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方面布努埃尔想尽力再现原著,另一方面他又添了很多超现实进去,貌似是为表现自然和文明的观念冲突。布努埃尔多次强调自己是矛盾的,而矛盾本身就很有意思,所以在这种不兼容的创作动机下,怎么去解读都不是很恰当。布努埃尔说高烧幻境的含义是一个他未解开的谜,这个是掩饰啊千万别上当!【7↑】 |
|
电影印证了原著的经典性。导演也精于取舍。甚得原著精髓。 |
|
54年的片,能在90分钟把原著铺一遍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
|
“如果上帝比魔鬼的能力大,为什么不杀死魔鬼,让他不再作恶呢?如果魔鬼依然行恶,是不是上帝在纵容他的恶呢?”用野蛮人最坦荡的心声问出了这个问题,布努埃尔的正面宗教的勇气,从来没有消减。
梦境幻象、镜中年轻、走后岛上的狗叫,超现实主义,依旧存在这部美国电影中。 |
|
时隔10年重看,+1星;看时才想起貌似以前在电影频道看过,不过记忆已十分模糊。算是布努埃尔高产的50年代前几年里数一数二的佳作了(同年他竟然有三部电影上映,真是高产得可怕)。可以窥见此时的布努埃尔已经开始向他中后期风格做一些转变的铺垫,由墨西哥的市井生活、阶级讨论,开始转向人性与宗教、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存在的意义以及现代社会的秩序和起源等议题的思考,这才有了他后来的宗教三部曲。结尾鲁滨逊放叛变船员一条生路,并把自己28年的宝贵财富交给了他们,不由让人想到《纳萨林》和《维莉蒂安娜》。 |
|
当你一个人流落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你能把毕生所学变成生活的风生水起吗?从理论到实践,从当惯了主人的贵族到落魄孤家寡人,从富足生活到无依无靠…如果是我,我是否还有活下去的信心?保持生活的热情,一只狗,一本书,一个想要衣锦还乡的梦想,鲁宾逊勇敢的在孤岛上生活了 28 年 2 个月 19 天,这座孤岛是我们人生遇到的所有困境的集合,游泳游不出去,造帆船也出不了海,唯有长久的坚定信念,才能走出困难的海洋,荣归故里。思想的囚笼,困住了太多人的一生,他们走不出自己困境的海滩,亦熬不下平淡无奇的生活,更没有勇气去陌生的部落寻找机会,只是困在岛上,自怨自艾,自我消耗。这部片子是 1954 年上映的,没有复杂细腻的场景,只是真诚的现实压迫,困境囚徒,勇敢生活,坚持生活下去的信心,故事讲得很好,拍摄的也很棒! |
|
8。作为看过的第一部小说,一直相当喜欢这故事。布努埃尔拍这种商业性质的片都能拍出自己的味道,比较那几个幻觉,那个女稻草人,还那个星期五说上帝和魔鬼。最无语的就是猫狗生仔了,被雷得不轻。。 |
|
从西部野性牛仔到狂放不羁武士到砍柴老头到海蒂爷爷的鲁滨逊 |
|
丢狗之后(猫居然有了子嗣),鲁滨逊第一次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孤独吧。然后他面对山峦,也面对无所不在/其实也不存在的上帝来了一段confession,还是感人的。——果然要有年历才能读懂笛福。 |
|
小猬课 |
|
布努埃尔的这个版本保留了大量原著中的细节,连和鲁滨逊一起流落荒岛的母猫神秘怀孕的情节都拍了(原著中的神来之笔)。“如果神比魔鬼的能力大,为什么神不杀死魔鬼,让他不再作恶呢?”——有人说片中礼拜五的质问展现出了布努埃尔直面宗教的勇气,但这句台词是原著里就有的,笛福花了几页篇幅写了鲁滨逊与礼拜五之间的宗教辩论。 |
|
其实挺无聊的,但你也不好意思给差评。 |
|
布努埃尔的第一部彩色片,也是第一部英语片。原本制片推荐奥逊·威尔斯主演,布努埃尔偏选中在1948年《麦克白》里做配角的丹·奥赫里奇。接近50分钟的独角戏,发挥得很不错。
较为忠实地改编原著,额外加入的情节有鲁滨逊发烧梦魇中见到父亲和水的超现实画面。女人的衣服出现成为克制的情欲,一次套在稻草人身上,一次是星期五穿上后被勒令脱下。 |
|
“是上帝要魔鬼诱惑我们的么?”“呃……是的。”“那发生罪恶的时候,上帝为什么生气?”“……”…… |
|
有布努埃尔的特点,但总体中规中矩,而已。或许最大的问题是一切显得太容易了,猫咪后来也不见了。 |
|
应该是最经典的鲁滨逊漂流记的版本了。我一直认为这部小说探讨的是一个萨特存在主义的哲学问题 |
|
事无巨细的旁白似乎把本该由电影表现的东西全都一带而过了,看起来更像是在“说书”而不是电影。随便做个梦或者讲一两句富含哲思的台词不能说明什么,导演并没在这部电影上花什么心思 |
|
那么早的电影,但拍的很真实 |
|
就老片的水平来说,还是把故事讲得相对完整了 |
|
不喜欢过多旁白 |
|
50年代的电影直白粗暴,挺喜欢! |
|
本来要整材料,结果打开电脑又默默看起了电影。 |
|
星期五与鲁宾逊~ 我以前看的剧 残忍又感动 |
|
那么久远可以担成这样,很不错了很不错了!经典! |
|
鲁宾逊和星期五关于上帝和魔鬼的对话很发人深思啊 |
|
20080421 |
|
流亡墨西哥时期所拍摄众多水准参差不齐的一部商业电影,众多版本中老布还是拍出了自己的味道。ps:“如果有一天你乖的话,我会叫你抽烟。”这句话好萌。 |
|
导演可真是意想不到了啊。。【如果星期五很神气的样子挥刀 + 他说他吃的那个第一次做的面包最好吃,那就是我看的。 |
|
补加。 |
|
7.0/10。大框架上依然是那个熟悉的鲁滨逊漂流记故事。影片有着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运镜与调度上精准娴熟,用于表现角色内心的那段发烧后的超现实梦境设计的不错。然而作为传统故事片,本片虽然叙事节奏依然很快(布努埃尔总是明白如何用很小的篇幅讲述很多的信息),但戏剧性上的处理太平淡甚至很催眠了。 |
|
布努埃尔收起个性拍大片时期作品 整体还是都体现出来了 猫猫狗狗好可爱 星期五也好可爱 |
|
老片子看的少,给分无能!1,选取原著中孤岛生存拍摄,算是取了精华。掐头去尾,还是觉得缺失了一些。2,比较忠实原著,亮点都在,也包含了大导演自己的想法和特色~3,片中的幻境、猫生子、女性稻草人等等,都体现了鲁宾逊生存之外的孤独(当时导演不也漂流着么~)4,老片但一点不闷…… |
|
原著大名鼎鼎,电影看起来也颇有意思。在人类文明社会中学到的技能,到小岛上发挥巨大作用,当解决生存所需的水和食物之后,鲁滨逊将面临巨大而持久的内心孤独和痛苦。那是何等的坚持和毅力,度过28年2月19天,令人惊叹。前面的陪伴对象是猫狗鹦鹉圣经,后面是星期五,最终离开小岛返回文明社会。蛮好玩的一部电影。01:28:47,mkv,5.28GB SRT外挂中文字幕(时间轴没调,字幕有时间差)。豆瓣7.3,第1120人评分 |
|
很沉闷的剧情,由于丹的演出和油画般的色彩,显得纯粹而有趣。 |
|
其实还好啦 |
|
没想到布努艾尔会拍一部这样的电影,虽然鲁滨逊漂流记的原著还是蛮喜欢的,但是总觉得这个不是布努艾尔会拍的题材,或许仅有梦境,昆虫打架,以及宗教能稍微表现出点布努艾尔的风格。其中有一段台词很有趣,黑人星期五和鲁滨逊关于上帝和魔鬼的对话,这段对话多少反映出了布努艾尔个人的宗教见解吧。 |
|
星期五居然喜欢钱哈哈哈哈哈 |
|
忆童年 |
|
7/10,很还原了 |
|
【“如果上帝比魔鬼厉害,为什么不杀掉魔鬼?”,“没有魔鬼就没有诱惑和罪恶,必须有魔鬼,我们才能选择或者抵抗罪恶”,“是上帝让魔鬼引诱我们的吗?”,“是的”,“那当罪恶发生时,上帝为什么要生气呢?”】【一神教的桎梏,身处其中的人不愿承认的那些外人一眼就透的简单逻辑】 |
|
我觉得不行,发烧时的一段梦和关于上帝的质疑是布努艾尔自己的发挥,就仅此而已了,旁白的加入是毁灭性的,这种文学叙述破坏并取代了电影媒介的表现空间和呈现现实环境的特有功能,以至于让人对发生的一切都无法信服(尤其是鲁滨逊的故事)。 |
|
速2。 |
|
小岛美如画,鲁滨逊大概是全世界优越感爆棚的文明白猪共同的精神大麻吧 |
|
Nice story. |
|
没有了原著的细腻实感,但却拍的很可爱,如果片长能在2个小时以上或2个半小时以上,可能会更充分的展示原著的精神。就画面的质感来说,更像是原著内容的活现,现代电影人再来拍的话绝不有那种感觉了 |
|
布努埃尔的第一部彩色电影吧,算是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原著,夹带点布努埃尔式的超现实梦境。对星期五的处理很有意思,作为未开化的大自然的映射,他对宗教的思考深度惊人。 |
|
同休斯顿的白鲸记一样是独爱的庸作 |
|
老布杂拍个这 太意外了 |
|
简直是生存类游戏进化史啊,生存类玩家表示看得极有代入感。 |
|
还算有点意思,加了点老布的超现实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