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觉比较忠于原著,基本精神是有的。只是演员们普遍年龄偏大,尤其是我想象中娇小害羞的四女儿。。。另外,凯瑟琳的男儿气怎么看怎么别扭,每一句话都像吼出来的。。。 |
|
很符合原著的一次改编,以乔作为主线,前半段重点放在家庭,后半段重点放在个人成长,感情部分占比很小(如果乔跟哈利那场戏不撒狗血似的哭喊就更好了),两个小时以内的体量将原著很厚一本改得完整而顺滑,情节取舍合理,当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实至名归。战争背景下,倡导无私奉献和自食其力的精神,又跟女性的自我实现和“我要,我争取”相结合,虽然一片真善美几乎没有坏人,但在那样的年代,也能理解需要这样的治愈。非常受不了男主哈利的表演,有一种夸张做作的剧场感,再配上那个蜡像一样的脸天啊!凯瑟琳赫本的身高和英气最符合原著,虽然总觉得她有点overacting。 |
|
本来想看2019年的《小妇人》,上网一查,原来还有三个版本,强迫症发作,从最早的1933版本开始看起。果真没有失望,黑白片特有的魅力和那个年代所擅长的看台剧风格使这部名著在银幕上充满了美感。特别喜欢保罗演的教授。 |
|
我以为要了解美国女性,有两本书是必读的。一本是《乱世佳人》,另外便是这本《小妇人》 |
|
赫本的肢体语言相当厉害(那时的表演也会特意突出这一点),为她演好乔这个角色增色不少,她几乎是开创了乔从家的围栏翻越过去的经典动作,这一版还有她从姑妈家的楼梯滑下来,总之她的动作在裙摆下十分漂亮又十分自然,就是她每天会做的动作。影片里的戏中戏,她为了给妹妹的表演指导,三次表演了戏中戏的同一表演内容,但她的处理丝毫不同又融入情景,可以看出这个女演员很强大的一面,一种随心所欲的强大,这样表演风格到了她的鼎盛时期,简直震慑人心。还有她剪下头发向大家说为什么那么做时,那种既做好准备又要再面对一次的激动以及失去的伤心也表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那最后的低头,是很聪明的处理。这个版本的意义在于还为《小妇人》拉出了一条影视化的主线,虽然到了后段以乔的爱情为重心,但仍算是不俗气的改编。 |
|
都忘了是多少年前看过的了,对乔的印象最深刻,当时对这样的家庭生活太憧憬了。。。 |
|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
|
黑白片,很好看,不知道为什么,相隔了这么多年的老电影,其中塑造的女性角色还是如此让人心折,两个赫本演绎的霍莉以及乔都是那么真实可爱,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太落伍,还是人家太超前。 |
|
小妇人上映后给30年代身处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人民带来了鼓励。凯瑟琳赫本的男儿气概正好能购较好地诠释Jo前卫果敢的形象 |
|
7.5/10 对小说过于戏剧化的改编,最早一版的《小妇人》电影,以叠画和淡入淡出作为转场方式,演员们的表演除去有些夸张外总体都可以一看,看来最终还是明星力量胜过了电影剧情本身。总体基调更偏向家庭而非爱情,以迎合那个年代兴起的好莱坞海斯法典,“与派拉蒙早先的‘儿童电影’不同,《小妇人》不仅过度面向成人,同样也面向儿童群体”,它“不同于以往特别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它具有普遍的吸引力”。因为海斯法典、美国电影制作和发行公司和众多领先的发行商,193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逐渐和“家庭电影”同义 |
|
把这个故事能找到的版本全看了一遍。30年代大家的演技都好浮夸哈哈哈! |
|
凯瑟琳·赫本当真是乔的最佳扮演者。 |
|
凯瑟琳赫本扮演的乔比其它版本都更为个性突出。 |
|
乔是个外表活泼主动的姑娘,但实际上内心敏感、自卑而胆怯,这样的乔喜欢当下自己生活的氛围,这对她而言是一个舒适区,所以她讨厌追求姐姐的家庭教师。拒绝劳瑞,其实很大部分也是出于乔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慌感,这其中有乔对他们之间贫富、自己才貌上的自卑掺杂在一起导致。而这些始料未及她自身处理不了的事情出现后乔选择了打破舒适区逃去纽约,这其实又导致了长久以来她去欧洲梦想的破灭。最后的乔终于不再沉溺于舒适区破碎的忧伤,积极接受贝丝的离世,主动接受教授的求爱,人的成长其实就是这样的,找到自己认清自己的目标。艾米虽然自私,但有一个优点,目标明确,永远主动出击自己想要的东西,且还会主动向被自己抢夺猎物的对手示弱和抱歉,坦白自己的难处,让对手没有办法恨她,艾米在做人方面是个狠角色。 |
|
相比较94版,这一版最妙的就是凯瑟琳赫本的乔,薇诺娜赖德是小男孩气质的小女孩,但凯瑟琳赫本才演出了乔“男人婆”的一面,略带粗鲁,热情奔放,但又硬朗、豪爽、充满生气和力量,相比起来,薇诺娜显得太sissy了。。而且94版她和贝尔演的劳瑞CP感实在太强,观众简直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但是凯瑟琳赫本这版的乔和劳瑞,明显就是大姐大和小跟班儿的关系,很明确地就看出了不合适。但《小妇人》的原著结构上有硬伤,后半部分无论如何还是很像狗尾续貂。成长小说如何选择结尾的节点确实很重要。 |
|
看过33.94.19版的。33版的巴尔教授最符合心目中的样子:强壮高大、温文儒雅、声音洪亮、风度翩翩。对着喜欢的人还有一点紧张和羞涩,非常可爱。 他一边弹着钢琴唱着歌,一边细心温柔的翻译给乔听的片段,真是魅力四射。这才是乔为什么会喜欢他,崇拜他的理由。铺垫得自然又舒服。
|
|
最经典的《小妇人》电影版。凯瑟琳·赫本对乔这一角色的演绎非常完美,即便有人指出这版的乔粗野了点,但相对后两版仍然是最好的。本片的贝丝演绎得也很不错。美格和艾美则只是交待了关键剧情,对性格展现相对来说少了点。情节上是忠于原著的套路,包含后两版没有的剧情。 |
|
和“煤气灯下”相比,该片是乔治顾科平实情感的涌动。 |
|
童年的記憶。原著小說更加感人。雖然各個版本各有特色,但個人比較看好這個版本的喬,無論是與原著的契合性還是演員的熱情投入。其他角色的演員演技水平距離凱薩琳都有點遠,有點可惜。真希望有誰能把愛米演好,對愛米的成長和變化的描寫也集中了作者很多心血。 |
|
凌乱,乔治库克那个时候似乎还不大会拍电影 |
|
终于还是被我下下来了,不过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原来那个让我从11岁起就用jo的jo不是赫本的jo,是53年版的jo |
|
是也乎,( ̄▽ ̄)
为了 2019 最新版本, 先刷黑白版本以正视听...
结果, 在没有任何特效的年代, 连颜色都没有的年代,
迷上了她们....
无论演技如何, 人是真的美, 超越时代的美,
无论花妆多古怪, 可一动起来,
是真的各有各的风情, 就连那位老姨妈都非常亲切,
每位人物都能对应上以往生活中出现过的亲朋...
电影太神奇了... |
|
基本上每个人的缺点毛病复杂性都没体现,Meg没有参加虚荣舞会,Amy没烧书稿,Beth的害羞也好像轻易克服,Laurie跟Amy五秒钟好上,主要时间全都留给Jo,凯瑟琳赫本不错 |
|
看过的第四版影视改编,赫本演Jo有些勉强了,其他姐妹戏份太少。当然她在角色身上,已经找到自己日后女性主义先驱的形象 |
|
假如要在国际妇女节推荐一部电影,我想《小妇人》(Little Women)会是个不错的选择。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描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个家庭的生活与四姐妹的成长故事,光是电影改编就有7个版本。
这是第一个有声电影版本,也是最经典的版本之一,由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演员之一凯瑟琳·赫本主演,她的表演庄谐杂出,惟妙惟肖,为电影增色不少。该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改编剧本。3.5星。 |
|
取了原著几个比较关键的片段,还成吧 |
|
纤细却向往海鸥一样飞翔的贝丝,矜持的玛格丽特,永远女孩儿的艾咪,敏感、执着、勇敢、坚定的乔,当她们从little girl变成little woman时,这些不同的人生轨迹却共同绽放着温柔和煦的光芒。 |
|
前半小时好平淡,我以为我看不下去,但是就看下去了,还挺爱看,莫名其妙地被吸引了。劳瑞跟艾咪在一起,意料之外又有迹可循,乔跟劳瑞第一次见面,劳瑞脱口而出艾咪的名字,可能从那时起就注定了吧。教授装成熊跟孩子玩时,就觉得教授和乔才是一路人,果然他俩才是一对。唯一的遗憾是贝西,那架钢琴是被诅咒了吗,原主人挂了,新主人也挂了 =。= |
|
还原度高,但剧情推进没有94版处理得好,从家庭群像变成乔的独角戏。9012了我还不能接受劳里和乔be的理由,每一版本都能被甜到最后怎么还能硬拆,我很无语也很无奈💔 |
|
1933年版与1949年版还蛮像的,演员年纪偏大,典型的老式好莱坞制片厂式的,对戏剧冲突的处理,对女主造神般的朦胧滤镜特写。
凯瑟琳·赫本浮夸的演技,在这部温馨的《小妇人》里,竟不算突兀。她也是在这么多版的《小妇人》里面,男孩子气概最突出的。 |
|
乔治库克真“擅长”平铺直叙…但凯瑟琳赫本真的很适合演Joe. |
|
这么先进的一本书改得这么落后,还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原著主要讲美德,电影变成了爱情片,美德部分只在最开始圣诞节有提及,还导致了最招人喜欢的贝丝去世,美德力量被削弱太多。Jo追求女性独立和Amy追求金钱的部分全部砍掉。Laurie演得像个傻小子。凯瑟琳•赫本boyish的演绎除了浮夸就是浮夸,只在听贝尔教授弹琴时显出本真。记得原著出版社不让属女性名,因为影响销量,结果片中几次出现都是乔本名,女性议题被抹掉。 |
|
这片就是保送zyk的,看过这版都知道凯瑟琳赫本是最重要的!乔治库克刚做导演吧,感觉无功无过!四个女儿的扮演者对于角色年龄全部偏大,凯瑟琳演戏每句台词都是吼出来的,这不是戏剧舞台,大家听得见啊!她最精彩的地方是在给小朋友演戏时穿男装扮演骑士,太英气了,可以秒了巅峰时期的埃罗尔弗林,还有跳栅栏的时候特别帅气迷人。贝斯这个演员有点儿玛丽璧克馥的感觉,就有点儿娃娃脸,太童稚感了,去感谢老爷子送钢琴,坐在老头儿腿上时,对不起,我感觉这个画面太炼铜了。还有就是她第一次重病苏醒的时候,伸着手臂颤颤巍巍走向家人,太僵直了,恐怖片既视感! |
|
最早版本之一,现在看的话还是觉得过于正了,南北军意识形态宣传的感觉更浓,赫本这版Jo嗓音粗粗的男孩子气有点重。 |
|
剧情编排上比94版好不少(I mean 至少保留了 jo和laurie 的两场重要对话以及教授 empty hand 后面没那么着急落幕) |
|
距离原著时代最近,更好地还原了细节。不过原著篇幅太多,电影因为时长限制没能表达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成长。选角年纪较大。虽然编剧在尽量完整叙事的前提下删减和杂糅了大量情节,但作品还是变成了以乔为女主的家庭爱情剧,没有体现出原著所表达的精神主旨,以及对亲情、爱情、事业和家庭的思索。 |
|
几乎按原著改的,台词就是书里的话。感觉是最好看的一版艾美。1933年的运镜已经这么成熟流畅了,真的厉害,不满的是全剧的改编几乎0冲突,所有拐点几乎都是只有结果,没有过程。 |
|
PS 电脑抽抽过后浏览器终于恢复, 这个能写评论的弹出窗口也能用了 其余无它 |
|
2022-10-21/西瓜 亲情3/大女儿梅格窈窕贤淑,二女儿乔泼辣直爽梦想成为作家,三女儿贝丝温柔文静爱好弹钢琴,小女儿艾米活泼喜欢绘画。贝丝感染猩红热,梅格结婚,贝希去世,艾米与乔的初恋结婚,乔与已在纽约做家庭女教师结识的德国教师在一起。 |
|
没想到那个男人婆是凯瑟琳赫本演的。。。 |
|
梵蒂冈伟大电影23/45部|肢体语言和微表情的魅力,难怪会被归到art类 |
|
凯瑟琳赫本玩的挺嗨啊,33版感觉就是她的个人秀,全片人物弧光最丰满的角色。 |
|
也是十几岁看的VCD |
|
2007-4-3 |
|
打破英式爱情逻辑,小爱转大爱,升华成了美国发展史。19世纪美国三基石:家庭、独立、欧陆 |
|
本来以为自己找到的是1994年版本的资源,点开来看后才发现是1933年的黑白版本。Joe的个人特性太突出了,独立有想法,聪明有才华。尽管中间有一部分为了家庭的完整而不愿意让Meg谈恋爱,显得咄咄逼人和专断。 ——2022-05-22 |
|
1、前半段一家人对『父亲』的思念并未在后半段父亲回家后做一个收尾 归家显得仓促唐突 2、乔和纽约博士的邂逅太戏剧化 并没有什么特殊事件令两人走到一起 3、剧中很多人只是过客 对剧情发展没有任何贡献 |
|
好混乱的CP 理解不能 囧 莫非因为。。年纪大了。。囧 |
|
这版的乔过于粗鲁,贝丝的选角?and 劳里有场戏怎么好像流氓…? |
|
我很喜欢这个版本的乔。美格怎么长得跟刘若英似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