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 Bozon的怪异的冷幽默混合“化身博士”的惊悚邪典气质,于佩尔的表演在畏缩抑郁和暴戾冷酷之间游刃有余地来回切换;杜里斯演的校长则是几乎每出场必全场爆笑。揭开看似轻松的表面,电影的核心其实触及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使本片免于堕入纯粹闹剧的陷阱。 |
|
我看懂了!这就是讲更年期妇女有多可怕的电影!我妈更年期的时候一模一样,晚上不好好睡觉,白天跟梦游一样,一生气就变火球,惹她的就是非死即伤!电影说的很清楚,既有生理原因也有环境因素,这部电影就是在呼吁大家关爱更年期妇女!北影节3 |
|
导演估计是看了“私人导购员”决定自己也来拍一个装神弄鬼的神棍片,结果逻辑跳脱得叫人厌烦。社会现象完全隔靴搔痒,于佩尔阿姨都救不了这大型灾难现场(我怀疑阿姨也不知道自己演了什么...) |
|
于阿姨就算接到最差的剧本,依旧能发光发热。在极偶尔情况下,网大水准的这部作品还是显示出了一些荒诞喜剧对现实投射的内容。 |
|
emmmm……对不起我实在没什么感想可写,看完和半个影院的人一起怀疑了一下这1.5小时的人生。怀疑完去吃了碗榴莲芒果冰,然后慢悠悠走去车站,在路边看到了桃花和丁香。 |
|
用物理来解释基因和与环境之间鸡与鸡蛋关系????这脑洞太大了,这剧本太烂了。 |
|
#8thBJIFF# 法国教育/阶级问题这么写也算有趣,但是花点时间在叙事上真的这么难吗?都有时间上物理课了(虽说拿讲题来做元叙事还是蛮新鲜的)就没时间把该讲的东西理顺一点?这就是为了追求风格而无视电影一般规律的后果。剪辑确实蛮有新意,找动作匹配剪辑并且还真剪出风格了。 |
|
剧情竟是“女老师遭雷劈后变超人”。于佩尔说她自己都不太明白为什么老被请去演老师,自己明明二加二等于几都算半天😂。不过这片子也更加佐证我不仅物理白痴,是真的脑子里缺根筋,连阿姨亲自讲课我都听不进去,只觉得眼前一阵眩晕。总体还是风格上有点不着调啦,不如拍成更恐怖或者更搞笑? |
|
于佩尔高产赛母猪!可惜法国人不信中医,眼睁睁看着神女在更年期跌落却束手无措,化作一团火焰啊啊啊啊。 |
|
到底在讲什么,我不懂。隔壁的老头开场不到十分钟就睡着了。阿姨说“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老找我演老师,生活中我只会算一加一等于二这样的数。” |
|
【北京电影节展映】预期较低所以觉得还行。一半是好老师让坏学生改邪归正的“春风化雨”路线,一半是意外事故习得“电火人”超能力的“蜘蛛侠”风格,再加上累计十多分钟的数学证明题讲解、物理实验分析、环境基因理论学等等。构成谜之混搭。于阿姨有时看起来很少女,变身火人应该是释放负能量情绪吧 |
|
致敬The Nutty Professor,负片化身博士,非裔移民作为符号的呈现(点名、球衣群像) with yy |
|
剧情很一言难尽,但比剧情更渣的是片中那些青少年学生吧。 |
|
怪咖小片,学生与老师的换位思考,烧死叛逆学生的梗是有多解气。 |
|
于姨怎么穿什么都好看,连变成一团闪耀的高压电灯球都那么美,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果然这就是super star。 |
|
一部科幻经典的另类改编,蒙德里安的色彩使用,德帕尔玛的形象借鉴,阿曼巴的空间设计,看似超现实,但仍然触及了法国当下社会的敏感神经。 |
|
用海德女士来隐喻哲基尔太太(化身博士梗)的更年期,有点法式幽默,但不疼不痒。 |
|
说实话我get到的信息反而是到了一定年纪事业也有很多阻碍的时候女性从内部爆发出来的反抗能量真的是毁灭性的,最好看成是她从头到尾的想象。挺喜欢用物理角度去描述环境与基因的关系的,这种大怪片也就是于佩尔演得了,换成别的谁都不行。(2018北京国际电影节) |
|
阿姨跟这位导演一碰到一起,就会特别正经得不正经。“完美无缺”里的暴力与偷窥,到了这里就是非暴力与超能力结合的无奈。后跟同事聊起读书的时候为了别的事情而浪费了自己在物理上的可能存在的天赋,想起来也是有点后悔。 |
|
看之前看评论都在说不好看,结果看完后发现很好笑,真心从头笑到尾,里面所有演员的表演都有一种蛋蛋的搞笑,影院里也一直充满隐忍的、哧哧的笑声。虽然最后要结尾了有点脱离我对它的期待,但总体来说我还挺喜欢这部古怪且充满趣味的电影的。ps纽约人民真爱于佩尔啊,她的片子几乎片片都上。 |
|
BJIFF 首次遇上电影节放映事故,然而最糟心的还是电影本身,于佩尔竭力发挥也掩盖不了这个莫名其妙的故事。就是无法,用正常的语言,来形容,究竟,讲了个什么。完全不理解插入两三段细致入微的物理学授课内容是为何,好像在上课,而不是在看电影。嗯,可能是我的文化水平太低了吧。 |
|
【北影节】2018年4月14日18:30,UME国际影城(安贞店) |
|
赛吉·波宗的美学风格无疑非常出挑,罗曼·杜里斯几套撞色服装产生的禁欲感就可见一斑。波宗选取超自然形式言传心理惊悚本无可厚非,但实验性的叙事,把科学传达得太过说教,塞入的哲学理论更是生硬,逻辑近乎丧失。当然,于佩尔即便拿到这样的本子,她都能把自己完全融进角色,演绎得极具说服力。 |
|
哈哈哈于阿姨咋演都可以 喜欢 |
|
各种影展能够买或者排到Huppert女士的影片总是能够会心一笑,就好像有个老朋友一直在那里等你似的。无论从环境还是她本人着装的色彩明亮,还是大胆的奇幻元素--和想要揭开讨论的沉重话题形成有趣的映照,不再是“一切药丸”而是“好好谈谈”。电影中尬聊物理电学,搞得我竟然都感兴趣了起来... |
|
结尾海德老师还在言传身受非常动人,但是世俗无法接受愿意尝试冒险的人。她被带走是意料之中,但是她依旧留下了种子的可能。最后的大火开放式结局。 |
|
一板一眼列(物理)案例讲(人情)道理的思路非常有趣,可惜铺垫段落太漫长,整体基调亦跟糖水色调一样缺少变化(Serge Bozon的概念里往往深藏一些以冷动人的小心思,问题是“幽默感”也常年冰点以下…… |
|
这部在豆瓣和在法国评价都很糟啊,但我还挺喜欢的~ 不会真有人以为这是在讲更年期吧? |
|
Romain Duris太好笑了 阿姨的少女感还是一样的少女 没有然后了 我看完也觉得自己被雷劈了 |
|
一部神经兮兮但挺有意思的电影。学生大多是阿拉伯人和黑人,难免让人联想到欧洲难民大量涌入的现状。学生们叛逆、不愿接受教育使得此人群的“同化”或“现代化”异常困难。大概编剧也不知如何解决,于是设置了一个具有超能力的老师。前半段重复琐碎,看得我昏昏欲睡。好在后面科幻剧情及时驱走了瞌睡虫 |
|
故事完全写飞,电影完全失控,脑洞可不是这么做的,无情无理不是想象力。 |
|
#BJIFF#欧洲小清新下的邪典片嘛 |
|
不够正经又不够飞,比较怪异的观感。但于阿姨这种“老娘我一点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但是我就是说了你能拿我怎么着吧”的演法,还是挺让人喜欢的哈哈。 |
|
反应社会问题却含糊不清的故弄玄虚,用表象诓骗观众内核的深意,说穿了没什么深度…… |
|
于三样儿:教书、畸情、犯神经,Bozon拍“化身博士”的这个脑回路堪比当年拍The Big Bang的Tony Krantz,年度怪鸡大尖儿! |
|
❓ |
|
马利克好可怜,腿部有疾之余,还要被更年期女教师毁容...... |
|
哈哈挺奇的,于佩尔阿姨演这片有骨呆萌劲儿,慌方炸毛手足无措。不过事实证明,就算有她这么一老师,我也照样听不下去物理课。(⊙_⊙) |
|
没睡着真是不易。情节魔幻又缺乏情理,莫名其妙得像一场梦魇。至于是男学生的还是居家主夫的就不知道了。神神叨叨的女物理老师夜半变身火焰女,那段关于基因还是环境影响人更大的辨析,她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嘛?回想一下,我遇到的所有物理老师都是男的,可能这个学科女性做确实有危险。 |
|
受欺凌的问题男同学没有变身蜘蛛侠,被挤兑的女老师却有了“超能力”。讲法国阶层和教育问题,最后一幕的概念阐述有些弄巧成拙,没有更好。很喜欢法国人这种学究式的碎碎念和故事漫谈,卡通式如校长和丈夫形象的塑造很有趣。喜欢剪辑,于阿姨神经质的表演让人感动,红是热量,火是惩罚。 |
|
#BIFF |
|
胜在于婆的表演,于婆放在任何莫名其妙的电影中都显得电影很融洽了。 |
|
奇幻,神经质,呆滞,游离,薄荷绿大色块配色很好看,上了一节物理课…… |
|
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第二部电影[海德女士],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了女版的[化身博士],漫威和DC表示看过本片之后纷纷向65岁的于佩尔女士伸出了橄榄枝。从温顺的绵羊到邪恶的公羊,于佩尔饰演的角色层次分明,容颜又再一次达到了巅峰。影片氛围迷人,赛吉·波宗将环境与角色融为了一体。 |
|
莫名其妙。 |
|
这电影评分出乎意料的低,我为在又怪又美的电影里又怪又美的于阿姨加一星!!阿姨真是神奇的存在,又瘦又佝偻又神经症,可是就是好有魅力呀!该笑的笑了,该惊呼的惊呼了,即使不走心,音乐和镜头的调调也挺享受的,北影节观影就这么严格要求嘛?哼,我就是要站~ |
|
罗马唐人街广场的洛迦诺电影节专场。 |
|
先让观众站在世俗的角度啼笑人物的行为,而后再将视角转向她的内在让人以全新的眼光重新审视之前。一部令人无比哀伤的电影,声处困境却无法改变的伤感。喜欢它的原因就和《私人采购员》一样。 |
|
如果我拥有力量,我将焚烧一切。好久没有看到这么令人舒适的电影了,美学风格中和了惊悚气质,诡异可爱的神经质,听于老师讲物理课是多么有趣。充满了对比二元论和对教育的虚伪阶级性的探讨,当白日理性的压抑与夜晚天性的放纵相对撞时最终湮灭了一切,只有对思维的孕育让人成长甚至重生。再次不得不佩服于阿姨的魅力,她穿红衣服的时候,她全身发光的时候,最后她在课堂上发出一句一句提问的时候,你必须跟她一起思考,简直比任何一个超级英雄都神秘、迷人而强大。 |
|
去巴黎的飞机上看的,有点莫名其妙……诡异风格,根本不是喜剧吧,感觉对教育是想反思些什么,但表达也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