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直就是当时影界生态的大起底,甚至看到张石川拍红莲寺.....几千群演统一化妆的场面都让我想起King Vidor的The Crowd了。专属于“少年时代”的意气风发,再苦再累都有精神支持,即便简单、简陋、质朴、幼稚,那真是电影的好时候来的 |
|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自我指涉,仿纪录片形式的银幕互文,片场镜头平面化仪式化,宣景琳的表演生动自然。默片究竟应该怎么看?发生在影院内的一场风波竟与电影情节相互印证,这大概是最难忘的一次观影经验了吧。可惜现在只有残片了,不知故事结局会是怎样。@资料馆 |
|
虽然只是残片,仍然能看出片子所具有的现代意识。难能可贵的是不留于说教而是结合到有趣的情节中去,这也体现出了明星公司的价值取向。里面火烧红莲寺的镜头也算是植入广告了吧 |
|
“揉合了女性传记、电影制作推介、成长罗曼史和电影科技史。”在中国电影工业迫切希望在银幕上寻找自我的年代,明星公司拍摄了这部高度自指的自画像式影片。宣景琳个人经历与其扮演的凤珍融汇,凤珍戏中戏里回击的一巴掌又成了“银幕”与“现实”的交汇点,堪称个人历史与公共表演结合的典范。电影是造梦机器,它通过梦境召唤影人重返影途,电影也雕刻现实,它描摹日常、定格时光,毕竟《银幕艳史》自身已成窥见《火烧红莲寺》一隅的最后港湾。 |
|
借小三和小四争话语权的壳,来科普1930年代电影摄制的进步,简直是部征星宣传片。 |
|
戛然而止的失落。很少见的,放完后,资料馆没有响起掌声。想到多数中国老电影灰飞烟灭的下场,那种情绪难以描绘,Nostalgia…… |
|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本还是挺清晰的,可惜是残本,故事虎头蛇尾戛然而止,略为遗憾。男欢女爱再加影史浏览的手法挺新奇,起码之前未见过。惊喜之处在于《火烧红莲寺》的几个镜头(据说全国99.9%的人都没看过),颇有《封神演义》的味道,可当猎奇亦可作史料,而女主重回片场的沿途所见,堪称当时中国电影拍摄流程的一次生动白描,“有精神”“金钱之手”以及长得标致便能入行……可见当时与今也并无太大差别。 |
|
宣景琳的脸部表情真有戏,反派也到位。故事里头大概可以扒一点女权色彩的东西,所谓“女人还是要自立”嘛,可惜残本也看不到头尾,不知道最后王凤珍最后是不是真的自立起来了。 |
|
台词写的很美,既有趣味也富哲理。戏中戏,有张石川等大牌,展现了片场的诸多生态,但并非纪实,而是一种夸张或成品的方式组接在一起,为银幕背后增添传奇。而这种女明星与少爷的故事,一代代的艺人们一代代的普通人们也都在继续演着。 |
|
上海旧片厂的各种幕后趣事。《火烧红莲寺》的山顶接天空背景,剑气掌风炸山头,除了架势不比粤语片时代差。还有“金钱的魔掌”。1600多群众演员,七八本戏同时开拍的气势。戏里的“美艺”,戏外的“明星”,都是热火朝天。果然是“一份精神一分财”。 |
|
在影院观看一部纯粹的默片(无现场配乐,无辩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视觉经验,相比电影本身,观众的临场反应更具戏剧性。 |
|
8,明星片场展示才是影片最大价值,具体参见本作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757708/ |
|
@电影资料馆。可惜只剩一段残片,突然中断还真是有些意犹未尽。电影情节竟然与观影过程中的插曲不谋而合,实在妙极,今天来的人你懂的,呵呵。 |
|
常乐现场配乐 修复效果一般 可能底片真的很破了吧 葛格说这是一个阿飞正传的故事 一个电影女演员的故事结束了 另一个又开始了 |
|
字幕卡上的对话文字内容普遍偏长,连篇累牍得像在看图文小说。爱情吵闹喜剧里塞入明星公司片场导览,两部分联系其实并不紧密。故事层面还算是有趣的短片,历史价值更重要些,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早期的拍摄现场、选角流程,尤其是早已失传的《火烧红莲寺》系列第17部的服装布景和特效。 |
|
残片,只剩后半部。这片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王凤珍再来拍摄场地时,由工作人员向她介绍片场的繁荣,1每天临时演员很多车,对他们还要严加管理,打牌的一律不要;2从天而降的大手,表示金钱的力量,金钱魔王獠牙金面具;3批量化妆,简直神来之笔;4红莲寺的珍贵片段;5戏中戏,戏里戏外是分开的。传达了进步思想是,女人贵自立,女人工作后更有魅力,男人更爱之。 |
|
#A#
Very attractive!“电影”这一事物在本片中的所指是极其丰富的,并多个层面地与“现代性”紧密相连 - 展现电影工业的现代性转型(技术,以及福特-泰勒式的流水线生产)甚至超越了《雨中曲》之关照;对于明星公司自身的指涉,以及“太太若是做起影戏来,先生必定重新爱上你”,妇女职业与女性问题的直陈式,但不也同时确认了银幕如何将观众询唤、视觉快感如何成为电影自身独一无二的媒介属性的吗(当然还有,女明星的身体作为视觉图景)?仅存残本非常可惜,是一部多么属于普罗大众的meta-cinema啊! |
|
“火烧红莲寺”!果然看默片没音乐不行,再精神都会睡过去……可惜是残本,看了个坑真是意犹未尽。舞女确实扮相很像莉莲·吉许。梦境用得挺有意思。 |
|
第一次看默片,第一次看残片。纵使默片的特点如今看起来颇有雷的效果,同时演员的面部颇有抽搐的危险,但是它难得地让我们看到30年代电影厂的工作画面,包括那部没有人看过的《火烧红莲寺》,所有人都为当时的特技效果惊叹。我看到那个年代对电影的热情与诚恳。@中国电影资料馆。 |
|
残本,资料馆现场配乐。算是在制片厂幕后纪录片里强插了个爱情故事(x)对话型字幕卡太太太多了!大家对“说话”的需求很强烈啊= = |
|
失意者也意氣風發,真是積極向上的好年景 |
|
结局竟被我猜中 惭愧惭愧。。。 ps: 时代不同了! |
|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30年代默片残本,只留无头无尾的下集50多分钟。但影史意义非凡。看到了珍贵的30年代电影制片厂千人群演、七八本戏连拍的景象,以及绝无仅有的国宝级第十七集《火烧红莲寺》片段。特技、群演、布景、化妆、面试等场面一一展现,神怪武打腾云驾雾,金钱魔爪荼毒青年。而号召女性独立自强的正篇剧情反倒相形见绌 |
|
【资料馆多功能厅】残片,六本。原来民国的时候就叫“公安局”。张石川正在拍摄《火烧红莲寺》第十七集,和本片是同一个摄影师。 |
|
夸饰有趣的资料,戏里戏外。 |
|
除了看当时人的衣帽服饰、言谈举止外,还可看到当时人思想之幼稚,才明白鲁迅所说“娜拉走后怎样”。片中有《火烧红莲寺》的珍贵片段,几个有趣的特效镜头,提及明星电影公司一天可动用1600余群众演员。 |
|
资料馆2019开年第一部,看到了珍贵的火烧红莲寺片段! |
|
【2019年1月2日-中国电影资料馆-(2015年修复版)】(后集残本)早期明星公司珍贵的影像资料。居然可以看到《火烧红莲寺》的拍摄现场。 |
|
为开读张真老师的同名书籍而观看,短短52分钟的残本,信息量却是极其丰富——从中国早期影史与片场生态到电影工业的光环效应与明星境遇,从都市女性的情感与生存状态到对人生命运跌宕起伏的反思——几乎每一项内容元素,都可以构成中国早期影史研究的重要议题。这部典型的“元电影”(杨弋枢语)式作品,被张真老师用作研究上海早期影史的论著书名,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
|
奇爱葛格的片前骗钱导赏说,看了这部片子后大家都可以说看过《火烧红莲寺》了!完全无声(无配乐)的默片,全场一片安静。可惜是残片了,只有“后集”,了解影史管中窥豹。豆瓣演员是不是写的有问题?女主角不是宣景琳嘛。2019年大银幕第一片!与《一代影星阮玲玉》连放 资料馆1号厅 约二三成满 |
|
旧市民电影,残片,只能看到后集部分。get到一个历史知识,原来上海曾经属于江苏省哈哈哈哈。女明星的演艺生涯+女主演宣景琳曲线毕现俯卧床上香艳勾人的造型+二女争风吃醋+对电影生产制作流程的展示,是影片的几大卖点。影片中纪实性的几个画面——张石川现场导演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的特技与武打场景、金钱魔爪的拍摄场景、导演的现场调度、集体化妆、群众演员招募、美工、置景和保安的忙乱、招考新演员的面试场景等等在今天看来依然很新奇。“女性还是要自立”,似有一丝女性意识觉醒,但更多还是由于男主角的好恶。 |
|
意猶未盡,片中竟然有《火燒紅蓮寺》第17集的鏡頭,還有象徵性的金錢之手與魔王;更覺震撼的是工廠流水線似的臨時演員、領取服化道及化妝流程,還有演員考試,當場出題,當場反應,配角也很出彩。 |
|
张真在《〈银幕艳史〉——女明星作为中国早期电影文化的白话经验的体现》中写道:“《艳史》叙述了上海一位妓女成为女明星之后的沉浮录,是一部具有自指性质的纪录剧情片,也是记录了中国早期电影和观众结构及其转变的范例。从性别的角度检视身体和电影科技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从女演员的银幕形象和影迷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早期电影是由媒体传导的、具有白话性或通俗性的一种现代体验。……笔者认为,女明星的身体是中国20世纪早期白话现代性的体现。”//av17384782//无配乐无辩士 比起这没头没尾的残片可能还是《火烧红莲寺》更有意思 |
|
残本,传统男女情爱纠葛故事,像是时髦意味的征星广告。元电影、戏中戏、自我指涉、明星学(个人经历结合公共奇观)。金钱魔鬼的大手抓取所有的男男女女。“指示性(而非再现性)与传奇性(而非心理叙事)是早期中国电影的基本特征。”喜剧性结构提供了幽默的吸引力,电影工业的商品属性一览无遗,但同时女性在公众场所的能见度的增加也被目睹。张真谈及了此片的观众来信,认为电影片场的部分再现了大都市的现代性(都市脉搏)并且将其塑型。一种影迷产物! |
|
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片。让人想起了《三十年细说从头》。。。 |
|
很喜欢这部哎!电影资料馆4k修复版,现场钢琴伴奏真的是很棒的体验。默片虽有特定的魅力,但竖着读台词真的好累啊…感谢有声电影的诞生。最后,“女子贵自立也。”亘古不变。 |
|
#电影资料馆 这部片子的内容显然是割裂的,狗血爱情故事和制片厂探工显然不能在天秤的两端保持平衡。长台词太多,说教意味浓,导致经常拦腰截断我的沉浸体验,所以始终没有太入戏。想宣传的是女性独立自主吗?当然也不是。这两个女人投身影戏,最直接的还是为了让男人宝贝,夺回男人的芳心。结局也很突兀,没有一点征兆。但中间那段元电影的设计,的确给中国电影产业留下了一段珍贵的史料,能看到张石川在里面导戏,就已经很难得了。 |
|
电影资料馆,史料价值大于电影价值。镜子前梳妆打扮的段落男女角色转变带来了有趣的互文。电影大腕儿们都露脸了啊!这样的片子,总有点偏女性解放的路子。火烧红莲寺的珍贵片段~~ |
|
20220923资料馆4k修复➕常乐现场爵士钢琴配乐。辛苦常乐弹了一个多小时。元电影,很前卫哈哈,女主角演的真的很好。主题既有女性独立,也有电影宣传片的意思。虽然是老套的小三故事,但不影响这部电影牛。到最后结束字幕,常乐也很激动,能听出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PS:大手那里真的要👍而且每个角色都还挺饱满,几处呼应call back笑点满满。 |
|
老上海电影工业流程全景,真心想看完啊,哭 |
|
制片厂宣传片吧,比较自high,价值观上还是比较落后的。#现场配乐 |
|
一窥30年代初明星片厂生态,群演的流水线化规范动作与严格的管理秩序俨与工厂无异。 |
|
#2022.164#电影资料馆#爵士#难忘的经历,感谢电影资料馆,感谢爱电影的所有人。突如其来的结尾,不知所措的人生,近百年前的电影就有如此之哲理,佩服。 |
|
很惊艳,没想到那个时候能拍摄得那么娴熟流畅,角色鲜活又不失幽默,虽是默片可一点不冷场。可惜是残片,真想看到完整的。 |
|
补.【【剧情】银幕艳史后集 1931 【残片 宣景琳主演】-哔哩哔哩】 https://b23.tv/xKVckUf 初三暑假时看的。
(中学时候寒暑假时看的老电影按时间顺序都笔记上了) |
|
这部电影很好地宣传了明星公司的企业文化,实乃公关广告电影化的楷模啊。另外为啥中国从戏曲小说到早期电影,女人作为行动者都往往比男性更受观众的欢迎呢? |
|
再超前也是残片,无法领会 |
|
元电影概念被巧妙嵌入爱情喜剧的结构之中,精神内核直指女性独立意识的萌芽。以女演员探班的伪纪录片视角还原了明星电影公司的拍摄环境与工作流程,高度制度化与流水线作业的运作机制可见上世纪三十年代我国电影工业化已初具规模,尤其难得的是影像不仅收录下早期的特效拍摄,更意外保留了早已失传的《火烧红莲寺》片段。尽管存在表演夸张生硬与台词长篇累牍等不足,但作为研究上世纪国内电影产业的直观史料,其所背负的历史价值远超剧作本身。 |
|
《梦珂》走后怎样,看《银幕艳史》的续写;一览上海电影工业风貌,出入片场有《阮玲玉》那味儿;默片的表演很适合表现女性的压抑怨毒,而且还有一点歇斯底里的风格;“自由”是男人随口甩出的遁词,“高尚”与“低贱”是女人沉迷的话语;影戏作为新兴艺术,成为女人们翻身做太太、挽回老情人的手段,但看不到她们的表演体验,唯一欣喜的是那种跃跃欲试的欢乐感,那一刻无暇思考什么男权的事儿,即使是凭身体,也毫无愧色;一种祛魅的意识流露在细节里,比如“跳舞”和“做影戏”都无非一种职业,动词意味着凡事亲力亲为,也意味着该得到薪酬,同时也有为演员本人正名的意义;可惜那张香艳的剧照没在存片里看到,估计在上集吧;张真的文字比电影好看是真。 |
|
无声残片,剧情是典型的男人背叛后又寻回女人的都市剧,之所以是银幕艳史,跟着女主角演员身份逛上海老电影片场,看着张石川程步高们拍火烧红莲寺更好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