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心火 Feuerherz (2008)

    最近更新: 2024-08-10 第28集
    • 主演:Letekidan Micael  /  Solomie Micael  /  Seble
    • 导演:Luigi Falorni
    • 编剧: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德国
    • 年份:2008
    • 更新:08.10
    • TAG:传记,剧情,战争
    • 别名:Heart of Fire
    • 片长/单集:92分钟
    • 豆瓣评分 7.3 (154票)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德国电影《心火》的免费在线观看,《心火》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传记,剧情,战争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7.3分,有154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心火》(Feuerherz)德国/奥地利   导演:路易吉-法洛尼(Luigi Falorni)   主演:Letekidan Micael ......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其他

      心火 Feuerherz.mkv.torrent 详情
      心火 Feuerherz.mkv.torren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影片介绍:改编自德国著名歌手森娜特-梅哈瑞(Senait Mehari)的畅销书,讲述了一个德国女兵在非洲厄立特里亚内战中寻求生存的故事,这部作品也可以看作是森娜特-梅哈瑞的半自传,透过这本自传,人们对这位巨星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了解,可以一窥她一直不愿意回首的过去是怎样的。这是森娜特第一次直接面对她在非洲的童年往事。而导演也将继续延续自己上一部作品的纪录片风格。   导演介绍:路易吉-法洛尼(Luigi Falorni)1971年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曾在慕尼黑电影学院攻读电影。他的上一部作品《骆驼骆驼不要哭》(The Story of The Weeping Camel)荣获2004捷克卡罗维法利国际影展观众票选最佳影片...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2 IMDB 7.6 高清
      Paisà
      1946
      战争片
      意大利

      战火

      Paisà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其实六个故事都可以变得很煽情,但罗西里尼的妙处就在于点到为止,更加产生一种真实感。战争容不得人们在情感那里停留过长。 结尾真是伟大。随着德军溺毙游击队员的河水的动荡波纹,传来了报告1944年冬天二战胜利的话外音。
      • 除了第四段都挺喜欢的。尤其前三段,不拍战火,但把战火中的二人关系拍得情感力量十足,悲天悯人;全是一美一意的组合,沟通不畅,但慰藉、温存、错过、遗憾、悲伤的情绪在英语和意语的错落交叉中饱满相融。最后一段也有这样的意味,只可惜真正拍起「战火」本身来,反倒露怯了。
      • 战火纷飞,一点又一点地照耀各个阶层、身份与角落。新现实主义冷眼旁观,却又焚心似火,枪眼刀尖下的残酷一览无遗,但一些一擦即着的信任与英勇,如梦似幻的情愫与念想,随风而去的芥蒂与羞赧,总是战争长卷里闪亮的美好。当施暴者被妄念洗脑,希望和平的大势能将他们碾压得体无完肤。@资料馆
      • 罗西里尼战后三部曲第二部,选取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在西西里,那不勒斯,罗马,佛罗伦萨,教堂和游击队的六段故事。美国人戏都很多,通过他们与当地人的接触和对抗纳粹德军折射诸多语言文化阶级信仰的不同以及劫难经过带来的创伤和改变。资料馆4K修复版。
      • 知道为什么费里尼这么喜欢这部电影了。我被每一个故事感动。
      • 三部曲补全了。小故事的简单连缀,中近景自然光,每个城市每个阶层的人们在战争到来之时的细微情感,和罗马不设防很像,新写实的特点,无头无尾,无言旁观。不过故事本身还是带着一点人情冷暖的诗意。
      • 勉强及格。六个短片的合集,呈现了盟军登陆意大利后的种种情状,六个故事的时间背景比较散乱,风格也不一样。一是帮美国兵带路的意大利姑娘死在孤堡,二是美国黑人兵和偷鞋孩子的交情(这些小孩还玩起了卖黑人的把戏),三是美国兵与已做了妓女的意大利姑娘重逢,二人曾一见钟情最后还是戛然而止(这是全片唯一令人动容的时刻),四是寻找昔日画家如今的游击队领导却听闻对方死讯,五是美国随军牧师与意大利教士达成理解,六是44年胜利前夕一支悲壮抵抗至死的游击队的故事。借46年真实世情的帮助,镜头里有不少残垣断壁,还雇了战斗机出镜,临场感尚可,六个故事基本都有乍起旋灭、仿佛从现实上挖取一块下来的纪实倾向,姿态感十足,但并无趣味,反倒是第三、第四个故事在奇情、奇景的通俗路线上走的稳当,摄影也更开阔透亮(第六个的河拍的也挺美)
      • 120分钟居然看得有点累~六个故事水平太参差了,故事和结构倒是都不差,但有些内核不过知音水平,而且演员太水~最后一个故事除了漂亮的悲剧结局完全是祖国白洋淀抗日故事的意大利抗德版,罗马妓女故事好像日本电影~另,深刻觉得米国人民某种意义上被黑了,各路意大利人演英美人民,英语完全听不懂~
      • 罗西里尼的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剧本由导演和费里尼共同完成,里面有六个小故事,分别表现二战期间意大利的不同层面。演员多数是非职业,而且即兴表演的成分很浓。影片具有纪录片的视觉风格,故事结构尽管松散,但欧亨利小说的痕迹依稀可见。影片赢得1946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剧情片奖。
      • 二战结束次年就拍出这么真实的战争片子不容易 第三段和最好看 其他几个故事不是太精彩
      • 随着战争的推进见识到了什么?军人、妓女、孤儿、僧侣、游击队员......一切的感情欲喷薄而出之际而又戛然而止。这就是战争!
      • 罗西里尼 战后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后一部是《德意志零年》。
      • 8/10。在每个篇章开始的拟纪录片中,街头行驶的坦克队列与城市废墟、高耸的古罗马斗兽场遗迹形成一种忧伤的对望,被破坏的历史文明以相互凝视的方式重回视野,如木偶戏片段中代表基督教的白色木偶与象征异教徒的黑色木偶决斗,台下观众们为高喊正义的白色木偶振臂欢呼,一名酒醉的黑人军警冲上舞台,又被愤怒的观众拉下来,无独有偶的是亚平宁修道院的故事,意大利教士为信仰新教、犹太教的美国随军牧师到来而恐慌不已,甚至在窗前跪祈,十字军东征和美国占领军的文化管制、新教与天主教的历史宿怨,当下与历史的边界都在间接喻指中渐渐模糊。罗西里尼采用全景拍摄自然,展现人物时却转换为视角很有限的中近景,使观众迷失了历史与文明的方位,就像火山山丘中迷路的美国大兵无法与村民顺利沟通,就像黑人军警迷失在交错的道路里,被引入复杂的历史语境。
      • 分段纪录片式的描述发展出了一种崭新的戏剧性、繁杂性、概括性和暧昧性。这是否是历史上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第一部分段叙事片?
      • 6个故事,还真没有一个特别精彩的。无非都是在讲相遇、寻找和错过的故事,只是套了战争的外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意大利影史十五佳NO.07
      • #资料馆留影#看完后也算大致了解Italia的二战生活,用纪录片的手法(很多珍贵史料,类比《印度》),六个小人物的边缘小故事,关于爱恨关于信仰关于战争,也都与美国大兵有关,作为“战后三部曲”之二,Rossellini的深刻与人文哲思在本片几乎达到一个顶峰,只是这也恰恰成为本片观赏性不强的原因,前几个还好,但等到讲游击队的第六个故事出现时,我几乎有些不耐烦了,但等“FIN”的字幕出现,又忍不住回味,才明白这是怎样一部杰作,Rossellini是怎样一位伟大先驱,他的勇气与创新,直接影响法国“新浪潮”,鼓舞后来影人把摄像机带上街头,对准时刻鲜活又残酷的生活。
      • 由主题相似的短片组成的“集锦片”,虽然后三部在故事和情感表达上稍弱些,但无不透露着罗西里尼强烈的反战思想。在二战纷飞的战火中前行:为复仇而牺牲自己,却终被人错怪;醉酒后的忘年交,醒酒后面对战争留下的创伤,只得无奈离去;战火中的时间冲淡了一切,当时的约定再也无法记起,只留下物是人非的似曾相识;苦苦地等待和找寻,谁料到最后换来的却是无尽的噩耗;大战中神父们的互相帮助,是人性光辉的体现;美英军人和意大利当地游击队组成的抵抗军,用生命谱写一曲反法西斯主义的悲歌。虽风格仍是新现实主义的风格,但对战争题材的呈现,倒给人一种非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错觉,因为不再是运用非职业演员对现实的还原,而是对情节的搬演,但每一部类似新闻片的开头又重新将观众拉回现实之中
      • #SIFF# 罗西里尼的本质就是悲观中透出一种难以名状的compassion,几个故事都能看得出来。弗兰切斯卡太动人,山中教士一段很受触动。除了对战争与人的描写,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沟通障碍”的刻画,无论是语言、社会阶层、思想观念、宗教信仰都有涉及,深度惊人。
      • 罗西尼当时一定有种迫切感,这部六个故事组成的电影,相当于战时/战后意大利的纪录片。我最喜欢小男孩和美国黑人那部(黑人唱歌太美),还有教堂那部,修士们感觉太真实了。
      • SIFF201403 @永华电影城 六段水平层次不齐 其实我倒蛮喜欢修道院那段的 黑得漂亮~
    • 豆瓣 7.8 IMDB 7.1 正片
      سنگ صبور
      2012
      战争片
      英国

      忍石

      سنگ صبور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013/09/05 以平民区的战争为背景,看得时候很心慌,这种龙卷风眼里的平静最是让人受怕。女主的神经质表现得很好,一步步地释放出被压抑的感情和秘密,在传统和解放之间暧昧地游走。不过片子整体太鲜艳了,有做作感。
      • 还真把阿富汗当成巴黎咖啡馆了
      • 化不开的浓墨。Golshifteh Farahani实在是美得惊心动魄
      • 华而不实。让格什菲·法拉哈尼这类美人胚儿来演就是一个失败。
      • 有点像迪奥梵高的屈服的长片版,前者仅陈述事实,本片增加了主观评价,反而减弱了故事本身的冲击力。有人说,阿富汗没有这样的女人,这只是一个好看的但并不存在的虚构故事。其现实意义也只是隔靴搔痒。有点做作了。
      • 只有斷斷續續又無窮無盡恍如性虐快感的告解,在危機重重之地,卻似發生在平行時空,完全不痛不癢甚至煩厭。唯有伊朗女美麗依然,救我免於入睡。
      • 色彩那么艳丽的阿富汗,隔窗的战争也应该是恐怖哒。节奏缓慢,压抑的释放,看见哲学和寓言居然。还有强烈的宗教。还不错。
      • 7.5。虽然是电影,却有舞台剧的感觉,导演的手法十分特别。画面色彩如海报特美。气质如广岛之恋。总之,不太入我的心,但值得一看。
      • Golshifteh的美丽填补了其余的空缺,前面冗长的独白明显就是为了最后男人醒来做铺垫。这片子在中东应该被禁了吧....
      • 不懂得做爱的男人就只配去打仗
      • 大概是法國人眼中想當然的戰爭和伊斯蘭
      • 看得太难受了。
      • 震撼。剧情进行的很慢,高潮来得很晚。却让我心碎了一地。她那么绝望地扮演者妻子的角色,却依然报有期望,对生活对幸福。那是怎样一种生活啊。向为人权勇敢抗争的人致敬!
      • 震撼人心,配乐优美
      • 很挑逗,很性感
      • 女主挺美的
      • 絮絮叨YY法国片🇫🇷
      • 反映人性之恶表面下,夹带文明优劣观点的死货。包在一个心理寓言的饺子皮里,不成功地到处兜售。
      • 相当不错
    • 豆瓣 7.6 IMDB 6.8 HD高清
      Lidice
      2011
      战争片
      捷克

      利迪策大屠杀

      Lidic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与六一国际儿童节有关的大屠杀历史 前面铺垫太长 一小时后才紧凑起来
      • 相比《利迪策大屠杀》,《金陵十三钗》从故事到表达,都显得何等之轻浮。
      • 每年影节都有意外之喜。
      • 哪个国家都有历史。拍的还可以吧,结局很感人
      • 戏剧性爆点相当密集,几个配角色的塑造也非常立体出彩,让主角显得毫无作为。电影在大幅度的戏剧构建上很失败,反而在小的细节还原相当出彩,主角因为毫无作为,戏剧高潮和情节推进靠的纯粹是真实历史的力量,大屠杀题材强烈加分,影片虽精彩,但依旧欠缺火候。★★★☆
      • 一场悲剧,举枪自杀的纳粹士兵和捷克警察从理论上来说都不是十恶不赦的罪人,但时也势也,战争的黑暗无法避免。
      • 女人朝镜头走来,音乐响起,他最爱的那片土地,最爱的那些人却早已不在,留下的,只有那熟悉的蜂鸣声和不再是利迪策的利迪策。如果真的要走,Frantisek,请你不要走远,总要有人真正的记得这一切。
      • 一切的平静都是为突如其来的群体死亡做铺垫。手染鲜血的纳粹罪孽深重,但在anti-climax里面可以看到,后人粉饰历史的企图也不光彩。
      • ★★★☆在战乱年代小人物的命运,人物刻画方面下足了功夫,完整交代了这一事件来龙去脉却不刻意。镜头配乐冷静、克制,优秀的战争电影。
      • 平静中揭示战争的残酷。
      • 新年真的能快乐吗 大概吧
      • 应该拍得更好
      • 太沉重了,不知道该怎么评分,有一种不应该评分的感觉。看电影觉得虐心,但那是他们真实的人生。应该把这部电影放给所有好战的人看!
      • 捷克影片,根据历史事实改编,冷静而克制,但真相本身还是挺惊人的。
      • 前面太拖沓,战争好罪恶。
      • 只不过是一场有确凿记录的屠杀。
      • 除了让人屏息的屠杀段落,整个片子非常平庸,白费了编剧那个以革命秘密泡妞导致灾难的牛逼创意。
      • 用西方的方式讲一个关于捷克村庄被屠杀故事。镜头美,但人物塑造散乱。
      • 以生活的宁静安详,反衬战争的暴力残酷。
      • 20120213
    • 豆瓣 6.3 IMDB 5.6 HD国语
      Несокрушимый
      2018
      剧情片
      俄罗斯

      坚不可摧

      Несокрушимый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俄罗斯真的是没钱了,想想之前的卫国战争的电影,是何等的气势磅礴,所以这种本来能拍的场面浩大的影片,竟然是抠抠索索的
      • 俄羅斯聯邦文化局的餽贈。看過64年版「坦克」,就知道為什麼俄羅斯人這幾年熱衷於讓女性上坦克,還要參戰。
      • 本来好好的铁血神迹,愣给拍成战斗民族臆想!抗德神剧并不讨好。
      • 没有字幕,全程对话靠想象。这电影太难给分,与《坦克》《T-34》比,其道具做旧程度与战场环境的刻画要真实的多,有战争感。相比之下,前两部简直是搞笑的或电脑游戏。但《坚不可摧》的文戏简直脱线,里面所有角色不像在“表演”,打仗比打靶还悠闲,毫无紧张感。道具方面,苏军T-34/76、T-34/85与KV-1混用状态,德军坦克清一色4号H,故事背景的1942年根本没这型号,估计用的是《斯大林格勒》的道具,有啥用啥就别挑了。这电影看看坦克大战的部分就得了,其他部分没法看。另外为什么这三部纯爷们的坦克电影,都非得在坦克里塞个女性角色呢?只看坦克打炮就行了,非得加个坦克手也打炮,就能让电影更好看么?
      • 非常平庸,风格陷入愚拙。全然没有战时的紧张气氛。军营里的球赛缺乏表现力。福明老了很多。
      • 片子比较,朴实!也就是说,可看可不看!坦克迷除外!
      • 为了信念和祖国,他们确实坚不可摧。
      • xigua66,俄罗斯拍这么多战争片干啥!!
      • 办公室轻喜剧片,领便当的团队成员都有点喜剧色彩,借了一个传奇空壳子,注入的是新俄罗斯的职场拼杀。
      • 最近毛子开始像阿三学习拍神片了,tm什么破玩意,一辆能k吊德国鬼子十几辆,那苏联二战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 我们身在和平世界的人们,很难想象战争年代里那些人创造出的奇迹,就像美国人拍血战钢锯岭,一个不带武器的军医可以在被轰成焦土的战场上穿梭如无人之境~ 坦克战向来是军迷们关注的焦点,钢铁猛兽与热血男儿,加上传奇的战绩,有什么理由不看它?
      • 拍得稀烂
      • 毛子拍二战,总比拍对内战争强,好像这些年他们都不拍打白军(白匪),有也是反思那种(就是大时代下人的命运)。
      • 太假,而且拙劣
      • 本来真实事件很值得一赏,但战斗场面拍的看起来就像闹着玩一样!近在咫尺也看不见,打不着,潜望镜里即使视野受限,远近总要体现出来吧~~~无力吐槽,简直浪费我时间
      • 看来就算是毛子,只要是主旋律剧,必定神剧!虽然是史实改编,怕是古德里安手下智商最低的坦克兵都排队撞上 KV 神车了。。。
      • 4人小队只靠一辆坦克,干掉德国16辆坦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X54y1D7ju
      • 2021第一部电影没想到是这片,俄国版《狂怒》,一辆kv—2敲掉10辆mark IV,还缴获一辆开回去了,真抗德神剧。
      • 最近先后看的T-34和本片形成鲜明反差---前者是滥用前沿特效无视逻辑,血脉喷张,险成为抗德神剧;本片则是五毛特效和战斗场面,以及略拖沓的文戏。。。要说现在俄罗斯二战片的装甲道具逐渐有了水准,不再是近看五对负重轮的粗制道具,但是轻武器交火的表现却仍然原地踏步
      • 这几年俄罗斯的战争片真高产
    • 豆瓣 7.8 IMDB 7.0 HD中字
      Рай
      2016
      战争片
      俄罗斯

      战争天堂

      Рай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心软的警察父亲、救过犹太孩子的俄国女人、热爱俄国和契诃夫的德国军官,三个善良的亡魂。边展现集中营生活,边穿插三人对镜头自述,最后上帝声音响起:不用怕,进来吧,然后一道光,结尾震了下。战争对nobleman的泯灭:“我从牲口变回人、女人,甚至开始想口红和皮肤,一切只因重新有了食物和睡眠而已
      • 战争毁灭人的世界,又重塑世界的人。这篇影像散文像战争剥去人的衣裳、自尊一样,用4:3画幅“上帝审问”,从身体里剥出心灵,从形容词里剥出善与事实。法国人挂念孩子,德国贵族在尼采遭遇茨威格式的巨大矛盾中追索“昨日的世界”,俄国人选择同归于尽。苦难雕刻欢与痛,不为明天,便无意义。
      • 畫框內的畫框與被切割的人身肖像,下一站天國的偽記錄採訪,16mm的影像刻意造舊感。核心人物動機的描繪稍嫌無力
      • 打破第四堵墙的直面叙述,回应主题的身在“天堂”,固定机位与黑白摄影赋予的古典韵味,但都缺乏某种激荡人心的情感力量,除了并无新意的原因之外,也是因为角色动机的不足造成的,过于平面与说教,三人的联结也显得比较设计感。
    • 豆瓣 8.5 IMDB 7.8 HD中字
      Voces inocentes
      2004
      战争片
      美国

      无知的声音

      Voces inocentes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结尾不会那么好
      • 悲剧而坚强的孩子们
      • P.S.由此我想种一棵芒果树。。。
      • 最好的战争片之一
      • 4.5
      • 虽然好像不合逻辑,但是处理的还是不错
      • 译名太不信达雅了。中美洲女人真好看,好看里带着一种坚韧。妈妈有点像西班牙那个克鲁兹。片尾曲好听,叫alone
      • 没什么可说的. 就是震撼人心.
      • 有意义
      • 矫情
      • 那首民谣太好听了。alone
      • 好電影啊好電影!!
      • 一个孩子眼中的战争与苦难;很多纯真,很多慈悲,很多爱,很多残酷,很多血腥,很多人性的异化与堕落,很多拯救,很多觉悟,很多警世之道;战争让有些人变成了恶棍,也让有些人成长圣徒,比如那位二傻子,神父;女人与孩子永远是战争的牺牲品;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战争,希望和平之神永驻人间,我知道这并不可能,但我衷心希望。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健康成长,包括我的儿子!
      • 小男孩长的很帅气。女主角也好看。可惜生逢乱世,注定都会是悲剧。
      • 看过吗?有些模糊,没有镜头感,但觉得应该看过...
      • 不错
      • 觉得处理的不是特别的好,或许是我没有静下心也说不定。但是有些段落/画面特别能给人印象,比如蛋糕上拔掉蜡烛后留下的洞,脱下头盔擦汗的少年政府军,还有chava雨中无声的哭泣。儿童强制征召……
      • 前少年兵Oscar Orlando Torres成為劇作家,寫出《Voces inocentes》的劇本,為一代犧牲的孩子發聲。且就成品看來,本片有相當部分或是向荷索的紀錄片《小兵之歌》致敬,比如以手持攝影機拍攝,並佐以童聲唱出的西語情歌……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5.htm#t
      • 聲稱人權最高的意志在全球範圍踐踏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權,當地球的人口到達峰值,資源耗盡,人類是自我調節還是互相毀滅?
      • 儿童的视角看待战争,更凸显了战争对人心灵的伤害。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