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个半小时的纪录片史诗,带你回顾整个80年代美国恐怖类型电影的辉煌十年!各路偶像纷纷前来受访爆料,从80年开始每年以几部代表作为主体穿插小主题(录像带风潮、特效化妆、电子合成器配乐、色情元素、节假日杀戮片亚类型、怪物恶棍、粉丝文化等)一直聊到89年,波澜壮阔,酣畅淋漓!传递正能量是恐怖电影的存在价值,向片末字幕提到的每一个名字致敬! |
|
四小时畅聊80年代恐怖片。Slasher Movie、VHS、FANGORIA、实体化妆特效、怪物、合成器配乐、Freddy Krueger、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还有最爱的《怪形》... 80年代恐怖片永远是最棒的。 |
|
合格的报菜名式粉丝向纪录片,而非《民俗恐怖电影史》那样的学者论文。编年体穿插小主题的结构让电影不可避免地过分浅显凌乱,远不如单纯用小标题结构的《伊莱·罗斯恐怖电影史》清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卡洛琳·威廉姆斯提出“我等不及想看LGBT角色在恐怖电影中的表现了”,下一段内容却对此毫无回应——此处跟前文对《血腥死亡营》的介绍已经隔了一个多小时,也没有引入《猛鬼街2》作补充,导演直接就把这个重要切入点大喇喇地浪费掉了。当然,内容这么多,电影作为导赏图已经很够格,毕竟“薪火相传”才最重要。
(另外,真的没有吸血鬼研究组织准备去调查一下克兰普顿吗←_←) |
|
非恐怖片影迷,纯粹是巧了来瞅一眼,真包罗万象。各地的观众,即使语言不通也不影响对于恐怖要素的理解。八十年代的每一年都选择代表性的电影,找导演,演员,特效师,发行人,粉丝,杂志编辑,全方位解说,还能看到一些幕后故事。解说的人真是一点一点都不害怕,大部分拍摄现场都还挺开心的,当然也有过于黑暗血腥摄制组都辞职不干的。看完了第一部,发现《美国恐怖故事》1984确实是相当不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恐怖片就是那个样子的,final girl也是当时的概念。只有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水里的,外太空的,坟墓里的,变异的,应有尽有,千变万化。最后,太考验心理承受力了,视觉听觉的极度考验。 |
|
恐怖片编年史 |
|
80年代恐怖片电影人的认真与执着,在有限条件内的执着真好啊,海报、特效、音效、拍摄角度、受众人群等等等等的讨论也都很有意思,“现在的电影都想着翻拍,而80年代我们都想着怎样突破和新花样”。还能看到很多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和对当下恐怖片的期望,对我这种恐怖迷来说四个小时也不嫌长。 |
|
这片逻辑性和结构好差,又臭又长,纪录片就是影像论文,导演却连他的目录都没想好。全片都是一堆电影人片段式的叽叽喳喳,观众对电影本身还不够了解你就讲电影幕后花絮,好歹放个研究方向自述,为什么80年代恐怖片兴盛,恐怖片又细分何种风格元素,谁开创了谁重写了,吓人的套路和手法有哪些,哪个片子给恐怖电影史贡献了经典角色,海报特效音效的作用。再不济你按年份列片单也行啊。
四个小时洋洋洒洒走马观花,面向大众的浅层科普没有,面向影迷的深度解读也没有。你以为这是一部纪录片,结果是电影人采访混剪。感兴趣的还不如去看书《地狱书单》。也没谈到恐怖片催生的玩具周边,鬼娃、猛鬼街、艾薇拉等等成为了经典的玩具 IP,如何给 NECA麦克法兰蚂蚁注入活力。 |
|
小成本恐怖片,80年代的编年史 |
|
寻找黑暗 In Search of Darkness (2019) 美国 纪录片 David A. Weiner tt9442842 |
|
谁去拍一部关于那批香港鬼怪片的纪录片。 |
|
对80年代各个时期、各个领域、各个类型恐怖片的一次大梳理,特效化妆真的是电影人给予恐怖片最大的礼物。 |
|
编年体报菜名,不可避免地令结构显得短平快,内容显得较浅。但整体还是蛮「蔚为大观」的。 |
|
263min版,Vimeo有卖Elvira Collector版的,2000美刀23333 |
|
恐怖片迷不能错过的纪录片,用四个多小时回顾了八十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恐怖电影,从杰森迈克弗莱迪三大虐杀天王到斯蒂芬金改编热潮,虽然不是每一部都能深入解读,但包括卡朋特这样的业内人士现身说法还是很有信息量的,而且单是看看这些经典场面剪辑就很有意思了,对特效化妆和配乐这些幕后人士也给予了尊重。 |
|
80年代恐怖电影巡礼,四个多小时很过瘾了,但经典影片实在太多了,每部只能有几分钟的时间。 |
|
BD25 |
|
80年代好莱坞恐怖片的黄金时代,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是对社会制度的反抗,也是内心欲望的宣泄。滔滔不绝喋喋不休的4个半小时,剪辑很零碎,谈论范围也仅限于80年代的恐怖片,意大利恐怖电影打了个酱油,亚洲恐怖片完全失声。80年代就流行3d恐怖片了,宣传物料还有立体书,真是百花齐放的黄金时代!对恐怖片看得多的影迷来说是盛宴,看得少的就是猝不及防的剧透了。 |
|
狂喜狂喜狂喜狂喜狂喜狂喜狂喜狂喜狂喜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满足拉片单拉片单拉片单拉片单拉片单拉片单拉片单 |
|
12.1 就算说的在天花乱坠,我也不会喜欢十三号星期五的!!!!看见影人们神采飞扬的介绍自己以前用过的变态点子,真是套让人兴奋了!!!看见榆树街的南希虽然变老了,但是没有变的乱七八糟,我好欣慰啊!!!我个人对于恐怖电影进步/变迁最高兴的一点就是脱离低级趣味!!! |
|
1980年代美式恐怖片幕后汇总。虽然只涵盖十年,却把纪录片撑了四个半小时,人人自夸作品好。粗糙、大尺度、工期短、cult味儿十足,即便大多数作品入不了主流影评界的眼,但它们至今还有老粉丝在坚守,难得。 |
|
挚爱80年代恐怖电影,满分就完事了 |
|
漫长但有趣的四个多小时。八十年代恐怖片大盘点,除了谈些台前幕后外,对恐怖电影文化也有一定讨论,比如摇滚乐影响、俗套设定、女性角色、影迷群体等等,当然这方面还是比较浅显。
恐怖电影是可以完全植根于现实或想象的电影,恐怖电影的昌盛不但可以看出国家的社会状况,也可以看出文化方面的活跃程度。世界恐怖片都开始衰落了,我们这边…… |
|
“电锯是最垃圾的武器了,不管你冲它扔个啥,电锯总会被卡住”——奇奇怪怪的拔草知识增加,哈哈哈~ |
|
恐怖片爱好者狂喜 |
|
我愿称之为《十三号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和《猛鬼街》的胜利。很难去评价这部四个小时的纪录片,毕竟里面绝大多数电影我都没有接触过,甚至完全没有听说过,但是对于恐怖片这一一直被看低的类型来说,是相当有意义的,成功为恐怖片正名了其存在的价值。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一大群初出茅庐的导演,发挥了自己无限的创意,写出了原创的剧本,做出了惊为天人的实体特效,并对好莱坞称霸的时代发表出自己独特的叛逆的态度。时至今日,无论是砍杀,僵尸,还是通灵,玩偶,都几乎离不开那个年代的影子。他们虽然大部分仍然默默无闻,但贡献巨大。 |
|
80年代恐怖粉丝的狂欢! |
|
酷 |
|
4个半小时看一帮大佬逐年梳理1980-1989年间的美国恐怖片太嗨了!本以为自己看的还蛮多的,结果一边看一边拿小本本记片单..... |
|
80年代美国恐怖片大赏 |
|
挺好的主题,边缘化的恐怖片正式走入主流,80年代的幸福,用四个半小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恐怖片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美国电影工业的发展。 |
|
一部真正的80s恐怖电影编年史,绝大多数影片都曾出现在80后去过的网吧电脑硬盘的“电影-恐怖”文件夹里。听恐怖大师们讲述如何在没有CGI的年代,靠特技化妆和伟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一部又一部经典搬上荧幕,供人们贪婪地”享受“恐惧”,对于恐怖片影迷来讲真是莫大的快乐!无比怀念看录像带,看DVD的那个年代啊~ |
|
特效部分真的惊艳到我了。虽然现在看那些特效一点也不可怕,只是可爱。但是在那时候,太震撼了。 |
|
四个半小时,总算看完了,很棒的80年代复古恐怖片的大洗礼,太喜欢了 |
|
看了4个小时的80年代恐怖片片单……除了斯蒂芬金的几个之外,绝大多数都没什么感觉,那时的主创人员眉飞色舞侃侃而谈“这是我最喜欢的片子”,仿佛他们进入90年代后就再没看恐怖片一样。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后来强调惊悚氛围的电影,属于80年代的血浆、断肢、碎肉,以及各种粘稠加淋漓的特效让我十分不悦=。= |
|
用四个半小时回顾八十年代很小部分代表性的恐怖片。没有实质内容,都是碎片表层的大致讨论和幕后趣事,特效化妆和配乐制作也是捎带一过。恐怖片越兴盛,社会越虚败。 |
|
Horror movies are “ very healthy because they are a way of taking those fears and exorcising them.”
“It was very cathartic.”
熬夜看完四小時紀錄片,眼睛乾澀, But as a horror movie fan I regret nothing.
|
|
四个半小时的80年代恐怖片巡礼,大多是在介绍美国片,其中《猛鬼街》、《月光光心慌慌》、《十三号星期五》这类砍杀系列片占比太多,总的来说选片范围偏窄,漏掉了如《盖棺了结》、《烈血海底城》、《天使之心》等具有鲜明特点的影片。事实上除《闪灵》外,80年代的美国恐怖片大都是粗糙特效+小成本+重口味的怪物/鬼魂模式,相比之下,意大利/西班牙的铅黄才更能代表这十年。 |
|
80年代美国恐怖片流水账,对特效拍摄和合成器配乐章节感兴趣,谈到the final girl,几位女性演员的发言比较有意思。 |
|
有一丝小流水账式的八十年代恐怖片大观。
关于恐怖片的纪录片可太少了,这样一部精彩的编年史很是难得。
但是只有八十年代还是不够过瘾呀。 |
|
80年代恐怖片集锦,看过这些片以及看此片的想必都是恐怖片同好。话说那个年代的创意和化妆可真牛逼。啥时候能出部国产恐怖片的纪录片嘛~ |
|
940 |
|
🙏🙏🙏🙏🙏🙏🙏🙏 |
|
Masterpiece |
|
【3.5】业内大佬畅谈80年代英语系恐怖片。内容以80年代恐怖片的部分创作者回溯幕后,以及更年轻一批创作者进行粉丝表白为主,实际并没有做足考据的恐怖片文化分析和系统的恐怖片史梳理,对类型片的制作技术的谈及也只是蜻蜓点水而已。但即便如此,这部纪录片仍旧值得被赞美,在强大的被访阵容面前,在已是目前最理想的恐怖电影纪录片策划面前,还要什么自行车? |
|
为那些发愁犹豫,有哪些值得欣赏的美国八十年代恐怖片的人们,提供了一套不错的片单与了解的入口,另外不仅是作品文本本身,在其中还穿插着有关当时的流行文化、化妆、特效、音乐以及社会、政治、心理、性别等层次的相关议题的基本论述。 |
|
80年代恐怖片 |
|
谁能把片尾字幕里的片单看完我跪在地上叫他大神,自以为阅恐无数的我发现仅仅是电影里介绍的80s恐怖片我就只看过不到一半,第二部快点熟,以后有没有可能拍一部世界恐怖电影史的纪录片,40个小时我也看的!恐怖片迷很欣慰自己不是一个人 |
|
拍恐怖片可能是最富有想象力的工作之一。如果不是因为热爱,谁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八十年代是实景特效的黄金时代,演员不是在一片乏味的绿幕和空气打斗,而是和实打实的怪物交锋。梦想并不仅仅只在荧幕中才能成为现实。 |
|
好看,津津有味。虽然只是梳理了一下80s一些重要的恐怖片,但台前幕后的创作人员对恐怖片满溢出屏幕的爱与激情实在是太让人喜欢了。 |
|
粉絲向紀錄片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