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邪门的电影,不是“另类”可以形容 |
|
非常棒,但不想再看了 |
|
这次格林纳威抓住了他所擅长的舞台剧风格,精心的布景、耐人寻味的故事和演员的卖力演出都是本片成功的原因...目前为止我看过格林纳威最好的一部... |
|
将“饕餮”这一形态放置于舞台化的餐厅场景之中,四个人构成一场由“独裁——叛离——受挫——革命”的夺权之路。格林纳威的风格大胆前卫,对食物的“权力性”“欲望化”的象征溢于言表,大盗如同暴君占有着餐厅,用“暴食”代替自身性无能的权利象征,而妻子偷情也就变成了一场反抗暴政的革命之举。超现实的灯光效果极显舞台多层次空间,且辨识度极高的配乐大大强化了这场革命本身的力量。果然,学过绘画的导演,其影像总会让人大吃一惊,另一个是大卫·林奇。 |
|
我太想看锅匠,裁缝,士兵和间谍了,所以就先看了看厨师,小偷,太太和情人,都是英伦演员啊,这个看起来像是舞台剧,海伦米伦奶奶年轻时还可以露的这么彻底,太重口太重口,很多场景印象深刻。 |
|
不得不说导演的调度/调控/灯光/音乐太赞了,我觉得厨师其实很腹黑 |
|
镜头之下他想表达的太多了,精心挑选的服装,仔细布置的色彩,人物的位置安排……可惜太过着重于黑老大的聒躁烦人,使得这部性欲与食欲交杂的影片稍微乏力。结尾一场安排十分精妙,摧毁一个人,先把他的人生乐趣抹杀。看着在食物前那个贪吃之人汗洽股栗就知道,最好的复仇其实早在那一枪之前已经完成 |
|
“你曾经发誓要他死,并要吃他的肉,那么现在,实践你的诺言吧”看完此片只想感慨人心中的丑陋欲念何时彻底消泯过 |
|
这个导演一定是美术出生。极强的色彩/构图/剧场风格。色香味倒没有了,情欲与血腥污秽相合奏,牛逼哄哄。从入门看电影以来,一直期待着这部片子,果然没有叫我失望。PS,OST也是太棒了。厨房/偷情的平行剪辑,印象深刻。 |
|
萨德式城堡的“暴行展览”是巴洛克式癫狂史的化石,暴虐的Albert以反讽的《最后的晚餐》的形式位于构图的中心,《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的分章暗示着影片作为一种断裂的重复运动,或循环时间,前一章永远不会和下一章产生关系,除却观看者内部强度性质的熵增。如同布努埃尔般永远不会结束的宴会,代表着菲勒斯的红色侵入“洗手间”这一反讽意味的“女性神圣空间”,或将其投入宴厅之外的哥特式黑暗。然后....叙事产生了,源于死亡驱力的降临。
格林纳威的影片总是诉诸一种视觉的通感,《厨》中,视觉—嗅觉—性的通感之链下潜藏着一种形而上的“吞食”,在厨房之内由性行为欲望化的食物,布满苍蝇的臭肉,或诱人美味的烤全尸。周一—周五是否定了周六,周日的反创世纪,浪漫主义舞台空间的消解与工业空间,通往深红色的食人哥特。 |
|
本片是场视觉盛宴,摄影和美术爱好者必须一看。情节对于我这个看惯了变态恐怖片的人来说都够重口了,何况对于那个年代来说,开头就是喂人吃狗屎,最后以吃人肉结束,不得不说,牛逼!迈克尔·冈本的表演非常出色,每次出场都让我惧怕,Albert可以提名影史上最暴虐的流氓角色了。但他的话实在太多,听久了让我头疼,这也让我像Georgina一样想要逃离他。电影配乐非常出色,画面,镜头,场景都可谓完美。然而中文字幕翻译得非常糟糕,真是毁佳作。 |
|
反人类电影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
|
除了满足下好奇心外再没更多了 |
|
太邪典了 还明显带着舞台剧的味道 不是我喜欢的菜 所幸想象瑰丽 调度有力 不失为一种新奇的电影体验 P.S, 居然看到TIMROTH的身影。。。 |
|
那个男的太聒噪啦~~受不了了~~这种风格还是无福消受啊~~ |
|
格林纳威又一部光怪陆离的人性寓言。1.食色性也,美食、暴力与性爱漫溢于影片之中,而知识分子则下场惨烈。2.格林纳威将戏剧与绘画融入电影,打造出了一场极富视觉韵律的象征主义演出。横向三分空间配合横摇镜头,契如古典的三联画。布景舞台化十足,加上更多使用全景或远景构图,予人间离效果。3.三大场景各有主题色与相应配乐/声效:艳红餐厅与弦乐(冠冕堂皇掩饰不了欲望与暴虐权力),阴绿厨房与圣歌男孩(美食艺术中心&情爱之所),幽蓝停车场与野犬吠叫(装有腐烂剩肉的卡车),还有纯白洁净的厕所、淡黄的医院病房与色彩杂糅淡雅的乌托邦书店。4.迈克尔·刚本演的暴虐骄纵、粗俗放肆、只知吃喝与羞辱宾客的饭店老板太让人痛恶到极点,而那些摔盘子与掀餐桌的戏份,也令我想及[雏菊]中的暴殄天物。5.每日菜单,吃书至死与食人一口。(8.5/10) |
|
嘛,又是偷情。记得以前高中在《大众电影》看到的介绍,后来一直很想看,最后那个人体大餐还真是惊悚。 |
|
9.5+ 红黄蓝绿四色在格林纳威的手下迸发出惊人的魔力 |
|
华丽的变态 |
|
话痨,下流话,舞台剧,屎尿屁乱飞,海伦米伦全裸,人体大餐。 |
|
情人死了,被她的丈夫杀死了。酷爱读书的情人死于他最爱的书籍,于是,她用她丈夫酷爱美食来餐杀她噬人的恶魔丈夫。这是一部我不会再看第二遍的电影。沉闷、压抑、极度变态。但是,我会永远记得影片进行到四分之三时终于打动我的那个场景。色与情剥离开来时,色隐,情现。 |
|
刚开始看电影那会儿就知道的片子。 |
|
总觉得这是部充满隐喻的片子,小舞台上演的革命。 |
|
特别讨厌迈克尔·刚本说话的声音,结果这电影里面他还高声嚷嚷了两个小时……越到后面越邪性,不举的男人和得不到慰藉的女人一样的变态和可怕。 |
|
服装的颜色根据场景变换的忒微妙。可惜中译片名实在忽悠人,色不见,香没有,味更是尝不到。 |
|
荒诞戏剧 |
|
5- 华丽配乐+个人风格的极致挥洒 |
|
看完很堵的电影有那么几部 发条橙 潘神的迷宫 还有这部 这种隐喻的东西实在压抑 只能看到形式 无法感受内容 |
|
cool |
|
厉害! |
|
荷兰画派 |
|
無感。配樂很動人。 |
|
虚有其表,故事很没意思,只有海伦·米伦又看点 |
|
格林纳威总是不同一般 |
|
我不会因为它的后现代或者光色结合不错或者所谓深度给它好评的,它真是叫我恶心了。 |
|
反了 |
|
最后的超重口! |
|
what the fuck |
|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象征 |
|
舞台剧风格,疯狂的电影。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声色光都很棒。 |
|
格林纳威的情色 其实不那么情色 色太绚烂情亦诡讳 |
|
比较重口味,吃×,吃×,吃×,SM……“女王”当年竟然也演这种电影,OST赞一下。 |
|
解读异常困难的好电影,因为政治隐喻太特定了。 |
|
镜头调度、服装、音乐每一样都极其精致。 |
|
想减肥的可以看看10.10 |
|
zed 又被美术灯光配乐舞台剧风格给骗了。喋喋不休超雄犯病的俩小时,听得我头晕目眩,看得我连连作呕,晚上吃的pasta要吐出来了。 |
|
格林纳威的祈愿 其实食人也没什么犯忌的 |
|
用后现代舞台剧手法表现一个通俗的出轨与报复的故事,不推荐承受力弱的观赏此片。 |
|
这风格,喜欢 |
|
只能感到漂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