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人公是劳工歌手,可惜音乐风格太平庸 |
|
并不“好看”,德国风格的精确、隐忍展现东德“小粉红”的罪与罚,最后他将自己的错误归结于“我没有个人空间,认为其他人也不应该有”。德国总是出这些人:弹古典乐的纳粹、理想主义斯塔西还有一丝不苟还原他们的导演和演员。 |
|
每一首歌曲都超赞,尤其在电影营造的氛围中 |
|
比蚂蚁森林偷能量还要无聊 |
|
作为传记片略有些面面俱到,歌曲使用手法也较单一,但歌词本身写得真好。 |
|
你怎么能确保自己永远在正确的那一方?——送给今人。 |
|
类似的题材我看过不少,几乎没有什么突破,而人物多面描写方面又似乎断裂的很生硬。 |
|
东德最具影响力的工人艺术家格哈德•冈德曼的传记片。以他与国安局合作往事的揭开为界引出两条时间线索,一方面交代其感情生活和对行将远去的国家及其艺术与劳动环境的矛盾态度,另一方面表现其从排挤个人过往到直面过错的艰难尝试,最终刻画其作为有心无力地改良社会的理想主义者和反遭监视的史塔西小丑等复杂形象,角色的内心挣扎反映着东德社会的分裂性。对区别于父辈的社会身份和对家庭角色的双重寻找所产生的张力中,影片更以记忆本身的逻辑为参考,往往通过联想式的叙述方式强调主观性和场景感。 |
|
沉浸在工业化质感的范围营造中,是很好的美学表达。然后就是真闷啊! |
|
直到影片最後他才在演出的開場說出:我無法原諒自己。但始終沒有道歉。影片很忠實地還原並展現了天才歌手的複雜性和多面體,沒做評價與批判,這點很難得。 |
|
2019.06.30
电影本身感觉也就是还行,唱得是真的不咋地。 |
|
Gundermann的歌写得真是好。相比之下电影显得平淡,但个人观感好过《气球》。导演有种不愿将前东德主题电影简化为资本主义政治宣传的警惕,为展示人的复杂性作了很大努力。可惜饿得听不动映后了… |
|
虽然影片涵盖了音乐家庭政治东西德斯塔西等各个方面 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Krupp公司的那个斗轮挖掘机 不亏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 应该是bagger 293 电影中的几个镜头让这台挖掘机呈现出了极其巨大而又孤独的美感 |
|
歌好听,形象也不赖。 |
|
作为一名音乐家的传记电影,整体质量不过不失。遵循古典主义叙事结构,从不同侧面塑造人物的内心与经历,但是语法上还是有些过于谨慎了。不过,将工人阶级式创作的迷人和平易的状态展现得较为出色。每次演出,镜头都扫过观众的脸,是刻画Gunderman的音乐与底层社会阶级产生共鸣的简单有效的手段。 |
|
榮獲德國電影節六大獎項,幾乎把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無主之作》打趴的《煤工歌手岡德曼》是一部講述德國統一前後,深受大眾歡迎的歌手Gundermann人物紀實的作品。能夠打敗《無主之作》成為最大贏家,實在很讓我意外。唯一亮點是男主親自配唱原歌手歌曲,讓我發現這位以生活內容,社會批判為創作基底的歌手,他的曲風及歌詞是如此的具生命力。故事圍繞在德國統一後,Gundermann被發現在民主德國時期,他曾為了能維持歌唱生命,與國家安全局合作的醜聞。然而,面對這樣的結局,Gundermann卻沒有解脫,在以不到45歲的盛年,他過世了。又或許這也是造就他傳奇的要素之一。但這部真心沒有《無主之作》的高度。不論是從故事的敍事手法,藝術層面,這部都只能算是提供一個了解,這位深受德國人喜愛的大眾歌手的作品之一。 |
|
看了好几天才看完 歌写的真不错 是那种与尘土作伴得到的精神感悟 剪辑太费神了 可能人物经历挺多都想涉及到就变成流水账 还是时间线错乱着的流水账 |
|
目前看的这几部德国音乐相关电影最好听的一部,虽然但是,男主的老婆是被他撬过来的,其实也是可以当歌手的,可惜了。之前的两个孩子去哪了呢?凭借男主发型判断年代切换 |
|
大场景的色调很喜欢。但剪辑真的对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冈德曼的观众非常不友好。 |
|
就是诗啊! |
|
是也乎,( ̄▽ ̄) 坚持了30分钟, 放弃...
2小时....古典结构...
将那时细节还原的很好,
工业化电影品质也在,
但是, 真的没什么 calling for me. |
|
偏乡村/民谣风格的歌曲很好听,但似乎讲述东德主题的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深度上比本片更好的不在少数 |
|
东德社会主义“小糖人”,工人阶级冈德曼摇滚的一生! |
|
闷 |
|
画面特别美,音乐也好听。是煤工生活,也是乐队文化。一个音乐的天才,一个政治的愚者,在柏林墙推倒以后,开始在歌手的身体里打架。我到底是谁?我到底应该选择什么?人类永远的迷思。 |
|
3.5
似乎大多数人总喜欢这么界限分明。
我脸盲,2/3才确定是双线叙事,但几位配角两段都没有相呼应,各自表诉又相互穿插,理解力不太好的我。另一方面双线叙事像是想让冈德曼的情绪前后都更统一,统一到当下主流。他坚持自我,相信此刻自己相信的东西,随着时间他会自我完善并改变航道,最后完全投入西方的“自由”价值观里。
歌是真好听,还有康妮之前是结婚吧?东德婚姻这么……离婚搬出来还和隔壁老王换房?也太嬉皮了吧,孩子呢?超大掘土机超震撼。
音乐传奇的传记电影,对比前阵子大热的《波西米亚狂想曲》,故事和背景这部都丰富些,更回归到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音乐对Mercury像是锦上添花,而音乐对Gundermann则更像是苦中作乐,因此音乐与角色的关系也更动人。
还是文化输出的不平等。 |
|
艺术无关政治,一个人呈现给大众的作品和他的政治信仰无关,他有他所信奉的价值观,而我们则有我们自己信奉的一套主义,盲目的已己度人是最要不得的,哪里那么多政治正确,只是各自为政而已! |
|
维持了导演一贯的沉稳风格,主演太出色,一个神神叨叨、浪漫深情,却在社会政治方面颇为天真的工人歌手的形象立住了,唯一的缺憾是STASI线没有交代得更深入。虽然明白和认同往事不是重点,但有些事当然不是主人公说的那样想忘就能忘的。 |
|
3.5。人在大时代里是很难作出最正确的选择,但他已经为此背负了大半生。最后显示他43岁就死了,听着那些歌深感可惜。这部纪录片比较全面了。 |
|
不好看,但台词对学德语的还行,说话没有太快 |
|
一个闷骚男工人的艺术与人生成长史,男主角演员刻画很逼真 |
|
又是一部反思作品,先不说戏里结构如何,就凭表达的主题,我们也能拍出这类作品吗 |
|
3.5 |
|
说来说去还是gczy害死人 |
|
歌都很好听 |
|
8.歌词写的真好,让我再次惊讶怎么有人懂得这样运用文字,内心如此丰富,才思真是如泉涌般时刻都涌出来,可能有些人真的是带着使命来的。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和挣扎,而不是简单的批判,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是很困难的。 |
|
天真的工人歌手,人们只会记得你为史塔西做过事,哪管你早就被他们开除出党。 |
|
音乐传记片,获德国电影劳拉奖六项大奖,碾压《无主之作》,却也看不出强在哪里,手法老派,叙事生硬,说不清的意识形态,能感觉到人物内心的挣扎,整体中规中矩,美学、格调什么的,被《无主之作》完全碾压~ |
|
说实话,更喜欢《无主之作》。 |
|
土味德语歌还挺好听的… |
|
歌词配上画面很有冲击力,但时间线太乱了跳来跳去看了很长时间才找准 |
|
补 |
|
东德的历史背景,里面的歌都挺好听的 |
|
德国电影节 |
|
过于沉闷,只看了1个小时。 |
|
既然曾经做过间谍,就应该付出代价,及时勇敢坦诚也不代表可以原谅。导演最后表现出的对歌手的同情真是让人遗憾。 |
|
说实话,我是看到中间偏后才看懂这电影是双线叙事。并不是没有发现不对劲,只觉得一些地方不符合逻辑,单纯以为是跳跃性的叙事,后来仔细想是因为它没有明显的“分割线”造成的,而且多数也只是平凡琐事,没有连续性也正常。这也是电影从4星降到3星的原因。涉及政治,政治立意却不明确,音乐非常好听,是加分项。说它打趴了《无主之作》,我不懂。 |
|
告密文化当然是不可取的,会被对手当作道德污点来无限放大乃至摧毁整个事业的合法性。 |
|
他的歌声飘荡在德国上空 他的挖掘机死在了荒原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上 人们依旧为他欢呼鼓掌 他却无法原谅自己 是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一种行为更高贵? |
|
敢于直面自己和历史的人都是勇敢的人,但是抛开情境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却是不明智的。民主德国煤矿工业666啊,我超级想去开那个挖煤机🤣以及谁翻译的这个中文片名,一股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