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星。土澳VS白英。 |
|
澳大利亚“国家道歉日”的由来 |
|
晃镜头,烦死了!!!! |
|
#70th Berlinale#官方展映。特别标准的西部片,不过是澳大利亚原住民故事。影片讲述澳大利亚原住民家族部落被屠杀,幸存的少年在定居点生活12年后,又被坚持抵抗的叔叔感召,进行复仇的故事。影片换成印第安人完全成立,各类人物形象——同情原住民的白人,传教士,为传教服务的女子,粗暴的士兵/警察,主张妥协的原住民、主张战斗的原住民、原住民女战士等等应有尽有。连情节和台词都几乎不用改的……拍得比较高清电视感,放在“NATIve”单元被取消的今年,也算是“first nation”这个题材的不错的作品了。 |
|
白人对原生资源的掠夺,不会随着其中的良心份子的无谓捍卫,而显得不肮脏。 |
|
要表达的思想很混乱,白人里面圣母女表,土著无可救药 |
|
【9.8G】摄影正,风景美,澳洲土著都挺黑 |
|
白人垃圾呀 屠杀澳洲土著 造孽太多。 |
|
风景非常好,景色让人无法呼吸,土著和白人这种题材有它的魅力,只是剧情有点看不懂,你杀我,我杀你,你又杀他,到底为什么?如果增加一些更夸张惊险的的剧情,那么会很好看 |
|
土著人没被吊打算不错的了! |
|
比同是聚焦殖民史主题,(也都活跃在电影节的)本土制作《夜莺》或《甜蜜国度》更为类型化的升级。相较于试图以“纪录/修正”的角度来进入历史故事,却完全选用了复仇射杀渲染角色们在这里的对峙和遭遇的伤害。片中大多数的摄影都充满着美感或是明色掉,和未曾需要被抹去的恶行暴力衬托得刺眼却印象深刻。 |
|
只从电影来说,拍得还可以了。 |
|
排的甚至有点纪录片的感觉,讲述的是白人掠夺土著资源、杀土著和土著抗争的事儿。 |
|
白人血债累累 |
|
电影中的很多景象又让我回想起在北领地的日子,壮美的风景和危险的动物昆虫并存。越来越多人开始正视这段历史了,现在在很多场合,都会在仪式开始前表达对在这片土地和当地人的尊重。正视历史是弥补错误的一个开始。
其实迫使土著学习现代文化也是很不公平的 强迫改变他们的历史进程 |
|
极左脑残、自残的典型片子。拍这种片子的人要么是傻子,要么是骗子。 |
|
和解就是大家從頭來過。想到《雨季不再來》結局。 |
|
一般般,没有什么特别好看的,黑人好惨但又能报仇,不存在的,实际上就是没有复仇了 |
|
【2020 美漫之火 欧美小妞 动作 战争 其他地区】[视]露点,种族屠杀,黑人土著,大英帝国,灭门遗孤,赵氏孤儿,20'十二年后,通缉令,叔侄相认,叔叔是反抗军首领。<美队2>男配,<精神错乱>女星,炭烤袋鼠,传教士,黑奴,复仇,怪山林立,双方谈判。今天连续第二部有主角2.23生快<野山百里香>艾米莉·布朗特,今天第二部依法办事<漫漫寻子路> |
|
UUU |
|
除了東非大裂谷,世界上沒有所謂“原住民”,所有人的祖先都是在過去20萬年的某個時間點上遷徙到那裏的。“原住民”其實是指最先遷徙到那裏的人和他們的後代,但到底所謂的“最先”是指什麽?“原住民”的所有部落不是同時來到的對吧?那爲什麽"原住民"是包括了整個種族,而不是最先來到的部落,後來的部落都是殖民者和侵略者?這是崇拜zz正確的白左不能回答的第一個問題。在歐洲人抵達澳大利亞和美洲大陸前,“原住民”早就在當地互相搶掠、奴役、屠殺了幾千年幾萬年(甚至他們之所以飄洋過海跑到那麽遠,可能也是在原居地跟其他部落互相搶掠落敗後的結果),那他們之間血腥、黑暗的歷史我們今天要不要也拿來清算一下?這是崇拜zz正確的白左們不能回答的第二個問題。以上兩道問題都很不zz正確,不過事實、常識和邏輯從來不在乎zz正確。 |
|
给两星表示一下尊重吧,这类片子真是看不进去。 |
|
一股子西方白人精英主义浓浓的“圣母式”说教气息,挺恶心的...欧洲白人侵略者的每个毛孔都是肮脏和血腥的 |
|
浪费时间。完全不知道故事里的人都在想什么以及在干什么。 |
|
风景很好, |
|
广阔的澳洲草原很少成现在银萍上,算是一部探索之做吧。有点美国西部感觉,但是这不像印第安更像非洲原著,查了下原来是澳洲原住民故事。屠杀的场面比较真实,演员有点业务,死了还喘气呢。自然景观拍的真好,广阔而美丽。开荒者兼职猎人,也屠杀原著民,各种野生动物捕杀技巧也挺真实。这个题材确实不太了解,给个高分吧,给他的真实。 |
|
一般 |
|
标记 |
|
冤冤相报何时了 |
|
摄影非常美,对比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救赎与复仇,好友变敌人,最后一团混乱,理不清剪还乱。 |
|
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不存在电影里长老期待的balance,“这片土地不能有两个国家”,原住民被白人屠杀是历史的必然。被强权欺侮的时候,唯一的出路是团结起来不计代价的反抗,可惜原住民千百年的分散而居各自为营,并不存来活下来的机会。电影结尾,两个把小男孩教养大的白人叫了他的原住民本名,很浪漫主义的尊重了男孩的原生文化认同。而历史的事实是,烧了一座基督教教堂的代价是被杀死一个部落的人。异文化能被尊重,要么是力量相近不敢冒犯,要么是胜利者知道对方毫无胜算,表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而已。when you’ve got the high ground, you control everything |
|
3.5 |
|
1919年时,特拉维斯作为狙击手参加了一战,后来他是澳大利亚北部广阔空旷的地方的一名警察,他在一次行动中失去了控制,导致了对一个土著部落的屠杀。上级坚持要掩盖真相后,特拉维斯厌恶地离开了,却在12年后被迫回来追捕Baywara,一个对新移民进行攻击的土著战士,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当特拉维斯招募了唯一一个已知的大屠杀幸存者Gutjuk作为他的向导时,过去的真相被揭开了,特拉维斯成了被追捕的对象 |
|
剪辑很干净,没有废话。白人看土著是野蛮人,欲杀欲奸,土著看白人,是野蛮人,美好的生活被他们糟蹋了,欲除之而后快。两种文明无法调和,所谓文明,都是坏人做坏事得来的。 |
|
大型生态ASMR,蚂蚁爬在叶子上的声音挺好听。//在高地上狙击别人的时候,从瞄准镜里居高临下,仿佛更容易漠视生命。最后的最后,有罪者皆亡。 |
|
在最合适的地点跟环境看了这部电影,不会去考据细节,全程努力跟上无字幕剧情的同时,被深处的视听环境打动。电影需要起承转合,历史伤痕需要一点点地抚平,简单化地贴标签对现实的作用几乎为零。 |
|
景很美 很多“停止呼吸”的时刻 但缺了点什么 |
|
资本的原始积累总是充满血腥与残暴。 |
|
外景很棒 |
|
2020年12月看,澳大利亚真是个 罪犯的国度 |
|
有点诚意,但不多 |
|
剧情一般,人物形象单薄,类型片,就是风景实在太美了…… |
|
电影中规中矩。贵在观影体验,和原住民一起在草地上观看,不算太硬的草地,夜晚的星空,银幕上偶尔掠过熟悉面孔时周围的一阵哄闹…… |
|
洗白白人 |
|
支持澳大利亚土著 |
|
纠结的故事 |
|
很震撼,杀戮场面很血腥,很真实,殖民者和土著之间的斗争,孰对孰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说明了一切! |
|
片尾曲好听 |
|
背景就是在白人殖民者对原住民的侵害时,有良心发现帮助原住民的白人拯救者的笼统故事。这故事似乎最后还是美化白人。虽然我们殖民了,但是我们也有人帮助了原住民。 |
|
無法相融的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