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马西斯与鸟 Zywot Mateusza (1968)

    最近更新: 2024-01-18 高清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在线播放或下载

    • 剧情简介

    • 报错

    暂无剧情简介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6 IMDB 6.6 高清
      Dovidenia v pekle priatelia
      1970
      剧情片
      意大利

      地狱见,我的朋友!

      Dovidenia v pekle priateli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See You in Hell, My Friends!" was the last sentence for friends and the whole intelligentsia
      • 苍白
      • 可惜画质不好...:(
      • 0928
    • 豆瓣 7.5 IMDB 6.9 高清
      Niezwykla podróz Baltazara Kobera
      1988
      剧情片
      法国/波兰

      巴塔沙历险记

      Niezwykla podróz Baltazara Kober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没有《砂制时镜下的疗养院》震撼,但是依然有不错的视觉想象力,最后一幕美极了
      • 最后那一幕好美好象征主义
      • 最后一幕渡过死亡冥河,长镜穿梭于鬼火点点,音乐柔美平和,死生相接的瞬间,一切豁然。
      • 第二部哈斯//哥特
      • 遥不可及的岸,触手可得的自由
      • 瘟疫散漫苦难人间,无尽的彷徨与杀戮,眺望天际远去的飞鸟,诗意从未冷却温度;幽冥渡劫汩汩流水,孩童舞动天使之翼,病痛与主视前,你与我相似;加百利的救赎,没有根的巴塔沙;世间的一切皆是幻影,所有的恩赐都有残秽,让缺失的都选择沉寂,让遗忘的都回归叹息,让拥有的都遁入虚无。
      • 诉诸宗教的超现实作品,说教有些多,没有期望得那么好。
      • 画面真美啊
      • 春天不是观影天,春困人乏瓶颈期,看完无感,看过留爪
      • 想看找我
      • 长镜穿过冥河界,生死边界走一回。
      • @bam 晕乎乎地看完了哈斯的最后一部,中间不知睡了几次。脑残孤儿总有贵人提携,最终跨越生死界限抱得美人归。简直都不知道该怎么概括剧情了,太多符号与隐喻,要重刷
      • 在瘟疫与宗教恐怖横行下的中世纪,一段求诸信仰与自由,徘徊于生死边界,游离于梦魇与现实间的旅程。是死者的贪慕,还是生者的绝望?一切都只是虚无的磷火。阴暗而柔媚,充满着对于生命真谛之诉求的思索。
      • ʕ•̫͡•ʕ*̫͡*ʕ•͓͡•ʔ-̫͡-ʕ•̫͡•ʔ*̫͡*ʔ-̫͡-ʔ
      • 在生与死的边境王国无止尽漫游,每一场都是魅影丛生的妖怪洞,深不见底,一个连着一个;他找不到出路是因为他尚未将自己看透。
      • 这次哈斯的步伐有一些凌乱,[巴塔沙]过于说教。
      • 最终从地府带回了玫瑰,重归游魂与行尸,虚无磷火的旅程。// 性别对调的Eros与Psyche。// 浮世的口吃或曰失语 → 灵魂对爱与自由的求索 伴随着 内在语言的习得或曰找寻。// 有政治暗示
      • 到火里来吧,巴塔沙。
      • 礼包码 5lberk9bpy45
      • 在生与死中徘徊,梦境与现实对爱的探索,一切的行为都不过是虚无的磷火。华丽奇幻的视觉盛宴,哈斯制造的场景太魔幻太美妙了!音乐也太美了吧,让人陶醉其中。
    • 豆瓣 7.8 IMDB 7.2 HD中字
      Struktura kryształu
      1969
      剧情片
      波兰

      水晶的结构

      Struktura kryształ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可真喜欢赞努西的那些突然的转场或定格镜头啊,好像无论多突兀都是合适的。淡泊以明志,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们彼此都不要说服对方了。结尾Jan独自在雪地中央架起望远镜,那是快乐的孤独;而Marek独自离去,却是伸手把遮阳板翻了下来。(片中又讨论了契诃夫,曾说《家庭生活》像契诃夫的笔墨。)
      • 你在红楼度繁华, 我在西游岁月长, 人造水晶多面向, 宁生曵尾于涂中
      • 什么才是正经事? 叫卖阿爸告诉你:"世界喜欢秩序,屁股喜欢鞭子...机器用绳,超短裙用绳,内裤用绳,每个女人都要系东西,保护其远离吸血鬼,因为好女人是男人的一笔财富."
      • 波兰农村冰天雪地的冬日风景是扎努西影像风格几近完美的处女作里最重要的角色,它显然是60年代波兰僵化政治环境的写照。扎努西是在询问这种体系下人性的可能,是在寻找人工水晶里凝滞的分子结构里维持生活的方式。两位男主角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两种选择,尽管导演对一位有更多的同情,但对另一位也充满了理解。影片里强烈的生活气息取消了任何主题先行的嫌疑,这两位奔四十的人大男孩式地争斗和发泄青春最后能量的场景是这部电影最可爱的段落。影片最后一镜把目光转向星空,知识分子理性的视野里出现了神秘的元素。是啊,生活的、政治的秘密都在星星里。
      • 庄子与惠施,我周围的人很少摊在桌面上讨论这个事情,因为庄子只属于失意者,主动选择的极少.我想大概"人下人"的生活吓住了很多人,不去选择是因为那种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在经济人格各方面.
      • 所谓现实主义者就是承认体制中所有事物都是合法的,包括自己的欲望和朋友的妻子。用庸俗的理想去引诱一个热爱生活的隐居者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还是《黑幕风云》更精彩些。
      • 如题,求,谢!
      • 明暗。白黑。水晶的多面向。兩個科學家。愛情。日常生活的行走畫面浮現意義。散文式。
      • 总体上,60至70年代,好莱坞是衰退的,为了谋求发展,大致有两种思路:一,融合更多艺术电影增加表现力;二,制作低成本吸引年轻人的电影。而这两点有各自重合和独立的地方。同时这个时间段是电影最多元化的时候,法国新浪潮、日本新浪潮、先锋派的发展、纪录片到直接电影到元纪录片……结构电影虽然发展出一部分解构电影,但其余部分至今还未得到开发和利用。整体上,所有的电影即将染上比较强的政治色彩、更风格化的电影美学,而本片就停在那个时间节点上,极大淡化了电影美学,完全去除政治因素,或许对今天的中国电影创作者(无分级、政治敏感、下沉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開頭雪景很美。
      • 16-1-2008 9:30pm science museum
      • 契诃夫的抒情味
      • 很短的电影,看起来却感觉很长,有些剪接很跳跃,画面转折出思维的闪光。黑白高清修复的画面很美丽,偏远的地方很纯净,知识分子的对话不用说开就已深知。水晶看起来很透彻,也有很多不解。
      • 日常生活的苦乐,却是超越意识形态讨论与两性吸引的基本生存要素,女性对来自陌生男人的诱惑,如同男人对来自陌生而「美好」世界的诱惑无出其右,还是研究自然才能最终心无旁骛。
      • 党委书记问起来导演大可理直气壮说这是肯定外省基层知识分子安贫乐道不求功名,只是这立意为何我国老弄成喊口号人家咋就这么含糊这么诗意这么...好像乡下同学只是心累了?配乐如同水晶。总觉得那时期电影剪入静帧的功力此后无法超越
      • 2018308 三星好片
      • 某种程度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 在知识分子自我批判的同时 审视的是对未知社会走向的希冀 TOR数字修复
      • 几日的截取,好友之间的对话、生活间隙的乐趣,人生价值的选择,都在默默地好似水晶般绽开来。2021-04-14重看。影片没有铺垫男主选择在偏远乡村气象站工作的缘由,好友海归携任务而来,两个人的对谈透露出两人不同的价值观取向。男主的理想原则在好友这里好像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更好的职位工作和取得利益。任务没有完成,矛盾也依旧在,但是好友还是好友,一如水晶的结构,不是容易破坏的。
      • "I was who you are. I am what you will be. Remember me for someone to remember you."
      • mubi上的修复版。讲到的东西说深也不深,说浅也不浅,一切都是平静生活中毫无波澜却又有着些许不同的篇章 7.5分★★★☆
    • 豆瓣 6.5 IMDB 7.1 HD中字
      Siekierezada
      1986
      剧情片
      波兰

      执斧人

      Siekiereza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实在找不到说的,我喜欢在森林里聊天的那些段落
      • 我看不懂。但是我喜欢这种自语与梦境的迷离。赞美诗太好听了。
      • 反复响彻的赞美诗式配乐,行者的短暂停留,幻想与现实间地恣意游走,典型的冈布罗维茨电影,不过,还是《马西斯与鸟》和《烈焰焚树》更好看,这部少点味道~
      • 说实话,因为从小说到影像的改编,中间无法依靠言说的部分就得用影像来呈现。导演好像并没有渲染太多男主的幻觉。一个男人来发泄自己妻子的不忠,然后自己就受到了刺激走上了不归路,还是有些快速了。
      • 完全不在状态,晦涩,沉闷,梦境,
      • 一贯的冈布罗维茨,奇妙的节奏控制(冈布罗维茨片中总有带绿帽的男人出现)
      • 还挺喜欢的,和之前的烈焰焚树差不多。不过执斧人更零散,从海报与结尾歌词来看,书与斧、知识与自由以及各种情感是有联系的。
      • 近来又偶尔想起一个场景(它真实存在吗?什么又是真实呢?):六年前,静安寺附近随意找的一家咖啡店里,陈微坐在我面前,在许多话——先前,我在桥的另一边远远看见了她而她还未看见我时,我就知道以后的那许多话必然是陈微为了不致尴尬而说的,强迫的话语(今日的我不同了,我又重新回到沉默)——的中间问:“你觉得在爱中还有‘我’吗?”我那时尚年幼,没有能够很好给出答案(我知道无论什么样的答案都无关紧要),今天我知道该如何作答了,可是,可是呀,我已经无需再作答了——任何先锋派艺术都会面临这样的困境:不合时宜或者“过时”,这倒好像在说先锋派艺术媚时或者针对现实(而现实,不都是一时一地吗)似的,可是,它不是吗?祖拉斯基会说,“你看我过时吗?”——现实是,当我终于再次向你奔赴,我看见了什么呢?我看见你扭转过来的脸却眼
      • 看这部电影有些痛苦,不细看简直不知所云。
      • 执斧羁旅客, 短暂的逗留, 世事多纷扰, 寄居失乐园
      • 充满形式感的场面调度。
      • 意识到存在不是神迹,意识到那存在原本在那一刻可以不存在才是神迹。理智无法把握终结,否则,死亡这种无时不在的可能性便成了必然。
      • 诗人,斧子,女人…我想起了我们的顾城…
      • 结尾曲不错,男猪脚是我最讨厌的类型,装13
      • 看的不是很懂
      • 看过等于没看过
      • 三星半。又是个村里来了陌生人的故事,又是位70多分钟解决问题的东欧导演
      • 他选择去那个没有争执与欲望的世界,去追求他所信仰的人生哲学。片头与片尾那悲凉的配乐加一星
      • 冷漠沉闷的碎碎念,别人口中的人生道理拯救不了极致孤独。伐木偷酒烤火,间或穿插YY的艳遇,你想拥有的永远虚无。执念被碾压在严酷的铁轨下,生命之树倾颓,冰雪覆盖了无痕。2.5
      • 就观感而言是非常棒的。★★★☆
    • 豆瓣 7.6 IMDB 7.0 HD中字
      322
      1969
      剧情片
      捷克oslovakia

      322档案

      322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下载及中文字幕 http://www.douban.com/note/61873376/
      • 非常具有艺术性
      • 6。呓语来呓语去
      • 难怪被禁了
      • 8.7;其實你已對我太不錯,這夜我卻勸你離開我
      • 呓语
      • 构图强迫症,总要找些对称的。心里存桎梏,那里都是牢笼。理想被禁锢,又怎能浴火重生。
      • 琐碎,悠闲,时代,现实,非叙事性。通过一个患病者的遭遇切入当时的社会状态。
      • 个人、社会的疾病心理戏剧。
      • 致所有身在这冷酷但绝非仙境之处为了自己的信念勇于去怀疑的人们。(杜桑哈那克被禁的处女作。
      • Dusan Hanák第一部作品,带有典型捷克电影形散神也散的特征,但表现方式又有点像西欧导演,是东西欧新浪潮的融合
      • 奇葩
      • 将声画不同步变成一种风格。
      • 吾有大患,唯吾有身。因有攀援,故得有病。病是小死,死是大病。死生一条,何病之有?
      • 大爱片头
      • 梦呓
      • ~In Stock~
      • 无序的侵蚀肌体的疼、夫妻建立在一方痛苦之上的出轨激情、被拒绝的想往、可憎的背叛、麻木的妥协、丧失生活信念而不敢质疑,共同组成破碎的人生。烂掉的苹果无法定义为一个曾经的苹果。。散漫叙事+多变镜头+冷酷颓唐风。
      • 补标.
      • 充分利用镜子、玻璃的反光、镜头前的遮挡物和构图来制造距离感,人物往往只是一个虚像、轮廓或镜头边缘的剪影,甚至只有声音出镜,配合静物特写、拼贴、蒙太奇、音画错位、疾病与死亡的意象和语气平淡而常常没头没尾不成逻辑的台词,使得全片充斥着宛在浓雾中的疏离感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