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分钟版,1998年/第1998部,with WF。难得观看了这么一部冷门佳作,国产老片真的有无尽的魅力。关于一位真正热爱音乐、对音乐创作孜孜不倦的艺术家的传记,从懵懂年少的童年到名满天下的中年,时代经历是他的灵感,倔强认真是他的动力,曲尽幕落后的热烈响声是大家对他最赞佩的肯定。 |
|
这么多年想看的原来是个红色主旋律电影。就奔着袁泉去的,结果最后半个小时才出来,但还是太抢戏啊,往那儿一站那气质才真正是力压啊,也再一次印证了音乐片中演唱有多重要。而就电影而言,前半部剧情紧凑叙事得体,后面的就剧情张力不够了不抓人,全完靠袁泉的个人魅力撑场。 |
|
这是我看过的少数几部国产优秀音乐电影之一,故事情节根据音乐家施光南生平改编,全片优美音乐不断,叙事充满了时代感和历史的大气,震撼人心。 |
|
可以看出导演对片中音乐的爱,但是这个故事实在是太单薄了。。。太!单!薄!了!而且还很狗血。。。 |
|
1999年在学校的大礼堂看的,喜欢配角袁泉。 |
|
根据音乐家施光南生平改编,从青梅竹马拜师学艺,到下放陕北体验民风,最终回到舞台,是一个典型的八十年代的浪漫主义英雄故事(与其说是伤痕文学不如说是平反文学),延续了《生活的颤音》的传记音乐片节奏,但已稀释了创作情绪中的政治能量,这里把下放理解为艺术家才艺训练的某种反题。因为下乡的经历,也因为毛主席推崇的新民歌与西洋文化结合产生一种不中不西、非古非今文化的意图,把中国民间的、古典的和西方的音乐(以及文学艺术、诗词等)结合在一起创生出一个混血儿,一直是50-60年代的文化主题,而受过那一辈困厄与训练的艺术家们,也确实在之后的二十年仍然延续类似的思路,把鼓书、传统戏曲与西洋歌剧杂糅起来,即使在又过去了三十年的今天看来,也仍然是一个天方夜谭、愚公移山的尝试,也许先贤留下的路径仍待有识之士踵武赓续。 |
|
我记得是很好看的……而且据说国外场场爆满国内鲜有人观看。。。 |
|
前半段挺紧凑的,后半段的剧情张力不够,情节抓不住人。虽说片头说了故事纯属虚构,但是一看就知道是讲施光南的。很巧以前看过施光南的传记,电影里面的很多情节和传记不同哦。虽说无伤大雅,可是这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关于传记片的看法:电影,有可能是了解历史的最坏一种方式。 |
|
听人在酒桌上谈论起这部电影,谈这部电影的音乐性和电影语言的结合,特意找来看看。 |
|
邵兵,音乐家,少了一点气质 |
|
超级超级优美的《多情的土地》,百听不厌啊。袁泉凭这片得最佳女配角太应该了,太有味道了 |
|
算是滕文骥的代表作,故事其实比较单薄,也走流水账,已经比现在很多片子好,至少年代氛围和音乐本质确实很加分,而且演员虽偏偶像风,但也是不算差的,可能是九十年代强调多加一些所谓观赏性,导致不敢使用人家原主人公的真实名字, |
|
十多年前看的了 |
|
实在不喜欢邵兵 |
|
知识分子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积累素材,知晓民间疾苦,最后圆明园音乐会篇幅太短。 |
|
为国产难得优秀的音乐片给满分了。 |
|
【春天的狂想】是藤导致敬自己钟爱音乐的巅峰作品,他那么爱音乐,甚至不惜用【大明星】【黄河谣】两部作品单独来呈现,可依然意犹未尽,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他已经把电影叙事和音乐呈现结合到相当之高度,这在中国电影史上不能说后无来者,但一定前无古人。 |
|
去年在andy家看国际CCTV看到的 |
|
袁泉小荷初露... |
|
史诗般的音乐画面,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作为原型,讲述一代杰出作曲家的成长史 |
|
看过最做作的音乐电影,如果算音乐电影的话。。。。 |
|
第一次看音乐类型电影,充分领略了交响乐的魅力。 |
|
袁泉slay全场,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实至名归 |
|
范文一样的无聊作品,袁泉倒是确实很亮眼。 |
|
今天一连找到了两部多年以前看过,念念不忘却不知道名字的电影。朝花夕拾。 |
|
有新疆元素哦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
|
很美的音乐片。 |
|
纪念施光南 ^_^ |
|
作曲家施光南的传记 |
|
看到最后竟然是禁烟片 |
|
柳絮飞~~~~柳絮飞 ~~~ 爷爷送的歌很好听 |
|
故事三星,音乐+一星,袁泉、邵兵+一星。(特别怕后段男主和女儿有什么狗血,幸好) |
|
八卦下 听说袁泉在这部片被潜规则了 不过好在后来不错 |
|
日光满满的浪漫 |
|
看看袁泉大鼓书 |
|
很久以前看得,记忆有点模糊,但是记得音乐很美。 |
|
有木有搞错啊。 既然是的为了致敬某位音乐人的电影 能不能在音乐上下点功夫啊 就不能和电影情绪配合一点吗?或者让电影情绪更配合一下音乐也行啊。 完全照搬就算了 还乱搭。 |
|
一切都很美好。简简单单干干净净。下放时喝酒碰杯的那段真好,音乐很好,袁泉唱戏的时候很好,商场看女排进球电视那段的群演也很好。两段台词很好:“当我见到你的第一眼起,我就预感到我的生命有了正式的意义。”
“我原以为,构成音乐的是,旋律、和声、音高和节奏。我现在才真正懂得了,最重要的,是人的意志。” |
|
几口气提起来了 又没上得去 |
|
喜欢上了老电影 只是很简单的剧情 最单纯的美好
如果经历一些事后 真的会有最后的一切如愿 |
|
看过 |
|
纪念施光南,小的时候看的,现在光记得里面的歌和袁泉的美了。 |
|
大学。笔记。张老师要我说出十部最喜欢的电影,只说了三部。其中有这部。因为团圆。 |
|
音乐好听。邵兵缺点儿艺术气质,袁泉的感觉很对。 |
|
意料之外得好,主要归功于动人的歌曲,邵兵演得不错 |
|
那时候的袁泉,真是神仙颜值青春无匹啊,瞿颖也配的上她曾经春晚小品里的“女神”称号。影片的故事则用施光南的歌曲串起来,有点投机取巧。 |
|
总想再看一遍 |
|
没有那个艺术细菌,觉得作为一个传记电影来讲有点差 |
|
袁泉眼里有星,虽然是配角,但是太灵了,注定会出来。ps 陈晓楠客串了最后一场主持人的戏,大银幕加倍放大了她的知性美。 |
|
瞿颖那个角色太贤惠了,让瞿颖演很不合适。整部片子看起来各种不适。要是瞿颖的角色半道出点什么事儿挂了,邵兵和袁泉再发展点什么,兴许还不至于这么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