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电影节上看过两部DAU系列,听完两次主创talk,我已入DAU教。///早上起来收到很多留言,根据在talk上观众的反馈,大部分人震惊大于该片或准确说该项目应该给人带来的反思。昨天坐在剧组的前面,导演就在我的正后方,经常会听到女演员们在笑。就像主创们说的,他们生活在一起三年,彼此非常熟悉,这个电影的创作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必须注意,电影中一切都是虚构的,有剧本,但不同于传统剧本,很多都是演员的现场发挥,类似于即兴表演。大家所关心的心理状态,包括Natasha本人都一再否认现场有心理医生,也没有人接受心理治疗,因为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在一起生活得非常和谐,所有人都很开心,那里充满了爱。这个对于外人,甚至对于去过现场但是只短暂停留的人恐怕都难以相信。另外一方面,这部电影又是真实的。 |
|
仍然是一个超五星,一部共产主义启示录,六个小时不间断的目不转睛几乎打破生理极限。如果说Natasha钻探到了人性的最深处,Degeneratsia则完成了坏制度的影像教学。我真的从来没有看到过任何影像,可以如此有力而完整展现人是如何一点一点从社达主义进化成种族主义恐怖分子的,更可怕的是环顾周围发现这种事情并非虚构,完全是真实存在的。全片最有力也最荒诞的一个段落,大概就是扛着斧头唱起我们爱科学。两段式结构,两种堕落,一种比一种恐怖。结尾其实很有铺垫的:其一,科学家被Azhippo引蛇出洞,一个KGB头子怎么可能让科学家干掉KGB,肯定是被先下手为强;其二,Azhippo被外国科学家光靠看面相就识得体无完肤,最后这一击显然是故意不动声色蓄谋已久;其三,众人的恐惧和沉默,恐怕也只能带来这样的结果。 |
|
可能一部分国人喜欢以无为贵 😀 |
|
#70th Berlinale#官方展映。影片全长9小时,这是为柏林制作的特别版。看完才觉得选[娜塔莎]进主竞赛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决定,而把[退变]放在[娜塔莎]之后再行展映也是非常有逻辑的。其第一部(分为5段)基本可以概括为“政治强人阿日波的崛起”,第二部(分为4段)可以概括为“直到大厦崩塌”,占据重要篇幅的无视一切文化教养、信奉人种论和拳头的“土狼”们,我猜参考的一部分是戈尔丁的《蝇王》(猪头的典故都用出来了),还有一部分应该是WG。影片鸿篇巨制,但叙事并不完整,结尾清场戏虽然非常惨烈但是怎么看都像是导演意志强加的团灭结局,并且颇有十几个人物按照电影叙事要求必须交代的人物结局根本没交代。作为一部电影而言,四星是我能打出的最高分了。 |
|
不同于《娜塔莎》窥一斑见全豹的手法,《degeneration》有意将格局拉大,更加直白地加入历史脚注和充满哲学意味的画外音以丰富文本的厚度。影片第一部分略显混乱,但第二部分渐入佳境,将一个逐渐走向疯狂的微型社会浇筑在六小时的宏篇巨制中。
至此,柏林电影节上先后放的这两部《DAU》虽创作思路不尽相同,却殊途同归,既有宏大历史,也有小人物,犹如早已陨殁的苏联帝国的一次借尸还魂。 |
|
純粹的惡!是怎樣的力量讓導演和背後的資本將其邪惡的慾望付諸現實?制度對人性的碾壓並不需要額外的傷害來呈現,這是常識! |
|
#Berlinale20-40 前五个半小时的铺垫使得最后半小时的屠戮如此心惊又如此合理。导演是个大暴君,关于本项目的一切都将经受电影史的伦理争辩。 |
|
开头两个小时,灯光团队还没到达? |
|
这个年代可能只有这个剧组敢拍得如此直接,血淋淋。6小时分成两部分,你会看到文明如何一步步被毁灭。第一部分结束时想了不少要写的点,然而极权和野蛮不断升级,一切都在影片结束的那刻崩塌,简单的文字描述已经没有意义,我也实在无法概括结尾部分带来的震撼与恐惧。 |
|
楼下没看过也能评分? |
|
这部六小时的群戏强化了《娜塔莎》的“极简”感。原本还想抱怨一句片尾的大血洗决定铺垫太少,但整部作品的逐层推进还是再次震撼到我(虽然更喜欢上一部的局部放大处理)。另外,片中关于现代艺术的那一刻钟精彩段落真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学术案例了。近期决定整理一下该片诞生背景以及被最终撤销的柏林展览等丰富细节的德语报导。 |
|
主题还是可以的 把某主义和萨满、佛教、基督、科学等放在一起比较 才知道这种主义是多么恐怖 空间也有多重有效性 但叙述和分段都有问题(绝对是狠狠减分) 能感觉到素材多得装不下 然后就只能按长篇小说那么个格式来写 还是能力赶不上野心的问题 除了横摇和手持就不会别的方法了 换句话说如果DAU宇宙是这样的 那么14部合起来不过就是套装电视剧的水平 说不定还不如 |
|
#Berlinale2020# 冯提尔杀人,DAU杀猪,最后的斩首镜头太惊人了……同样惊人的是它用极其冷静的笔触展示了一个社会主义实验如何不可避免地走向极权主义,然后是民族主义和新纳粹复兴,然后是混乱和自毁,而类似的历史已经、正在或将要在真实世界中发生。 |
|
尽管对性爱和暴力的呈现没有那么密集与直白,然而这部某种程度上比《娜塔莎》更加硬核。6个小时的时长让观众与大银幕上的研究所一道堕入无序的深渊。最终,极权也无法控制自己所创造的怪物,于是毁灭便是唯一的结局。如果说《娜塔莎》还是对某种历史的一种再现,《退变》则具有寓言/预言的双重身份 |
|
Berlinale 不知道该说啥了,绝无仅有的killing part,且看且珍惜吧,DAU宇宙再出几部导演可能就被抓了。精神肉体双重折磨的六小时,在最饿的时候迎来了影片高潮……我要吃个kebab冷静一下! |
|
“我试着去写些真实的故事,但是在某些时候,当这些故事因为本身的真实性而令人无法忍受时,我就必须去改变它。我试着去叙述自己的故事,但是我做不到,我没这个勇气,因为这些故事会深深地伤害我。于是我就美化一切事实,描述出来的事物往往与它本身所发生的事实并不相同,而是与我原先对它的期望比较接近。”——雅歌塔·克里斯多夫 |
|
我们该如何欣赏或者体验DAU?六个小时还是六年?也许,这家研究所作为拍摄舞台终究将自我反向局限,我们获取到的信息因高强度的挤压而更加无法承受,同时却又渴望在这方空间中获得透视能力。尾声那场残忍杀戮的必要性处在了尴尬的位置,以DAU的成型标准是刚需,然而更进一步的过激行为反而只能以引导的形式虚构。因此,DAU成为了一个需要观众具备强势模糊自觉的混沌,而非以自身素材为主驱动力,这个体系中的“电影”传递给眼睛的结果材料,终究是存在天然的偏倚。 |
|
蜕变,是以“让世界变成更好”为信仰,让一切死亡。 |
|
5/10。观影过程是痛苦的,可能是缺少一个主线的原因。分两次看完,每次看完就倒头大睡。给我留下印象的有真实杀猪、审问戏、餐馆糜乱生活、撕纸。 |
|
哲人和疯子是一样的,是脱离人的本性的。所有时代,必定有人化身革命者,化身为野兽,迎接腐朽的社会,创造新的未来。 |
|
不知如何评价了 结束和导演及主创的谈话 听得我很难受 |
|
我一般不会给3小时以上的电影3星以上,但这部例外,比《娜塔莎》好很多,我理解Carlo Chatrian选《娜塔莎》进竞赛因为它比较"narrative",但《娜塔莎》剧情太散,只有结尾谈到强权和弱势群体对抗有点意思;《退变》基本上通篇都在谈论有意思的母题,意识形态和科学宗教化的关系,脑神经科学家与克格勃野心家的伦理讨论,知识作为资源助推国家经济的效能,信息共享、经济增速和经济模式迭代的关系,生育选择和物种进化,世外桃源温柔乡一样的研究所乌托邦,恐惧感和极权社会的稳定,质能方程与创造地外生命等等,要不是加班没空我肯定再好好研究一下这些辩论。 |
|
不就是一个“新官上任抓生活作风”的故事嘛,硬生生地被导演拔高到了人性和政治的高度,我倒是觉得大可不必! |
|
要PTSD了。最后一段多少能 justify 六个小时的长度,但也仅限于此了。塞满了太多琐碎的信息,想覆盖种种主题,结果只能靠旁白和exposition灌输;标榜是真人纪实,却又情不自禁玩预测未来假装本片很智慧;既然有明显的剧本和操控痕迹,何必玩“刻意不干预”那套?和看娜塔莎的感觉一样——大可不必。同样的素材交给大师处理会更上很多台阶,本片看似工程浩大,实际上是去艺术加工还偷工减料的产品,为国际观众创造猎奇话题和窥镜的噱头性远大于其本身的价值。而对于时刻能感受到现实与影像关联性的某些地区观众而言,这实在是一场受难。 |
|
2020.2.29 柏林电影节 坐的腰疼 |
|
因为篇幅更长,反而暴露了比《娜塔莎》更多的问题。除了语言文本过于直白点出意旨之外,这种直白已经近乎粗暴,精准的镜头操控跟《娜塔莎》一样体现了创作自觉性的封闭。对于大型社会试验场域(非传统电影媒介)而言依旧使用传统电影语言,这就是媒介和表意系统的严重脱钩。何谈艺术性和突破性呢? |
|
【补標】下载大屏再看
已经忘了看过系列几部了 |
|
是应该把自主权交给观众,但是如果是凑热闹的话,拜托不要煽风点火了。很害怕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
|
虽然即使没有这部(套)电影,因食用而被屠宰的猪也不会减少一头;但影片如此赤裸地展现人性极恶,为了展现而完全重复一遍恶行的做法还是令我不适。这不是本应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电影人该有的做法 |
|
109m. 实在没看出什么特别的,以及为什么做这么长。 |
|
卧槽!!!混乱,失序,极权之下的无政府状态,在这面前道德伦理突然都毫无意义 一切都是为了给这毫无希望的最后一击!都疯了吗那我也疯了! |
|
超过120分钟的观影对于观众来说多少都是折磨//但如果够好 那么这种折磨也是能够忍受的//细致直接地展现制度下人的变异 从细节处入手的崩坏足以胜过多数恐怖电影 或许可以说是因为制造了一种心理恐惧//暴力与性欲的表达可能还是太过直接了 这是一种更有效且更间接的表达//加上DAU系列本身被讨论的危险性 人真是太可怕了 |
|
DAU在以他本人为名的影片中成为了一个单纯的,被崇拜,与此同时也不可接近的偶像。《退变》是一种物理学与神圣的凝视:在模仿猴子的人以及无处不在的Azhippo,结尾将门廊的血液舔得一干二净的猪之间,是一种布努埃尔式的动物与人物再无区分的状态,涂着冒犯标志的猪被置入狂欢的房间,以及伸向它的那一刀。性爱,愤怒与欲望不再是《娜塔莎》之中的物之强度,而是无差别上升,加热的人之强度,而影片的手持摄影风格则证明了这一点。
匪夷所思的实验总会在每章的开始与结束准时到来,它们是苏维埃时期的建构主义超人类谵妄,一场暗藏强度的畸人秀,或一种指涉,隐喻的符号,有别于日常时空的呈现性。随着它的不断堆积,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被削去的头发,被宰杀的猪以及被“清理”的人口无一不意味着这种成为了无方向,无主体的残酷戏剧。 |
|
不到400分钟淋漓尽致展现了出格、混乱、暴力、冲突 |
|
这六个小时电影,我花费了整一天才看完。这一系列是容易有沉浸式体验的,所以这一部能够引起极端生理不适的。除了内容,还有噪音。这种极权下、女人都小心翼翼加歇斯底里,男人则残暴偏执。我以前从来就对光头男没有偏见,喜欢的球星齐达内、贝克汉姆光头更显男人味,但这部电影中肉滚滚的光头男从思想到行动都是滚刀肉似的存在,让人恐惧、作呕。 |
|
社会学经典案例,6h太长了。今年最佳 |
|
Holy shit 恐怖片,比恐怖片还要恐怖,理论上的五星但我下不了手。DAU degeneration不过是他一具衰老的肉体,真正degeneration的是人,在环境中慢慢退化成为鬣狗,其背后的助推正是要纠正腐朽剃掉其发须的权威。You can be a scientist, and a lousy human being. Director的多义性。伪纪实,起始明显看出纪录片的痕迹,直到那个美国社会学家的进入带来了电影感的变化,如生态入侵打破了固有的平衡,看面相撕纸都是神来一笔,他们慌乱而终于爆发,于是野蛮获得胜利。 |
|
用人性實驗拍人性實驗是一大發明,關於極權為何會失敗的推演句句驚心。本來覺得剪得太散,到最後也能接受了,就是真的太長,我大概到四小時才入戲… |
|
如果说娜塔莎是以点带面,以一个人物的视角与经历让我们看到那些压抑与强迫。那么这一部就是娜塔莎的综合加强版,展现了一个群体是如何被集权所迫害的。相比于娜塔莎的极简与几无外景,退变虽然加入了大量外景,却也依旧局限于一个密闭的空间,而压力也同样不是这里独有的,这便是体制和民族主义大行其道下的造成的后果。六小时的时长确实有些过分了,即便如此一些段落尤其是结尾也依然有些仓促急忙,从这一点来看是不如娜塔莎的,甚至章节体的叙事方式和画外音的补充也让影片利用行为艺术般的拍摄体现出的真实感大打折扣。但影片依然有一种能抓住观众眼球的魔力,大段的科学宗教哲学政治的描述也很难让人产生无聊的感觉,鲜活立体的人物和强迫式的“感同身受”大概是DAU最让人着迷的地方。 |
|
感觉时代已经变了,电影也不再纯粹,电影人的心中被太多的观念所裹挟,要么沦为庸俗的现代主义,要么出于其他的原因,像极了写作命题作文的高考生,只不过他们需要结合大环境去猜测考官心中的题目 |
|
如果说《娜塔莎》是讲斯大林时代秘密警察的恐怖政治的话,那么《退变》则直指勃列日涅夫时代的反自由化过程了。前者从一个局部细节显示极权暴力的危害,后者则以整个研究所为对象,呈现极权主义的非人道。 |
|
比娜塔莎更好,这种类型的素材的确需要更长的篇幅才能表达完整。DAU给出的信息和精神比它总结的文字和画面更加赤裸和“意识不良”,从这方面看,它的表达已经非常节制了。结尾突然冲破了前面搭建起来的(相对的)“真实”,有种象征主义的味道了。P.S. 据说旁白是萨满? |
|
虽然给了四颗星,但真的不值得为这部电影浪费六个小时,我都是快进看的。相比于上一部《娜塔莎》,这一部的长度和信息量终于对得起这个企划了。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怀疑这一切是来自平行宇宙的故事。 |
|
P-BerlinD特别展映 猶豫放映時間突然調整,錯過了開頭的一個小時有點遺憾,看完後面的五個小時,結合《Natasha》不太影響理解。蘇俄共產主義根源人類學啓示錄。? |
|
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 |
|
技术层面对于 Jürgen Jürges 也可谓前所未有的经历。从 total performance 推极限到 total installation,彻底无法干预被摄客体/人物,近似同吃同住纪录片模式和建筑道具师傅共同设计,随拍随补充完善更隐秘的布光点,卤素灯种种;除此之外换过两三次设备,增加每盘 35mm 胶片的额外使用量,仅两台摄影机的状态下要在 5~10s 之内调整好抓取最真实&随机且无可预测的一场又一场。至于 Degeneratsia 的主题讨论,从科学x宗教x制度三位一体的论述:观察x描述x推测最终的老套实验。DAU 项目做的不是复刻重现 30~60s 的前苏联隔绝世界,更是提供一个“真人”当实验观测物,当暴力侵犯与虐杀刺激的承载者,所谓“虚拟镜面”满足的是剥削窥私欲而已。 |
|
听说人、社会、文明都是个笑话,你大笑了三声,不屑一顾。面对猪的肢解你却近乎于崩溃。六个小时,tense无处不在,你几乎与所有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被屠杀!何等的邪恶狂狷,却又令人击节赞叹!! |
|
mindfucked无法打分。以猪开始的一天,以猪结束。尚存有一丝为创作者辩护之意,orchestration。更恨的是满场笑场不断的观众,杀心腾腾。God bless Soviet Union. w/ lycidas & tilda |
|
因为信息容量大,观众可以长时间沉浸剧情,所以剧集的评分普遍比电影高,哪怕拍的很烂,大家也很宽容。这个理论用在退变上简直天衣无缝,其实DAU做成 剧集可能会更好一点,做成电影有点浪费了 |
|
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