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还挺喜欢这种,比如本片或者何塞·路易斯·格林的《在希尔维亚城中》这样,宁静地探索着一座小城镇的适合下午时光的电影。本片两个导演合作,所以情景中既有Ben Rivers这个英国人的视角,也有另一位导演可能是以无名女子为线索,作为泰国其他地区的人对泰国南部风土人情的一种挖掘,毕竟泰国南部和中部北部的文化差异还是非常明显,宗教,种族,饮食甚至气候都不一样 |
|
还没看到一半就困了,还没看到结束就睡了。 #爱奇艺 |
|
6.5/10。不知道为什么归类到纪录片,明明故事痕迹那么重。风光秀丽,全片如暖风拂面,昏昏欲睡中带入迷幻之境。群鸟飞过电影银幕,山洞中的尼安德特人见到了现代人类,岸上的鱼已活千年。仍有许多不了解的地方,如接送孩子的妈妈。 |
|
云上观看的北影节第二部展映影片,令人失望的泰国片。将纪录、故事、实验电影样式恣意混杂,平淡、冗长的镜头,刻意淡化、碎片化情节及人物,痴迷于导演自己个人的画面、声音捕捉、组合;除了感受了泰国热带海岸的原生态自然及平和的人群外,你会一无所获。作者既然要当作作品拿出来,就要尊重观众,遵守必要的规律,作品中要有真材实料。我是在云上一次半小时,分三次才看完,不然也会像豆瓣留言中不少在影院看此片的人一样,看了“二三十分钟就睡过去了”! |
|
北影节第三场《佛历2562年的甲米》。佛历元年是耶稣诞生前544年,佛历2562年就是公元2019年,我算了半天。。。AC同学基本从头睡到尾。我坚持到第50分钟,也忍不住开始看手环上的时间,只希望它早点结束,它讲了什么,想表达什么,还有什么在后面,已经都不重要了。看完之后,我基本打消了将来去甲米的念头,岂止甲米,对整个东南亚都失去了兴趣。 |
|
泰国电影总是自带神秘气质,这部实验电影也不例外。两位不同风格的导演共同执导的结果自然混合了纪录片与虚构的内容,但看起来更像是一部甲米风光旅游宣传片。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和情节,完全是细碎的人物访谈,以及演员和真实访谈对象的虚构情节。两个层面之间没擦出惊喜的火花,却留下淡而无味和转瞬即逝的神秘感。 |
|
Anocha的叙事被一个英国实验电影人影像的无序性有点冲乱了。。。 |
|
?我缓缓地打出了一个问号 |
|
对合作的详情和对安诺查·苏薇查柯邦并不熟悉(从未看过她的作品),以下的推测只能是基于假设:影片所展现的世界观和访谈的确不似Ben Rivers,反而更像是另一位Ben的风格(Ben Russell,两位之前也颇有交集),仅可从英文场景(对话时变身固定机位)、仅有的黑白或某些运动镜头(与水的相对运动)穿插中寻找Rivers的影子;但作为影志虽有洞穴原始人的奇观却脱离了纯粹关于民族性的叙事,因此更大的可能是影片是主要服从了泰国女导演风格的甲米本地志; |
|
北影节云影院1/5
泰国电影第三代 虚构与纪实的融合:清醒vs真实(真实不是客观存在的等待我们去发现的,而是等待我们去创造的。纪录片追求的不应该是绝对的真实,而是一种清醒的论述,让观众思考。)
泰国本土视角虚构 纪实 “幽灵”结构(虽然带有叙事,幽灵结构)虚构让观众清醒思考。
英国本土视角纪实,消失的女人(主线:采访,电影院问往事后消失,民间传说,朦胧历史文化背景)+拍广告的男歌手(副线:虽是本地人却在表演,原始人,和女人时空上的重叠,来到西方场所喝酒唱歌),穿插其他细节(原始人纵深实验跨越,做实验的人,小学生,真真假假的动物,人和自然相处,档案影像,日常观察,空镜头),外来视角跨文化观察。
两者界限模糊,神奇观影体验。冥想过程,和观众互动,观众赋予其意义。 |
|
2021泰国作者电影周。「时间」的另一种「可视化」/「叙述化」,这个国家自我认识/他者(景观式凝视)的冲突与消弭,从传说(岛屿的传说/野人)的叙述到现代人日常生活的无聊,雨季仿佛在此反而成为「欲望」消散的讽刺,正如老人曾经在过往「拳王」的辉煌中,因此真正的爱国主义电影都是向后和充满潜在民族主义的。 |
|
影像质感安逸恬淡,很是舒服,然后就在影院里睡着了…… |
|
我是谁我在哪我在看什么? |
|
Ben Rivers说他跟Anocha都跟片中人一样是甲米的异乡人,彼此都在尝试,一个想向前一步走近虚构,另一个则反之想稍微从虚构抽身。整部电影给人的感觉正是如此:一种合宜而礼貌的探索,类型交错的气质,以及一丝细微神秘。这对导演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独属于泰国的宗教感宁静,Anocha对时间的处理和Ben的观察镜头配合得天衣无缝。 |
|
呃。“宗教气息”不是东方神秘主义! |
|
全新世,佛历年,弹涂鱼繁衍,原始人捕鱼,欧洲导演拍片,美国游客度假,蝙蝠畅游影院,时空重叠在泰国的海滩。导演们将价值引导控制在最低限度,以此保持成片作为记忆和记录的中性完整,也是观者一次视听重置的磨炼。 |
|
I mastered the technique of projection. 群鸟飞过影院。 |
|
我做错了什么,为何北影节只配看两🌟片 |
|
没有李康生的话可以少安排些需要表演的部分。蹩脚的剧情片部分如果能大幅减少 留出更多松散的空间给其他部分感觉会好很多。 |
|
3.5,甲米在影片中被呈现为时间的晶体,独立存在于被观看的,007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泰国想象之外,作为一种假想的未来空间,朝向过去的运动凝结为stasis,自然空间是记忆的外部载体,主体的“反乡”即对于这些记忆之物自身的返归,对于野人与如同阿彼察邦《布米叔叔》般山洞/身体的返归,荧幕内的奇观影像变为了银幕之外飞翔的群鸟,与观看者形成同构。然而《甲米》究竟不是阿彼察邦,这种同构并不完整,它所描绘的空间仅仅剩下对于现象的模仿,并无阿彼察邦之“结构与表意系统的神秘主义”,更在结尾那个野人山洞的镜头形成强度之间突兀地戛然而止。 |
|
半小时弃 |
|
难得的双作者导演win-win合作,从人种志角度来看更如此,内外双视角不仅和谐共处了还互相提升了,神奇神奇。看起来是苏薇查柯邦来做主线的叙事线,RIvers来做辅助的纪实线,本土视角是用虚构表述真实历史,外来视角是用纪实架构想象中的local,这真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了。俩人都不是追求真相,而是清醒,结构精致,但又给了观众很大体验的空间。女主作为幽灵又是对东亚女鬼形象的一个女性主义变调,和邦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soundscape也美。PS. 做在线观影交流挺有趣的,感觉再次激发了对影评的热情;也再次提醒我,看电影真的是除了吃饭睡觉之外我坚持最久的事情了,坚持就是好,我收到太多回馈了 |
|
#泰国作者电影周 表面上像甲米风光片,杂糅着民间传说、对泰国性的探讨、仿佛错乱的时间和游移不定的纪实与虚构。 |
|
3 - 4 相当舒服啊。想建立一个片单,叫“假堪景,真散步” (女主有一点点像蒂尔达) |
|
2.8星。我的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第一部影片!今天是北影节正式开始展映第一天。因为把今天一整天的三里屯美嘉《战争与和平》让给了小付子,所以临时看了这部来加强参与感。二轮出票时最开始是被海报和名字吸引,看下来一开始像旅游片儿,接着恐怖片,后是悬疑片,最后在不知是真实还是传说中的野人镜头下戛然而止,伪纪录片?自然部分,有些像《大海从远处看着我们》。导演真是清奇,甲米旅游圣地,看得我更想出国旅游了!略打了几秒的瞌睡。那个撑伞被野人吓的扮野人男歌星好像罗志祥哈哈!影博的超巨幅北影节大海报和小白猫,比看电影本身更让我快乐!散场还真把副券还我了保留了一张完整的。影博大厅里北影节十周年特展《“十年奋进·圆梦初心”—北京国际电影节成果回顾展》正在布展,也可以看看,明天正式开展。中国电影博物馆4号厅 约六成满 |
|
并未达到“粗糙的精致”。 |
|
诗意不等于无意义 |
|
真的睡着了 |
|
除了结尾,整部电影100分满分!完美!剪辑和音乐都好的不得了,而且似梦似醒,如真似幻,消失的女人,燕子飞翔在屏幕前,很难得在电影院里有这么奇妙的感受。 |
|
非常实验的片子,看的时候没思考太多影片本身的含义,整个人反而是被风光和人文吸进去了。大量的泰国岛屿风景再次唤起了我浓烈的泰国情节,这个不管去几次都还是一直想要回去的地方。路边的小摊,载人的突突车,小岛的街景和海景,永远让我向往的热带风光,熟悉的甲米,兰塔岛...... 每个场景都让我想到在泰国暂时逃离生活的那些日子,真是太想再回去看一看了。 |
|
纪实,神秘,鬼魅多种元素的杂糅会使人有跳脱感,但夹在其中的便是吸引人的时刻。 |
|
#泰国影展@红星 |
|
剪辑神经大胆而精准。声画相互缠绕链接错位——视听相互转化——通感——诗影像。(例如-蝙蝠与蝙蝠声的声画处理) |
|
不知所云……放在下午看催眠效果奇佳…… |
|
20年北影节,还有一部比邻星,三部电影。我的感觉……这部电影最朦胧(2020年8月底海淀) |
|
果然无剧情,看完感觉像又去泰国遛哒了一圈,真实想念了。 |
|
当asmr不错 加入访谈很新颖。很多场景像是在试探观者的耐心。 |
|
我乔新片何时能看~ |
|
我比较吃这一套。还行吧! |
|
胶片介质营造出的影像梦境,只有角色做梦的时候观众才是醒着的 |
|
3.5 里弗斯也太偷懒了吧… |
|
不知道说了什么,说是风光纪录片,风景镜头的量不够也不精致;说是剧情片,又没剧情;说是做梦,又似乎还挺连接现实的,并没很多梦幻感。 |
|
(因为太久去不了影院看想看的电影... |
|
去甲米之前(?)的重看2024.12.30 |
|
半睡半醒之间的一个世界 |
|
对甲米熟悉的我,却一点没有被这样的结构所带入和沉浸……不知所云 |
|
热带昏热梦,拍的人不太动脑子,但是不讨厌,鬼月看还不错。喜爱茂密到变态的植物,一座小木屋,整日坐于门前的独眼老泰拳手,1981年开业的电影院看门人,岛上急促的雨,不喜欢莫名其妙的原始穴居人。一个传说要说多少次啊。题外话,去过的东南亚地区看到的小学生校服都好看,衬着他们被太阳晒得健康的肤色显得很干净。 |
|
有点意思,主要是自然风光和宗教文化。但啥都不做光看着一定会无聊。不是什么剪辑都可以叫做电影,或者纪录片。 |
|
红星电影世界(吴中路)10号luxe厅
迷迷糊糊、晕晕沉沉的感觉特别好 |
|
镜头风格类似阿彼察邦。叙事节奏也还ok,但结构有点散,以至于影片结束的时候,我总觉得后面还应该有半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