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虽然老套,但是表达的光怪陆离,妙趣横生。在那个没有CG特效年代,杂糅民间民俗、杂技杂耍、曲艺奇观,对奇门遁甲术数的表达演绎,真是有板有眼呢!70~80年代,那时候民国时期南下的精英还在,以北方武术功夫袁小田及其儿子们组成的袁家班(袁和平),于香港电影真是贡献良多!如果20年前看这片可能不觉奇特,现在看来,居然感到欣喜又亲切。7.9 |
|
放在现在影院去看,它可能会是一部烂片,但是放在1982年,它所体现的港片那种简单、干脆甚至有些粗暴的气质,真是淋淋尽致。放映室第1期,笑果还不错噢。 |
|
这想象力简直了!全程o嘴!比新片好了十万八千里! |
|
怪力乱神片~花样迭出 糙而不闷 很多港片反清情绪明显,跟三合会是不是有点关系 |
|
有被翻拍的潜质。 |
|
这他妈才叫港片,瑰丽多变,奇思妙想,趣味横生,类型混搭,嬉闹癫狂! |
|
想象力不错。 |
|
最烦程小东之流的飞天派,邵氏的动作设计太假,嘉禾有趣味的多。此片八爷导演,众袁家班兄弟出镜,好不热闹。桥段特立独行,翁中人、扬州话。
ps树根长得好像黄渤 |
|
那时候港片的想象力和实现力真是妙爆棚啊!! |
|
想象力真牛逼,奇门遁甲两位老家伙、坛子里那位“感情用事”,都可爱滑稽极了,拿那五雷天师令的时候过三关的考的是油中取钥、过纸桥和叩关取令,剧情的bug都无所谓,这真心就是一部袁家班炫技的电影。啊,对了,我喜欢里面奇门遁甲门派的设定,入门就可以习得高超法术,但必须付出穷、夭、孤的代价 |
|
袁家班一众前辈倾力出演,现在来看粗是粗糙了点,但各种小玩意小机关还是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袁和平设计的动作总是以巧取胜,四两拨千斤。这时期的香港武侠功夫片已经和奇幻类型结合的比较成熟了,之前的《拳精》和后来的林正英系列都属于此种。不知道特效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重拍版会有怎样新的演绎… |
|
袁家班的武打水准依旧高超,袁和平对各种道具的娴熟使用,也不愧是启示过成龙的人,但本片最出色的还是各种应接不暇的奇门法术,不仅好玩,其丰厚的奇思妙想和浓烈的东方元素(这个超有徐克的味道的),使得观者能彻底地忽视掉剧情上的薄弱,喜剧、奇幻、动作,各种元素的大混搭也是当时港片的一大特色了 |
|
魔幻,异色,超现实啊,太牛逼了 |
|
真的,那时候用剪辑和定格做的特效比现在的电脑特效有趣了八百万倍。真是便利限制了人类的想象力。 |
|
海报上写的可好了:揭开中国玄术奥秘之谜。结果点进去一看:俩老头老太太吵架互相变魔术,冒个烟,点个火,相爱相杀你和我。什么奇门遁甲,就是街边杂耍。这不就是把天桥底下老北京古彩戏法加上打戏吗?邪魅埕人,布袋双簧,金线飞刀,隔空飞头,三只手,分身术,在今日看来,尽是一些落后的想象力。俗话说学好奇门遁,来人不用问,奇门遁甲本身最大的功能是预测,而且流派众多,数理奇门,法术奇门,再到大小六壬,可说的东西太多了,但电影里面呈现的都是一些偏门邪术,不揭秘也不解释,就是正反两派喊个招式名,然后就叮咣的干起来了,师出无名,招出无本,一派怪力乱神,看着热闹,胡编乱造。最有想象力的桥段大概就是法术大闯关一段,有点精怪氛围,其他时刻就是嬉皮笑脸的闹剧,纯粹是为了展示奇观而强行拼凑的俗烂故事,结果奇观处处透着穷酸样。 |
|
剧情弱,但想象力和打戏弥补一切;天马行空,光怪陆离;入门必得穷、夭、孤,三选一,可是主角插科打诨到最后天师令都拿到手了还是没选23333坛中的“感情用事”,奇门遁甲里的两位老顽童,很出彩。但是!有蛇!有蛇!有蛇! |
|
土法年代超一流的執行力 |
|
旁门左道总动员,怪力乱神爱炫技,奇技淫巧大杂烩,我独心疼酒坛子 |
|
奇幻版《败家仔》。袁日初等于元彪;遁甲袁祥仁等于短桥咏春林正英;奇门梁家仁等于长桥咏春洪金宝(这师兄妹俩人疑似周星驰功夫中包租公夫妇的角色原型?);师父之一被来自清廷的强敌暗算身亡,剩下师傅倾囊所授让徒弟复仇……大波老师有云,尽皆过火,尽是癫狂。虽然说的是电影风格,但实际指的却是表演状态。因为你很难想象沉稳内敛极简风格的表演能够造就出过火癫狂的影片风格。所以当吴宇森徐克袁和平洪金宝程小东等崛起并成就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导演在失去了以此表演状态为招牌特色的那一代或那两代的演员群体之后,他们也就失去了自己的风格。……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247846496/ |
|
太有想象力了。。。在现在的电影里真是很少能见,难得看到这部片,有种“脑子被电击了一下”的感觉呢,纯手工打造的想象力 |
|
袁家班大胆的将传统魔术与剪辑结合,剪纸化蝶、易容杀人、饲养傀儡各种想法妙趣横生,久闻的民间秘术通过道具演绎出了瑰丽多变的视觉效果。这片子人物造型、道具、布景以及打斗场面和谐统一,呈现出既恐怖又幽默的诡异风格,给人完全不一样的观影感受,即便今天看依然经典。 |
|
8.0/10 分。2018.02.07,第一次看。未看新版前,看看旧版。剧情虽然很一般,道具也很粗制滥造,但创意非常好,估计是把以前戏班的点子结合了电影的表现手法。。。梁家仁饰演的“奇门”和袁祥仁饰演的“遁甲”师兄妹很出彩。。。2024.07.12,重看,Eureka英版蓝光。这个系列有好几部。《奇门遁甲》(1982)、《天师撞邪》(1983)、《鬼马天师》(1984)、《阴阳奇兵》(1986)。 |
|
老港片 蔫 怪 坏 师兄师姐快在一起吧 |
|
此后谈起香港八十年代古装动作片绝对的首推之一,五花八门实在是怪得太精彩了。 |
|
以前看过的,当时对奇门遁甲的精髓尚未了解,当然,现在还是尚未了解。。 |
|
最有想象力的港片之一,妙趣横生。 |
|
缸中怪人毒液流,翻花绳拳开心死,钻头陀螺双簧半人,油锅死鱼纸桥群蛇,定影飞镖全息分身,民俗怪奇之极致,比35年后的翻拍好了太多 |
|
这个真的太棒了 这才是动作喜剧的样子 我说遁甲师姐这么眼熟 大内密探零零发里有他! |
|
当个武打片看咯~做的还挺精致 动作武打场面好 |
|
尽皆过火,尽是癫狂。 |
|
特效好粗糙啊…… |
|
香港电影宜小不宜大 |
|
4.5。其实受制于时代技术的匮乏,80年代的香港电影不乏许多叹为观止的巧思。即便在今天,《奇门遁甲》也是熠熠生辉。毫无疑问,这是一部粗糙的作品,但透露出来的Cult气质却令人着迷。奇门、遁甲和蝙蝠法师的法术总是诡异而妙趣横生,这种怪异的梦幻体验足以让我们忽略情节上的突兀与薄弱。始终携带着幽默气息的武打编排削弱了暴力的强硬,观众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奇异的招式上。《奇门遁甲》足够疯狂,也足够脑洞大开,我们完全能从中感受袁家班的匠心。 |
|
2008.5.28 看了几个那个年代的港片,都是花样百出啊!挺好。 |
|
花样不少啊 |
|
想不到袁家班也挺逗的,看到不少民俗的东西,也挺精彩的…两个老怪物太可爱了! |
|
记得我是看过哒,但好像剧情忘得差不多了,发现奇门遁甲2017评价已经扑街了 |
|
神坛供袁小田假公济私 |
|
斗法再多点啊! |
|
袁家班 创意多 魔术元素 土法特技 天师斗法 |
|
袁家班的倾巢出动,这类古代民间奇门法术的题材想要拍得不好笑也挺难的。梁家仁和袁祥仁这对斗气老冤家笑死我啦,两朵大奇葩←_← |
|
新版就不能老实把好玩的梗搬过去么?比起无脑廉价的五毛特效外星编剧,实实在在的幽默感才是观众最看中的。 |
|
上大学时和一帮舍友在桃园小屋里看的,还以为有军舰直播,最后只好看这个,记得老婆婆和老头子最搞笑。 |
|
酒缸小人妥妥的童年阴影… |
|
好有意思啊
dnvcwpst |
|
坛子精灵使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瓶中女,八九十年代经常有民间马戏团表演,其中夹杂着一些古古怪怪的东西,比如五条腿的牛,两只头的狗,还有瓶子里的女孩,女孩还会说话。前两者只是动物界的怪胎,瓶中女我邻居告诉我,这是真的女孩,就是从小养在瓶中,不会长大变成畸形,童年阴影之一。后来有人和我说,这是魔术,利用镜子的反光造成的视觉差异 |
|
3.8,那时候的武侠港片,真的是又奇幻有搞笑啊,多有意思啊。 |
|
袁家班 |
|
奇技淫巧特效帝 |
|
有趣,民间入电影,坛娃一张白扑扑苍脸,声音处理很加分。以形遁形当选无敌变变变,梁家仁太可爱。各种古典特技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