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换了导演,但风格与第一部还是比较相似的,但缺乏第一部的经典追车戏,更没有第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结局。吉恩·哈克曼是个非常出色的性格演员,被毒贩抓走后的那几场戏,他的表演非常有层次感。 |
|
《法国贩毒网》的续集,主演依旧由吉恩·哈克曼和费尔南多·雷依担当,导演换成了约翰·弗兰克海默,这应该属于他比较擅长的类型。影片紧接前作结尾,法国贩毒首脑阿伦夏奈尔逍遥法外,多伊前往法国马塞追击。为了躲避法国警方的乾涉,多伊不慎落入阿伦的魔爪,并被强行注入海洛因…… |
|
2.5星,第一部的伪纪实拍法放现在看仍很酷,第二部是真的过时了,全片平平无奇,只有开头男主和酒保喝酒那场戏比较有趣味
PS:像Doyle这种只会坏事和倒霉的警匪片主角还挺罕见的,敢把主角写这么衰,确实挺需要勇气的 |
|
客场作战的Soprano(好吧,真的看着很像,一像再像。)写实化纪实感的镜头,特别是最后几段第一人称视角的镜头。续接上部末尾一声枪响的照应结局。不过,真正精彩的就烧旅馆那段。 |
|
第一部的观感一般,以至于知道有这部续集,虽然特地找资源下载了,但却看得挺草率和心不在焉。——为体验警察的生活,吉恩·哈克曼和罗伊·施奈德曾跟随埃迪·伊格和桑尼·格鲁索外出巡逻,哈克曼还曾帮助两位警察在巡逻车中控制一位嫌疑犯,不过他非但没有感到过瘾,反而担心自己受到假扮警察的指控。 |
|
上部片中,导演弗莱德金其实采用了一种荣坏贬正的仿黑颠覆式拍法,因此而与哈克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理念分歧。后者希望男主的警察形象更为正面积极些,弱化黑暗面,凸显意志力,最好还能够惩恶扬善终极了断。而所有这些几乎都出现在了换由弗兰克海默指导的续作之中。也就不难理解,哈克曼为什么演得如此专注投入激情四射——其中戒毒桥段堪称奥斯卡影帝级发挥,虽然四年前他已经凭首部拿到过了。但也因为这种风格转变,使影评界产生了很大分歧:点赞者认为本片光芒甚至盖过了原作;否定者则认为正是由于影片沦为哈克曼的个人秀而使情节陷入停滞角色趋于乏味,与首部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三星半。http://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636730351/ |
|
剧情紧接前作,哈克曼来到马赛追捕在前作结尾金蝉脱壳的毒枭雷伊,而双人组中的施耐德则没有出场。前半段剧情较为散漫,大部分篇幅都在刻画哈克曼的水土不服,无论是语言文化上的不通或是美法两国警方行事方式的冲突,都令他难以适应,而他被贩毒集团绑架,并强行注入毒品后毒瘾发作的段落令人想起陈木胜《门徒》(英国老太太一边安慰哈克曼一边薅他手表算是个有趣闲笔)。随着哈克曼戒除毒瘾重回街头,他开始展现出怒火刑警的雷厉风行(指真的放火烧了毒枭巢穴),节奏也相对紧凑起来,随后的船坞水淹七军,仓库疯狂火并以及哈克曼「夸父逐日」式追杀毒枭也比前半部好看,但没有前作那样和城市环境融为一体的浑然天成感,除了最后一段有个第一人称视角的转换之外整体比较平淡。但对于哈克曼来说,本作却使他扮演的「大力水手」更加丰满和立体。 |
|
没有一点神探的魅力,从头到尾充满了老美的自大 |
|
感觉2不如1,戏肉全在主角警察“大力水手”一人身上,明明是来查案的,结果成了报私仇,“砰”一枪把毒枭打死就算结案了?!毒品来源与下落不查了?买家卖家到底有多少不管了?法国警方的态度更是谜,先是对他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又在其被抓走后全力寻找,有这劲儿当初他来法国的时候一起查案不好吗?当然这也可能是我中式禁毒主旋律看多了的后遗症,感觉这美国和法国警方都不咋靠谱的样子嘛。 |
|
我就对那个移居法国的英国老太边说自己的痛苦往事边偷偷取下他的腕表的片断感兴趣。 |
|
如果说第一部是关于贩毒的,那第二部更像是关于吸毒的,对于毒品的毒害有更多的描述,但是整部片没有什么新意,冗长的过度,沉闷的剧情,你更可以把它当做是一部关于法国马赛风景的风光片,一个关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欧洲人风貌的纪录片,除此之外,基本一无是处。 |
|
本来应该5星的, 因为虽然剧情没太大新意, 本老头演的非常好 可以当文艺片看. 但是考虑到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很多人看了会觉得没意思, 特此四星. |
|
多年前看電視的, 昨在大館看回大銀幕的第一集, 這第二集的結尾就回到腦海, 真赫曼先生在碼頭看著大佬的船向外走, 很長鏡頭......槍響..... |
|
在那个年代的手持8毫米第一人称和35毫米全画幅切换真的是亮眼。 |
|
7.0/10 分。相比四年前的第一部,少了那种紧张的那种节奏感,但依旧保持着写实的风格。吉恩·哈克曼 Gene Hackman 的表演还是非常不错的。以今天的眼光看,缺少娱乐性。 |
|
就是一串动作连着一串动作,剧情在哪里啊?!敢情男主角是铁打的,吸毒火烧水冲子弹打都死不了……最后还弄铁人三项追车追轮船活活把反派老大打死了。 |
|
其实和1差不多 只是那段追车戏变成了跑步追船戏~~~~ |
|
應該改為傻冒神探才對,很多值得用心體會的前段。有一段把法國海邊排得很美,領略到法國女人氣質。 |
|
6.7/10 作为续作,虽然换了《浪人》的导演,应该说这种类型应该很擅长的,结果本片抛弃了第一部以案件为中心抽丝剥茧的半纪录片风格,而变成了毫无特色围绕男主个人的山寨版《肮脏的哈里》。本片在节奏把握和情节编排方面都差了不少,前半段过于集中于男主在法国的处处吃瘪和被陷害,而且单个桥段都过长,第一部的双线交叉叙事基本丢完。男主人设重头到尾没有变化,没有第一部的转变历程,转变的只有男主与法国警察的关系线。且本片少了第一部令人称赞的跟踪戏和探案的悬疑感,目标开头就很明确。不过本片在后半段的追捕戏似乎找到了第一部的风格,两种胶片的视角切换有点意思,调度上也不差。总之本片要说优点的话就是男主与反派两人位置被调换,反客为主也提供新视角。除此外本片更像是狗尾续貂,整体内容跟标题“贩毒网”相差甚远,一般 |
|
电影剧情:美国警察前往法国——受法国警察冷落——甩掉法国警察同伙——孤身一人调查——被毒贩抓住,注射毒品,被法国警方找回,安排戒毒,自己锻炼身体,逐步恢复,继续寻找毒贩头目——放火在被毒贩抓住的那个旅馆,因而获得人质和线索,得知法国头目的下落—在码头等待毒贩头目,终于把头目枪毙。 |
|
香港电影玩这套更溜 |
|
很棒!没有视觉冲击力与神乎其神的动作、枪战,有的就是真实的硬汉警察靠自己的意志一点一点的去对付毒贩,基恩哈克曼和凯文斯派西非常像啊,戒毒那段表演非常真实!法国警察非常够兄弟! |
|
当你知道男主的nickname叫“Popeye”时也就不奇怪他为什么能活过整部片子了 |
|
原来这是戒毒科普片~ |
|
美国警察捉法国毒枭。续。 |
|
逼样放现在绝对算哈来来 |
|
真正让我爱上Gene Hackman的电影。在Marseille的异域风情下,Popeye Doyle警官竟显得这样可爱。我想要好时巧克力。我想要冰淇淋。我一直唱着歌,两个水手也抓不住我。 |
|
重头追逐戏男主角居然弃用代步工具,玩起铁人三项。。导演大概觉得怎么也超越不了一中经典的“平行追逐戏”反而用该比较怪异的方式取而代之吧,最后一枪也算爽快,影片戛然而止,不再用多废话交代什么了。 |
|
What happens when you're a N.Y. cop sent to France to bust a dope ring and... You can't speak French. The French cops hate you. Your own people have set you up... YOU EXPLODE! |
|
第二部几乎全是吉恩哈卡曼的独角戏,大部分的戏剧重点都放在了他所扮演的警察道耶经历的一系列考验,而不像第一部那样重在描述警匪斗争的层面上,这样做确实能让人物变得更加立体多维,但同时也大大拖慢了节奏,需要耐下心来深入到道耶的心中,才能体会到掩藏在那鲁莽和冲动的暴躁外表下,实则是一个幼稚、无助的心在跳动。 |
|
What madness. It shouldn't have been released. |
|
任性的大力水手、任性的剧情 |
|
额可以看 |
|
莽夫警察闯法国,没新意没看点。结尾的枪声和第一部呼应,追车变成了追游艇,但层次上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
|
确实稍稍不如第一部,有些地方有点拖沓,但是仍继承了1的很多特点优点,尤其是最后长途奔袭后的绝命二枪,算是给前面漫长沉闷的铺垫一个爽快的交待,电影在这个时候嘎然而止,恰到好处。 |
|
与前作的干脆利落迥乎不同,前四十分钟甚至可以说冗长到了过分的地步,但是说实话从强制戒毒瘾开始这片子就起飞了,特别是烧旅馆逼毒贩,真是大胆的情节,既符合Doyle的形象又有超脱理性的疯狂,太带劲了。 |
|
角色其实挺傻的,还像小孩子一样任性,因为是吉恩哈克曼,所以是个令人疼惜的小孩子。法国演员也很好。 |
|
太直白的警匪片不好看。 |
|
1990.12.16 |
|
血也太假了 戒毒教学片 牢房好古老 美法文化隔阂 鸡同鸭讲 火烧旅馆 码头激流勇进 毒品像可可粉 虽然影像风格沿袭了第一部 但剧情薄弱 失去了感觉 狗尾续貂 唯一看点龅牙排球妹 |
|
最后两场追逐戏处理的棒,其他地方就比较平庸,总的来说看的还算值得。 |
|
个人评价:74/100 单看本片仍是很不错的警匪片,但和前作相比感觉差距也很明显。这部在摄影棚中的取景变多了,虽然仍然是纪实风格但真实性感觉有些下降了。前半段感觉没有过多紧张感,城寨戏也比较普通。反而是哈克曼被强行注射毒品到其戒毒这段拍得非常真实也非常细腻,这段其实是两部中最能体现其演技的,从痛苦绝望到克服自我,这是一个警察恐惧到坚强的真实写照,只不过这一段实在是有点冗长,以至于后面半个小时的节奏有些被拖累了。从火烧旅店开始,整部片的阳刚之气就开始上来了,最终突袭这次是真的没什么悬念可言,但是跑步追游艇的设计真的是很变态了,最后结尾虽然有些潦草但是收尾在枪声上还是比较喜欢的。总体来说,观感还行,弗兰克海默这次还是比较传统的拍摄手法,如果这部还有一场追车戏的话,那么感觉效果应该会不输弗莱德金。 |
|
Gene Hackmann小屋戒毒一场戏、最后长跑追击一场戏,演员真好 |
|
以为比上部好看点,却更失望。戒毒一件事就拍上几十分钟,真服你了! |
|
比前作弱了很多,好在结尾和主角的演技不错! |
|
警匪电影的基调和桥段在本片里几乎都很全面了。这一集以及几乎是道伊尔一个人的战斗。而且是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的战斗。不仅如此,还经历了以身试毒和戒毒的巨大考验,而最后的奔跑追逐戏在对于观众的通感感染力方面几乎和前作的火车追逐一样精彩。大仇得报,痛快。 |
|
狗尾续貂,一塌糊涂。
全方位审美降级,第一部写实凌厉的双警察配合只剩下一人,充满对美国社会和司法讽刺反思的故事改成了美国人去法国作威作福,大胆刺激的开车追地铁改成了徒步追公交,就连结尾开放式结局的隐晦也被续集改成确定无疑的邪不压正。更重要是,上一部跟踪情节中,在纽约街头大量复杂的同时展现双方你进我退,行为和反应的精妙调度,这一部也变成了无聊的正反打拼接。全方位降级。 |
|
估计换了导演的缘故,2和1相比,缺少了1的街道跟踪戏和火车追逐戏,再加上男主角染上毒瘾占了太多篇幅,导致电影前半段有些沉闷、拖沓,还好最后十几分钟的追逐戏还算可以,结局更是以男主角一枪击毙贩毒头子来收尾,尚算可以。 |
|
『补评』和第一部相比中规中矩了点。 |
|
可能是第一部里男主Doyle的人设太过粗暴,所以这部里面通过他被绑架、被吸毒、被戒毒的戏份给他增加了性格的深度,让这个角色变得有人情味了,如果说第一部是让观众窥探缉毒警的工作内情,那这部就是让观众目睹戒毒瘾的可怕过程,我感觉这部都可以被用作为禁毒教育宣传片了,Doyle戒毒瘾的过程看得我毛骨悚然,男配Bernard Fresson在这部电影里的表演值得一座奥斯卡金像奖,他的冷静理智让观众在焦虑的观影过程中莫名觉得很安慰,最后本片全程在马赛实景拍摄,电影里能够一览当时马赛的城市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