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集有一丢丢拖沓,但后两集很不错,把能交代的都交代了。同作为躁郁症患者,我认为最终的理由是合理的。尸检报告体现出蓝可儿服药量不足,其之前也有拒绝服药的历史,而躁郁症至少需要服用两种类型的药物(她是四种),任何一种药物不遵医嘱擅自减量或停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幻听、幻觉和惊恐等戒断反应。我之前在躁郁症发作的时候会想躲进水里(虽然我不会游泳,但每天都想把自己浸在水里躲起来,而且是满脑子想着“我要坐地铁去颐和园泡在水里”),所以她真的有可能自己跑到了水箱去,最终不幸溺亡。
另外,这个故事里可怜的是那位墨西哥音乐人,遭受了所谓网络侦探的网络暴力,不知道他这七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也没有人向他道歉。
我喜欢第四集最后蓝可儿写在社交网络上的话,人类只不过是宇宙中的一闪而过。 |
|
看了这部才知道当时情况有多糟,就因为东亚面孔,加拿大华裔和日本恐怖片都能扯上关系,还有对金属乐的stigmatizing。整个网络反应就是大型且粗暴的race-based 文化联想。全片甚至时不时试图用蓝可儿的汤文进行第一人称叙,可你感觉不到任何关怀,对蓝可儿本人及家庭甚至至关重要的精神状况都是一笔带过,连照片都是网上一搜就有的。能梦回Netflix在2019年的别惹猫咪里对林俊案的讲述。呕吐 |
|
相比以往的相关纪录片,算是看到了一些新的案件细节:
1.酒店员工发现蓝可儿尸体的时候,顶楼水箱盖子是开着的,这个发现颠覆了人们固有的想法,即:蓝可儿死于谋杀。
2.蓝可儿的衣服是自己脱的,衣服在水箱里被发现。警方也调查了那个疑似信奉撒旦教的疑凶,重金属摇滚歌手莫比德,他首次面对镜头采访,看完之后才发现,他其实是网络舆论风潮的受害者,网民想当然的认为他的音乐充满暴力与血腥=他是杀人犯,直接毁了他的歌手生涯,间接的悲剧…最后还是偏向蓝可儿应该死于意外这个结果,她患有严重的躁郁症,病症发作时跳入水箱,清醒了在水中挣扎却最终爬不出水箱,酿成惨剧。对酒店推卸蓝可儿死亡责任的态度本能反感,只能说此酒店是个不祥之地。整体纪录片应该缩成两集,节奏拖沓太不讨喜了…after that,愿逝者安息,R.I.P. |
|
不懂网飞为啥要做4集的纪录片,没啥新的角度和素材,无非就是从酒店方、警方、周边环境、游客、媒体等方面重新梳理了一遍事件,得出的结论是:心理健康问题,还输出了一波正能量和热鸡汤。既不恐怖也不涉及玄学,胆小人士可看可不看。 |
|
因为我住过那个酒店一周 因为我坐过那个电梯 因为我在门口大街上被人伸进裤子摸了屁股 所以不管怎样 我都先给个5星 |
|
没第一时间检查水箱肯定是警方犯的第一个错误(失误),继而又引起后续第二个错误——将电梯视频公之于众,借助社会力量对失踪者进行搜寻本是必要手段也无可厚非,但在本案中却弄巧成拙地制造成了一起猎奇式的头条新闻(而非严肃社会案件),而各类吸引眼球的“解读”某种意义上又减弱甚至消除了大众对真相的关心(这点纪录片里也有提到),大众不愿意接受令人伤心的真相,而热衷于揪出那个其实并不存在的真凶(甚至期待某种阴谋论或超自然解释),估计这也是不少观众在看之前对这部纪录片的期待……纪录片对案件没有提出实质性的新思路和观点倒不意外,但丝毫没有涉及种族问题却是这部纪录片的遗憾之处,即假如失踪者是一个白人,酒店和警方的配合度及效率会不会有不同? |
|
没想到节奏这么拖沓,这四集的内容化成文字版介绍的话完全可以在15分钟内读完,有时间看这个还不如直接去wiki。过于故弄玄虚,实质内容没有多少,还有很多clips被重复使用。 |
|
极度啰嗦 |
|
这些吃人血馒头的播主真是一个比一个恶心,还把自己的动机说的那么义正严辞。我觉得她就是嗑药过量死了,然后自己或者被某个毒贩子扔到了水桶里去。感觉酒店被黑到再也没法住了。 |
|
如此冗余的信息和极其缓慢的叙述方式,同时也完全没有一个主要的切入点,不比某些短视频博主高多少。 |
|
在网飞的纪录片序列里不算好的,其实90分钟就能讲完的一个故事。诡异的案子背后有个最不诡异的答案。人们都以为蓝可儿是不是吃了药,但实际上却是因为她停了药。这故事里最唏嘘的是那个黑金属乐手,一个“我们与恶的距离“般的故事,这样的偏见与道德杀人的事在互联网上太多了。有谁向受害者道过歉? |
|
神啊 请像救我一样救救所有深陷泥潭的人吧 |
|
4集里大部分时间都在netflix特有的故弄玄虚,根本不用拍4集。Cecil hotel 有一种重庆大厦的感觉。 |
|
电台主播的都市怪谈,网红探险的打卡圣地,阴谋论者的政府舞弊,键盘侠敲出的网络暴力,塞西尔酒店的腌臜历史不是一层涂料可以刷白,LAPD的无能不是一句我很努力可以掩盖。一场人间悲剧演变成云端狂欢,该负责的的人想尽力抽身,无关的人却发疯似的想要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这大概是整个社会的bipolar disorder。网络信息时代的蓝可儿案,比历史悬案少了层神秘,却多了层魔幻现实主义。 |
|
最多两集就能讲完的 非要弄个四集 拖沓冗长 反复讲来讲去 |
|
当时对蓝可儿这个案子还是很感兴趣的,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这个事件的资料去了解,然而这部纪录片没有让我知道得更多,建议大家还是不要浪费4小时看这个了! |
|
其实什么也没说 |
|
似乎蓝可儿死因就是心理疾病发作导致的意外溺水身亡。
但是疑点还是有,LPD,酒店方,愚蠢的网络侦探等。
不管怎么说这事也已经盖棺定论了,一段恐怖的电梯影像引发的一起悲剧早就谢幕了。
可绝对不可接受的是,酒店经理任职的10年里死了80多人,这女人竟然还敢妄言希望给塞西尔酒店一个新的机会,政府竟然还准许这家酒店被收购,继续营业改造成豪华版,竟然还他妈的要把顶层水箱所在地搞成浅水池。
WDF?
塞西尔酒店近百年的臭名昭著,死了那么多人,它唯一的宿命就是被爆破铲除。
真是够了。 |
|
一部莫名其妙的纪录片,蓝可儿时间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到今天也是未解之谜,纪录片对此没什么贡献,只让我们看了各方人员的猜测,哎我们智人的揣测之心最坏事了。倒是镜头里的游民区很可怕。政府要给低收入人员住处,为什么一定要放在酒店里,人员混杂、罪犯、瘾君子跟毫不知情的旅客用一个电梯,明摆着会出事,猪决策。新的改造计划又是一半给穷人住一半建豪华酒店,叫这个计划小组猪都恭维了他们,猪其实挺聪明的。 |
|
没什么硬货...导演真的有赚死人钱的history, 竟然在这种题材的纪录性质影片中采访网红= =||||||||| 前几集还各种引导观众指向灵异事件和阴谋论,真的很恶心【为什么有人会从网络发帖去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啊,首先网络只是一个人人生很小的一部分,其次哪个人会在网络上掏心窝子啊,都是求关注的发泄罢了 (又看到肖特>< 但是肖特最后出现的旅馆貌似是biltmore而不是cecil) |
|
中规中矩的 Netflix 式部分真相逐层释放法犯罪纪录片,在同厂同类产品中没什么亮点,要不会因为讲得是蓝可儿案的话还挺乏善可陈的。中间有些部分明显拖节奏充数了 |
|
主题太模糊,除了案件本身还提及贫民窟问题、网络霸凌等等,但讲了几个主题又没一个能深入。塞西尔酒店低廉的价格、无需押金、管理松散以及地理位置是吸引犯罪分子的主要原因,周围庞大的贫民窟使环境变得更加复杂,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可惜点到即止。网络侦探/网络霸凌谈及事件引发互联网轰动后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网络侦探的采访和视频片段太多了,将近一半的篇幅讲这些信息掌握得严重不足的人对案件的看法极其无聊,尤其是各种阴谋论和强行联想非常无语,black metal出来的时候要翻白眼了......稍微有些价值的信息是酒店经理、发现现场第一人以及警察的采访,其他人真的没必要给那么多出镜机会。。。。 |
|
没啥新料,就是大概用各种采访梳理了一下案发和探案过程,顺带详细描绘了一下Cecil酒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蓝可儿因为精神病发,爬上楼顶,自己钻进了水塔,因为低温或者溺水而亡。其实感觉这么久了还在拿这件事做纪录片,有点不尊重受害者家属的意思,让大家再猎一次奇,这又是对受害者家属的一次伤害。 |
|
四个小时除了汤不热描述她本人的背景实在太少 使得道貌岸然化着全妆的网红占据了大部分时间 嬉皮笑脸着偷拍一边散播阴谋论一边赚个盆满钵满 对一个努力去生活但失败的女孩可以说是毫无尊重也不在乎 看上去最真诚的人竟是LAPD |
|
Netflix版《走近科学》 |
|
Case closed.完全认可警方的调查结论,而且连家人都接受了,网络侦探再牵强附会地阴谋论下去,只是对蓝可儿的二次伤害。不过能发现《鬼水幽灵》这个连接点还是蛮厉害的。即使是塞西尔酒店的暗黑过去也可以从周边环境和城市发展史里面找到根源,大可不必过度解读。 |
|
看到《鬼水凶灵》那儿我心头一震,结尾好阳光积极正能量啊,疑团太多了额,最后全盘掰回去了…… |
|
The tragic truth about a young woman suffering. 但是里面那个说自己cofound了寻找蓝可儿fb group的人真的太creepy了 so fixated that he had the audacity to say he needed a closure and even had someone go to the cemetery to film her grave and put their hand on her grave FOR HIM? What the actual fuck?! What kind of sociopath does that? It's not about you ok? What a fucking creep |
|
酒店自带dark energy,bipolar比普通人吸收能力更强反应更强烈。不过我之前是缺课了还是记错了,总之我印象里是她bipolar的病情是很轻/under contral的?(话说不炸平酒店是因为你炸了垃圾袋,垃圾就会嘣得到处都是嘛,这都想不明白 |
|
看到第三集的时候:“不要唧唧歪歪了,快告诉我尸检报告结果!” 看到最后真是唏嘘不已,心理健康真的很重要,大众应该多严肃关注此问题,少一点偏见,多一点了解。纪录片手法也是比较巧的,让你以为网络侦探是最后的解题人,墨西哥歌手是邪恶凶手....其实当obession开始的时候,人就很难看清事实了,更难以找到真相。 |
|
四集的信息量太低了,有意思的地方是介绍酒店廉租政策文化导致的犯罪问题和当地游民生态,那个墨西哥乐手好可怜,塞西尔酒店的另一个受害者。 |
|
短评把我想说的都说了。网飞嗑人血热点没有什么不好,问题是出品太差有点毁了好题材。如果是我的话估计半小时分析视频,半小时讲讲通灵youtuber各种社会影响,最后半小时科普我们真的需要重视身边人患有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病的可能。这不是灵异事件,这是一个由社会忽略的家庭悲剧。 |
|
知道这个案子,但因为听说那则电梯视频过于诡异一直没敢看,更别提研究网上的野路寻踪了。八年过去,出了这部纪录片,赶上春节假期,才有胆量开看。应该是比较详实的叙事性总结了吧,看了下评论,追踪这件事的人都对纪录片里的内容一清二楚。所以还真挺适合给我这种案盲来补课。即便如今科技如此发达,刑侦手段如此日新月异,悬案仍旧没有答案,究竟那些前后矛盾疑点重重是人为故意还是真实存在?那些巧合究竟是人们想多了还是另有其实?我一直认为一件事一个人只能有一种描述,因为事实只有一种。可这件事因为证据的不足产生了多种解释,每种解释似乎都有其可信度却又有疑问。最终人们只能选择愿意去相信的那一个去相信,再一次对人们所笃信的现实产生怀疑。 |
|
让我更难过的是 那位被网暴的Morbid小哥 以及大众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发病时候的认知以及如何救助几乎是minimal 如果像普及海姆立克一样普及如何及时发现对身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发病 并如何要如何提供心理帮助 一定会阻止更多悲剧 |
|
同样的话翻来覆去说,说了四集,真的没意思 |
|
目前看了一半,没有看到想看的关于电梯视频的推理分析,前两集有点渲染和故弄玄虚 |
|
这个酒店居然是同期纪录片主角night stalker常住的地方。经理的心理素质也挺强的... |
|
塞西尔酒店女经理的故事我觉得会很精彩,看完这部纪录片最感兴趣的人是她😂 |
|
键盘侠侦探/博主们是全片里也是现实中最可悲可恨的一群人。没有渠道和资源去获取案件证据和事实,也没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读疑点,只能沉浸在自己脑补出的阴谋论里,生搬硬套的把毫无关联的东西拼接在一起去证明自己的妄想,还顺带网络暴力下无辜歌手毁人一生… Go get a fucking job would you? |
|
「蓝可儿事件」不过是一群网路流民的霸凌狂欢而已,对于「阴谋论」和体制的不信任通过网路肆无忌惮地传播,并不断伤害无辜者,这样的病毒的滋生温床在哪里也就不言而喻,说到底民众不过是群氓。 |
|
单纯制作角度:视角全且细,但确实挺拖沓。 |
|
太拖沓了!!以及阴谋论真的很反智 |
|
把案件讲得非常详细但太啰嗦了,前两集可以合并成一集,第三集后半段抖出来的几个惊人巧合真尼玛吓人,尤其是跟《鬼水怪谈》情节的高度一致...谜底...可以接受吧.... |
|
事件真的是一言难尽吧,影片自己油营造了非常耸动的气氛,最后又是全部人自我反省说自己陷入了阴谋论里……感觉一集两集可以讲完的东西拖了很久,而且这种对比的情况其实很快就能起效的,但是硬是越拖越长,情绪都掉光了。 |
|
也算是给我当年在学校熬夜关注的事件一个结束。上个月看《通灵之战》有一集就提到,蓝可儿不是为了自杀,而是为了“藏起来”。这也是我相信的,另外还有当时酒店没公布的蓝可儿室友投诉她的异常举动,都证实了她确实有双向情感障碍,并且没有服药。抑郁症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并不可怕,但是一定要遵从医嘱按时服药。
另外,千万不要做“键盘侠”,不要像《狩猎》《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那样,被舆论引导,毁掉一个人的生活。其实单凭网络的巧合根本证实不了什么。
当然也不应该放过一个坏人。警察局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没有第一时间去楼顶、公布录像等等。
纪录片还是比较客观理性的记录了一切。
所谓“网络侦探”们,还欠那个歌手一个道歉。
|
|
完全可以精简成一集就好了嘛 |
|
炒冷货…没有什么新鲜料可以推翻过往理论。配乐也有点刻意营造疑神疑鬼的气息就有点讨厌…改成两集会好很多,现在硬要塞四集未免太拖…好处是让我更完整的了解了来由,所谓悬案只是网络噱头…然后终于完整看了电梯视频还是有点瘆人… |
|
炒冷饭。建于1927年六百个房间经历过大萧条几次易主,一度成为恶人巢穴住过Richard Ramirez,Jack Unterweger,案件再离奇也不为过。结核阴谋论书店巧合头回听说较为有趣,当然最逗还是老生常谈黑金佬,哈士奇能有什么坏心眼呢哈哈哈无非是犯二卖萌罢了。 |
|
本来那么好的题材,netflix每次做这种案件类的纪录片都拍的又臭又长 |
|
1.去哪旅行都要事先做足功课,预算不够也别乱孤行,坚决不入bad neighborhood. 我个人也曾经三两次去到氛围很怪异的hotel / motel ,那感觉我曾经现场描述过,就犹如犯罪现场。2.本片中西塞酒店前总经理,她真有美剧角色的气质。3.观众被第三集的各种阴谋论和惊人巧合带得起劲,正打算随着主公一起勇破禁闭岛,没成想发现是主公自己心魔大爆发,自我困扰。4.下次这种套路的案情追溯片,90分钟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想整一季的手笔。executive producers 之一Ron Howard 不是重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