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万尼亚在42街口 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

    最近更新: 2024-05-24 HD中字
    • 主演:朱丽安·摩尔 / 林恩·科恩 / 乔治·盖恩斯 / Jerry Mayer
    • 导演:路易·马勒 (Louis Malle)
    • 编剧:安德烈·格雷戈里,大卫·马梅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美国
    • 年份:1994
    • 更新:05.24
    • TAG:路易·马勒,法国,美国,LouisMalle,1994,JulianneMoore,Louis_Malle,1990s,美国电影,法国电影
    • 别名:泛雅在42街口,万雅在42号街口
    • 片长/单集:119分钟
    • 豆瓣评分 7.6 (437票)
    • IMDB评分 7.3 (5,020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89%
    • TMDB评分 6.70 (热度:5.50)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美国电影《万尼亚在42街口》的免费在线观看,《万尼亚在42街口》是对白语言为英语,属于喜剧,剧情,爱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6分,有437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法国大导演路易·马勒的最后遗作,采用颇为复杂的戏中戏方式来探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微妙交错关系。片中多名演员时而是自己,时而变成戏中的角色,在真假虚实的人生互动中诠释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关系。全片的影像感较单调,但演技相当精彩,被美联社选为90年代十大最佳影片之一。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domp4]万n亚z42街k.1994.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domp4]万n亚z42街k.1994.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x265-RARBG 详情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x265-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H264.AAC-RARBG 详情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H264.AA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x264-PSYCHD 详情
      Vanya.on.42nd.Street.1994.1080p.BluRay.x264-PSYC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2.30GB ] 详情
      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 1080p BluRay H264 AAC-RARBG[2.30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百度云盘 外挂中字.Vanya.on.42nd.Street.1994.CC.BluRay.720p-RARBG.mp4 详情
      外挂中字.Vanya.on.42nd.Street.1994.CC.BluRay.720p-RARBG.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Vanya.on.42nd.Street.1994.720p.BluRay.H264.AAC-RARBG 详情
      Vanya.on.42nd.Street.1994.720p.BluRay.H264.AA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46GB ] 详情
      Vanya on 42nd Street 1994 720p BluRay H264 AAC-RARBG[1.46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HD/DVDrip

      Vanya On 42nd Street directed by Andre Gregory with Louis Malle EN RU FR subs 1994[502.51 MB] 详情
      Vanya On 42nd Street directed by Andre Gregory with Louis Malle EN RU FR subs 1994[502.51 M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Vanya.on.42nd.Street.1994.BRRip.XviD.MP3-XVID 详情
      Vanya.on.42nd.Street.1994.BRRip.XviD.MP3-XVI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法国大导演路易·马勒的最后遗作,采用颇为复杂的戏中戏方式来探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微妙交错关系。片中多名演员时而是自己,时而变成戏中的角色,在真假虚实的人生互动中诠释他们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关系。全片的影像感较单调,但演技相当精彩,被美联社选为90年代十大最佳影片之一。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7 IMDB 7.2 正片
      Les amants
      1958
      考驾照
      法国

      情人们1958

      Les amant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她走了”经典,“不确定”收尾。夜晚幽会那场太赞,德彪西式意境。|月亮在万里无云的天空里升起,突然沐浴在她银色的光芒下。这样的夜晚是属于女人的。|我们生而享有孤独的月光,于是所有的羞愧不雅统统凋零。|这里是你所创造的土地,为我设计让我迷失。|你为什么哭了?夜晚,我希望永远都是夜晚
      • 她感到害怕,但她并无丝毫悔意,她一向表情从容意志坚定,她典雅冷艳且大胆热烈,她一旦决定就不容自己后悔,她骨子里厌恶透了庸常琐碎,天性中暗藏叛逆,这样的风情万种遭遇桀骜不驯,无疑金风玉露一相逢,胜过人间风景无数。
      • 她之所以在路上会怀疑与害怕,是因为对这个世界还抱有期待。只有彻底承认不会被任何人真爱,才能平静地继续活着。
      • 夏夜迷梦中仙女穿着长长睡袍于月下徜徉花园,继而泛舟湖上……后半段美极了!那么一位咬文嚼字的报馆先生的确够受、游乐园小飞机上的娇羞木哈哈、沉湎社交的女友及情人在金风玉露面前恶俗得萎谢掉……婚外恋题材还真是长盛不衰,此片若有新意,在第四者的横空出世。JM姨样的女人天生就为姐弟恋。
      • 让·雷诺阿+让·科克托。影片最后那匹站在路边的白马被比作让娜·莫罗和路易·马勒分手的象征。
      • 月光下穿睡袍的爱人,走在阳光下,还会继续相爱吗?但是还是很喜欢,那种相爱的缠绵,拍得太美了。本来以为只是中产阶级无意义的符号化的你来我往,没想到会有这样的转折。第一次领悟到让娜·莫罗的美。
      • 最美的夜,最亮的光,当你爱上一个人时
      • 3.5。就算他们乘舟入密林,月夜饮酒液,破晓时分亲昵,镜前热切抒白,我还是认为这不会是她最后一次选择。她不过是从冷漠的厌倦中跳入另一层漩涡,在愧疚的焦虑边缘处,果敢地再纵身一次罢了。她既能在马背下对前人说爱,也能在车厢内和后人谈情,性情的摇摆罢了,哪里有什么真正的爱情呢?
      • 她开始怀疑但她并不后悔。这到底是社会的开化还是悲哀呢... 我也不知道... ps:moreau的个人魅力撑起整个电影
      • 探讨男女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们“关到”一起。电影的气氛在晚宴时逐渐推至高潮,让娜在三个男人间游走,演员们对于小动作、微表情、潜台词的把控都极其精准。黑暗中,她迎来了属于她的夜晚却消不去寂寞与厌倦,让她无法拒绝的是爱情吗?不,她无法拒绝的是一时的欢愉与火热,因为黎明会背叛一切。
      • 让娜-莫罗,你是一个迷人的荡妇……“他们载着许许多多的未知性开始了这漫长的旅程,也不知道是否能够再次重温那第一夜的幸福,当背信弃义的清晨悄然来临,珍妮开始怀疑自己……此刻的她依旧恐惧,但绝不后悔。”
      • Did you invent this place so I could lose myself in it? Night is beautiful. Night is a woman.
      • 莫罗在此片太TM碧池了,跟母狗没啥区别。。。特别是私奔前吻熟睡的孩子回头就和奸夫搞起来这一段特别恶心,狗男女就是狗男女,还法式浪漫,我呸! P.S.意识形态这么rotten,画面拍的再美也没用
      • 直到这部电影才开始爱上了路易·马勒Louis Malle,且不说在他镜头下让娜·莫罗Jeanne Moreau的绝世之美,这故事本只是讲一段常见的婚外情,却拍得惊世骇俗颠覆三观,根本难以相信这是六十年前拍的,法国人的确思想够前卫。忍不住又会问爱情到底是什么,明明觉得主女角为了追求真爱抛家弃子只是一时冲动,一走了之一定会后悔,可偏偏电影不会接着拍下去,只有当时,没有然后,没有结局。所以生活其实都只是人不断地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后果。也真羡慕这么潇洒的女子,有怀疑,却走得义无反顾,此等人物,怕也就只有电影里才能有了。
      • 让娜·莫罗的脸,那是怎样的一张脸啊:冷漠、隐忍、坚强、放纵,雕像般的线条简直能刻蚀所有的胶片。另外,若把此片与《游戏规则》和《我是爱》三者进行横向对比,该多么有趣。
      • 02-37-04 获1958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夜晚月光下香奈尔和情人在小船上那一段如梦幻一般美丽。清晨,香奈尔在众目睽睽之下(包括她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所爱的人开车绝尘而去的情景酷毙了。对这一抉择,她内心虽然始终有一种不安,但没有后悔。路易·马勒这部独特而大胆的影片代表了一种女性追求情欲解放的呼声。(推荐)
      • 哎呀,鲁迅老师已经批评过这种情况了,要么堕落,要么回来。你们中产阶级的烦恼都是换汤不换药。
      • 能否如初夜般幸福仍是未知 害怕但无悔
      • 58年的电影就搞的这么前卫大胆,那裸露的镜头。结尾让我感到不安,我不喜欢那种渺茫又未知的未来。女主角太放的开了,现实中会有为了一时的爱恋而抛弃所有,舒适的家,富有的丈夫以及理想的情人,奢华的衣服,高级汽车,可爱的女儿,等等一切穷人渴望的拥有而踏上不归路的女人么?!
      • 有旁白,路易马勒的第二部剧情片,感觉没有第一部精致。但是有动人之处,划船部分让我想起乡村一日。爱情生命的冲动?
    • 豆瓣 7.5 IMDB 7.5 HD中字
      La peau douce
      1964
      剧情片
      法国

      柔肤

      La peau douc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俗套的故事给特吕弗拍出了温情,每个人的行为都自然合理,虽然结局是噩梦。多雷阿如果活着,成就大概会超过德诺芙,女人的脸加女孩的眼神,很有表现力。
      • 水性杨花空姐美,怒火中烧妻子严;爱情好似谋杀案,妻子杀夫不归路。
      • 男女主角电影都不是特别熟悉,但是女主侧脸特别有 凯瑟琳·德纳芙 的年轻时的神韵,也是法国电影的美人之一,只是自己阅片量比较少吧,孤陋寡闻了。越过DVD影碟直接高清欣赏,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的影片,但是在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大师操控下,影片今天来看依然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虽然结局算是“出人意料”,但是也是电影娓娓道来的近2个小时的一个“豹尾”,也让故事带给观影者一个继续思考的余地。影片从开始到最后,男人那种对女性的“兴趣”一直在保持,而当女孩子对他依附时,他那种的犹豫和怠慢让女孩子心里产生了“恐婚”,他可以为了面子,把女孩子抛在一边又不想和朋友解释,冗长的酒会、電影点映等繁文缛节让他喜剧般的在情爱和工作上分身乏术,加上家庭妻子的看护,更让这个男人顾此失彼。婚外情,或者是歌颂或者警示,而导演是戏剧化
      • 男主好像大島茂。女主好像德納芙,連聲音都像。油管上有完整的可看:http://goo.gl/QTLMs 男生,尤其是成熟男子,有些文藝氣息的,都不能用來當老公,因為他們除了自己誰都不捨得愛。妻子們在變成歇斯底里的糟糠之前自動撤離吧,好歹給自己留點高貴美好的顏面。
      • 细致流畅,干净利落的作风让该作的生命力持续到现在都不见衰弱
      • 特吕弗第四部长片,标志着他脱离新浪潮、重回早年曾大力抨击的古典主义电影。拍得精致细腻,略带感伤和喜剧色彩,然而并不能将这个简单的婚外情故事从俗套平庸中真正拯救出来。Delerue的配乐一如既往地好听,舞蹈场景也让人眼前一亮。对谨小慎微的男主和妻子的前史发掘得不够。(7.0/10)
      • 这个结局,怎么说呢,就比较情节剧了。但是其余部分的细节真是好。
      • 特吕弗的电影就像书店里一摆一大排的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精神上让人强烈抵制,生理上让人欲罢不能。柔肤就是这样,男人的摇摆和女人的坚定被描绘得无比真实细致,失败的爱情被解析得无比透彻有趣。与侯麦不同,特吕弗的爱情不在某一道德的瞬间,而在于全部不道德的过程。
      • 【导演剪辑版】干净利落的结尾,悲剧化的处理令人唏嘘。就剧作来看,不太符合新浪潮的风格,跟《祖与占》比不像是出自同一个导演之手,但是从相识到婚内出轨整个过程拍得非常精细流畅,特别喜欢婚外情的部分,有一种看初恋纯爱片的感觉。飞机上空姐留在火柴上的电话、野外的摄影、利用出差的时间差偷偷幽会、加油站偷偷换上他喜欢的裙子、赶着店门关闭去为她买丝袜......看着看着甚至一度想起《廊桥遗梦》,没有过多探讨婚姻的道德感,但传递出的情绪却非常真实。抚摸肌肤的镜头拍得很美。
      • 特吕弗最天才之处或许是将镜头前的情人拍得如此之美。如若没有最后一枪,这样的故事还会反复上演,重点不是为何会如此,而是描摹必须会如此的发展过程,男主犹疑软弱且又见猎心喜的性格,折射出前期的婚姻必定亦是如此。
      • 渣男啟示錄。小三Françoise Dorléac魅力滿點,看屋告別那段加分,正妻到處開火亦痛快。以貓吃門外早餐或保母看隔間拉上趕忙帶走小孩代替床戲頗幽默。房子機關太多,窗戶太少,難怪不愉快。度假用TLR拍的照片太犯規,文編能拍出雜誌等級的肖像照根本設定錯誤。
      • 講了個拖泥帶水的知識分子與美麗空姐偷情被更年期妻子發現之後繼續拖拖拉拉的悲劇下場。全片中很喜歡Françoise Dorléac在加油站裡換了裙子走出來的一幕;她只活到35歲便離開人世實在太可惜了。
      • 从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段来说能看出特吕弗有意地与新浪潮的先锋隔了些距离,但又不想沦为一个平庸的家庭伦理剧,所以在一些剪辑的处理上做到了凌厉且精准,由此铺陈开的情绪也是异常到位,尤其以作家出差和女子幽会一段为例,动作的慌张传递出了心理的不安,也直指婚内出轨的弊端,当然最后那个简单粗暴的结尾还是见仁见智。
      • 泥萌以为这么无聊的婚外恋故事是特吕弗拍就不会无聊了么:) 不过他一定是丝袜控 几部电影都还要把丝袜牌子都说出来 不过人物细节还是可以看的 最后那个微笑比消失的爱人可怕多了【2015.11.8 法国文化中心】
      • “巴黎不适合我们。”婚姻以外的情感,是在触碰a soft skin,一次情感的越界,特吕弗送上了两颗子弹。特吕弗只是把道德困境当成故事片来拍,而已。太剧情化的特吕弗,穿插了太多文学引用,只有抚摸大腿那一段给人喘息的机会,不像侯麦对道德的哲思。子弹解决不了困境,只能悬置而已。
      • 特吕弗的随性实验,很大气,剪辑很狂。戈达尔的《狂人皮埃罗》显然有些地方出自此处,甚至《甜蜜的生活》的电影语言和《柔肤》都有相似之处。
      • 比起故事本身,导演的讲述方式更为有趣,从一开始就让男主陷入一种十分着急的状态,此后的每一场戏他几乎都在“赶”,始终给人有一种匆忙赴死的感觉。
      • 还行吧 故事其实一般。感情重点并不在男主和情人的爱情上 而是在男主在这整个过程中如何软弱拿不起放不下又迷茫不知所措。相比之下妻子和情人都是性格强势的一方。看了访谈才知道这里隐藏着特吕弗本人当年背着妻子与情人约会的经历...
      • (長片#04) 另一齣早期黑白片。研究巴爾扎克的大學教授。嘉芙蓮丹露早夭的姊姊(抑或妹妹)?經常想起《槍殺鋼琴師》。杜氏男人永遠無力軟弱……
      • 刻意,愚蠢,玩弄观众心理。只为了制作出一个合乎情理的婚外情悲剧结尾。特吕弗的平庸之作。电梯,镜子,窗帘等小道具的运用极赞。
    • 豆瓣 8.4 IMDB 7.9 HD720P中字
      Opening Night
      1977
      剧情片
      美国

      首演之夜

      Opening Night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虚实难分的即兴表演固然令人感叹,但是那部戏中戏却始终不曾令人入戏分毫,银幕前的观众大概和舞台下的那些瞎鼓掌傻笑的观众一样,始终不知道这出戏想要讲的究竟是什么
      • 大概比《鸟人》好了130部《黑天鹅》吧 / SIFF第17场
      • 太精彩的戏中戏了,或许是我看过的戏中戏里最模糊界限的一部,观众的引入,即兴式表演. 吉娜·罗兰兹的完美奉献。
      • 卡萨维茨这种发自内心的“疯”真是太让人迷恋了!他那些看似混乱又失焦的巨大特写,只有在他的故事里才能直指角色本身,褪去最后一层保护膜。中年过气女演员,纠结于剧作角色的年龄,产生少女的幻觉——这片一看就是给罗兰兹写的——一查才发现她的本名就叫Virginia。(看《鸟人》前可以试试这个)
    • 豆瓣 8.3 IMDB 7.7 HD
      My Dinner with Andre
      1981
      喜剧片
      美国

      与安德烈晚餐

      My Dinner with And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伍迪艾伦如果哪天修炼进入了新境界应该就是这样:话痨却不无聊,台词的轻微私密性会让人有很强的参与感甚至是介入谈话的欲望。Abed你就是Andre化身,拜完这片让我再拜你一下。
      • 路易·马勒最具实验精神的影片之一,一场2小时的2人话唠戏。一个脚踏实地信奉科学活在当下知足常乐,一个追寻远方寄情山水愤世嫉俗钟情超验。谈话内容以戏剧、当代人的异化与物化及精神家园的丧失为核心发散。不拘泥于正反打,机位变换、节奏把控、镜像借用与后景服务员让影片于沉闷中超拔出来。(8.5/10)
      • 用对话的影像来代替文字,但是书需要慢慢读,电影却必须用思维的速度跟上说话的速度,话语的力量被削弱了,那些奇妙的经历最终也还是只能通过想象去触及。而奇妙的是,当最后两个人的观点产生冲突时,才呈现了完整人格,这意味每个人的人格都不完整所以选择无论怎样的生活都是一种自由。
      • 坦白说,这顿影史上最著名的晚餐确实有点挑战我的耐心了。所谓晚餐,其实是两个人的一场高端的、思辨的对话,安德烈是这场对话的主宰。与其他单一场景电影不同,该片几乎没有情节或者戏剧冲突,纯粹就是一场东拉西扯的对话。这是一部实验性作品,也许很少人会认真看完,但其已经且必定对后世影响深远。
      • 世界各处的糟心新闻和外面的寒风阴雨终究同我无关,在开着暖气的房间的躺椅上,我舒适地看完了这片——每到周末无所事事时就想着得看部片子,因为我脑袋空空,不做些什么令我焦虑——真精彩,我打开豆瓣写上短评标记,履行一个文艺青年电影爱好者的角色设定。【觉得自己很像华莱士,也许很多人也一样
      • 安德烈的观点很变态:都市是我们自己建造的集中营,我们都是机器人。现实中的角色都是虚构错位的。这个人是个疯子 或者我们是疯子。最后奏起的萨蒂的裸男舞曲太妙太妙了!!!
      • 从头到尾的会话电影,却没一秒觉得闷,镜子弥补了安德烈多数时候侧对镜头的不足
      • 6/10。安德烈相信思想高于物质,肖恩则代表实用主义,分享着跑去波兰森林与巫师共舞、日本和尚一根指头支撑身体倒立的奇妙见闻,再到戏剧观念、人生哲理的争辩;发挥演员个性和控制语速、细心调度的反应镜头、减少侍者其它顾客掉入场面的取景,这些手法使观众脑内参与到俩主角谈话内容所形成的画面感。 @2017-05-06 14:44:42
      • 路易·马勒对各类电影风格的尝试真的有点定向越野似的, 但每个新的体裁都做得这么体面,我也不抱怨什么了。这部存在主义危机对话片,有理论性也不乏诙谐,至少英语片里我是还没看过更流畅的。
      • 每5分钟走一次神…
      • 画面上是两个老男人喋喋不休,但观众却可以看到荒山、丛林、坟墓、僧侣,看到假象之下的荒谬、幻想之后的庸常。所谓剥除陈词滥调的“里世界”.....影片拍摄看似不动声色,却四两拨千斤,微妙动人至极
      • 有些point还挺引人思考的,spiritual那些倒不太感冒。镜子用得挺有意思。他俩都吃的好少。。andre gregory是harvard的,活人被埋那段居然说是在richard avedon的乡间房子。avedon在非洲曾被人偷掉一只鞋,还曾随身携带防身喷雾结果不小心在20世纪fox的董事会上引爆了,这两件事都成了大吉岭的素材。
      • 但我觉得他们好像并没有真的聊什么,就如同我曾经参与或者旁观的每一场发生在夜里的纽约餐厅的聊天,有一半时间我会为这场谈话的热烈而兴奋(也可能是喝了点酒),但另一半时间我会在内心大声发问:我们到底在说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说这个,这一切到底有什么意义,不如我们就此买单回家去,躺进各自的被窝,带着那些疑问和对清晨第一杯咖啡的期待进入梦乡。下次在回家的 Uber 上,我决定播放 Gymnopédie,然后再好好看看我们这座美丽大监狱。
      • 正如前不久我要“破解虚像”;正如一些人就算有机会停下来,ta们也不敢;发呆与无所事事也是一种能力;感到虚无,也说明敢于思考,敢于真正花时间精力面对孤独、死亡、以及肮脏不堪的自我;但行动上不虚无也是一种珍贵能力——给自己找目标和乐子;无论在恍惚,还是在孜孜不倦忙忙碌碌——请相信,实际上没有一秒是“白白”度过的,而且,就算“白白”又怎样?大约几十年后,你有比几十亿年还大的几十亿年飘荡在宇宙中;双方的理论不是非黑即白,我根据现阶段的状态都有赞同和反对的部分,比如我赞美科学,因为科学可以自我推翻,科学让我尽力把握基本常识去认识世界的某些本质。我也赞美无目的地去感受、体验,这是真正不被任何——如虚荣或惯性的观念/所谓的责任/社会身份牵着鼻子走的时候,深刻看看自我德行和德性。忘我是奢侈的,不应对此害怕。
      • 居然真的就吃了一顿饭、、而且我居然饶有兴致的看完了。今天连续两部电影居然都有提到威廉布莱克,神奇。
      • 4.5。第一部路易·马勒。完全正如最近所想。一场真正诠释了对立统一的,平常、平等、伟大、无止的对话。越是享受孤独的人,越是可能无惧于死亡。越是不惧黑暗的人,越了解虚空的含义。要坚定地继续这场不执着于一切物理表象、“利用”视听表象的旅程。 对我来说可能会是最耐看的对话电影,或许之于影史,也是“最必要的”。藏着深海。超越我所知的伍迪艾伦,侯麦则不一定。感恩大帅推荐,想看之初,仅仅是为了《北方化为乌有》的作业改编;看完之时,我和世界都已发生“巨变”。
      • 这样的剧本似乎不是写而根本就是聊出来的。从奇幻故事到联系生活最后推向哲理高度。一气呵成。像极了之前修的一门课。晚上六点到九点四十五。教授进来胡乱点个名就开始幽暗的灯光下各种玄聊。现在想来那是至今最有启发的一节课。每次下课都似乎能写个剧本。
      • 看得是很开心的,一方大谈灵修体验,要去感知存在,现代社会已经陷入惯性的桎梏,要放弃舒适的温床以得到更多的生命体验,要抛弃目的性拥抱无意识,另一方脚踏实地注重当下,无法接受纯粹的无目的性,科学高于信仰,认为只有摒弃现有的生活方式才能更进一步过于悲观。但两者其实并没有办法分那么清,现实当然很差,但是去西藏、撒哈拉、未知的森林就更好吗,这些地方一样承载着人们的刻版印象与不实期望,说到底不过是另一种舞台布景,灵修之类的也不过是为了与现有模式对抗,不是因为它更可靠所以去做,而是如果要做出改变这是为数不多的选择,它真的更真实吗,它真的更能代表存在吗?还是那句话,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没必要费劲去找新花样。如果放在两年前这个片子我一定会喜欢爆炸,看迟了。另外不觉得电影是适合辩论这个话题的形式
      • 神片。观影过程中我甚至数度迷失于安德烈和沃利的思辨性认识和思考中。安德烈进行高端的精神剖析、反省、思索、质疑、探微、自我观照,他的思维自由游弋于生命本质、死亡与孤独、体验与规则、理性与感性、个体与群体、“表演”与“放下”、性灵与蒙蔽、存在与虚无等哲学命题中,他的谈话提供了让观者自省的渠道范式,以颇有指涉意味的神奇经历(也许有编造成分)开启了另一扇认识世界和自我的大门。沃利则接地气得多,在生活具体现实的事件中获得安全感和踏实感,他与生活友好相处、亲切融合,并不追求所有事件的特殊意义,不需升华,只需存在。他的谈话让人安心,不那么玄幻,不导致迷茫。两人的交流和观点的差异性令人颇有思考兴致。列位看官的精神究竟需要上升还是下降,需要以何种方式与世界如何关联、与自己言和,还是见仁见智的事。
      • I think that kind of comfort just separates you from reality in a very direct way.哲学家追求完整,普通人追求舒适。路易马勒追求极致。爱死电影的文学气质。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