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加索名画、超现实主义诗与交响乐的奇妙化合。叠,溶,透明,阴暗,梦魇。 |
|
结合的一般啊 |
|
艺术是历史栖息的洞穴 |
|
12/8/2005 9:30pm HKFA |
|
黑夜就此停留 |
|
7.4;如泣如诉,这时的雷乃还年轻气盛 |
|
画面的愤怒;愤怒的剪辑。 |
|
再创作 |
|
雷乃的拼贴手法,带有强烈实验性质的短片。音轨处理尤其出色,剪辑上则用了不少匹配剪辑,同时带有强烈的先锋派色彩。 |
|
酷 |
|
比及《梵高》《高更》,胜在配乐有节奏变化,时而激扬,时而沉郁,剪辑节奏也与之契合。镜头语言也更丰富,比如一些快速变焦推拉镜头,以及高潮时的高速屏闪,明灭亮暗的切换渐快。(8.0/10) |
|
阿伦雷乃试图把一副画拍成电影 但是显然的他失败了。旁白是如此赤裸裸的口号似的的呼喊(能不能不要宣传味道这么重?艺术性一点的控诉不可以么?) 如若没有到位的配乐 那么这部短片会更差 |
|
诗和画被雷乃统一到电影 |
|
法國 1950 |
|
╮(╯▽╰)╭,必须不能装,我只能说,大半夜的听到这个音乐太糟心了,实在是吓了我一大跳,然后就各种看不懂不能理解了亲。 |
|
Guernica! |
|
这是一座崩塌惊慌之城。 |
|
如泣如诉,影像解说名画。 |
|
本片使用大量照片作为背景资料,对这个历史事件进行陈述和回顾,重点通过毕加索的几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尤其是那幅成为世界反战名画的《格尔尼卡》,控诉了这场针对手无寸铁的平民施行的大屠杀。此外,本片还引用了法国著名诗人保罗·艾吕雅的诗歌作为解说,增添了控诉法西斯暴行的力度。 |
|
G市被纳粹毁灭这件事,让这个城市遭遇了地狱:这件事实在是过于具象化,以至于在使用毕加索和超现实上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中世纪版画的牛头比毕加索的更美,而画家的人像用在残酷上,另类解读却又贴切。最后振奋人心的主旋律,废墟上的希望燃起之寓意,在50年代的法国,只好这样,只能这样…… |
|
【私人影记】【阿伦·雷乃作品全集2】西班牙内战为本片主旋律,素材来源于1902-1949毕加索的绘画和雕塑作品。为了苍空,为了大地,甚至为了清水,为了睡眠,它们也让你们付出了生命。无辜而善良的历史参与者,悲哀而绝美。死亡,如此艰难,又如此简单,见于咖啡,透于纸张。 |
|
没有后来的《全世界的记忆》和《雕像也会死亡》好 |
|
剪辑大师 |
|
...had the chance to see all his sketches for Guernica in Firenze once... 很惊人。那天下很大的雨。 |
|
我想起了广岛之恋。。 |
|
拍了和没拍一样 |
|
zx |
|
毕加索 |
|
08/08/30 |
|
Texte de Paul Eluard |
|
Alain Resnais Doc#03 3.5/5这部不论从剪辑还是配乐上比前两部要成熟许多。 |
|
影响了日本实验影像艺术家松本俊夫的短片,声画技术对名画的再次创作,解析其点面,控诉残酷的大屠杀。 |
|
比之前的梵高和高更要好,毕加索的癫狂正好与乱世相契合,画作中流露出惊恐与悲伤的人物就像是战争中受到戕害的人,同时雷乃用凌厉的剪辑和配乐增强了戏剧冲突。 |
|
65週年。格爾尼卡不是荒誕的美學體驗,而是嚴肅的道德審判。 |
|
镜头让我想到《广岛之恋》,实在不喜欢这种石头般坚冷的感觉 |
|
导演想要一个先锋的评价,那我们不妨满足他~ |
|
控诉。 |
|
如果放到现在去做,用电脑去处理图像拉伸、横移、叠影效果,会容易许多。而在1950年只有摄影机和胶片手工处理,想必处理工序要复杂一些。 |
|
剧情片的剪接配乐方式呈现艺术与战争的共生。 |
|
雷乃为我们展现了蒙太奇对静止的艺术作品进行一种流动性的再叙述的可能性,毕加索的原作本身就是他立体主义时期的风格,它否定了透视,将格尔尼卡的生灵万物聚焦在同一个平面,用极具表现力的人物形象表现了法西斯残暴罪行下生灵涂炭的绝望景象,对透视的拒斥看似损失了空间的信息,却能够更加强烈地在同一平面上积累这种令人绝望的表现力,我觉得这或许就是立体主义的颠覆性。而通过雷乃的剪辑,我们可以快速地跟着导演的节奏去进一步解构这幅巨型油画(与毕加索其他作品)的细节,这些被拆解的画面也不是独立的,反而被音乐和旁白的诗句所串接起来,从而用更加影像的手段将格尔尼卡的意义进行了再表达。 |
|
7/10 |
|
超现实解读名画。雷乃用上了超现实主义诗将毕加索名画的背后故事一一呈现,愤怒情绪的宣泄,以及怪诞交响乐的配合使用,从阴暗的现实中点燃新生的希望,很奇妙的一次尝试,但整体线条有些分裂。 |
|
系列之三,选取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爆烈悲愤,虽然超现实,但是绘画本身情绪强烈,音乐和对白的渲染反而显得有点过度,但是雷乃对画作的电影演绎确实出色。 |
|
再媒介化與藝術再現的無效性:只在意義場域中用貧瘠的勾線筆圈出一粒近乎單義的塵。儘管如此,構件本身仍自發地生產美學/政治能量 |
|
毕加索说他的作品变成了影片的主角,两个大师的交汇 |
|
On April 26 1937 the small Basque town of Guernica was bombed without warning by the German aviation. Two thousand people, all civilians, got killed. Like millions all over the world, Pablo Picasso was shocked and he translated his emotion into a magnific |
|
画中有话,画干戈于玉帛。 |
|
本想找库斯图里卡的格尔尼卡,误下了这部。感觉是美术、音乐的简单加法,甚至都没什么动画。凝固的画面,有“去年在马里昂巴”的雏形。 |
|
和平解放格尔尼卡 |
|
【【短片】格尔尼卡Guernica1950【毕加索旷世名作】-哔哩哔哩】 https://b23.tv/bJ0LYW7
“无辜而善良的历史参与者,悲哀而又绝美,在历史的舞台上,你们永垂不朽,不被遗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