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弄玄虚的本质是不知道说什么。在类型和多重主题表达间切换非旦不跳脱,反而充分显露出支撑文本的思想的混乱,分裂与贫瘠。成长,女权,宗教,束缚基本是捡起来把玩一阵就扔掉。电影因此成了过家家,玩闹和角色扮演。不知道唱什么,那唱歌不如跳舞,同样电影不如不拍如果没想清楚。 |
|
想不到今年的女同电影也这么厉害!当然与其说是女同片,不如说是碉堡了的灵异惊悚片。导演用丰富的视觉意向展示了幽深的心理困境。性取向就像集天使与恶魔于一体的双刃剑,最终将家庭和宗教组成的封印连根斩断。收尾呼应的叙事结构很赞! |
|
当用iPhone的女巫爱上了一个女生 |
|
for a moment i wonder if the character Anja was only symbolic and not even real. |
|
想象力卓绝。我以为它讲科幻的时候它又讲爱情,我以为它讲爱情的时候它又讲宗教历史,我以为它讲宗教历史的时候它又讲心理,我以为总该是心理了吧,结果原来是讲成长啊… |
|
电影节电影。来点性觉醒,来点模糊的女权主义,来点同性元素,来点弗洛伊德理论,再来点不痛不痒的宗教批判,搅拌一下就拍出部电影来了。没能进三大可能是因为连电影节都看腻这套了吧。 |
|
被魔鬼附体,引地狱业火焚燃父亲;经天使开化,借愈合之力治疗母亲。祖母因幻觉捆绑了一生,被抛弃在孤苦的病床,成了无名无姓的活死人;女友受巫术驱逐到异界,被拯救到沉默的水底,成了不得不爱的傀儡人。西尔玛的伤害或者爱慕都让人无力招架,只能就范。吞入长蛇吐出乌鸦,非癫痫发作,是欲望作祟。 |
|
Q&A:女二没有演戏经验是高音乐的。女一水中戏学深潜得了中耳炎,等拍完戏才去看医生。女一小时也有得累死癫痫的编。女一为了表演癫痫发病特地去学了一种治疗ptsd的呼吸疗法。女二是真les,女一不是。导演不觉得自已是类型片,只是一个有类型影子的人性故事片 |
|
一种解释:女性觉醒。父亲是父权的象征,被遗忘的祖母、残疾的母亲和西尔玛分别是被控制的三个阶段。通过群鸟和蛇等意象来展现压迫;通过癫痫的有与无来暗示反抗;通过让父亲自燃、让母亲站立、女友的重现等片段来树立女权主义。
当然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玄幻超能,校园惊悚;茫茫隐喻,不知所云。 |
|
没必要拍的电影。 |
|
每个电影节的吸睛元素都掺点,编个老套作文,提不提取出重点不重要,就是一直在试图提点自己有多像阿萨亚斯,唯一有点好观感的摄影,全被别扭的自我感觉良好破坏了... |
|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里啰嗦。 |
|
给海报骗了 |
|
故事走向和《午夜凶铃》差不多,只不过包装比较花哨...#贞子和本片女主,小时候就开始有特异功能,经常不小心害死人,自己也掌控不了神秘力量,父亲也多次想下手杀死她,贞子的父亲比较下得去手,而本片的父亲心太软,就倒霉很多...# |
|
故事脑洞奇大无比,每半小时就换一个主题那种,根本想不到接下来导演要拍什么。家庭校园爱情悬疑还有巫术类的东西,连剧透都无从说起,但简单归纳其实还是提尔擅长的家人间的心理刻画但是这次略带一些惊悚。同样都是用漂亮的镜头、音乐来烘托氛围,提尔对人物的关怀让他比兰斯莫斯的片更耐看 |
|
装神弄鬼 |
|
小小失望。感觉野心很大,但没能好好展开。感觉可惜了,最后的反转也没啥感觉。反而还觉得有点长。 |
|
鹿在2017究竟得罪了谁?从肉与灵到圣鹿之死再到西尔玛都要杀鹿,且都有神秘超自然因素。小时候快乐成长的人,是无法理解别人究竟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挣脱幼年时的家庭阴影所带来的心灵桎梏。我不觉得Joachim Trier扑了,甚至比上两部有了崭新的视角。不能作为一部拉片来看,主人公恰好正经历罢了。 |
|
很多概念化的细节,男权女权的暗示,但总有种挥之不去的卖弄感,再加上les的噱头,印象就更差了一等。喜欢“白雪公主”般的开头,给满分。吐鸟。ScandiNoir |
|
还是导演以往的风格,重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套用了很多类型电影的桥段,最后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社会的对抗,情节逐渐成了脑洞片,而背后的表达却很含蓄。 |
|
故事撑不起野心就显得啰哩啰嗦 |
|
“我把喜欢的人变没了”(literally从这个世界消失)这concept好棒啊,那场戏执行出来效果也很好;除此之外还有好几场戏也是看到一惊(比如想你了你就出现在我楼下,在一种恐怖片的氛围里)。并不觉得这里面一切的宗教讨论是不痛不痒的,它们就是在那里,no matter what. |
|
變種人代號:淑女鳥。 |
|
女性内在力引发的超自然寓言,题旨在Thelma搜索病理时悄然现形,但要到最后才变得掷地有声:赋予力量的是神明还是恶魔,取决于你所处的时代。而用手轻轻一碰就让母亲重新站起的Thelma显然不会再是她曾经自认为的那个魔女嘉莉。 |
|
什么鬼 |
|
海报就很棒。有关于黑鸟遮蔽眼目的隐喻,连同蛇、光、水等意象,贯穿女性意识、身体意识以及情感意识的萌动,特别多解读空间。有关于父权、男权的压制,在科学与宗教、癫狂与正常、诱惑与抗拒、骄傲与羞耻、强大与弱小等二元的对立中格外显眼。有种平淡之中的危机感在诱人。三星半。 |
|
9分。哇哦。强烈的视觉冲击,讲究的镜头,丰富的元素,呈现一个青少女的强大欲念 vs. 恐惧 / 潜意识。父权及宗教的压抑,女性的恋母,酷儿理论,LGBT,超能力。有点弑父娶母的意思。她的意念太强大,以为自己在抽大麻就真的嗨了,父亲说的没错对方并不爱她只是被她控制了。注意片头片尾细节。12/08/17 |
|
其实这是一部宗教氛围惊悚片,给国内观众看可能一头雾水。因为虔诚信徒的清规戒律那么多,突然搞起同性恋就跟受到诱惑一样。不过电影又讲起超能力,这玩意被当做恶魔的力量,癫痫发作seizures这词本身就是被devil seized,总之姑娘放弃信仰超能力就回来了。。。那些撞死的飞鸟都是上帝使徒折翼的象征 |
|
60/100 过于通俗,但两个姑娘的情感戏拿捏的倒是不错,表演很细腻,能够感觉到情绪在流动,特别是爱情降临时女主的“阳光明媚”(就不要争论是否是真的两情相悦了) |
|
感觉前后是两部电影似的,不过视觉超精彩。 |
|
21:00 Alice Tully, Manhattan, NYC.這可能是我的影節最佳,所有Lucy滿足不了的幻想都有了。有超能力為何一定要拯救地球?導演說Thelma重新組合就會變成哈姆雷特。父親的角色太突出,用反覆的火燒來回應父親小時候用燭火隱喻地獄。親情,慾望,人性,自我,不知道哪一個贏。分不清復仇還是解放自己。 |
|
一个现代女巫的故事。当然,我觉得本意是为了表现一种符号化的女性意识觉醒,但故事太过直白,过于简化,导致意图偏转,又把解释权抛给了观众——没有旁白的提尔就像少了点灵魂。 |
|
违抗父权简直是当下电影的必备 对于恶魔真的是爱与不爱都无解 |
|
论这世间的导演有多少种方式来阐述,成长,这个主题!!! |
|
知识,会带给人类优越感吗?恰恰相反,知识会带给我们「高人一等」的幻觉。暴力的起源——这正是继《露西亚之后》的《西尔玛》借《猛于炮火》的「家暴」来进行自我探索的课题。在这部以小见大,概念先行的心理惊悚剧中充斥着许多俯瞰视角,事实上,影片的第一个「视监」镜头就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我们(人类)自身的渺小。即使女主渴望并有意识地沉浸在「同性友谊」当中,但这艘友谊的小船却仍然被高高在上的父权阴影所笼罩。问题在于,体质娇弱的女儿将身材魁梧的父亲视为举头三尺的神明,并必须对其仰望和顺从。而父对于虫鸟的操纵抑或救赎再也不是借由可见的线条,而是通过亲密关系这种无线电波。怎么说呢,这类影射独裁者和集权体制的剧作也的确是多一部不多,少一部不少,以至于让自视甚高的我看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知识,会带给人类谦卑感吗? |
|
#谷阿莫5分钟#这个超能力这么好用, 你就不想用来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一下吗(手动狗头 |
|
2.5 视觉和类型杂糅上有亮点,但都2017年了还在这里玩十年前卖概念的把戏,什么都放一点摆明就是耍小聪明想沾各种话题热点,反转为了反转完全瞎糊弄,土到令人生气。 |
|
几缕发丝、一个幼虫、你坐在周围的空气都在触发我的感受,这哪是压抑得了的。 |
|
B+ / 作为性压抑概念的视觉呈现比《双面情人》要新鲜。但是将超能力言语解释大而化之后,基本抛却了“掩埋-释放”的逻辑链条,反而削弱了“性-疯癫-宗教”的隐喻深度。太喜欢故弄玄虚的配乐,所以镜头语言相比《圣鹿》就显然不够风格化。不过这种略有突破的中庸恰好也可以让导演去好莱坞发展。 |
|
窗中秀发,瞬移幼婴,吞蛇吐鸟,人体自燃;北欧基督徒女巫大学生受同性蛇之诱惑,越压抑越糟糕,坦然接受立变耶稣……北欧魔女嘉莉,平淡低调写实化,导演之前作品的现代诗观感让位给了画面,有点失望 |
|
這種把喜歡的人變沒有的超能力難道不好嗎...? |
|
剧本新颖,节奏温吞,欧洲电影在细节和情绪的处理可谓细致入微,故事背后的深意又会细思极恐,本片几乎不按牌理出牌,并套用诸多桥段,涉猎复杂多变的议题,关于青春,校园,爱情,同性,奇幻,看似风格杂糅,实则主题并向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父权社会的对抗,超现实隐喻,视觉清奇,故事神棍,摄影绝美 |
|
摄影太美,女主也太美。形式上或有炫技的嫌疑,但也的的确确有着细腻的情感内核。 |
|
借诸多符号意象与奇异的视觉风格来呈现一个现代版魔女嘉莉的故事,旨在表现女性意识由压抑到觉醒的过程,心理刻画颇有悬疑惊悚意味,尤为钟意其中动物象征的运用以及因内在力失控而发生的超现实段落。虽然类型糅杂得很多感觉削弱了原本想要表达的一些东西,但看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飞。 |
|
这其实是一个挺值得玩味的片子,但得有耐心才能看完。 |
|
一点反抗父权,一点女同色彩,一点讽刺宗教,再来一点成长元素!
表达的内容虽然零碎,但表达方式十足有味。泳池的倒置,冰下婴儿,舞厅和医院闪烁的灯光,开头结尾的缩放镜头。 |
|
有挂不开就是傻,不会开乱开就是蠢~ |
|
前半段是 秒人女主之 我把队员秒了。后半段是 女巫西玛之觉醒。鬼鬼祟祟,一惊一乍,咋咋呼呼,节奏偏慢。没错,是女同片。 |
|
很灵,像诗歌。意象美妙:雪地谋杀、划过苍老脖颈的黑蛇、消失在冰面下的婴儿、弑父、吐鸟、泳池翻转、吞噬人的玻璃。成长本身就充满了不合法的迷幻和意念的暴力,不断杀死过去的自己,不断挖掘并使用天赋。原生家庭是无秩序配给,自我觉醒才是释放潜力的途径。无法抗拒这种充满诗意和魔法的电影。 |
|
影片内容呈现很多元素,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身份认同、宗教与父权对女性的束缚,而在这些议题的探讨中,加入了超能力的奇幻元素,让故事发展走向虚幻无实。这让作品有新意的同时,也削弱了影片内核的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