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大利亚版“平常的心”,在不断犯错中彼此抱紧。——那些活过的、爱过的人总能让人唏嘘,这就是真人真事改编的重量啊!PS让两位大叔来演少年时代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 |
|
典型的同志电影套路大集合:校园试探小清新,保守家长恶势力,同志平权喊口号,双双艾滋泪花噙,临终告别赛韩剧,最后葬礼拦住你。真是每个点都踩到……伟大的美剧主演Will Trueman告诉我们:同志电影烂爆了,但是我们还是要支持它,谁让这是我们的政治任务。 |
|
“我们在一起15年了,他是我丈夫!”【诠释了丝毫不逊色与原作的震撼情感,不算很俊美的两位男主奉献了足够完美的表演】 |
|
好看…John的睫毛简直逆天了 |
|
真挚感人的同志片,没有激烈的平权运动,没有抓马的狗血情节,只是为我们克制冷静的呈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动人爱情故事,有甜蜜的相遇相知,有叛逆的情感疏离,有重归当初的美好,有死亡隔裂的永别,让人心生羡慕又难掩唏嘘。用生命陨落的篇章来警惕世人,爱情需尽责,一念之差,生命付之,对于同志来说 |
|
人生有多少个十五年?根据真人真事改变,真实的还原了那个年代澳大利亚的同志生活,没有刻意去强调平权运动,侧重笔墨刻画二人的情感,相遇相恋,经历背叛后还能相守在一起,却要经历病痛生死离别之苦。电影是有一定警示教育意义的,渣男还是洁身自好为妙,感觉不及同类题材《平常心》。 |
|
看似勇敢无畏敢于与天战的Tim从头到尾都是怯弱只欺负自己人,倒是John勇敢果断一直义无反顾,翻窗跟Tim离家出走简直太帅了。我们都知道生命是有尽头,难道就不活了吗。那么爱情,又何苦一心想着forever呢。 |
|
罗密欧与罗密欧的故事,终究也是个死。并不喜欢这样的改编,好在是真人真事,算是用生命当为大家上了一课。 |
|
现在了还是这套,三点一线,一模一样的剧情走向都能有二十多部三十多部... |
|
哭。Ryan Corr路转粉。 |
|
这个不是年度最佳,这个应该是同性恋电影最好之一了。演员选角太棒,不靠颜靠演技,眼角眉稍都是情,化学作用浓得爆表。抗的住世俗的压力却守不住monogamy的承诺,这不仅是基佬情的无奈,男女情同样如是。 |
|
对这种刻意美化同志爱情的故事一定要保持警醒而审慎的态度,因为它很有可能就是彩色糖衣包装却没营养的药药,药药!好吧导演品味还不错又有点想原谅他。 |
|
请不要用道德观去评价,生活中总有幸与不幸。它可以美如初恋,也可以丑如死亡,而每个人都要生活。 |
|
一般阅读过原著再去观影往往都会以失望收场, 可抛去大量删减的情节, 抱紧他这部电影丝毫不亚于原著。这部甜美又不失苦涩, 幽默又不乏凝重, 在短短的两小时内让观众笑中带泪, 在不同的情感领域里兜转, 再加之两位主演惊呼完美的演技, 也要给五分。Tim and John, forever. |
|
在墨尔本和悉尼的白人中这本书流传之广令人诧异。这本书也给那些已经得HIV的朋友带去了很多鼓励和支持。不论电影的好坏,它给大家带去了一个生动的形象,如果之后再回到书本中去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想象。但是终究2个小时的电影不能完全把书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表现的淋漓尽致。Anyway hope them R.I.P. |
|
“I'm in love, I feel love.” 在这两句重复的歌词里 Tim泪流满面地骑着车 爱上一个人是多么残酷和美丽的事 是为他流泪 是心碎 是失去后的空洞 是再次拥抱 是两个人对抗全世界
因为一起经历了这些 所以你离开之后就变成了我生命里无法填补的黑洞 |
|
美好的事情需要勇气,担当和知足去维持,我们犯下的很多错误是为了给我们上一课,但是有的一念之差再也无法挽回呢?我们只能用生命去填补。 |
|
Craig Stott的演技太好啦,我想献一颗星星给他炙热、深情、忠贞的凝视 |
|
男二睫毛美cry,病娇期激发终极软萌状态惹人怜爱。不得不心里暗骂:珍惜生命,远离渣男。但那个因害爱人染病而自责,在爱人离去后快乐被黑洞吸走的男主,大概也是罪有应得了。校园青春初恋期发糖无数,男二始终完美可爱,男主痴汉形象从一而终。猜想作者写书时一定思念至深,太怕遗忘那些美好。 |
|
过长,90分钟足够了。不过澳大利亚人比较质朴,真的就直面同性情侣死亡后的继承权问题。80、90年代对同性恋最大的威胁就是艾滋病吧,死了好多人。 |
|
没啥特别的。 |
|
把流水账片段化的回忆录改成了戏剧冲突更浓重的光影。配乐大赞情感真实。只是删节太多和美化男主形象有点措手不及。 |
|
蛮不错的电影 就是讲的有点仓促……tim太帅!……该片根据墨尔本真人故事改编 原男主人公是我大学校友-莫纳什 |
|
@2016-04-16 23:11:47 |
|
情节处理比较琐碎,所有情感的爆发积累都有些少,所以到生离死别也没有感同身受。 |
|
好黄好暴力。虽然我很支持LGBT运动,但这部影片里同性色情内容,仍让我看着有点反胃。可能有些片段太露骨了吧... 4星推荐给文艺青年,5星推荐给LGBT |
|
蒂姆回忆高中时初见约翰的那一段话,刮得我身上一凛一凛的。 |
|
「What happens to my soul if I go mad? Does it stay trapped inside or is it floating free?」「You are a hole in my life - a black hole. Anything I place there cannot be returned.」 |
|
不出意外应该是今年最佳 |
|
完全就是一部渣男进化史:抱紧他,在他死之前=如何搞到他,如何操到他,如何疏离他,如何背叛他,如何伤害他,如何感染他,如何送走他。不觉得后来的一切都很刻意么?在相爱的前提下肆意真的对么?整个故事所制造出的浪漫感觉真实么? |
|
约翰的眼睛真美啊,那看着蒂姆的眼神全都是爱,让人感动。那么坚定的15年啊,真不容易。甜美和苦涩,无奈与坚持,无论最后的结局如何 ,这些都是他们共同经历过的人生。仿佛跨越了一整个世纪,从70年代到90年代,从青涩到放纵再到执著,仿佛早已过完了一生。时间的穿插感很棒,蒂姆的演员不够好。 |
|
看多了这种题材,加上演员不够养眼,有些疲软。
男一短发勉强还行吧,不过大叔们卷个发毛就强行演学生,真是…… |
|
最后反思那段可以 |
|
不喜欢这种片子,扯上死亡就好像可以升华了爱情那样,而且不就是一方渣乱搞才让另一方得病死了吗,反正我是看得无感。学生时期也不换人演,两个明显年纪不轻的人还演中学生我真是边看边深刻反省我这人真是太肤浅了看人只看脸,学生时还到处竖旗做些自己挖坟的事但又顶着那张成年人的脸太出戏 |
|
年少不懂沉重,球场一次心动,抱住他以为就是爱情;后来不知珍重,流连万花丛中,放开他以为才有自由;最后人生郑重,听他呜咽渐止,抱紧他已是阴阳两重。相爱十五年,却只能在你的葬礼上被冠以朋友的名号。但我终究不曾后悔,那个清晨我勇敢走上前跟你打了招呼,嗨,我是你的同学,不如跟我走完一生。 |
|
现在这上面的电影7分以上的,大多数都是这种同性题材的,本人不反对,但也不支持!现在的精神空虚到何种程度了?悲哀啊! |
|
恶心 |
|
俩小时有点仓促,学生时代年龄违和,中间疲软,但它弱化了激烈与drama后,其实只是展现了一段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的15年的爱情,甜蜜争吵勇气分手和好。蒂姆哭着说我感觉像是我杀了我爱的人。最后是真人?蒂姆说,支持我活下去的一是剧本,另一个是写完我和爱人的故事。写完10天后,蒂姆去世。 |
|
除去改编自真人传记这一点令人感喟之外,剧情和完成度实在差强人意。太多gay film的stereotype削弱了两人之间的情感张力。 |
|
男一的怪发型,男二的低颜值... 好失望 |
|
兩人的關係就像所有的愛情一樣,也會面臨各種常見的問題。雖然結尾會顯傷感,但遇到這樣的愛情,也算是不留遺憾。配樂很不錯。而淚點總在最後啊~ |
|
相比其他同志伴侣爱情电影,会把相遇和热恋的过程放大,显得感人肺腑,羡慕不已。这部电影放大的是艰难的相守,面对疾病的折磨与家庭的非议,他们彼此携手,共同面对,弥足珍贵。 |
|
挺温暖的片子,虽然是一个不怎么新鲜的故事了,但是真实发生过的爱情故事总归是感人的。 |
|
一般般~ |
|
悲伤但真实。 |
|
连一点爱情的痕迹都没有捕捉到。 |
|
好感动。有可能是因为自己也生活在这个城市,太多熟悉的场景和人物。感觉一切那么近在咫尺,虽然逃不过gay永恒的魔咒但还是被血淋淋的感动到。 |
|
到底为什么要作!不作死就不会死! |
|
79/100 |
|
人物情感流畅,因为是TIM视角,形象更加饱满,但是少了John的心路,很喜欢甜多于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