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昱”是太阳升起,2019年,钟孟宏拍出了《阳光普照》。隔着二十多年的岁月,两个早慧自戕的少年遥遥相望。 |
|
看过的最有力的纪录片之一(无论内容题材还是形式)。可作为大陆独立纪录片的教材。探索戏剧化事件背后的、情绪渐渐缓和后的,生命的神秘与悲哀。导演曾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实验电影,以高超但又不牵强的技巧使得叙事和情绪都慢慢累积到一定临界点,又不动声色地释放。纪录片美学,可以不仅是朴素粗糙 |
|
有的人极力想活着 而有的人荒谬的想尝试一把死亡
要把拇指大点的几亿颗癌细胞杀死哪那么容易 几颗都能反复再生
而一个精子从储藏库到机场再到起飞 也岂止一点运气跟神奇 见相非相 即见如来 什么是如来 似曾相识的路过 |
|
太强了,钟孟宏后面所有剧情片几乎都在试图从这部处女长片里提取什么。但是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此,看完这部纪录片大概能理解导演为何作品里都有那种诡异的气息了,很喜欢,暂定年度十佳。 |
|
情节的惊人让人怀疑这真的是纪录片吗?真的没有创作者的干扰吗? |
|
观影抑郁期,看过留脚印 |
|
“每次午夜梦回就是痛哭的时候” 面对生与死的无力感。喜欢海报 小男孩讲述的看见狗的故事。开始想钟孟宏摄影时为什么是日本名字 除了技巧上的稳、平静类似于日本电影的影像呈现 另外 他在用摄影机观看人物时 对生死的态度与大和民族的世界观是相近的。 |
|
有人飞越美洲来求一线生,有人执意要演绎体验一度死(就像五分钟home video的妙想设计,但不要轻易推开那扇好奇的门🚪啊)。为什么呢?没有答案。世界不止有黑与白,也许还有不同年龄段的灰,以及梦里的五彩斑斓。两位紀錄對象主人公,一个大概率你猜得到他必然的生命结局,一个封印在了鮮活影像中,你卻无从猜测他选择的原因。 |
|
6/10 |
|
是钟孟宏的幽暗源水。里面自杀的少年昱和,游荡不散:昱,太阳升起的意思,是《阳光普照》里被烈日灼伤的阿豪,也是《第四张画》里的第二张画。 |
|
我和世界都是错的,世界能存在,像我这样的只是不死也可以活下去吧。 |
|
从《第四张画》中的小鸡鸡画作追到了这个不错的纪录片。 |
|
导演曾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学习实验电影,以高超但又不牵强的技巧使得叙事和情绪都慢慢累积到一定临界点,又不动声色地释放。纪录片美学,可以不仅是朴素粗糙 |
|
一部关于移情的电影 银幕内的移情和银幕外的移情被戏剧化地缝合 除了最后墓地一场 父母子皆不同框 昱和就是阳光普照中大儿子原型了 令人惊讶的是温医师的家庭影像拍的很好 不比本片导演差 |
|
男孩太特别了 特别到让人觉得他的离去并不一定是件悲伤的事 that's what he wants. ps原来《第四张画》里的jj是从这儿来的 |
|
有人竭尽全力想活着,有人了然地结束自己,他们都是人,芸芸众生之一 |
|
钢琴提琴三重奏,病床尴尬小丑戏,清洗机郁结泳池底,从PS和电视学会英语,荒漠上那只逐渐死亡的狗让生物学家想起了前晚的星空,一个寂寞semen漫游身体都市直至过境排出体外……确实跟《第四张画》《阳光普照》等导演后作呼应上了 |
|
生死的间隔 |
|
救得了别人的孩子,却救不了自己的孩子,对一个医生来说真是莫大的讽刺。在平静的日常生活里去追寻那一点点被隐去的混沌又模糊的伤心往事,努力拼凑出一个完整的面貌。当一个人成了谜,你不知道,他为何离去,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
后来就拍了一部剧情片叫<阳光普照> |
|
哎。(比他的剧情片好 可能因为编织后的人生之苦总也敌不过现实的不可解 |
|
钟孟宏拍纪录片都如此的意味深长。 |
|
的确有句子在两个故事中间磨出来 |
|
很有灵气的纪录片,拍出了生与死的遥相呼应……活着只是一种此时此刻的状态,而死亡也并不是永远的结束...... |
|
TAT.... |
|
你看到的未必是你理解的那样 |
|
谈不上喜欢,死亡教育。“昱”的离奇死亡确实给片子加了不少分,为何连“死亡”都要去好奇呢?还有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事情“无解”,有些疾病无法治疗,只能祈求神明。 |
|
温昱和 昱是刚刚升起的太阳 |
|
極具美學風格的紀錄片 |
|
钟导之后拍很多剧情片的灵感都来自这 |
|
平淡 |
|
从处女作里可一窥后期多部作品的影子,但钟孟宏还是更适合剧情片,炫技过多,浪费这个议题。 |
|
在佛罗里达的黄昏降临前戛然而止,巴赫的平均律忽然响起,抬头问苍天。 |
|
黑白灰 人間冷暖 生死離別 |
|
Felix的聪慧、经历,不是我能妄猜的,活下来和死去或者本就无甚差别,差别在于不理解的我们总是太过在意任何一方 |
|
前半部分從職業日常(病患的到來)到後半段娓娓道出醫生已逝長子生前不為而知的另一面,本該是讓人感到既煽情又傷痛的主題在鍾孟宏的發揮之下有了一絲人生無常的瀰漫氣息,也從此作開始就有鍾導劇情片中含有的作者印記也隱隱地發散出來。 |
|
要是我拍毕设之前看到这部就好了,要紧的不是事,是人。阳光普照四个字看样子来自“昱和”,旭日东升,温暖和煦,起名时该怀着多么温柔美好的心情啊。 |
|
这部纪录片确实很特别,但是也看出了钟孟宏那部“阳光普照”的影子。但是我觉得不同的是,“阳光普照”里,父亲没有看到儿子的阴影面,忽视了儿子真正的情感需求。而在这部纪录片,儿子对生与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觉得即便他尝试经历过,也可以逃过去。我们可以指责父亲不尽力不上心么,明明他都曾经严厉指责过。导演的叙事方式与情绪积累很值得学习。Felix或许只是把生与死当作游戏一般,即便他充斥了虔诚般的想法准备与思考。 |
|
《第四张画》、《阳光普照》、《瀑布》里都有《医生》的影子 |
|
偷钱和尝试死亡,两条红圈和一点勒痕,交相呼应。 |
|
看出了鍾孟宏不顧一切去拍的狠勁。 |
|
两个早慧少年,一位患病、挣扎求生;一位迷恋死亡,终于酿成悲剧。通过死者父亲医生的身份,将过去与现在、死亡和生存连接起来。这本该拍成天问,惜乎两条线索展开的都不够深入、准确。导演(摄影师)对物、对画面的敏锐度不够,哪些画面应该停留得更久,哪些意象应该出现,哪里该沉默,好像没想清楚。 |
|
《阳光普照》的原型,画质不行,但剪辑和节奏控制的很好,叙事层层深入,娓娓道来,符合主角忧伤后平静的情绪。 |
|
哭了,不知道在哭什么,肯定不是因为“故事”的主线,有一段很日本的旋律找一下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9075652 |
|
痛 |
|
死亡是一种召唤。 |
|
三星半 钟孟宏似乎之后创作中总带有些许此片的“小痕迹”,这种怀念方式真的让人感动。 |
|
钟孟宏处女作,家庭录影与现实记录的融合,可以从中窥得其此后几部作品所延续的、影像粗粝但叙事细腻的风格。后半段太棒(在此将父亲对“儿子自杀”一事的陈述作为分界点),几度泪目(家庭影像中的Felix介绍自己的陪葬品段、医生夫妻前去墓园扫墓段etc),但这种泪目并不是惋惜,而是对这么小的孩子面对死亡的轻松态度感到震惊(抑或是佩服或艳羡?他早早将我压制了二十多年的求死欲践行了),他的选择或许是出于好奇心,也可以认为是一种超出常人的成熟——“自然科学很有趣,宗教也很有趣,死亡跟自然科学、宗教都属于世界的一部分,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能尝试一下呢?” |
|
结合《阳光普照》来看,钟孟宏是收集整理素材的能手。Felix与Sebastian同为聪明敏感有无数神秘爱好和内心世界的孩子,追寻着Felix生前的点滴和Sebatian 求生之路的种种我们最后找到的不是为什么他们会死,而是死是以另一种形式与生共存。/我太喜欢导演抓住一些似是而非的关于真相的纤维,温医生讲起他小时候偷钱的记忆,Sebatian 讲起他的香蕉树和那个生物学家与狗的故事,泳池里缠绕的水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