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英雄和侯孝贤为了用梁朝伟,都把角色设置成了哑巴。 |
|
没名字的河流,我出生时,暗自呜咽。蓝天,大地。溪水黝黑,常年累月,我逐渐长大。没人对我细加看管。没名字的人,没名字的河流,没名字的鲜花,芳香扑鼻,万籁无声。河流,过客。在那三辆车的生涯里,度过年年月月。我亏欠祖先的恩德,难以忘怀。我举目犹豫,能否穿州过省,重返家乡
|
|
支离破碎的越南底层市井生活,潮湿,阴暗,堕落,压抑,吵杂错乱的诡谲堆叠。另外,梁朝伟那台词念得我听着都难受。 |
|
从头至尾看得莫名其妙,看完后不能平息。回头想想,是因为欣赏惯了美的东西,突然毫无遮掩地把丑的东西摆在面前会膛目结舌吧,这个世界永远有我们看不见的一面。
PS:1时27分处的惊喜,陈女燕溪在灯光迷离的舞厅伴着《Creep》在跳舞,一旁梁朝伟点着烟在看。 |
|
美好时代不曾来过,却已无力等待和追求,节日里以死庆祝,无法承载的痛苦,打开一个缺口,唯死才能解脱。镜头很美,血淋淋的绝望。 |
|
已经不再对电影的社会性感兴趣,反而是被电影细枝末节处流淌的诗意所打动。悬浮在脸庞上的蚂蚁,脚趾头上被吹拂的细毛,鱼缸里柔柔的水草。陈英雄对电影整体的把握还是太差,细节性的描述才是亮点。 |
|
倒数第36分,歌舞厅里放的是Creep,越南人95年就那么潮了!太压抑腐烂的东西,不喜欢看。要不是有梁朝伟,锤子大爷看。 |
|
陈英雄也是我很爱的导演。 |
|
肮脏到极致何尝不是一种美感,压抑到极致反而也会格外平静,每日战战兢兢的生活,争狠斗勇朝不保夕,不知今夜宿何地,不知明天在哪里;狭隘的个体正义在洪流般的社会堕落面前就像自我安慰的小丑,把希冀与绝望沦入扭曲的空气形态里,眼睁睁看着再年轻的肉体也滋生着腐烂,再纯洁的信仰也被污秽淹没。 |
|
要表现的细节太多,节奏过于追求文艺而显得造作,越南的气质不适合拍超过2小时的电影,这就是为什么一直觉得陈英雄没传说中那么……因为越南除了他本来就没有拍电影的吧 |
|
恍惚不定的灯光下,鲜血与油漆焦灼下 分外真实的生命,制度扭曲之下荒诞,令人压抑的社会。在慢慢堕落,糜烂的生活是这么的分明和无奈。剧本改一下,把环境定在当下,估计是个绝佳的好剧本。 |
|
72/100 镜头保持距离地遥望、扫过越南街头苦难众生群像,以冷酷的目光审视,法式艺术片的手法(尤其是后半段)依然能看出对这片故土与这个历史年代的关切,人如鱼猪,血如油漆,车夫、黑帮诗人、妓女皆于罪恶中被冲刷,被洗涤,被淋洒。总体来说还是有些塞得太满,不够喜欢。 |
|
三轮车夫一身蓝色的油漆。蓝色是大海,是天空,是忧郁,是空愁。 |
|
可能要比《青木瓜之味》更纯熟,更情绪化,倒有点像《去年烟花特别多》,不再有典雅精致的室内布景和清新妙曼的沉静之美。只有在晃动的手持镜头下肮脏鄙陋的街道,三个截然不同的人,在环境和命运的蹂躏下殊途同归。我们的伟仔一出来立刻就有一种《无间道》+《暗花》的既视感呢。 |
|
对伤疤揭露并非那种强者对于弱者居高临下的抚慰或环视 因而从整体上呈现的是一种纷繁而交错的艺术气质 在现实主义的画面背后有浪漫主义的真实记忆 在西方化的创作思维中蕴含着浓烈的东方情结 在世俗城市杂沓凌乱的精确凝视中又渗透着哲思般的诗情诉说 渴望通过容纳互补的弹性思维去消解对抗性颠覆立场 |
|
有大量的五星惊艳镜头 可惜整个故事连起来最终却也就四星而已了 以人物为支点展开的多线叙事下逐渐显露的最底层越南 穷苦车夫于自身命运囚禁下的无望挣扎 妓女和黑帮小头目虚无缥缈的爱情 鲜血 金钱 性与暴力搭筑起毫无秩序可言的绝望之地 或以死亡或以妥协的方式走向毁灭与终结是他们不可避免的归宿 小只动物再一次充当了沟通人物与内在情感的桥梁(类似于当车夫含住金鱼 摇摆的鱼尾和人物本身而因此完全融为一体 彻底对立于青木瓜里的美好走向) 叙事实在太碎了 并且影像的表达方式还是那种让人讨厌完全无法进入到故事里的形式主义 |
|
好迷人的表达,色彩,声音,呼吸,光热,都是。青木瓜如同游魂残存,招摇在妓女喝止诗人打落枝叶的一瞬,她仍会与女伴在吃,分享那些白籽饱满、汁液流淌的关于性的譬喻。暴力绵密交织的底层世界尘土飞扬,车夫在各种刺激中发现权力如此唾手可得,羽翼如此容易丰满,然后折断。沉入鱼缸的污垢,死猪的血,陌生人的血,黄或蓝的油漆,拼合倒在路中心的直升机,从童年流到现在的鼻血,男人的巴掌与刀枪,女人的尿与脚丫,残酷与性感并肩蛇形,世道在焚烧,人心在飘飞。差不多三十年前,陈英雄还原了这样一隅。 |
|
三轮车夫满是污迹的脸,嘴唇上蜘蛛、QU虫缓缓爬过;被屠宰的生猪,红色的血肉下,仍有颗跳动心脏;被揪断尾巴的壁虎,那截断尾,不忘左右摆动;白日光灯闪烁不停,涂满蓝色油漆的脸,金鱼挣扎着欲脱口而出,终究是死在了纠缠的头发里。。。在这个有着浓重色彩又憋闷潮湿的国度里,多少人动物一般活着 |
|
苏童小说的阴暗潮湿、堕落压抑的感觉,没有名字的蝼蚁孱弱地蠕动 |
|
不好意思,前半部分我是靠梁朝伟硬撑,导致没发现弱智的母亲、指使手下抢车夫三轮车以控制他的老板娘、跟梁朝伟上床的弃妇是同一人。Creep响起直至结尾才是连贯的精华叙事,几个人的命运终于串起,而我依然私心暴起“这戏不小心把我们伟仔烧了咋整”!本片应该跟帕索里尼拍《乞丐》一样,标题就叫皮条客诗人,逻辑也相似,车夫毫无存在感,若无梁朝伟,这片基本不行。 |
|
蓝光重刷。16年前看过之后,想起陈英雄就有腐败潮湿的决绝萦绕上来。有趣的是,在法国待过的亚洲导演,比如陈英雄、金基德,都有俭省对话的倾向,不知为何他们要创造一个”失语的亚洲“。一对底层姐弟成为黑道棋子,黑道份子梁朝伟的感情与身体作为媒介,串联起两个世界的无助(他为姐弟俩流鼻血的病理性特征,以及纵火引发老板娘失去儿子的因果设定,都带有杜琪峰式的港片特质)。诗化的画外音与和风配乐贯穿全片,赋予电影越南乃至东亚特色的迷离诡谲(这种鬼片笔触是越南电影的特色)。陈英雄在本片中有两个基本技法:一是突兀的将两种对立情绪拼贴的剪辑,二是以近景、特写或俯视的长镜头审视角色置身绝望、逼仄的状态中,挺残酷的视角。有很多连续的意向:象征生存困局的水和漏电的开关等等。姐姐遭遇的客人都有奇怪性癖,这映射她身体的工具性 |
|
2010.06.19 @ Home
那么血腥,那么暴力,那么残酷 |
|
世间的苦 如车轮一样循环往复 被残酷的现实碾压过 你才会想要重回当初 所谓生活 就是历经一切之后 再回到你最初启程的地方 (看得太难受了 感觉像是在看蔡明亮的片 到最后实在忍不住快进。。。> <)3.5 |
|
青木瓜之味更合我胃口。除了梁朝伟和妹子,其他人都生硬得很,包括场面调度和摄影。配乐真是极其可怕。片中有戏剧张力的部分还不错,但是铺陈性的部分实在难忍。对于异乡的作业,梁朝伟选择一直抽烟。 |
|
这样一部湿漉漉的电影 看的是国语 简直无法直视 整部电影都很混乱 和社会一样混乱 导演的风格和混乱的故事夹杂起来 一阵阵恶心…… |
|
穷人的日子真的很艰难,我也暂时是穷人一个~~~~~~~~~~~~ |
|
7/10。刘洛哼着摇篮曲在被反绑于椅子上的人颈部划了一刀,血溅到墙上,那人动弹着倒下,镜头随即又切到屠宰场上倒悬的猪鲜血直流,当毒品被塞进半条猪的尸体藏匿的时候,底层也像猪一样在暴力和污秽弥漫的城市里出卖皮肉,特写注视着褶皱的金钱从手中传递,说明人性被金钱奴役。琐碎晃动的短镜头构建了分离、吞噬的环境,有一段表现黑夜里居民楼的快镜头,每格窗内人物都麻木地活动,恶和麻木吞噬着战争一代,突然坠落的直升机和皮条客流鼻血的病根,都显示他们的灵魂只有清水和火焰才能荡涤:皮条客愤怒地把酒泼向窗帘、自焚,罪恶的钞票在火海里纷飞,车夫在酒醉中服用迷幻药来麻痹杀人的痛苦,凃遍蓝漆的躯体在闪烁不定的幽蓝光下扭动,一张塑料膜裹住脸或口衔金鱼来体味死亡。除夕夜车撞死的傻儿子满身血污(红漆),唤醒了老板娘对车夫一家的怜惜。 |
|
很是触目惊心,越南社会底层的生活暴露无疑,在沉默中堕落,沉默中走向毁灭。画面很美,即使是最肮脏,变态,令人作呕的东西,在镜头中也表现的极富诗意。 |
|
越南底层世界的「风情画」或者「艺术想象」,本质上陈英雄在西方获得口碑还是出于对于第三世界的猎奇心理,越南电影中频繁使用的流动的水 / 雨的臆想,以及同样黏连不堪的情感纠葛大大影响了观影。 |
|
面对近乎腐败的罪恶,女依旧可以淡然的微笑~再找不出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麻木固然可悲。。。那个年代是充满了血色黑暗的阴情岁月~可我一味的还是喜欢仅仅因为爱情~ |
|
很想不通为什么要在pub里用radiohead的creep, 好诡异 |
|
8.5,跟第一部的清新恬淡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底层的污秽和腐烂感让人触目惊心,前半段比较平淡,但自从恋足的变态客人出来以后,电影的影像风格就开始个性起来,后半段简直就要起飞了,抹满油漆的车夫,坠落在市中心的直升机,陈英雄随心所欲地用影像表达绝望,气质上还蛮接近日本新浪潮的,个人还挺喜欢的。 |
|
开头还行,从主角走上犯罪道路起就不对劲了,港配国语一衬托香港黑帮片的味尤其重。不过对90年代乱象,革新开放后的贫富分化,底层的无出路等的反映还是有意义的。另,一遇复杂情绪就靠吸烟来表现的方法还真是很有年代感。 |
|
太烦了,玩油漆都能玩那么久。姐姐弟弟同处闪烁灯光下的内心分裂倒是有点意思 |
|
相比《青木瓜之味》,陈英雄场面调度、营造情绪能力都取得很大进步,整部片子散发着绝望阴郁毁灭的气质,在越南长期被禁是对影片最好的褒奖。 |
|
陈英雄镜头下堕落的越南:贫穷、肮脏、暴力、丑陋(和《青木瓜之味》孑然相反),一切似乎都可以窥见那场尚未远去的战争所遗留给这个国家的烙痕。但是,看完竟不知道导演要表达什么。梁朝伟在这部片子里的表演是我看过的他参演作品里最深沉,装酷最严重的一部 |
|
被困住到窒息的人们,虽然跟青木瓜之味有180°转向,但仍然保留了陈英雄自己的很多特点,当摆脱对历史的好感,转向对当代生活的关注,满眼尽是压抑和痛苦,影像表达力度是有的,感情还是差了点意思 |
|
梁朝伟就喜拍这种所谓的文艺实际闷的影片 |
|
近期最难以忍受却又无比喜欢的一个片子。1995 |
|
越南三部曲的第二部,冷酷残暴的细节令人深受震撼,却不及《青木瓜之味》余韵绵长——这也是写意与写实的区别。《三轮车夫》是更为现实主义的创作,它把真实的情绪与动作交还给了演员(这点与《青木瓜之味》尤为不同),梁朝伟一个眼波流转就完足以完成一段叙事。彼时被撕裂的越南社会并不提供抒情的空间,不可言说的诗意只能通过旁白的形式迂回渗入进观众心中,但这就像夜店中的那首《Creep》一样,哀婉却不当。 |
|
分两次看完。第一次,看了一个小时,然后隔了一个月,第二次,把剩下的另外一个小时看完。梁朝伟的杀手锏是眼神,仅靠眼神就能把戏演到位,这不是随便哪个演员都能办到的。 |
|
看<三轮车夫>,唏嘘不已。最广大的最底层劳动人民历经艰难挣扎(或者说奋斗吧),终于挣不破生活的网。绝大部分人沉沦了,绝望了,安分守己了,认命了。但也有一些年轻人,有着燃烧的青春,不甘于自己的贫贱。但是,他们能往哪里去呢?事实是,男孩去当了流氓,女孩去当了妓女。这就是他们能做的!而且,他们反因此获得了快乐、自由与短暂的满足!真实的生活多么平庸,平庸得可怕啊!真实得恐怖啊!而这正是陈英雄的冷酷电影叙事。 |
|
默默被火舌吞噬了的旧照片。。。 |
|
涂油漆那一段,非常戈达尔,非常《狂人皮埃罗》了…… |
|
总感觉没好好讲故事,而是一直在装逼。 |
|
有机会一定要收拾好心情再看一次 当然艺术本就需要用心看 去感受贴近它 而我看到最后一秒竟然有种“终于结束了”的释放感 我的错 |
|
三轮车夫.Cyclo.1995.DVDRip.864x510.X264.AC3-国越双语.不世出之名将 压制 180g |
|
95年的老片,陈英雄继《青木瓜之味》之味后的第二部越南电影,但感觉失去了第一部的清纯和质朴,开始玩文艺了,有些表现手法可能在95年还算前卫,现在看来总觉得刻意和装。观影感受没有《青木瓜之味》好。梁朝伟还是很帅的。 |
|
陈英雄抛弃了青木瓜滋味里的恬静,在影片加入了很多刺激和动荡的元素,性、黑暗面等社会性问题。但在梁朝伟这个诗人形象设置过于刻意,显得表演无层次感。反倒是很多生活细节捕捉得异常精准,在导演花絮中也得到了印证。 |
|
小男孩牽起姐姐的手,路過那對身形極似故人的母子,思懷懸於信物失散在祈願燈火之夜。故事的開頭,弟弟還汗流浹背地登著車,和朋友們討論常憋尿導致的疼痛,姐姐臂挎花籃穿行街市,妹妹在飯店一排小孩中等人招手喚刷鞋。蹲在窗頭捧著冰檸檬水和涼麵、把一天的收成放進灶架的瓷碗、熱菜澆油刺啦作響、雨夜光著膀子看對門的老漢抽菸——這便完成了一段饒有餘味的敘事。你又看見情人的身體被撕碎,手腕被磕出血痕,褶皺的鈔票在火海中和痛苦的生命一起消亡,爬滿螞蟻和蛆的臉浸入魚缸,絨絨的草,洩憤的木樁,塗滿藍漆塑料袋罩頭、嘴含金魚以體味死亡——失語到只剩下滿滿畫面的越南,一個視線掃過去收穫一行眼神,一個個狹窄的空間都是湧動的困獸。(被Creep中搖擺的陳女燕溪迷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