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电影的nb之处除了米勒追车场面的剪辑之外,还在于他对整个故事氛围极其诡异的设定,明明都是套路,但台词没有一句是正常的,全是神经病状态下的呓语。当然,黄暴程度跟同期乃至更早的澳洲B片比,真是纯洁得像唱诗班一样了。结尾还启发了另一个伟大的系列。 |
|
系列萌芽作,人物脸谱,故事简单,制作粗劣,对比30年后神奇重启的系列第四部影片,预算仅为35万的本片在很多方面都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口味,但它却货真价实地全球揽下1亿票房,引领了澳洲电影新浪潮,堪称一代邪典电影开端,当时还是医学院学生自学拍片的乔治米勒绝对是天赋异禀。电影故事迎合了当时的澳洲汽油短缺和肌肉飞车文化,营造的末世朋克的环境,以暴制暴的快感,都特别符合那个时代的需求。70年代混乱不堪的社会现实,和片中无法无天的末世荒漠如出一辙。20岁出头的梅尔吉布森尽显豪放粗犷的阳刚之美。 |
|
用澳洲B级片来表现美式逍遥骑士的机车文化,就像莱昂内等欧洲导演拍西部片一样,与美国正统的狂野机车电影有着本质的不同,破烂的街市、嚣张的骑士、边缘化的人物更加狂野与恶趣味。第一集末世感还未展开,梅尔吉布森嫩的一塌糊涂 |
|
我觉得超好看的……【cult党 |
|
节奏缓慢,高潮乏力。别拿年代说事,如此老掉牙的故事放到任何时候都没什么稀奇;别被“疯狂”迷惑,这个麦克斯的内心比梅尔·吉布森当年的外表还要粉嫩。我看着都不过瘾,你这仇报的能解恨?完全不明白哪里经典,短短九十分钟却是如坐针毡。 |
|
我不是想扫大家的兴哈,明年就是疯狂的麦克斯发生的2021了 |
|
很多之后电影的灵感源泉,用这种生猛粗粝的拍摄手法讲述一个以暴制暴的简单故事极为合适,造型取景、运镜剪辑都自成一派,而配乐就太拖后腿了,男女主之间火花时有时无,反派各种装疯卖傻,演技却撑不住 |
|
其实更像是一部披着B级皮的邪典电影。电影设定在传统道德观念崩塌的核爆后世界,比起无政府状态(司法无力)中人的异化,飙车镜头显然更值得称道,乔治·米勒用实拍与快速剪辑将人的“疯狂”表现的淋漓尽致,驴唇不对马嘴的台词也让故事的气质更显诡异。 |
|
打的就是概念,造型,风格什么的 |
|
玩的就是Style,名不副实是最大的不足,根本就不疯狂。 |
|
15min复仇,后启示录的表现区别于以创造世界为己任的其他SF,有大量关于飞车党之间同性倾向的暗示。镜头和制作糙劲。 |
|
《北斗神拳》,末世敌托邦,公路飙车与搏杀,喜欢找死的孤胆硬汉,夸张的表演,玩命的特技,荒诞的故事,以及经典的“绝命锯腿”桥段,这部澳洲B级经典开了太多的先河。较之后两部颇具大片范儿的续集,还是喜欢这部粗糙的首集,梅尔吉布森稚嫩的表演简单却充满野性。 |
|
前半程铺垫得差点都睡着了,结果重头复仇戏就这么草草了结了?一群疯子的状态都介于癫狂与傻逼之间。科幻和惊悚在哪里?就嫩出水的梅尔吉布森还算是个安慰。 |
|
Wonderfull Car Chase。骑摩托开改装车的西部片。 |
|
公路狂飙追逐,假托近未来设定去展现暴力,背景没有完全展开解释,只知道一拨人是法外狂徒,另一拨人执法警员。每次打完就要报复,冤冤相报不停歇。
成本35万澳元(当时汇率几乎1:1美元),票房破1亿美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电影,直至1999年才被《女巫布莱尔》超越。乔治·米勒原本是急诊室医生,目睹太多车祸救治后,反向思考去拍电影表现飙车的暴力,离谱的起点。 |
|
仿佛能看到导演在摄影机背后淫邪的笑容,无疑是真正的作者电影。不是英雄救世,是自恋是泄愤是逃亡是修行。 |
|
系列的第一部,看完本片终于知道原哲夫的漫画《北斗神拳》的各种人设和故事背景是哪儿来的了,以及漫画初期的各种故事线,几乎就是赤裸裸的抄袭。……日本漫画的借鉴,引入其实非常多,星球大战,西游记,印度神话佛教等等,但是如《北斗神拳》这样明目张胆抄袭的,还真不多。……本片整体来说,并不出色,也并未建立一个末世的世界观,或者说根本不会讲故事。可能这种装逼的风格,刚好就适合不会讲故事吧。……蚊子人说《电锯惊魂》的灵感来源于本片,10分钟锯断手铐或者5分钟锯断脚。……35万美金超低成本,收获1亿美金全球票房。 |
|
这片跟[机械战警]一样酷炫,应当称之为朋克科幻。喜欢末日情节和节奏感的好好享受这部片吧。 |
|
【C+】无聊且蠢.......这片子是怎么当年那么火的真是费解。妹儿吉布森倒是帅炸了。 |
|
7/10。很不错,时代中愤怒情绪的宣泄。粗糙有野性。剧情很简单,但紧张感的营造达到了极点。 |
|
为了更好的体验期待已久的《疯狂的麦克斯4:狂暴之路》我也是满拼的,决定将前三部刷掉再来看第四部,现在我有点担心了,第一部感觉这么无趣/漏洞百出,接下来的两部要怎么看?不过还是有收获的,首先,知道Max是怎么变Mad的了;另外,惊喜地在结尾看到与《电锯惊魂》如出一辙的“锯腿”情节,哇哦。 |
|
特无政府的一片,简单直接特技粗暴。眼线老大与二大男宠领衔的摩托党还有警队全是皮衣裹身神经病警长菲菲尤其惊悚,情趣得巨好笑。和通常铁血硬汉不同麦克斯以警队之花沙漠清泉般的形象出马然后干死所有人,美妙。结尾是电锯惊魂点子源头。 |
|
6/10。如果说此系列以飚车为卖点,那么冗长的首集只能算一台拖拉机。制作、人设、叙事节奏、爆炸场面完成度都不及续集。想复制西部片的架构,在司法无能的暴力年代推崇以一挫众的个人英雄,飞车匪党象征恐惧的力量,过度消费性侵和恶意伤人的残害开发。另外男主角妻子应该拿老太婆的枪反抗而不是逃跑。 @2014-08-01 03:14:51 |
|
真不错啊,比我想象的好!我以为79年的电影,会非常有时代局限,且很土。没想到还是挺有想法的,很多镜头很犀利,很多设计很有趣。甚至可以说有不少cult感!这种世界背景、服装、车辆等综合风格不知道具体是哪里更早出来,但在79年这部电影里发挥得很好!配乐有些希区柯克那时候黑白片的感觉。挺喜欢的!继续看2,3。 |
|
导演George Miller的长片处女作,观感上仅是一部粗糙的低成本cult片,没想到得以发展出废土朋克系列电影。鲜肉时期的梅尔吉布森就很硬汉,他以暴制暴的走向给机车党是锯脚腕还是脚铐的选择不禁想到电锯惊魂,解说提到温子仁还真是由此得到灵感。 |
|
完全是美学风格的胜利,主打元素紧身皮衣、金属绑腿护腕、大口径猎枪、改装机车,废土美学的基本雏形。主题背景灵感源于石油危机,油价飙升导致不法之徒对资源的掠夺欲望,从而诞生各种非法帮派,而民众所依赖的法制制度由于各种原因越发疲软,英雄主义日渐消亡,主角便是在一种自我放逐之后,选择了以暴制暴,迫不得已展开非法制裁,剧本相对老套,但对当时的观众而言确有其独特时代魅力。一个失序时代的独行暴徒,身穿黑皮衣,手持短猎枪,座驾肌肉车,追杀暴走族,听起来充满了快意恩仇的意味,但是铺垫了一小时的复仇清汤寡水,浮皮潦草,并没有拍出想象中的凌厉与刺激,白瞎了一个好造型。看完第一时间想起《曼蒂》,几乎同样的题材,后者那才叫精致的疯狂,唯美的暴力,华丽的脏片。本片相比之下实在是太无聊了,昏昏欲睡,骂街的力气都没有了。 |
|
7。故事结构大概跟去年《曼蒂》《复仇》这类复仇邪典片差不多,最后就嗨了几分钟,现在看来第四部也是在节奏上对第一部的完全颠覆。每场追车戏还是看得肾上腺素飙升,系列的气质出来了,全片也把麦克斯的复仇动机铺垫得很到位,非常突出的反英雄形象。 |
|
这一部毫无特色。十分平庸。 |
|
有点子不懂这哪里算科幻片?因为经费原因,很多地方节省成本所以并没有科幻设定,整个背景给我感觉就是上世纪70-80年代北美郊区,然后所谓的行政体系该有都有,但是能力有限,加之嬉皮士垮掉的一代诞生的一群无法无天的疯子,以及政府治安能力缺失后,个人英雄开始以暴制暴
整个电影现在看真的很老套很无聊,也没看出什么类型片创时代意义的地方。经典老片应该过了几十年重温,依旧有他精彩的地方,可惜这部没有
配乐给我一种日本特摄片的复古感
这部电影的意义与地位大概就是开启了一个系列,给《电锯惊魂》一些子灵感,并且用最低的投入拿下了超高票房 |
|
很有早期成龙电影的感觉,不过成龙加上了很多的搞笑跟武打戏份。扮演Toecutter的Hugh Keays-Byrne在第四部回归了,出演反派不死老乔... |
|
居然是79年的,乔治米勒牛哇,第一部长片,有点像末日速激,1234都是他导演啊
啊?快乐的大脚也是啊
不愧是我澳洲出品,就是这么野!
这种跨时代的系列,第一部能拍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预算还那么少,塑造末日世界观,虽然废土没有之后那么真很多土,影响了老温的电锯惊魂,还有终结者和游戏辐射,北斗神拳
梅尔吉布森太帅了 |
|
第一次在北影节看经典系列片,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可惜只买到了第一部的票,没有机会看后几部。这种电影对我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可能会为此不敢去偏远的地方旅行…… |
|
【为了北影节看第四部先补前面】作为处女作不能奢求太多,经费捉襟见肘就只能勘外景、省演员、短道具,绿油油的草地一点都不废土,朋克来源主要靠服饰,没想到那个大妈才是最朋克的。剧情爆点少,断点多,矛盾冲突太少了。
不过乔治·米勒的导演能力还是值得肯定,那几个邵氏镜头用得很到位hhh以及,还是get不到梅尔·吉布森的颜。 |
|
【A-】在上影节重温完4后开始补前三部。本来担心看了4后会看不下去前面的,结果大大超出预期。同样是复仇故事,这剧本结构和整体基调即使现在拎出来也能完爆一堆同类型复仇题材电影。编剧利用各种因素一次次不断的逼迫主角去打破底线成为MADMAX的过程令人热血沸腾!且每场戏都精练又精准的刻画了角色和冲突,唯一遗憾的是限于成本太低整个高潮部分都没有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看完后太期待预算提升的第二部了!! |
|
一个简单的复仇故事,不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个复仇故事配上相对末世的背景是不是很是创新。其他的就是影片33万美元成本的水平。唯一让我觉得是亮点的就是梅尔吉普森。初识他的时候是勇敢的心,此后印象中他也一直是大叔形象,没想到竟也有这般奶油小生的时候。 |
|
很早之前看过第4部,当时自认为这系列的前三部年代太久远,自己可能无法接受老电影的制作水平,所以一直拖着没看,今天观看后,发现制作水平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粗糙,仔细想想也是,我之前看过的七八十年代电影也挺多,哪有啥不适应一说?何况《MAD MAX》再粗糙肯定也比《13号星期五》之类的恐怖片精细啊,过去的我太给自己设限了。
回过头来说电影,这部MAX除了开头结尾外,存在感实在过低,同事、妻子和飞车党的形象都比他丰富多了,而且世界观还算有趣,期待后两部。 |
|
所谓的近未来设定,因为道具、场景(没有拿到封路的拍摄许可)都拮据的原因,没有体现出来。但从执行角度来看,也可以成为低成本拍片的教学案例(35-40w澳币)。
警匪&家庭的矛盾套上复仇的壳子。不过不喜欢人物、设定的展开方式,我每看3-5场戏就会倒退回第1场重看,去分辨谁是谁、是在干什么、有什么设定,看得很累。
从今天的眼光来审判,可看性自然不是很高,不过当初的确影响了一大批电影吧。结尾甚至直接启发了温子仁《电锯惊魂》的创意! |
|
最后的高潮还是不够尽兴,应该把所有的那些恶魔全折磨一遍再杀掉,还是不够疯狂。 |
|
青少年脑残版「速度与激情」,速激中迪塞尔的汽车即是向MAX致敬,而片尾还有对SAW的影响。全片的优势在于对气氛的把握和跨电影类型的剪辑(动作冒险+恐怖片),劣势在于剧本的羸弱和表演上的浮夸,嫩版吉布森的颜值和沉稳的表现是唯一可观之处。 |
|
疯狂麦克斯的起源,带有邪典意味的类型杂交实验,从公路飞车到犯罪惊悚,再到西部片题材,率先为这个横跨40年的系列片奠定基础。不过,这首部曲气势偏弱,未来背景的设定不够突出,保留了较多粗糙的现实场景,与常见的科幻片有一段距离;而潦草的剧本,漫画化的人物,散漫的叙事更让人无所适从。无政府状态下的善恶对峙并不新鲜(对比那个年代的《发条橙》),倒是主人公因妻儿被暴徒残杀后而以暴易暴、走上疯狂之路的角色转变延续至后来几部,甚至是今年最新的《狂暴女神》。而意想不到的是人物的服饰、发型、妆容,以及奇形怪状的机车合力打造出“废土朋克”美学风潮,在当年成为影迷崇拜的对象。这种混杂了美国嬉皮士与澳洲原始野性的文化符号培育出大批死忠粉丝,也让导演乔治·米勒由此开启出最轰动的代表作系列。 |
|
比起第二部的风格成熟,第一部的风格建立是对现实世界风景摄取、改造和编辑,既有西部电影的风范又对现代城市设备有所依赖,是有点藕断丝连的不果断。 |
|
重看已没啥意思,整部电影透着一种“游离感”,都没兴趣完整的看下去,看了前面半小时直接快进到最后结尾部分,只是想知道麦克斯为什么走向疯狂(很多年前看过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看完第二部后完全可以忽略第一部,第二部才是正儿八经的好片。 |
|
除夕夜和老弟看的第二部,选择我们这位穿着酷炫真皮革外套的土澳朋克麦克斯,看他如何靠开车就能杀人。一个原本就没心没肺的疯子显然没什么意思,因为毫无反差,但是看一个无政府、嬉皮样儿、嗑药、满嘴都是即兴诗歌、帮派的精神领袖发疯,以及看一个下班就是温柔敏感爱妻好男人,而开上改装车就他妈立马不要命的疯子,那可就有意思不止上百倍了。电影刚开始五分钟的场景,我就猛烈向老弟推荐《隔山有眼》系列,我就不信喜欢这个调调会不喜欢《隔山有眼》。电影的实景拍摄,逼真的化妆特效,以及真他妈炸的酷炫改装车,贡献的强烈质感无一不为这个系列打下了最初的基础。极富冲击力和创意的车祸场景,以及时不时的黑色幽默,都是很满意的体验。结尾和我弟同时叫了一声电锯惊魂,更是体现了我们这位仁慈的麦克斯多么幽默 |
|
前面扯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淡,最后留10分钟给猪脚报仇,期间还被仇人反虐一次 |
|
6.5/10。不久的未来:公路警察麦克斯与反派机车党这个犯罪团体各种斗智斗勇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很有澳洲风情的高水平摄影;一些胡言乱语式的台词配合摄影等视听元素很有狂野感;有几段追车/动作戏处理(剪辑调度音响等)地好。但作为传统故事片叙事实在又拖/淡又散+(?)配乐浮夸。 |
|
导演处女作。低预算,废土风,疯狂的麦克斯开山鼻祖。前半部分是一系列相当于背景设定交代的追逐戏,后半部分是麦克斯一家决定放松旅行后妻子遇难,麦克斯黑化开始以暴制暴。机车、电子声音人、爆炸、蛮荒、对流行文化影响深远(游戏辐射、卡梅隆终结者等) |
|
嗯,,也没什么可说的 挺简单玩意 爽感可能是杀人诛心吧最后那三个反派 但是整体的展示不够 人物看起来也单薄 内容也是。 |
|
年代限制电影技术还有些粗糙,仍能见到很多平滑手法。但是电影里癫疯的追车党从内到外都散发着疯狂两字。年轻时的梅尔吉布森和那俩改装车实在是好帅,美中不足的是雪耻报仇的那一段不够用力。 |
|
mel gibson真的好嫩啊,一身皮衣太fetish了。。。。剧情虽然开始很劲爆但是真正抓人心魄还是从小夫妻汽车旅行开始,70年代那个味儿就到了 |
|
土澳机车古惑仔,遭遇吉布森复仇。画面错综凌乱,不求整洁的故事线。有点70末80初的范儿。梅尔吉布森年轻时太清俊了。哈哈。ps. SAW(2004)的锯腿惊悚段落设计应该是来自本片启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