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中国服装设计师郭培为跻身高定协会所做的努力。镜头里的郭培是艺术的也是物质的,她毫不掩饰对名利和商业成功的渴望,拥有大批官太太VIP客户,就连最迷恋的金色盘龙都对应了中国财富爆炸的现实。这个视角本身很新颖,因清贫艺术家的故事已经贪多不烂;但在过于强调物质后,人们必然会问出那个问题:她的艺术灵感来自哪里?至少电影里我看不到答案... |
|
应该是第二次看 片子拍的很不错 这次看到更多人物可爱的地方 感慨能把自己的vision做成真是特别fulfilling |
|
以一个郭培巴黎展会为线索,穿插接受媒体采访的过程(没有独立的采访,却固执地呈现媒体采访的谈话,以至于常常双语重叠),回老家看父母(很好地给予她创造源泉的暗示),中国的工作室(剪辑模凌两可地展示衣服制作的过程和紧迫性)和她对俱乐部有钱太太的谈话(充满了‘皇室’‘贵族’的话语)。拍摄一个艺术家,缺乏对其艺术灵感的探索,对其艺术创作过程的记录,呈现的是一种单一形象的艺术家,即使这是一种属于艺术家的率真和纯真,影片也并未试图呈现这样的意思。而我能看到的,就是一种对清朝审美的复辟,高鞋跟,头戴珠宝,身穿黄色龙袍,而巴黎贵族们也许还在以exotic 心态看待。 |
|
20181213广州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其中最有印象的一幕:郭培走进布满壁画的大教堂时,感动得哭了。可以理解这种被美折服的感动,终于看到理想之地的感动。为名也好,为利也罢,她的成功是值得钦佩的。 |
|
素材整理得很不好,尤其被切碎的中文表达,让一个有魅力的故事痛失50%的美感。 |
|
观影感受交织:用心的匠人,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一言难尽的审美和偏执。 |
|
名流红毯面露尴尬,大秀后台如鱼得水。感谢蕾哈娜穿了自己设计的华服,责备绣娘定价竞争不过上海摊贩,设计的衣服需要请运动员才能搬运,咨询天使印花是否有违教义。她是知名的高定华人设计师,也是童年画金鱼的小女孩。法国街头有人在拍硬照,有人在跳芭蕾,有人兜售旅游纪念品,也有人贩卖东方元素。 |
|
郭培和她的设计可以说代表了至少一个世代的中国人 她一切的欲望、挣扎、理想都来自于童年时期的饥饿和禁锢 因此要的最大最多最超过 最张扬最俗最奢靡 |
|
说是要表现设计师如何周旋于于商业和艺术之间,可是对郭培的刻画也太浅了,访了家人就算Intimate了么?标题的选择也很误导,明明影片就没有挖掘明黄禁色这块的内容,也有很多可以讲的啊,看完也不知道郭培作为一个设计师的灵感和才华到底是哪里来的。New Yorker写郭培的这篇讲得清楚多了 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16/03/21/guo-pei-chinas-homegrown-high-fashion-designer |
|
#新西兰电影周# @环贸 洋味和土味的神奇混搭,郭培设计真可谓金碧辉煌,定义何为极致的奢华,基本与实用性已无关涉,只为展示其理念的艺术作品,明黄色从前不是老百姓能穿,郭培不是让明黄飞入寻常百姓家,而是为能靠近和成为穿明黄色的一族而努力,这一层复杂滋味可能是西方时尚圈中人不太能读到的,尽管艺术本身当然了是无关对错;撇开意识问题,影片太像家庭录像带拍法,剪辑也颇欠斟酌;感谢主办方的无翼鸟小礼物 |
|
南半球时装之都尼尔森(因为WOW时装周)看这场《明黄禁色》(yellow is forbidden),还算是种特别感受吧。新西兰纪录片导演追踪了华人设计师郭培,从她走出蕾哈娜临幸光环开始,通过自述回顾第二轻工业学院的出生,彻底中国教育的背景,最后再到入选巴黎高定公会而举报的个展。至于片名,来自父母的家国记忆,黄色,那是皇帝的颜色,老百姓是不能穿的。 |
|
被标题和之前早已大名鼎鼎的“煎蛋”所吸引,很能感受到郭培对于高定的崇敬和激情,那个在服装还是“轻工业”或是70年代创伤后的年代,她渐渐在这个世界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和风格,并用大步伐勇敢地前进;只可惜成片里呈现的却是《躺在安全区的“服装店老板娘”二三事》,她说自己不重视名人效应,却实则忘记了早期民歌圈和春晚的引路;“女王范儿”“VIP”“我见了川普”“感谢X总”还有对那个层面的客户身份的支吾频频流于对话之中,看不到它们实际之于其创作之路的意义。喜欢主角本人,却不爱这样的纪录,换一个视角会更好。 |
|
我是不喜欢的 |
|
台前幕后,公开与私影,无论观众认同与否都不影响郭培是国内高定设计师第一人的既定事实,或许她自己也未想过会取得如此成就。 |
|
#新西兰电影展#不知是剪辑还是拍摄的问题,很多事情没讲清楚,比如不准背100斤的衣服,后来怎么解决的呢。导演特聪明一点就是会捕捉郭的眼神,在不同的场所她的眼睛就说了所有的话。这电影名也很会取啊 |
|
奢華再奢華還不夠奢華,設計理念看不出來也不知道算不算一種對設計的追求。。。一堆100斤衣服的枷鎖 |
|
用Guo Pei SS2017那么好的素材和题材,拍的那么浅。 |
|
成为成功女性 |
|
一言难尽 |
|
#SFF 作品很惊人,可作品的背后也太“行为艺术”了… |
|
@sheffdocfest 不惊喜也不失望 |
|
以为这样的设计师是高贵冷艳,没想到谈吐言语间都是小女孩的纯真可爱!家里有几百只熊!她说自己可能是世界上做衣服最慢的高定~在快速的浮世中,有一份手艺依然笃定,难能可贵 |
|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 |
|
摄影可以,但是深度很差,之前从来不了解郭培,但是时装领域还是略懂一二的,看过一些秀,结尾看到那场秀确实也是震撼到了。片子里展示的郭培那种性格真的很好,仿佛很多大事在她眼里都很轻松,可能她天生会有些乐天派的基因。流行文化,尖端艺术现在都仍然掌握在西方,不说平起平坐,中国甚至不能达成个28开,中国各个领域的艺术家都在努力得到西方权威的认可。郭培可以说是中国的“国宝”,不过看到郭培和她的500万门槛入籍的vip,觉得可真是讽刺啊。贫富差距问题真的要处理一下了 |
|
#新西兰电影周首映
导演来到现场与我们分享了这部电影的一些简短故事,不知道郭培是在导演身上看到了什么,是一个人千里迢迢来到自己的面前,亦或是其他原因,让她愿意与这位导演一同展现自己的生活,让她相伴于这一段接受法国高定公会考核之路。
高定服装出现在模特身上时展现的那种极其不协调的状态,让人终于知道,郭培生来不是设计师,而是艺术家。她的作品,美且精细,是高度浓缩了时间与人力的,而这些作品,却以不具备辅助人表达日常人性的方式存在--这些华服,以一种要求着装者牺牲的态度加持她们人生中的珍贵一刻。
她在表达自己对美极致追求的过程中对宫廷与教廷异常迷恋,也许她想要重寻人在当代生活中的璀璨闪光与王者气息,而服装,只是恰巧被选择成为她展现野心的一种途径。这种对美的追求,与其他人毫不相关。 |
|
外国导演拍中国艺术家,语言的天生劣势在此片中还是暴露无疑。只能说是一个记录。 |
|
他们家是从清朝穿过来的吗? |
|
感觉郭培是一个能吃苦 坚忍类型的女人 我以为她是南方人 广东人 没想到一查是北京的 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北京大妞的潇洒和无所谓 虽然拍摄过程中她始终语气上扬 脸上满是笑容 可那种笑容是镜头前的笑 不是轻松的笑 没有看到台湾丈夫的温柔 甚至几个细节中透露出对郭培的不耐烦... 她一定挺不容易的 中国人虽然进入法国高定圈 但过程毫无优雅可言 就像中国要拿奥运金牌 一定要出人头地的 野心 咬着牙 也要出人头地... 2018年的电影 现在六年过去 中国制造的法国高定 她一定赚翻了 500万 1000万的礼服 那些农村的绣工 不知时薪几何?结尾妈妈唱歌:你身在他乡住有人在牵挂,你回到家里边有人沏热茶,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把我唱哭了 |
|
为什么我看的只有50分钟?片子本身剪🉐有点乱。有些衣服很震撼,很美,几千几万个小时做一件衣服已经把门槛抬得特别高了。为什么外国人拍的中国设计师要反复强调文革? |
|
因为语言的隔阂而更显得客观,在玫瑰坊卖衣服给富太太、及在工厂和女工们吵架的部分非常震撼。将郭培身上北京生意人的本土气息和中国女孩的无知无畏展露无疑。 |
|
最后那场秀真好看 |
|
郭培热情有活力,乐于表达,但正是这个特点暴露出她的知识浅薄。时代造就个人吧,能成功但无法成为大师。 |
|
很震撼 但别人可能没有那么感同身受所以没什么感觉吧 我是快要看哭了 |
|
M+特展|Crazy Rich Chinese | 中國的複雜性:上海一次訂製25套衣服超過五百萬的貴婦,京郊通宵趕工的刺繡工廠婦人,坐擁法國土地和古堡的中國商人⋯⋯ |
|
喜欢设计师天真烂漫的性格,也只有这样保持着童真,对世界充满遐想的人才会创造出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吧。和洋人们在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中文原音英文字幕导致很多语句翻译后就不太一样了。最后一幕妈妈唱了首关于母爱的歌曲,洋人们看着字幕哈哈大笑,我却被感动的落泪,中西方文化差异果然大过太平洋。 |
|
同样的繁复奢华戏剧,为什么远没有上世纪西方那批带来的视觉冲击,想了一下感觉是秀场的布置,大体量重工的服装还得有同等视觉水平的秀场撑,之前这方面人才可能比较缺? |
|
哇哦,在新西兰使馆看了一下,哇哦,简直是傻逼把所有人当傻逼,心照不宣的演戏。不要抬头里的世界,太真实了。看到恶心 |
|
@M+戏院 是艺术家,是设计师,是商人,是一名成功的女性 |
|
郭培的家好大啊哈哈哈哈!好奢华,好西方。
总体来说,我最开始看到郭培的作品就不太喜欢,但是这不能磨灭她的工艺确实很nb。
看郭培的作品总感觉有点被禁锢了,缺失了什么东西;一点点土,一点点俗,有点压抑。也比较符合那个年代中国人的状态,极度缺失导致的极繁追求,对国外的崇拜(虽然现在也是有的哈哈哈)。
不知道是拍摄问题还是什么,显得郭培有点浅,但是也真实可爱的人,看到秀结束的时候也蛮感动的。(虽然在里面看到了海盗爷的影子哈哈哈哈,感觉有的有点太用力了?)
还是得感谢有郭培这些中国设计师,慢慢将中国服装设计代入时间视野。但是感觉她还不是能完全展示中国文化的核心。 |
|
.有点嘈杂 有点乱 但胜在真实 最后一刻秀出来的时候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
|
终于见到、稍微了解“传说中”的郭培了(:-D
全片最喜欢的其实是绣娘面前,郭培开始着急、语气加重的一段,设计师可以是天真的,但不可能没有情绪表达。
作为纪录片,情节有些细碎且不连贯,有些内容似乎也和主题关系并不密切。主题虽是明黄禁色,却很明显是化用、利用、使用中华元素的西方风格和西式表达,但震撼是切切实实的。 |
|
当她说出是广东第二轻工业毕业的设计师的时候,我不知道那些外国设计师是怎么想的,我猜可能会讶异或佩服,甚至也可能会是羡慕,羡慕她的天赋。不说设计衣服的实用性,但她的设计作品是美的,糅合了中国元素和时尚元素。 |
|
捧臭脚纪录片,一星都嫌多 |
|
叙事有点混乱 没有一条明确的线 也没有表达出设计师的主要思想 每一个部分有点模糊和草率 但最后的秀真的太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