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
|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
|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
|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
|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
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
|
对这种电影真的没什么感觉 |
|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
|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
|
三部曲中最爱红. |
|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
|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
|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
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
|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
|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
|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
|
三部中最喜欢这部。 |
|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
|
重看依然是三部曲中最爱。他说“光线很好”,于是镜头迅疾后退拉出一片光明天地(呼应《白》“隧道尽头有光”),这是神谕指示最明显的一次,接着他们各自的前史和未来都会被这片光照亮,他们在这瞬间共享了真相见光后的荒诞和无措;很明显,此刻上帝的人间之眼要执行审判,而道德几乎是最苍白的标准。
暗合着生命轨迹,咫尺天涯的相遇要出现在结局,两代法官的镜像倒映,因“早点遇见你”而终于改变,命运中不可明说的伤痕和美丽(配乐同源《两生花》,甚至造出“布登梅尔”这个作曲家,镜像感和神秘性也一致),尽皆收束于大雨之后的方舟上,且前作中所有人物在此集结——人类缘何得救,因为无法舍弃狗子,因为到底有人替老太扔了瓶子(对前两作的总结),因为自由和平等最终流向的是博爱。 |
|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
|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
|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
|
影片就是经典啊 |
|
[红]是基氏一生作品的一个crescendo,结束在最强音之上,在这里你能看见他所有重要主题的集合。这位不可知论者谈论了一辈子超验、形而上学的东西,却是一个最坚定的人性信仰者。想想看吧,个体命运就这样在一片红里相互关联,这难道不让我们对人的聚合包含信心么?最终的答案不在天上,而在彼此。 |
|
我一直以为《红》中退休的老法官,就是操纵所有木偶的人,是基翁本人,是上帝。只有上帝才会如此无聊,偷听闲话。他哭了,是给我们看的。获救的人,包括《十诫》那个忧伤的天使,包括那个法律学生——上帝的另一个自我。上帝也是需要拯救的,那是一种信。至此,基翁完成了尘世最高的和解:要关心上帝。 |
|
叹为观止。/ 2021影展重看,既工整又玄妙的多重时空-人物镜像,宿命与轮回。从悲观主义者走向超越性的和解与崇高之美。 |
|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
|
电影中含有隐喻 令人惊艳的电影 |
|
「三部曲」中表意最直白的一部,不像《白》《蓝》更多是情绪化的表达,《红》把笔触十分具体地放在人和人的关系上,在确凿的人生经历里搭建微妙的关联。最后的船难,串联起所有出现过的男男女女,轻而易举地打通影像间时空的壁垒。相比阿莫多瓦或者张艺谋,色彩在基耶的电影里并不表现为喧宾夺主的元素,而是故事和生命的一种基调。看这部已经完全放弃了分析的想法,只想要无限凝视并投入伊莲娜的面庞。 |
|
红:炽热的感情和残酷的现实 |
|
本片获第67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原创剧本和摄影提名。文艺青年装逼之必备影片。不知道是不是字幕翻译的不太好,还是剧情本身就是这样让人提不起精神。不过也只有象牙塔里面的这些衣食无忧者才会优雅地谈论着爱情。。。 |
|
挺不错的电影 |
|
红,是咖啡馆的店牌,是吉普车,是船票,是泡泡糖,是保龄球,是剧院一排排长椅,是她的侧脸,是他驻车看见了她的海报时的红灯,是夹克衫,是夕阳落下山头,是浪漫激情火焰冲出风暴的轮回与生还。 |
|
我却觉得这是三部曲中最完美的一部,它居然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你感受到什么是暧昧不可解的缘份和宿命。这是它最迷人的地方。 |
|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
|
喜欢红!太美啦 |
|
偷窥的欲望,因为同情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巧合,爱情中的猜忌和背叛,宿命的轮回般的未来重复过往。 |
|
很棒的一部电影!值得一看! |
|
够经典 |
|
别人推荐的 |
|
A+. 开头就以极其炫目的一镜埋下命运联结的伏笔,而基耶也在这种美学与思辨的双重巅峰里,创造了他真正的magnum opus。如果《蓝》是纯粹私人的生命体验,《白》是社会变革的符号象征,《红》就是两极之间所有浩瀚的领域:从个人出发又在社会语境中作用于个人的道德,以及人在社会中如何“存在”的本质。红色真是最具表现力的色彩,将浪漫主义和愤世嫉俗这样迥异的两端都囊括其中,并在相互的考验与救赎中抵达“爱”的共识。基耶不断降神去证明它的神圣(照进房间的落日之光、冥冥之中的相遇循环),不断冲刷去证明它的坚韧(在红色房间关门抵挡白色风暴、海上新闻照和雨中广告牌的轮回),最终用结尾统络三部曲的奇迹证明它的永恒:人类终将受难,但自由平等博爱都会在命运共同体的方舟上迎来新生。2023.4.22 大光明 |
|
很棒的电影!!强推! |
|
双线叙事也无法掩盖剧情的无聊。终于把这闷片三部曲看完了。 |
|
值得一看的一部片子 |
|
【他们彼此深信,是瞬间迸发的热情让他们相遇。这样的确定是美丽的,但变化无常更为美丽。他们素未谋面,所以他们确定彼此并无瓜葛。但是,自街道、楼梯、大堂,传来的话语——他们也许擦肩而过,一百万次了吧?我想问他们是否记得—在旋转门面对面那一刹?或者在人群中喃喃道出的“对不起”? 或是在电话的另一端道出的“打错了”? 但是,我早已知道答案。是的,他们并不记得。他们会很讶异原来缘分已经戏弄他们多年。时机尚未成熟,变成他们的命运。缘分将他们推近、驱离,阻挡他们的去路,忍住笑声, 然后,闪到一旁....每个开始毕竟都只是续篇,而充满情节的书本总是从一半开始看起。】辛波斯卡/一见钟情。 |
|
我喜欢生命里四处散落的爱 还有一些捉弄人心的安排 |
|
不信任对方怎么走到最后 |
|
22-085. 不知所云……不明白為什麼評分那麼高 |
|
经典 |
|
至此基耶斯洛夫斯基颜色三部曲看完——《红》,《白》,《蓝》。《红》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也许它的编剧和拍摄手法在当时算炫,但今天看并无多大特色。 |
|
颜色三部曲看完了,现在我可以说,基耶斯洛夫斯基老先生,我不太喜欢你的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