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4⭐。
几处摇镜运动相当出彩,在公职人员的特写和人潮涌动的大街之间切换,然而又在之间用黑色作为过度,不用一种硬切,基斯并不想将人潮和殡葬公职人员做简单的联系,让人潮只是作为背景,或者一种社会环境。而是让大街人潮通过黑色留白,灌注到公职人员的“事务之脑”中,人不再是活生生的个体,而是流动的数据和法律的规范。缓慢过渡的摇镜,其实是在隔离人世,基斯在用一种不真实的“阴间感”做特写,让这些公职人员成为一种“反人性”的体制代表。 |
|
死后的问题是本片的主旨,可基氏却在结尾给出了婴儿房的镜头:原来,从一出生我们便是一串数字,到死仍然一样,这是对 bureaucracy 的莫大鞭挞。 |
|
10分钟,纪录了葬礼中的官僚;无论死人活人,在官僚制度下都只是档案号码。The frisson of this film is having the usual bureaucratic rigmarole, petty rules and arbitrary specifications implemented by some not so very terrible people at their most vulnerable and emotional condition
|
|
24/7/2006 7:40pm bc |
|
纵然辉煌一生,抑或籍籍无名,生命的更替不过是一串数字代替另一串数字。 |
|
开场漂亮的长镜头,结尾把生与死连在了一起。基斯洛夫斯基不批判,只观察,这是典型的基氏纪录片 |
|
官僚主义在殡仪馆也横行霸道,人性的冷漠和压抑超越了时间、空间、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让我在今天也感同身受,和卡夫卡的城堡和审判冥冥中紧密相连。 |
|
我想我再也无法欣赏电影了! |
|
叠句 Refren (1972):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1137QQ?p=7 |
|
殡仪馆业务登记处记录,和基耶66年上学期间拍的第一部纪录短片《办公室》类似。片尾从死者的数字编号剪辑连接到新生婴儿的数字编号,由生到死都不过是个数字而已。 |
|
尔今死去侬收葬,他年葬侬知是谁? |
|
6分。背景音乐巴赫大键琴协奏曲,BWV1065。 |
|
想起11月回家看望病危的奶奶,另一张病床上躺着玩累了正在小憩的姨奶奶的小孙女,只有两岁。 |
|
开头结尾一死一生,注意影片中间不时插入的窗外人群流动镜头 |
|
棺材铺间笑谈生死,人生不过南柯一梦。 |
|
其實我們一出生已經和數字充滿了莫大的關係,你的出生日期,星辰八字,而這些與生俱來的數字又好像跟命運有著些牽連。人啊!不竟總是將所有複雜的東西簡化....讓你的人生更易被支配。 |
|
给你一个号码,消灭一段人生。 |
|
2017.10.4 这几年经历过各种公证处什么的,再看这个片子便深有感触了。 |
|
7。摇镜穿过街景环回办公室 no cut / 机械时代公务员叠叠不休制造的秩序与失语 / 生死皆有编号数码 / 巴赫大键琴协奏曲 BWV1065 在流水线间隙担纲低盐对照优雅人味 |
|
怎么说呢,充满了细节,每个镜头都不白给,已经非常完善的视听语言了 ,需要细品,“真实”的人沦为了数据,公务人员沦为了某种冷血机器。人从生到死对于机器来说,只是各项规定和数字。光影的运用。这部可以算是《办公室》的升级版本 |
|
无字幕,有点难懂。 |
|
everyone only be a number at the beginning and the end. so sad...... |
|
观察,死亡之后的官僚和程式化手续,结尾的小心思是出生之后给宝宝的数字编号。 |
|
【【稀缺资源】基耶斯洛夫斯基 短片作品最全合集(1966-1992)(全中字)-哔哩哔哩】 https://b23.tv/8X51ezS【p7】 婴儿与编号,而他们将在腐烂的制度中成长,成为康米战士。 |
|
这个短片里他对准的还是人但讲述的是非人。开头的长镜头和结尾的娃娃是神来之笔。表现体制和机械的荒诞但太直接。 |
|
开篇necro感爆棚。 |
|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纪录短片,近景单人镜,不介入不评论,结尾聪明地点睛,和《办公室》有异曲同工之妙。 |
|
死生往复,数字不念人情。 |
|
可以让逝者短暂停留在活人的心中,何必劳神费力让逝者永久处于阴暗的地下? |
|
对处女作《办公室》的再加工。由生到死,人不过被标记的数字。 |
|
好奇:长期处理死亡的人(从事此相关行业的人)是怎么思考死亡的呢? |
|
call center http://youtube.com/watch?v=2ajnXL8GmCc |
|
当死亡被具体化时显得是那样地冷漠和荒诞,但这就是现实,以新生儿做结尾,完成生死循环。 |
|
纵然辉煌一生,抑或籍籍无名,生命的更替不过是一串数字代替另一串数字。 |
|
一直在討論交流關於死亡的歸屬地:墓地。結尾是新生的影像。就在死與生之間。 |
|
。。。这是意识流蒙太奇么 |
|
和《办公室》似乎异曲同工地展现了官僚主义的一些侧面 也展现出行政工作的部分无意义性和残酷性 |
|
死了又生。生后又死。与上天安排的轮回转世不同,人间管理死亡和出生的方式简直愚蠢到可笑,蠢到观众都开始可怜自己这类生物。 |
|
克日什托夫对坐办公室的人有一种奇异的喜爱哈。墓园办事处的人讨论着坟墓的买卖和编号,最后镜头切到育婴室一个个被编号的襁褓,真是人类生命的熄灭与重燃呵。前面那段平移镜黑场蒙太奇挺有意思的。 |
|
最后那个镜头太狠了,连接生死,人生不过一串数字。 |
|
生与死的对比蒙太奇~ 拍摄技巧有点拙劣 |
|
公务员:如果所有人都来购买墓地就没有地方安葬死者了。(瞬间让我想到我妈对我说: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不想生孩子,人类就灭绝了。 |
|
如果把方尖碑看作英雄主义的象征,这部短片要讲的就过于直白了。 |
|
这么短的时间内讲述了生死的宏大命题。仅仅是以殡葬馆作为切入口,死亡变得规矩繁琐,最后一个镜头基老特色,仿佛又见《我们》,生命何尝不是按部就班编排好了的呢。 |
|
就算有字幕也…… |
|
看英字,没懂。 |
|
官僚主义批判第二弹。 |
|
有那么多人死去,有那么多人出生 |
|
死亡后都有一堆精确计算的数字,和出生的希望形成对比。 |
|
当生命不过是一串编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