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人需要大梦一场,来与古宅中的少女海边告别;少年需要一次幻觉,好和记忆中的父亲街口相见。笼罩着法国新浪潮之光的孩子们,举着摄像机收声话筒,闯入适合安眠的夏天。呼朋引伴,就能拍成恐怖小短片,拍电影和演电影都是这么纯粹而愉悦。只是当少女走入深海,狮子转身离开,老人与孩子才学会了告别。 |
|
如此浪漫、自我的法国新浪潮风格的电影,竟然是位日本导演之创作。人心相通,艺术无界,《四百下》的小演员让已经是72岁高龄了(但比我还小四岁!),曾在银幕上引领着人们体验人生之起步,今天却在探求如何与死亡相遇!老人与孩子,现实及梦境,随意又精巧,散落在银幕各处。狮子睡了?狮子死了?还是狮子又醒了?永远无解...小众的文艺电影,向为自己启蒙的艺术浪潮致敬之作。 |
|
#BIFF# 戏中戏展现了孩童(般)纯粹的拍电影的快乐。回忆是鬼魂,而70-80岁则到了一种“deraison”(去理性)的年龄。对于死亡的探讨贯穿全片:它是不能演的,它是朝你而来的过程,或更诗意的,生命是“噢原来这是一场梦。我还以为真的看见她了。”余下皆是死。老年Antoine还是演得那么好。 |
|
法国的新浪潮竟然给一个日本导演拍了。 |
|
男孩看见了狮子,大海什么都不知道,老安托万的梦让人心碎,那个纯粹的新浪潮,戈达尔、特吕弗,那些纯粹的电影观念,再也不会回来@三里屯美嘉 |
|
个体挽歌,小时候喜欢“很久之前”,年老时喜欢“从今往后”,是为年龄带来的理智与非理智的最表层差别,深究下去或许可触及双重生活的张角,影像上表现为连续镜头串联出的两段时空,内容上是两部电影的互文指涉,形式上为童话与现实的镜面反向,言语上则是“是梦啊,还以为真见到你了”的两句诗文。 |
|
2018年上海电影节的第一场,入场的时候就感觉鼻子有点酸,不知道整场还有没有其他人像我一样看得老泪横流。只是在出场的时候听到周围人评价:一部比较无聊的文艺片 |
|
利奥德脱线的表演跟小孩儿的非表演产生了奇特的化学反应。 |
|
#1st HIFF# 17圣赛釜山金马+18北京上海。“新浪潮的面孔”,利奥德扮演的让多少还是他自己,能看见鬼魂([永恒与一日]哇……)也能再度和电影小子们重新经历一次新浪潮般的“不要剧本”。“我不知道如何表演自己的死亡”,“死亡是一场相遇”,“70岁到80岁时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所有的故事都一样,结局都是死亡”——拍得如此轻松随意又严谨的影片,老去的演员和小男孩于勒之间视点转换带来的共享秘密:老人看见了挚爱,狮子今夜入眠,男孩于勒看见了狮子。 |
|
抱花上墓園、被跟拍、扔蘋果,利奧德爺爺隨時隨地都能萌哭我!所有人都如此可愛,無比自然。帶著法式的輕快,不動聲色地將生活不同面向集合在一起。有歡喜有感傷有夢幻。兩次take結尾實在太讚!完全被導演圈粉。死亡如何能被表演的提問,死亡就是死亡吧。BIFF1013롯데센텀시티 |
|
两种即兴创作的融合,小孩子叽叽喳喳组队拍片,老头前后不搭有如忘词的表演。结尾跑出来一个真动物的玩法,不知是近年看得多了还是怎么着,没有意外。 |
|
10分。关乎生与死、儿童与老者、电影、爱。在拍摄过程中儿童和男主70多岁高龄的新浪潮演员让·皮埃尔都有不可控的表演,皮埃尔蛮有脾气,喜欢即兴发挥。影片其他即兴元素如片名单纯来源于男主喜欢的一首歌,狮子也是凭直觉加入。而电影就是生活中的一抹奇幻。小鬼们单纯享受拍电影美好极了。08/17/2017 |
|
通篇溫柔散漫,令觀眾彷彿同樣置身樹蔭底下。電影的終結就是那場無可迴避的邂逅,當死亡來到跟前,Léaud與觀眾一同睜開眼,觀看變得主動,變成盈滿力量的抵抗。餘韻很強的一部作品。 |
|
死亡是一场相遇,再见是再次相见。再见利奥德,听到他谈起拍电影纯粹的喜悦,看到他最后睁着眼不入睡,就好感动。7/10.|原来《狮子今夜入睡》是那首名作。 |
|
还记得当时给「我雇佣了职业杀手」的短评是“四百击里的小男孩长大啦”。如今在没看过演员表的情况下,再看到小男孩已是垂暮老人,心里感受自不必多说。不扮演任何人的让,依旧向往那热爱着一切的纯真时代。过段时间,或许很久以后,多美好的人和事,都只能在死亡中相聚了。北影节百老汇 |
|
诹访敦彦,亚洲作者中的变色龙。尾声的那只狮子,是外在的,是西方式的,投身欧洲创作多年,仍旧没有丢掉在“衰老和沉睡”的空间与环境中安置“残缺成长”的东方式本领,但亦逐渐“降低”眼界拥抱西方表述方式并运用的炉火纯青,这样的作者,模糊了自己的国界和身份,可谓是世界电影丛林中的“新鲜动物”,亦描绘出了未来艺术影像融合翻新的可能轨迹。 |
|
3.5 特别高概念的作品,但也因为概念/意义过高而被束缚了,拍得不算好。利奥德的面容与身姿,作为早已死去的新浪潮的标志,在垂垂老矣、行将就木之际,探讨面对死亡的感知,整条概念链自带双重互文的元电影属性;而戏中戏的架构,则是再多一个层次的怀念与致敬。能看到狮子的金发少年,其灵晕直指《四百击》,串起新浪潮的前世今生。更难得的是日本文化视角的加入,诹访敦彦以泛灵、沉郁的幽冥影像来扭转新浪潮曾经的调性,并非是简单继承,而更是有反转之意——但以上种种,都只能从电影理论的角度讲通,落实到拍摄就,只能说,拍得太普了。而且说实话,这种电影拍了,世界上就只有这么一部,因为以上那些概念全给它架上去了,利奥德不可能再拍的,结果拍成这样,不就更令人遗憾吗... |
|
3+,魂与灵拍的太实,真正的物哀却拍的太虚。新浪潮于今夜死去 |
|
电影的可爱之处在于,作为制作者的小孩团体不因拍摄的简陋及年龄的低稚而失格,作为演员的Jean也不因身份的庄重(Léaud本身又作为电影符号)而特殊。电影用失掉电影感的方式(构图与运镜)将两个极端作了中和。主职的拍摄,情感的重逢倒都是叙事框架里边缘的辅助。 |
|
前几天还在刷青年甚至少年利奥德,突然看到他已经是精神状态不佳腿脚也不灵活的七十多岁的老人了,倍感唏嘘。 |
|
非常工整,观影过程感觉像拆俄罗斯套娃,叙事的三个层面遥相呼应,彼此嬉戏,以及本片有种对电影最纯粹的喜爱的情感融入其中,让利奥德演主演也带来额外的一层含义(尤其是最后那句话的指涉),另外小演员们表演非常自然,但是小男孩的篇幅展开的有些简单了吧。 |
|
2022.9.11 9排11座. 最终和最初总会重逢的,一切结束,一切又再开始。 |
|
很温柔。“很久之前”,“从今往后”,回忆中对过往的眷念,未来不可知蕴含虚幻,是生命与死亡的两端,构成了梦,也是电影。电影可以拍得冲动简单,也可以用来表现世界在表面之下的真实面貌。它是一种“美”的工具,情感与思辨在影像中实现平衡,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
2022法国影展
影片和生活的重叠可以再多一点!演员好棒,后知后觉是《四百击》的男主,当年的那个孩子!拍一群小孩子真不容易啊,诹访的电影有一种自然、现实,而又梦幻、童话的奇妙感觉,色彩太好看了。 |
|
3.5 法国风味浓郁的电影,少年们的暑假,碧蓝的大海赏心悦目,拍电影的电影嵌套着拍电影的故事,难以面对难以体会的死亡经验,难以忘记的爱恋,场记牌操作员可爱坏了,不想写剧本的小导演,小盆友们的稚嫩创作反而触及了重点:拍电影是快乐幸福的,表达是应该简洁明了的,有道理 2018上影节@影城 |
|
借由拍摄死亡的戏码,老人体验死亡。生命朝向死亡的方向走去,而灵魂却正往年轻时候的爱情与遗憾的方向步行。 |
|
狮子今夜死亡,无法演绎死亡的老演员,手捧鲜花于郊外荒废大宅与亡故爱人相遇重聚,终领悟与死亡邂逅。光亮鲜丽胶片的画面,化作一缕扑鼻的清新法兰西气息,代表诹访敦彦献给法国新浪潮的情书。看Jean-Pierre Léaud从当年水灵可爱的小男孩长成如今鹤发鸡皮的老男人,喟叹满怀。法式文艺的聒噪对白如常上演,一群法国小孩子探险式自拍电影好玩极了,感叹人家的小孩子年纪小小便浑身创造力和执行力。女主演技堪忧,表演有失自然;金发男孩足够帅气,情有独钟。 |
|
#A-#
关于如鬼魅般浮现的往日记忆和天真的新生、戏中戏里释然的暮年和仍然不肯安分阂眼地面对死亡-又一次即兴表演;往者不可追在男孩和让两人身上得到某种互文,戏和(电影里的)现实相互照应提供另一个解救渠道。让与孩子们的关系逐渐融洽亲密与被唤起的单纯制作电影的快乐,是很活泼的诹访了。 |
|
演得不行 |
|
3.5;“死亡是一场邂逅”,这位在银幕上老去的新浪潮标识人物之一,再一次在镜头前与死亡缓慢相迎,与《路易十四的死亡纪事》竟隐隐呼应,尤其是烛光映照下与年少至爱的“梦”中重逢;余生将尽之时重寻生命原初的爱与激情、梦想与欢乐,“Jean”(一语双关的真实与虚构)仿佛重历了拍电影最纯粹的愉悦时光,这是慨然的回首,是坦然直面死亡。 |
|
观于南特三大洲# 如何面对死亡,早已不是一个特别的话题。但把过程拍得如此单纯,老人和孩子们的相处如此惬意,让人眼前一亮。戏里戏外,再加上小孩们拍摄电影的第三重戏中戏,看似复杂呈现却并不晦涩。 非常喜欢。p.s 影院门口做采访的时候碰到了诹访敦彦,非常谦虚认真的一个人。 |
|
3.5。綠屋(?)戲中戲結構的互文,四百擊,老人與小孩,空房幽靈,獅子出現兩次。因為背負過去所以無法演出真正的死亡,總要面對未來。小孩因為對生命無負擔所以拍電影就是為了純粹的樂趣,這是讓李奧(戲內與戲外)從他們身上獲得的領悟。彩蛋是Yuki,導演是偷偷皮了一下 XD |
|
小孩的剧本很像鬼怪屋,片名貌似就是一首法国耳熟能详的歌,有一段利奥德唱错了,大家也就将错就错了 #hkiff42 |
|
D+ / 时时想到《风的另一边》。比较喜欢结尾。不过对这种互文还是有点倦了…… |
|
迷影的一代。如夢般睡了幾回(literally),新浪潮終歸過去。或許真的不是因為懷念才過去,而是過去了之後,真的很難不懷念。 |
|
浪漫 |
|
选取孩子和老人为对象这点很有趣,一个人生未开始的天真纯粹,一个人生快结束的回望与释然,与现实功利无关,真正都是初心。 |
|
7.6 主题老旧,赏心悦目,狮子今夜入眠。拍电影就是直面生命,背负太多的老人在孩童们纯粹的拍摄中屡次中断但最终完成,即是放下从而获得坦然面对死亡的力量。 |
|
老人暮年回到年轻时的家,缅怀曾被他抛弃的爱人,此时再说爱又有何意义呢?安慰自己罢了。男主演竟然是特吕弗的安托万!!和狮子什么关系?老人发型像狮子鬃毛??老人抱着鲜红的花束走在巷子里那段音乐真美!整个影片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很好看!3.6星吧,是法国/欧洲的调调,却是日本导演。一直以为是“狮子今夜不睡”,原来是“入睡”、是死亡、是永存。双十一,买了11排11号,被F放鸽子耍单儿去看,真应景!今日法盟-陶然天- CGV三连,还去吃了个普希金文字餐厅。CGV2022法国电影展。今年血赔吧?内嵌中字翻译可以,歌词都译出来了。CGV颐堤港店1号厅,约不到15个人。大周五的哪里都一派萧条。雨中观影。刷健康宝和检票口合到一起挪在取票机附近了。今年啥周边都没有。 |
|
片场关系在构图之中形成,位于前景的“跟拍”少年与位于后景手拿着花缓慢行走的Jean。这一构图的同时也是速率的快慢冲击,在《狮子今夜死亡》中,存在主义危机与创造活力并置。又通过“幽灵”意象连接起来,幽灵之闪现是关于电影的暗语,又在“电影”拍摄结束之后回归空无,同Juliette一并消失为空位的旧宅。但诹访敦彦作为一名原教旨主义者在他的影像世界中建立了一个“后电影”未曾到来的乌托邦,而非哀悼“电影之死”。孩童剧组是电影的未来,那些“不纯”而摇晃的影像,偶然出现的收音杆是又一次的新浪潮精神。在影片拍摄结束的那个海滩,Jean离去,然后仅剩小男孩一人,一个《四百击》式的孩童看到了狮子。 |
|
老人独自的镜头都很美,捧着一束花去寻找故人。之后视角切来切去,不知道在干什么。 |
|
Jean坐在台阶上自顾自地说,“我觉得它是一部简单的电影,它很美,它让人感受到拍电影最纯粹的乐趣。” |
|
属于那种虽然睡着两次 可是散场后一直回想起的电影 |
|
3.5。补标6月。 |
|
非常美,世界都变得明媚了。老安托万还是安托万,死亡也只是遁入春光。诹防敦彦真是骨子里的法国人啊 |
|
有几个镜头很有感觉,比如男主捧着花从海边到楼中,还有接近尾声女主在水中的回眸。其它也就这样。看日本导演拍法国母女对话容易出戏。这个片的核心我觉得还是很东方。 |
|
各种互文性的对照,形式感很强,尤其题材的表现形式非常喜欢。但感觉怕得还是过于实了,设计感很重,没有想象中那么轻盈。这部也和诹访敦彦的其他几部片子不同,无论是色调,空间,题材还是剧情性。 |
|
法国新浪潮像是绮丽而缱绻的一场梦,有些人在梦里永眠,有些人沾染梦的气味,不断地面临分别,恍惚着走到了现在,而在去向更遥远未来的路上,总有新的伙伴跌入这场斑斓的梦境。大海她事不关己,她沉默不语,退潮之后日光之下,她屏息凝神,在酝酿一场又一场新的风暴。PS.诹访监督是精神法国人没错了,是枝拍「真实」的时候有没有向他“取经”过呢? |
|
是感人的,却也十分套路,迷影的部分很直白的表现,而不是很冲动的去创作。讲实话男主角不复当年了,他或许完全可以代表男演员这个角色,但表演我不再动容了。和不在的魂灵对话,也就是为孤独的遇见寻找出口。 |
|
漫漫时光后蓦然回首。消失于壮美湖中的青春女神如同新浪潮的旧日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