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干年后,居鲁士二世之子冈比西斯二世率兵扫荡了马萨革泰部落,比击杀了托米莉斯女王,人头滚滚,戈马如常 |
|
很难想象这是中亚小国哈萨克斯坦仅用600万美元拍的史诗大片,好莱坞用2亿美元拍的《花木兰》真应该感到羞愧。电影对细节处理比较到位,当时没有发明马蹬,所以电影里所有骑兵都没有马蹬,对现代演员来说也是一种考验。所有史诗人物都有种相同经历,历经磨难复仇成功。只是为了突出女王的丰功伟绩,有点过于美化她,而矮化征服欧亚非大陆的万王之王居鲁士大帝了。有个疑问,女王梦中带翅膀的火狮子在游牧民族或波斯心中是不是类似于中国龙一样的图腾? |
|
看的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 爆掉花木兰10条街。刘亦菲不是你的错 我不怪你 |
|
我的理解,这是个公元前500百年前后,发生在现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但并非现代哈萨克斯坦人祖先的故事。
女王所在的民族,或者那个年代的游牧民族,没有什么善良、正义。只有你死我活的劫掠和战争,现代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美化这段历史,让人不太舒服。
我看有评论感慨于电影最大程度的忠实于历史,我想请问这些朋友是穿越回去过,亲眼见证过那段历史吗?
anyway,拍的不错! |
|
游牧民族史诗 没了工业流水特效的加持 质感很真 配乐也够大气 很喜欢 |
|
那时的斯基泰人外貌应该属于印欧人种吧?女王演员还有点那意思,其他人怎么都是蒙古长相? |
|
实在是喜欢不起来爱掠夺的民族 |
|
应该叫托米莉斯酋长。拍的挺认真,情节稍微单调。 |
|
以托米丽司女王杀死居鲁士大帝的历史传说为蓝本,拍出了一部具有中亚风情的古装战争大戏。服装道具参照了历史文献,非常考究,盔甲样式繁多且精美,和千篇一律的好莱坞古装电影风味大相径庭。女王的几套盔甲和服饰都有出处,甚至连出场不多的居鲁士的几套服装和盔甲样式都是参照古画像设计的,足见其用心程度。据说影片还特地还原了斯基泰语,实在难得。故事倒是很平淡,战场调情和灭门复仇等套路都不新鲜,商业大片的剧本创作还是挺一根筋的 |
|
三星半。对斯基泰文化在服化道上的重现与对其游牧战术的还原,其考究足以证明哈萨克斯坦在内亚草原历史电影这一类别上已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但剧情还是太中规中矩了……虽然女主托米丽司展现出了符合一般历史想象的因复仇和杀戮而产生的戾气,但形象还是比较单薄。而且与波斯交涉交战的段落处理还是比较平庸,最后跟居鲁士的决战作为历史纪录片的场景还原尚可,在整部电影里来看明显泄气了,不如电影中段袭击花剌子模部来得畅快。最后,本片的制片人是纳扎尔巴耶娃,所以也可以想象一下使这部电影得以诞生的政治意图…… |
|
算是我看过的还原度比较很高的电影了对历史的尊重做到了令人惊讶谁都想不到这是一个人口都不到深圳的国家拍的 |
|
从场面调度,表演方式到意识形态内核,都让人想起齐奥塞斯库时代的罗马尼亚电影《达契亚人》。 |
|
颇具史诗气质,剧情套路但没有硬伤,动作场面无论是个体打斗还是战争冲锋,干净利落。 |
|
女主好像关之琳,命硬克死所有亲人好友,波斯大军全体眼瞎,居鲁士大帝老年痴呆,要么就是honor suicide,传奇史诗不要当真 |
|
无马鞍时代的骑兵大战,值得一看 |
|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 |
|
游牧民族国家哈萨克斯坦拍的自家英雄史诗片,他们的骄傲,因为杀死如日中天的波斯居鲁士二世闻名的马萨格泰人女王托米丽司,从随着母亲难产而死的出生、到父亲死于叛变、到艰难长大后得以报仇归乡、到丈夫被波斯国王卑鄙地杀害、到团结草原战士和居鲁士决一死战。
用现代中国人的眼光看,这种政治斗争实在小儿科,就像游牧民族的生活和战斗一样简单,直接,但有效。至于历史的真假只能说是他们的立场。
不过布景、服道化和宏大的战斗场面是下了本钱的,感觉是真实还原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物质贫乏但自由自在,好勇斗狠但也有自己的道德,中亚的衣食住行、婚葬仪式也让人一开眼界。 |
|
骑马尖帽民族 |
|
动作场景设计中规中矩,作为史诗片比不上 帕德玛瓦蒂(Padmaavat)。 |
|
cctv6国语 |
|
《铁血一千勇士》导演新作,他的水平基本属于近十年古装战争片的一流行列。斯基泰女王夺回父亲王权,掀翻花剌子模,斩首居鲁士大帝。值得注意的是,马萨格泰部落,和收留女王的萨夫罗马特人,电影里都是以烧杀掳掠为生,而老实经营生产的花剌子模人屡遭劫掠才是真的惨,这种反英雄的角色设定在战争片里不多见,当然早期游牧民族自诩“自由民”的生活状态就是如此。细节足够出色,斯基泰尖帽、居鲁士手写的泥版信,甚至缺手断腿的士兵改行做工匠都设计到了。战略战术交代的比较清楚,最后用一百重骑兵强突居鲁士大营,宏观微观镜头给的很清楚。多次出现的女王幻觉中的翼狮,是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现代古装战争片里的动物图腾套路。全片色调沉溺,照明用大量火光,动作设计流畅,临场感不低,不怎么用单人特写突出女王的情感,对待马比较狠,摔马基本是实拍 |
|
史诗气质比好莱坞流水线产品强,不过复仇与御侮的主题表现得都很一般,再就是除了性别特征不明显的女战士外,看不太出片中这个公元前六世纪和公元六世纪乃至十六世纪的游牧民族有什么大分别,要不哈萨克人怎么能和斯基泰人攀亲戚。另,掠夺为生天经地义云云,再怎么美化也还是那么野蛮。 |
|
波斯王他妈的这么差火,被一刀毙命。 |
|
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独立拍摄的电影,女王先为父报仇,后联合部落抵御外敌入侵,传奇的女中豪杰! |
|
还原的非常真实,语言 服装 道具 建筑等等。演员们也非常敬业,骑着无马镫的马演马戏很辛苦 |
|
斯基泰马萨格泰草原女王托米利斯的存在不在于复仇,不在于统一草原各部,而只在于万王之王居鲁士二世,她为他而生,他因她而死。蒙古短弓、没有马镫等细节上的完美令我一度觉得这就是真是的草原部落战争,空中视角让战阵一眼即明了,很难想象这是一部仅仅投资600万美元的作品。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安宁。 |
|
擒贼先擒王的托米莉斯女王 |
|
女勇士的成长记!电影院观影没有给我带来震撼,我只是轻轻微微的看了部电影,也不是很喜欢!这五星是为我的祖先打的! |
|
女王嫁人后也不免要做贤妻良母 |
|
愿你的白昼明亮/愿你的夜晚宁静——和平是打出来的! |
|
哈萨克斯坦的英雄史诗大片,比好莱坞拍的《花木兰》不知高到那里去。但总觉的缺少一些电影质感,除了最后一场大战其它战斗都如同村斗一般。3.5星 |
|
年幼失去父母和亲友;中年失去丈夫和儿子。服装好看,布景好看,一生事件的取材也不错。女主成年后的妆容面相也好看,就很符合坚韧勇敢威严女性的长相 |
|
在六公主看的,给同期某千军万马大片上了一课——如何用“lowtech”拍一部史诗电影,成本据说很小,从镜头到场面,无处不在的粗粝感,却与公元前发生的故事有些吻合。让人想起了俄罗斯那部《炼狱》,返璞归真式的拍法,把原生态的东西不加修饰的呈现出来。
故事其实一般,但看这片就图个新鲜,因为中亚历史当真不了解,我边看电视边上网查资料,倒也串起了一副非常形象的图景,斯基泰游牧民族大战波斯,也从侧面了解了他们与匈奴人类似的战争艺术。本片质感与同期大制作电影形成鲜明对比,六公主在这个节骨眼上放这个片大概是故意的。
看过的第二部哈萨克斯坦电影,去年那部《皇牌空战》我就挺喜欢, |
|
非常特别的味道,这是主流电影当中所难能可贵的。与花拉人大战和最后打败居鲁士二世的河谷之战。因为是哈萨克斯坦电影,再加一星。 |
|
扫盲片 感觉像看活动的博物馆 500年前古中亚草原民族冷兵器战争片 女王太好看了 节奏也是一起呵成 对古中亚史产生浓厚兴趣 |
|
Blood for blood |
|
一个人不能通过破坏世界来创造未来。 |
|
没想到中亚电影拍得这么精神气魄,原汁原味的历史感电影提炼了出来,故事脉落条理清晰。大片镜头恢宏气势雄伟,女版勇敢的心更胜男版勇敢的心,因为掌握大局还有策略。这点女主人公智慧锤炼是怎样锻造的导演忽略了点。故事前段展现女主角的复杂欲望,但女主的智慧还没表现淅沥尽致,不过另一方面展现了失去男主后果断杀伐的草原游牧民族干净利落气质,马背上的民族就是杀伐果断,勇敢无畏但怕诡计暗算。 |
|
无所畏惧。草原真的太辽阔了。做女战士,有血性,肯练习,超强的意志力,不断吸收经验,有谋虑和计划,有胆识和魄力。 |
|
650万的成本能拍出这种效果,中国电影人应该羞愧,学会把钱用在刀刃上。 |
|
6/10。哈萨克是在草原上发展起来的文明,其与女性主义的关系在开场得到揭示:托米莉斯的母亲临终前未能诞下男继承人而心生愧疚,父亲没有不满,反而致力将女儿培养成军事事务上优于男人的战士,成年的托米莉斯骁勇善战,总能在实力悬殊的对决中完胜,终结了居鲁士大帝的神话。影片中毡帐生活、巫医传统、拜火风俗、接生丧葬,骑马射箭和捅刀厮杀一系列冷兵器对决,细致还原了哈萨克游牧文化的表现力,而托米莉斯的英明更直言不讳地体现了这里对女性的尊重,最为典型的是她拒绝在丈夫的葬礼上用活人祭祀,接着说服四分五裂的游牧部落抵御外敌,不留情面地当众杀死了要求她本人和国家一起臣服于居鲁士的波斯大使。遗憾的是,影像的逼真性限制了文化想象,当象征波斯帝国的狮鹫兽四次侵扰托米莉斯梦境,带来不祥之兆,动画特效的虚浮感减弱了观众的代入感。 |
|
这可能是有生之年看得第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有种真实的粗粝、剽悍的原始感,大量真人真马拿着冷兵器的不废话直接砍死看得还挺来劲的。 |
|
女王真惨,难道成大器者必须死爹死妈死老公死儿子死闺蜜吗…第一次看哈萨卡斯坦的电影,影片的滤镜、景色都很美。游牧民族真的很剽悍,最后和居鲁士打仗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
|
服装化装道具都很用心,还复原了斯基泰语。战斗场面宛如骑马与砍杀,让人心潮澎湃。历史传说居鲁士二世诱杀了托米利斯的儿子,托米利斯报仇战场上杀了居鲁士二世,居鲁士二世的儿子冈比西斯二世又报仇杀了托米利斯,冈比西斯二世死后又被篡了位。草原上的血腥直到一方退出历史方休。 |
|
这女主的身世太容易想到铁木真了吧,都是父亲被杀艰难求生。游牧民族的历史叙述。第1次看哈萨克斯坦电影,结果人家真是拍出了史诗大片的感觉,可见这世界哪哪都是有人才的,不光是在好莱坞。 |
|
如果能看到希罗多德所述,托米莉丝把居鲁士大帝的头颅浸泡到鲜血里,我就五星了 (以及 斯基泰人多是金发碧眼白皮的东雅利安人吧,以及 黄铜和金饰极多,没有银器铁器。可想,是比电影里呈现的 穿梭于黄土沙尘、历经惨痛隐忍,要更璀璨耀眼的、高贵优雅的女酋长吧。 |
|
盲听的。。。不知道理解的剧情对不对,总觉得似乎和现存历史记载有一些出入,居鲁士被黑化了吧,设了鸿门宴干掉了女王的老公和儿子??历史上女王的儿子似乎是被俘后自杀的,且是在战场上,而不是在波斯某城中吧?而且她老公应该是先死了之后她才当上女王的吧?不过总体来说,画面质感很好,场景服饰道具都很爱,据说演员们无马镫表演的,再加上还得全程用自己也搞不懂的语言念台词,真是太不容易了。。。喜欢少女时代女王的演员,颜值完全无槽点啊,不施粉黛也超美,很斯拉夫血统的长相,应该比较接近历史上的塞人吧?后面的女主演就略偏蒙古人种了。。至于她老公还有儿子以及其他很多剧中演员,感觉脸部都太蒙古人种了,既然连语言都还原了,就不能把演员挑的再接近一点么! |
|
女王之所以成为女王是被逼无奈。哈萨克斯坦的大制作电影,服化道都不错,质感十足。托米莉斯女王的前半生,要不是她小时候父亲被杀了,长大后族人被屠了,成年后又失去了丈夫和儿子,她不会成为女王,也不会统一游牧民族。虽然历史上她与居鲁士大帝的战争与电影中展现的不太一样,而且居鲁士死后不久,他的儿子就打败了托米莉斯女王,但这并不影响托米莉斯女王的厉害和伟大。她能文能武、杀伐果决、不畏强敌、有勇有谋,还很漂亮,所以才能得到游牧民族的认可和喜欢。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演员选得很好,又漂亮又英气十足。女王丈夫和儿子葬礼时的活人祭祀那段太残忍了,看得肉疼。其实托米莉斯女王代表的是落后野蛮的生存方式,她相信掠夺杀戮,其他讲究生产和贸易的部落都被她铲除了。 |
|
4星,小成本投入拍出了史诗片的感觉,很是了不起。 影片描述的是“马萨格泰”女王的传奇故事,抗击波斯帝国的大场面还算可以。缺点是剧情模式很套路化,平铺直叙流水账。优点是服饰装备还算考究,其前身“斯基太”民族的尖顶高帽,加无马镫的骑手还原度高,符合历史记载,这是一只可以追述到公元前的古老民族,在秦汉称其为“塞种人”,在希腊传说中他们有骁勇的“亚马逊女战士”。 如果哈萨克斯坦真认了“斯基太”为老祖宗,那民族历史一下子就晋升为古老民族之一了,在全球各民族宣扬自己文化的今天。这种认同感可以理解,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 |
|
三星半吧。
为sardana流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