一个纯粹的肉身,丧子之痛就是用来唤醒的。我也不知道明天醒来我还能不能看懂自己写了些啥
      • 导演关于社会议题的私货有点多了,并没有和主体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 关于校园伤害事件的,影片长达两个半多小时。虽说是校园事件,但所呈现的并非只是校园,而是社会,甚至就是现时挪威的情形。导演并非紧紧围绕事件本身,而是通过一些无关的枝节,人们之间的看似散漫的交谈,像纪录片一样,将视角触伸向社会。人物的设置上也颇有意思,正好体现了挪威当今的政治形态。人们总是对远离自己的诸多政治正确议题充满热情,却对身边与己密切相关之事冷漠且缺乏正义感。人们能容许同性恋婚姻,却难以容忍甚而阻止与右翼人士的约会。
      • 两条线。 杰米死亡的真实情况一层层剥开,悬疑到最后挺让人无话,一方面震撼于少年们的成熟度,另一方面这样的感情因素还多层次的感情寄托关系又让人无语。 另一条围绕杰米死亡前前后后各种各样卷入其中相关人员的对话里,他们不停的针对各种论题说个不休,教育、党派、性取向等等,听他们的讨论很大的感觉是过分强调“平权”而将话题逼入死胡同。当然话题不重要,背后的人物困境是看点。 听他们讨论会让我想起毕赣,会觉得毕赣电影人物里始终独自,并凭借个体的美丽与哀愁来感染观者,这部电影互动感就很生活气。 两条线关键性上并不是时时刻刻都相贴紧密,让我觉得有时候是为了表达而表达。摄影朴实无华;剧情还算不错,慢是慢,但有转折和不错的出口;台词挺有滋味。北欧整体风格的冷里怎么让我时时刻刻感觉到情欲的挑逗?是我的问题吧。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