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靠,为什么要把名字翻译的这么萌!!!我乍一看还以为是 萌宝夺军队!!! |
|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还是没能找到讲故事的角度,其实我很有兴趣听到某单个人物的详尽版本(比如布兰切特的),但人物实在太多了,到最后不知道要说的是保护文化很重要还是体现战争的残酷。编剧竟然是argo的,大概是把自己的狗血都在上一部里撒完了,这部严重缺氧了是吧 |
|
简直太low不能忍,全篇基本不着重点,而踩点部分又无理煽情过度说教,最后还来一个Q&A结尾点题,直接在电影院扶额无法直视,low到爆!!!(以及内核是不是很想来一下十一罗汉啊?呃呵~~ |
|
观影前看有媒体抨击本片 直言“烂片” 在我看来 是作者看明星耍帅上演全民偶像的期望没有得到满足 本片虽众星云集却没有纯粹的主角 乔治大叔身兼导演编剧演员 不能不说煞费苦心 纵观全片 虽讲述沉重历史时期故事却惹逗观众不下十次 而重结局轻过程的方式可以让观众更好的铭记这段历史 充满人文关怀 |
|
没想到课堂上学过的Ghent Altarpiece(根特祭坛画)还有这样一段历史,看过这部影片会使你以后更怀有感激之心地去参观艺术馆。新颖的视角拍战争片,没有血腥杀戮,只有辉煌的画作雕塑。虽然少不了战争片的特有要素:英雄主义色彩和对敌人的仇恨,这片还是一部很OK的feel-good movie。 |
|
或者是乔治·克鲁尼太想在真实上做文章,故事太平了。一段段无聊对话,一场场毫无波折的故事。只有伤感却没有冒险与紧张,更不要提惊心动魄了。甚至由于平淡,那些人为保护艺术品所做的牺牲都显得那么轻。电影毕竟是电影,需要更多的转折与惊险来支撑影片。除了凯特·布兰切特,看点太少。还总放主旋律 |
|
题材好≠电影好,本来以为只是「平庸」没想到如此「难看」。嫌弃《为奴》太主旋律的都来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美国白人自恋主旋律,从头到尾充斥着做作的假大空和说教,奥斯卡级的演员们全成了木头,剪辑配乐无一不恶心,根本找不到任何加分点,几度看得白眼想吐,跟天朝抗日神剧无本质区别,怒打一星。 |
|
berlinale2014.Day 3.请直接忽略这部片,不要被卡司和题材给欺骗蒙蔽了双眼。真的,向真正的战士致敬。去你的钻石王老五。 |
|
2.5吧....超豪華卡司煮出如斯平庸無聊的菜色,太浪費了....Clooney再次證明了他沒什麼當導演的才華...不如專心演戲嘛....拍得很散,多線群戲調度吃力,沒有一線拍得深刻,都在蜻蜓點水,平常似乎想要詼諧一點,但又不時冒出主旋律說教或煽情實在尷尬.... |
|
我以为会是动作基情片,结果是没有剧情的剧情片。 |
|
大牌云集,可我真觉得挺难看的。。。笑点有点牵强,刻意煽情的地方又不动人,流水账一样的感觉~ 影院里坐我旁边的美国人看睡了打起呼噜,结尾看到挂美国国旗很多人开始喝彩鼓掌,所以这电影其实大概只适合自卖自夸吧。。。 |
|
对于我来说,看完只想飞奔去欧洲。。 |
|
就像看了一场NBA全明星,我说的是近几年毫无新意哈欠连连不断转台平庸至极的全明星 |
|
拍的又乱又轻浮,只有Cate Blanchett表演特别稳,其它的角色都特别飘。 |
|
时间空间各种跳,故事乱七八糟,戏份的安排让人时常忘记某些人物的存在,没有半点风格,节奏也不统一,开始你以为它是冒险片,结果它前面还有点喜剧,然后你以为它是喜剧片,结果中间它开始严肃起来,连高潮都可以让人昏昏欲睡,还真是难看到一种境界,真的是浪费了一票大明星。 |
|
好比就是打算做佛跳墙的材料却做成了一锅东北乱炖,白白浪费了好演员,编剧导演不给力! |
|
散漫的劇情,說教的空泛,又配上了群明明該很有特色卻從樣貌至個性都模糊得角色打造(我甚至不會說是刻版,因為這部片連刻的力氣都沒費),這回《大尋寶家》實在是喬治克隆尼找了親朋好友來眾星拱月一番的超級自high片。二零一四年最強勢問鼎金酸梅賞各大獎項的驚雷大作,就此誕生。 |
|
好多人都提前离场了,在场的纷纷掏出了手机 |
|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
|
好故事,但拍得一般,不是电影院里看的话可能感觉更一般。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啊, 除了Clooney,Blanchett之外,惊喜地发现还有Jean Dujardin(the Artist 男主演)、Bill Murray及另外两个很有喜感的老演员。可惜人物出场介绍过快,中间有些地方又过慢,某些演员表演浮夸(Matt Damon)。 |
|
线索散乱,内容空虚,没什么情节还老在煽情 |
|
这么好的阵容 拍出来像是东拼西凑的战争肥皂剧 克鲁尼就不要再用冷战思维来拍电影啦 @mk2 gambetta |
|
美国人看到中国的“爸爸去哪儿”竟然可以这么火,还能做成电影大卖,于是他们巧妙的转换视点(奸笑),拍了一部——"宝贝你在哪儿",意淫着可以大卖。而当"宝贝你在哪儿"来到中国时,中国发行方已经不满足于“哪儿”的概念,于是加入了“战争”的概念,可影片已经成型,那怎么办呢?在海报上做文章吧。 |
|
主角全部都是酱油,配角全部都是临时演员,临时演员都是导演亲戚。渣得超乎想象。虽然我很厌烦煽情,但也不能这么儿戏吧?好歹nazi还知道把艺术品保藏起来,你们这些米国佬知道我们怎么对待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么?呵呵呵了。 |
|
马特达蒙无所事事到去踩了一个地雷,本片大概就无聊到这种程度。保利府青1号厅。 |
|
男的给好莱坞而且还有众多明星的电影1星 这智能说明一个问题 实在是太烂了!!!!!!!!!!!!! 全片苦等高潮无踪 就那么过去了 亮点就是中间的许多名画和艺术品 |
|
中规中矩的主旋律片,部分煽情唯美片段还不错,苏联成反面教材。 |
|
拍的什么狗屎。流水帐都比这个强。投资7000WUSD 洗钱的吧。一起去的美国朋友说"it's great Minjie" 其实我知道他在说It's bullshit man. |
|
情节无大波澜,反响平平。有段时间很喜欢去上海美术馆,看到过伦勃朗的画作,连我这种普通人都能感受到那种美,那就是masterpiece |
|
故事没讲好,乔治缺点脑。 |
|
以眼泪向史实与传递的精神致意,就连希特勒趴在 Führer Museum 的模型前的专注表情都让我……揪心(。 |
|
形式感和节奏感参照了大量六七十年代战争片,有点亲切,但也就学了个皮毛:全面无聊来自于全面平庸;这种电影能拉来这种量级的卡司,克鲁尼算是好莱坞屈指可数能办到这事的人之一。 |
|
当年《战斗列车》用一条线玩瞒天过海,引领观众思考,是不折不扣的时代经典;《盟军夺宝队》用一个面讲寻找发现,直白且说教,几乎沦为纪录片。克鲁尼的旁白、画作与黄金的对比都在不断强调艺术品与生命、金钱的价值比重问题。不过克鲁尼的怀旧范儿依然精神可嘉,配乐和结尾演员表也是典型二战老片风。 |
|
烂得飞起啊 你说这片不赔穿底裤我不服 |
|
看不下去 |
|
故事很好,3月底,国内只有这片不错。 |
|
选题相当赞,真实事件永远最震撼人心。最喜欢片中唐顿老爷见到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抱子像激动得快流泪那个细节,简直感同身受。只是欢脱的气氛和想表达出来的历史沉重感略不协调,感觉克鲁尼既想拍另外一部十一罗汉又想拍战争史诗,结果弄巧成拙了。不过作为一个认油画强迫症患者,观影体验还是不错的。 |
|
真空洞无味啊,暂停了无数次刷微博才断断续续看完。达蒙踩地雷那段有点好笑。 |
|
有制服克鲁尼大叔就够了! |
|
很有复古风,故事一般 |
|
求克鲁尼永弃导筒。 |
|
多一颗星给画面的质感。 |
|
条目刚出来的时候是:Oh God!这神一样的卡司!看完正片后是:卧槽!这屎一样的剧情!简直松散无聊得让人想哭,配乐更是不知所谓。。。以及,新天鹅堡果然还是没人的时候最美了。 |
|
太水了,比深圳还厉害。 |
|
本来以为是类1X罗汉的片子,搞半天是给米国人脸上贴金头上装光环背上装翅膀的自吹大片。 |
|
除了帅哥以外,其它的实在是太文艺了,难看。 |
|
尬死,从头到尾的配乐都是灾难。 |
|
好演员也会演烂片,克鲁尼作为导演和演员一直在开小差。 |
|
为了纪念的电影,虽平淡,也值得一看 |
|
有意义的电影 记录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