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讲救赎这些都挺虚的,肉体的磨难更多是一种绝望。渺小的人仅能以这种方式,试图摆脱内心的痛苦 |
|
蛇(恐懼/迴避)--->毛蟲(恐懼/反擊)--->雪地狐狸(挽留)--->血趾狐狸(憤怒)--->馬(和解)--->草泥馬(告解)--->遠方的獸(放下) |
|
一个“丧母、离婚、滥交、吸毒后通过徒步旅行重生”的听上去很滥俗的故事,瓦雷还是拍出了点令人欣赏的东西:他没有刻意把这趟旅行描绘得多艰难、伟大、净化心灵,甚至直接原因都一笔带过,把重点都放在对母亲的回忆上,虽然小清新,可我还是被打动了。一个人不会因为一次旅行就重生,但重生终究会来 |
|
“我的生活跟其他人一样,神秘而美丽,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注定是我的。生活是多么的狂野而残酷啊,就让它继续吧” 当你不能从容地生活,只能说遭受的还不够。放逐自己,真正放得下,才能再次拿得起。春风化雨的好电影。“去发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然后让最好的自己保持一辈子” |
|
母亲是自由的,女儿却要走过那么多路,才能发自内心地找回自由。 |
|
这部电影好在有伤痛的人被引起共鸣,开头那些wtf真的是真实心理写照。想起在西澳独自一人搭车的经历,看的我从头开始哭到尾。苦旅能解决问题吗,不能。但能极大激活生存欲,这是在熟悉的环境里得不到的。徒步本身就是治愈,那些翻滚的想法最终会排出体内,这经历会让人更坚韧。 |
|
“我远比你年轻的时候世故。”“当然,这就是我的打算。”“什么打算?”“生活中难免有很多伤害,我一直希望你能比我更懂得人情世故。”“但我还是遍体鳞伤。”你跟我说生活有捷径,你找到了吗? |
|
真人真事改编,不错,小男孩的歌声非常治愈。 |
|
标题叫荒野。。故事大部分却都着重在和人的交流上了。。有点小失望。。想不到竟然是witherspoon的表演把整部戏撑了起来。。加一星。。 |
|
这才有影后的感觉 |
|
冲着极高的评分和一群驴友看了试映,大失所望,既没有炫丽的自然风光,也没有啥深刻内涵,女主的自我放纵和放逐令人莫名其妙,老美驴友也说离书本差距太大了,不过在豆瓣也如此高分,可能很多国人比老美还深刻的理解了美国文化。 |
|
很棒,推荐 |
|
好看,,, |
|
画面好看 |
|
不错 |
|
影片的意义和深度很高 |
|
整体不错,电影画面也美 |
|
很励志 |
|
我大概一辈子都没有勇气和能力去做出这样的事,但仍旧不妨碍我从第五分钟就开始感同身受;小男孩哼出第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就留下来了,天啊,我是多久没哭了。真是棒!今年奥斯卡什么都没拿到的一部电影,却是最棒的一部。 |
|
剧情就是那种,听了故事梗概可能让很多没经过风浪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把自己人设想得历经沧桑看透世间万物的 cynical 如我的人,会翻白眼的设定:trauma、堕落、放逐、救赎。但是意外随着缓慢的步旅共情走过了一场两千多英里的救赎。有些刻意的狐狸和羊驼相遇也带来恰到好处的灵光一现。哼唱为主的音乐也很入戏。啊每次看到这种片子(一直和《Into the Wild》搞混)就有种“没有过不去的坎”的通透。 |
|
导演用碎片式的回忆再现了一个女人的自我救赎,这让故事显得非常完整,而且在戏剧张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仅靠着不间断的抒情音乐完成了流畅的叙事和剪辑。这片子并没有明显的用力痕迹,它故事甚至会让驴友们觉得特矫情和流水账,但背后的那份觉悟和人情味很有杀伤力,何况还有沿途的风景。★★★ |
|
喜欢,很不错。 |
|
救赎之道,始于脚下。 |
|
励志 好看 |
|
蛮匠气的一个片子,看得人出戏连连,诉诸的情感和立意都让人get不到、挺难共鸣。但导演放进来的每个镜头、所有的元素你都知道他又想瞄准你的哪个部分煽了。全片唯一有灵魂的角色,倒是片末那个小男孩,台词不多,但你会好奇生命中发生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在他小小身体里留下了难以承担和忘怀的伤痕。 |
|
相比荒野生存那种no zuo no die的2B情怀,还是更喜欢这种no zuo no relive的救赎故事 |
|
超喜欢 |
|
彷佛全都是我自己的故事 I mean , the stories on the trip . The feelings are so real . |
|
傳說中的PCT,剛來到San Diego的時候就想去走一次,雖然成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一部用走的公路電影,拍得還行,為徒步加一星。 |
|
没那么多虚头巴脑,也没那么多灵魂啊,救赎这些高大上的词汇。就是通过肉体上的极限折磨来对抗心理上的极限折磨。最后肉体暂时赢了。 |
|
不错的电影,喜欢这个类型 |
|
没见怎么走了光见闪回,碎的一塌糊涂看她走得一点都不累呢。况且乱滚床单滚出来的问题还用滚床单解决,本来就是自己作没断奶那赖谁? |
|
剧情看似薄弱的徒步旅行片《涉足荒野》,也被女主以强大的演技支撑起来。 |
|
徒步救赎之旅的题材不算新颖,各种闪回也有些杂乱,和前作一样还是充斥着许多动物的象征。可能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多多少少经历过这样的伤痛,结尾看到小男孩哼唱的《红河谷》还是落泪了。 |
|
徒步上路与深居独住,哪一种更孤独?但我知道前者更凶险,也更能找到答案。 |
|
I'm desperate for it to be over; I'm terrified too. 电影本身让人略感失望,调羹小姐的表演看不出有多出彩,PCT的风景也一般。至于徒步,我从来不认为如此就能找到自我、完成自我救赎了。至多是一种挑战罢了——quit?我每两分钟就考虑一次。这句台词是最棒的。 |
|
看完电影,在办公室哭得稀里哗啦。
上大学时从家里带去妈妈买的瓶装水,喝完了舍不得扔掉空瓶,大学毕业时才发现积攒了好多空瓶,毕业时笑着把它们打包扔掉。有一次深夜失眠想家,摆弄着妈妈用过的手机、听着她手机里仅有的几首歌哭了整整一夜。“爱活在心上,不是时间可轻易打断,就算交会时短,记忆会超越岁月边疆,爱活在心上,不受谁的决定改变方向。你真爱过,这就是答案。”
妈妈,我永远爱你。 |
|
不是涉足荒野吗怎么一路上都能碰到人啊魂淡!源源不断跑出来的回忆也挺烦的。给电影的现代女性精神和勺子姐的体能点个赞~~~ |
|
三星半。旅行是为了让自己学会与自己相处,你会发现人是多么容易在各种嘈杂和欲望中忘记自己。而肉体的疼痛,面对生存的威胁,只有那些最极端的恐惧,才能迫使破碎的她去正视往日无法面对的伤痛。有时候,我们没法改变,无法忘却,那就只能跨越。 |
|
女主很有勇气挺励志的不错 |
|
值得一看 |
|
很不错的一部电影,推荐 |
|
还不错 |
|
一个人不会因为一次旅行就重生,但背后的那份觉悟才是最大的意义...动物隐喻部分也有很有趣,勺子姐表现很棒...结尾看到小男孩哼唱的《红河谷》还是落泪了。 |
|
比“Tracks-2013”还要矫情和讨厌。开头那里背着半人高沉重的背包独自站在路边,像足了前年在吉县,目的地是碛口古镇,清晨就这样子站在路口,每辆经过的大巴中巴小巴,我都问他们去不去哪里和哪里,当时我有两个线路可以选,结果等了一个小时,问了十多部车,都没有去那两个县的。so I quit... |
|
内心有多少痛苦,那么让身体感受同等痛苦,内外平衡,就不会生不如死了…道理我都明白,但这是在中国啊! |
|
3.5 有动人段落,也有和旅游书没啥差的部分 |
|
剧本太平庸,到最后把隐喻把片名都解释完了,还有啥意思。倒是剪辑配乐和瑞茜的表演不错。 |
|
挺不错的一部片子,在旅程中成长 |
|
我觉得导和演都不是我的菜,而且通常书本能说得清楚的事情,拍成电影更不会有趣,更何况是书我都不愿意去看。为它的精神给出三颗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