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勉强及格。也是很老派的剧本了,单场台词写的很频密(女房东说话都不喘气),基本是单一场景,舞台剧感觉强烈,好消息是:表演很好,小女孩演撒谎时真的有瞪眼使劲的细节(儿童很难控制身体所以会眼肌使劲),台词里有心理分析的成分,这些信息拓展了人物心理的可能性,比如母亲询问女儿杀人的细节,好像是在幻想自己作案——响应她坏种的杀戮本能。不好的地方是:剧本有些地方实在太老派,朋友们闲聊某女杀人犯,是对其后剧情的预示甚至剧透,剧中角色严格按照美式中产的方式对待孩子,但亲亲抱抱举高高的态度跟满脸邪气的女孩放在一起实在不搭啊,而且这些人都是些闷葫芦,死都不肯交流信息,看得起急。最后的设计还是有份好莱坞的潇洒劲,一个闪电劈死了恶种,最后演员谢幕环节,妈妈演员见了女儿演员就打屁股,这样才好看嘛,比正片强多了 |
|
“人之初,性本恶”。纯真有如白纸一张,更容易书写上“罪恶”二字。 |
|
血萝莉的鼻祖,小姑娘平日里天真活泼的表现更加强了观众对她心狠手辣的犯罪场面的想象,没有描写半点犯罪场景却让人不寒而栗。结局对于性恶论来说无疑过于人性化,但鉴于母女俩屌炸天的演技,满分是毫无争议的。 |
|
哈哈哈哈哈哈哈,最后竟然是被雷劈死的,我还以为是去杀她妈呢,小女孩演技真好 |
|
整个片子的论调让人胆寒,可以与去年的狩猎作对比,主题同样是稚童的恶,不过这一部更加彻底,小女孩演得太让人胆寒,几乎没有可爱的成分,只剩下可怕。母女俩的演技太高超了,当年奥斯卡4个提名,其中三个演技奖可见一斑。片尾结束后的演员介绍也颇为有趣,影片的最后和控方证人一样也有个防剧透提醒 |
|
应该是恶魔小孩电影的开山鼻祖吧?也记不清到底看过多少部同类型题材的作品了,坏男孩坏女孩都有,但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坏小孩开外挂而大人们憋屈而死,这类结局虽然震撼,但看多了也就审美疲劳了,谢谢这个改过的结尾,给结局加一星 |
|
减一分为片尾的回归传统伦理和寻求心理平衡式结局。这部电影几乎全部按照话剧版拍摄,演员也是原班人马,很佩服8岁半的演员,也很好奇这样的作品会对年幼演员造成什么样的心理影响。 |
|
这小孩哄她妈妈的时候就是大人哄孩子的感觉啊,真慎得慌~ |
|
好莱坞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它能把一切都看成是一个故事,它甚至能把一个枯燥的理论讲成一个熟悉的故事,把一个熟悉的故事讲成一个非凡的传奇。(中国电影则正好相反。)影片很好的诠释了人格心理学里的一个重要观点——遗传论。 |
|
很精彩。坏种的生根发芽,母爱的无力挣扎。全片游走于几个封闭的空间里,伴随着舞台剧式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充满张力的激情表演。比起危险小天使那样纯粹的恶童,反倒是从头到尾不见血的影帝熊萝莉更让人悚然。充满因果报应说的结局处理略显逗比了点, |
|
重庆十岁小女孩的暴行新闻刚出来不久,无意中就看了这部电影还还真是应景。里面有一些探讨犯罪的先天还是后天的问题有点僵硬,醉妈演的不错,最后的结局有点恶有恶报的意思。 |
|
6.1/10。①妈妈女主通过一件死人案件逐渐发现她8岁的女儿是反社会的连环杀人狂,这让她乃至整个家庭陷入了激烈的心理挣扎与混乱(女主甚至自杀未遂)。结尾是女儿在河边不小心被雷劈死。②故事有趣,一些构图不错,运镜/场面调度精准娴熟有些水准,女主和她女儿表演地很好。然而,不管是舞台剧式的浮夸表演还是大量通过台词(而不是视听)推动叙事,都是很不电影化的操作。而且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节奏较拖,再扣0.2。 |
|
我想说老电影的调度真是一板一眼非常优雅~~~~故事一直都想看完~~还是被震撼了== 遗传的理论这个值得讨论 |
|
如果女孩不是反社会的故事,那么就会是女孩被炼铜园丁害的故事了,贤妻良母的母亲每一步都想把女儿规训成甜美的淑女(将来好当别人家的活财产),她给养父说她想写作,养父PUA她不会写。女房东看出帮佣有问题,她给帮佣说好话(偷窥过她和女儿很多次),我只能想到狗头萝莉和赤峰那位害女儿的妈,雌性动物都知道拼命保护自己的孩子(cg只会献祭孩子)。考虑到一些对着家教拿刀威胁的小男孩他妈只会说孩子小不懂事,再看这电影。结尾。到了后面看到打女孩屁股(以及中间父亲抱着女孩)打屁股那段是夹带私货(现代可以投诉儿童sq的那种)。以当时来讲小女孩演技很好。天生反社会那本的作者反倒说了些实话 |
|
话剧痕迹特别明显,无论是剧本还是表演,一查果然发现Nancy Kelly是原版cast;毛病和country girl差不多,整个戏剧架构、人物塑造都很完整,理论上是经典模版,但除了结局稍显无力(停在Rhoda提及第二天的sunbath就很好,查了下果然是原版ending,可能好莱坞不过审吧),总感觉还欠缺些其他的什么… |
|
抛开“坏种”的逻辑基础不说,这种孩子犯罪的主题的确非常吸引人。精神分析方面应当的确有值得挖掘。妈妈,女儿,男孩的妈妈表演相当棒,剧本有张有弛,高潮迭起,一气呵成。气氛营造,场面调度,构图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天惩的结局惊心动魄。最后温暖的玩笑片尾消解了一部分压抑。室内剧?电影化不够? |
|
本片可以堪稱“兒童犯罪”的開山鼻祖,尤其是以遺傳心理巧妙地概括了這一類犯罪類型的起因,比起後來偽兒童犯罪的《孤兒怨》明顯高明許多。只是整體脫離不了舞台劇式的弊病:單一的場景,重複的台詞,誇張的表演風格和緩慢的節奏,導演手法也是笨拙許多。帕特里夏麥科馬克將一個自帶成熟魅力卻又殘忍,冷酷,暴躁,易怒的小女孩演繹得入木三分,一定程度上給本片蒙上一種毛骨悚然的氛圍,只是本片結局迴歸傳統“惡有惡報”的模式,有些頭重腳輕。 |
|
一众演员表现非常精彩,但室内场景过多,一些情节是从演员嘴里描述出来的,带有舞台剧痕迹。很浓的时代特点:1、大量弗洛伊德理论;2、迫于当时的审查制度改了结尾,更喜欢改动前的结局。最早的萝莉杀手吧,讨厌孩子的不可错过。 |
|
少见的佳作!小倍吃的杀人故事。 |
|
《武侠》结尾就是抄这个么= = |
|
其实你我小时候都有过罗拉的想法,只是我们不是反社会人格,做不到彻底地摒弃一切执行;现实中一定不会是这样想当然的主流社会的结局 |
|
新版去掉了两个重要内容:和死者男孩母亲的交涉,专家对于bad seed的看法。总的来说两版都不尽如人意,这部过于依靠表演,几乎沦为纯舞台剧,新版像网大而且直白过了头。小女孩的恶童式表演如今依然没几个人能超过,不动声色间就令人不寒而栗。bad seed是个很好的概念,不过杀人狂都落在成人身上,恶童题材也都差口气,很难再见到这样全员女性,在遗传和心理上做文章的本子,并且拍出的内容只是原著一小半,真全面扩展应该比《德州电锯杀人狂》还要牛逼。这雷劈结局,真就为了过审吧。 |
|
艾琳哈卡特用舞台风格的强势表演完成了如同个人秀的两场戏,第一场戏她设计了一个非常合理贴切的差点被绊倒,因此第二次的出场她又有了一个注意那个台阶的表演,她倾诉丧子之痛控住全场,最后自己一展手的表演高潮躺在了沙发上,非常完整,这段戏生生的切开了母亲和老师的谈话,也使得母亲和老师的角色情绪变化得非常自然,第二次退场时她对母亲说“你明知道一些事不告诉我(要回家了)”用了撕裂的哭腔以及配合舞台剧般大幅度的躯干摆动离场显得特别悲愤,这种组合办法一直有用,《谁先爱上他的》的谢盈萱的肢体表演也是这种风格,也因为这场戏南茜凯利回到房间打电话试图给丈夫留言,演绎出了那种被压抑的悲痛。 |
|
箩莉不好惹尤其是小箩莉,要不是最后那结尾不符合理想这片应该会更好 |
|
我小时候心眼几乎跟罗达一样坏。她妈的天鹅形太阳镜真不错。 |
|
满屏服务恋童癖的恶臭,别用什么弗洛伊德分析一个虚构的小恶魔角色了,电影创作者的心理都明摆在屏幕上还看不出来吗?一个帅气成熟的父亲方便恋童癖们带入,完全没必要的反复溅水镜头突出穿着短裙的小女孩的双腿,服务性和梦露那经典的按裙动作简直一模一样。除了小恶魔,所有成年女性都又老又丑而迂腐笨拙,这就是恋童癖眼中的成年女性们咯? |
|
比《双姝怨》还可怕的恶童故事,天使面孔魔鬼心灵,吓到抖三抖(大概是《孤儿怨》前辈)……按照话剧版拍摄,探讨犯罪成因的先天性(还隔代遗传呢)蛮超前,冲突情境甚至有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味道。作为室内剧调度漂亮,声音处理很揪心,最棒的还是母女俩的演技,妈妈肉眼可见的烦忧苍老下去,小姑娘两面性无缝切换不寒而栗,对峙时的小动作妙极。扣一星给真·天雷滚滚的结局,故意和原作的暗黑到底不同,但这么收真的会消耗掉之前累积的能量,令人泄气。(话剧式谢幕方式,片尾有防剧透提示。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status/2451170268/) |
|
值得深入了解的反社会倾向者题材。我觉得妈妈不应该那么快就判小孩死刑,毕竟年纪太小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如果努力教育一下说不定还有希望。结局传递了恶人自有天收的朴素是非观,可如果是现实中身边有这么一位该怎么办呢? |
|
儿童既可以是天使也可以是恶魔,不过从科学上来讲真的有犯罪基因这种奇葩的存在吗? |
|
伏笔、故事和演员都很好,就是电影节奏太慢了...明明是惊悚片的命搞了个接近文艺片的节奏,每段剧情的时长都比较接近,没有轻重。要是镜头停在妈妈生存希望渺茫,然后女儿最后笑着跟爸爸说晚安,就好了。希望可以翻拍啊><!找个萌萌的血萝莉来演。 |
|
个人恐影十佳添一!!目前看过最纯正的邪恶坏小孩。从来不隐藏自己的坏,随心所欲施展报复心杀人,动作手法全凭本能。Rhoda发狂吐露怎么杀小男孩的时候那个演技真是.....我特喵直呼牛批!我感觉我周围的空气都在抖动,气场连她妈妈都压住了,狠。母亲演技也超级厉害,五官冷艳坏女人神态却充满忧愁和慈悲。全片最惊悚的部分就是她念Ingold发现隔代遗传这件事.....我日,音效、演技、剧本都无敌对我胃口,且你一直等小女孩杀人但她真的聪明又毫无计划,完全是即兴发挥。爽!最后片尾放完也好可爱><演员都出来谢幕,妈妈还打女鹅屁屁哈哈哈哈尊嘟好爱这部电影,救命啊真的纯正坏种!当着母亲的面把罪证丢焚烧炉、母亲在远处凝视,那段剪影拍得太妙了。 |
|
某些罪恶的种子,是出生前就被植下并无法改变的。一个人可以从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他天生的犯罪欲望,这就像那些天生失明的孩子,只不过一种是看不见善良,另一种是看不见世界。 好久没看过黑白电影,电影整体都很棒,就是结尾略雷~~~ |
|
比孤儿怨更恐怖,不是侏儒是真的儿童,也是儿童思维的犯罪,最绝望的是有良知的自己竟然生出这种冷血孩子 |
|
有了10岁抛童女恶魔为例,这个小孩的行为也不是那么难理解了。丝丝入扣,细节都有前后照应。女孩妈妈的表演舞台风好重。总感觉她外婆的经历听起来像是《双重赔偿》里的Phyllis。 |
|
嚇人的地下室慘叫聲!很棒的演技 ! 兩位疲憊的母親抱在一起時,好可憐,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孩,先生也都隱形了。影片中的媽媽不是壞胚子,還隔代遺傳哩..... 有兩種結局可以收尾,但搞得很像是補拍的.... (實話說,真的有這種天生的壞胚子,也的確是遺傳,老師討厭家長自己也怕。)(最害怕這種假仙小公主,很會在父母面前同學背後捅人....) |
|
挺喜欢这部电影,虽然某影评人说了不少这部电影的不是,感觉这部电影直接启发了英国电影无辜的人,虽然他们一个说孩子坏是先天的一个说孩子坏是后天受了坏人的影响,其实不过就是把孩子的性别从女孩子换成了男孩子,另外这部影片的演员也演得很不错。 |
|
减分的是过于夸张的表演,太像舞台剧了,尤其两位成年女主演,表演让人难受,情节还是好看的。Nancy Kelly太显老了,35岁像55岁的。Patty McCormack真是天生的演员,太会演戏了。 |
|
透露着一股Screaming patriarchy. 坏的阴险的霸道不可理喻的都是女人,而且正派的女人永远是脆弱的懦弱的看到男的就六神无主身体发软,女儿一定要冲到父亲怀里卿卿我我搂搂抱抱摸来摸去,对父亲崇拜爱慕赞不绝口,男的都纯洁无暇道貌岸然对幼女还口头性骚扰,强大快乐的女人必须内在是psychopath控制狂心理变态。 |
|
the bad seed / 坏种,充满了深深的邪恶,十岁的小女孩生下来就不具备同情愧疚,却由外婆bessie denker隔代妈妈ingold遗传了具备冷酷无情的杀人能力,是因为得不到而杀人还是本性对弑杀的执迷,最后一幕被天打雷劈简直就是画龙点睛和它浓烈的报复,解恨吗?演员的台词说起来跟唱歌一样 @2015-06-05 16:57:23 |
|
要不是新版先入为主,这部还不错,整体人物更立体,对“坏种”这个来由有更多解释,其实本片是以“妈妈”为主,而不是孩子为主,不过中间废话太多。 |
|
在verycd上拖了一年竟然还是非英非中字幕,舍不得删除加之对白又很多,真是“坚持”了这120分钟,全凭着对小说的印象应付 |
|
毫无羞耻感和怜悯心的罪恶,放在任何人身上都让人不寒而栗,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最后一个分分钟劈死的镜头真是画蛇添足。 |
|
多罕见的一个片 涉及的这个题材 非常吸引人 |
|
本片讲的其实不是人性本恶的问题,而是"犯罪遗传决定论"。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切萨雷·龙勃罗梭在其《犯罪人论》里提出了"天生的犯罪人",他们是基因的奴隶,而且这种遗传是隔代的,正如本片中的小女孩是遗传她外婆的犯罪基因,此说一经提出就受到抨击,产生争议,当然是有得有失,毁誉参半,龙勃罗梭自己后来也作了修正,当然这些并不影响我们观赏精彩的影片和精湛的演技。 |
|
我小学就有这种爱说谎且会演戏的同班同学,所以每当有人说小孩单纯什么都不懂的时候我都会憋笑,比原片更恐怖的是我的那位同学还很受几个老师喜欢,不幸中的万幸是我还活着,但那种被满嘴谎话的人诬陷而后百口莫辩的印象太深刻,至今忘不了,不过我确实很佩服这种人的脑子,感觉转速真的很快,不管你说什么,他们能随时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 |
|
人之初,性本恶。
活泼可爱小女孩瞬间翻脸,这种翻脸后就大吼大叫的设定反而让人觉得这孩子这样很正常,少了点心理上的冲击感。感觉耳膜炸裂。
这一版堪称经典是没错,但还是受限与时代,拍摄手法、演绎手法、甚至是对人物病态心理的剖析,都觉得还是受到了限制。
不过大概是这部片子和我心中所设想的病态人格的形象不大相同,我心中所设想的病态人格更像是外在波澜不兴,而内在却扭曲不堪,这一经典版本中的小女孩过于有活力,反而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
|
人物描写非常精彩,对反社会人格的描写非常精确,每个人演的都超级赞,最后谢幕的每个人跟电影里的表现简直大相径庭,表演真是一门艺术啊。据我的一点点小了解,这一类型反社会型人格通常冷漠,缺乏同情心,智商很高,执行力很强,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奖励机制嗅觉非常敏感,渴望获取奖励。所以说作者很厉害竟然这些特点都写到了。 |
|
成也勋章,败也勋章!对这种聪明致命的女人特别着迷!就是再精简一点就好了! |
|
超级无敌赞!每个演员都很用力!小演员太赞了,只是改编后的结尾略败笔点,最后的雨夜她穿着雨衣出门我本来以为她会去杀了她妈妈呢,结果有点失望。结尾的演员表太创意(打屁股惊呆了= =) |
|
故事很流畅。记得有个人说了看《孤儿怨》让你觉得领养的孩子不靠谱,看《bad seed》让你发现,其实自己生得也不一定靠谱。小姑娘把恶诠释得淋漓尽致。可见,人之初性本恶也许是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