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讨厌礼拜一 Nie lubie poniedzialku (1971)

    最近更新: 2024-05-03 HD中字
    • 主演:Kazimierz Witkiewicz / Zygmunt Apostol
    • 导演:Tadeusz Chmielewski (Tadeusz Chmielewski)
    • 编剧:$$$Tadeusz Chmielewski
    • 分类:喜剧片
    • 地区:波兰
    • 年份:1971
    • 更新:05.03
    • TAG:波兰,喜剧,1971,黑色幽默,波兰电影,1970s,东欧,【波兰电影百佳】
    • 别名:I Hate Mondays
    • 片长/单集:98分钟
    • 豆瓣评分 8.1 (142票)
    • IMDB评分 7.5 (2,338票)
    • TMDB评分 7.50 (热度:1.45)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其他电影《讨厌礼拜一》的免费在线观看,《讨厌礼拜一》是对白语言为其它,属于喜剧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1分,有142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Polish comedy of 1971, the species 'crazy'. In a September, the Monday (and exactly 15 September), a group of residents and visitors struggling with adversity. Despite the light of criticism of Polish reality, expressed in a typica......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欣赏】波兰电影《讨厌礼拜一》片头设计

    作者:小橘猫大橘子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百度云盘 1080P视频+外挂特效中文字幕 Padasnieg翻译 详情
      1080P视频+外挂特效中文字幕 Padasnieg翻译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I Hate Mondays 1971 1080p BluRay x264-SPRiNTER[7.65GB ] 详情
      I Hate Mondays 1971 1080p BluRay x264-SPRiNTER[7.65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I Hate Mondays 1971 720p BluRay x264-SPRiNTER[4.37GB ] 详情
      I Hate Mondays 1971 720p BluRay x264-SPRiNTER[4.37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百度云盘 讨厌礼拜一 四级没过字幕组译制.mp4 详情
      讨厌礼拜一 四级没过字幕组译制.mp4
      打开网盘链接 获取提取码

    Polish comedy of 1971, the species 'crazy'. In a September, the Monday (and exactly 15 September), a group of residents and visitors struggling with adversity. Despite the light of criticism of Polish reality, expressed in a typical director Tadeusz Chmielewski surreal way, the movie is laurką for Warsaw, full of optimism, nicely showing her beautiful places.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3 IMDB 7.3 正片
      しとやかな獣
      1962
      剧情片
      日本

      安详之兽

      しとやかな獣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室内剧,多个窥视视角,变化的拍摄角度以及日本房屋的独特构造使空间得到扩展。一家人以及文子在变幻的时代个个满怀欲望但都深知“冷静思考”的重要,拒绝做梦,牢牢抓住当下的所得并伺机而动,就好像在血色残阳和雨过天青映衬下安详端坐的危险猛兽。
      • 这才是真·小偷家族。舞台剧化的剧本,但凭借着窥探感满满的室内镜头调度,以及三场楼梯戏,使其保留了作为电影的艺术价值。|SIFF2020第22场 收官
      • 完全舞台剧的展现方式却无时不在炫耀过人的电影技巧,开篇的水平镜头完全欺骗了观众,我们窥视着一家人的生活,随后镜头转了180度,我们才发现真相,在逼仄的空间中,无所不在的小窗和墙洞,拉门构筑起偷窥视角,慢慢为观众剥开这家为了钱不择手段的滑稽丑态,在日本战后经济即将起飞的时代,川岛雄三和新藤兼人扑捉到了社会的某种氛围,急于和战败后的猫狗不如的苦闷生活告别,甚至抛弃道德,牺牲情感,道义放两头、利字摆中间,在对贪婪的人物惟妙惟肖的刻画中传达着直接又敏锐的讽刺
      • 以团地公寓为舞台的室内剧,狭窄空间内暑气蒸腾,镜头极尽各种角度之能事,利用人物走位与门窗间隔形成灵活调度,并时时维持一种偷窥欲以表现人性的堕落与道德底线的瓦解;经济腾飞的转型期,每个人都野心勃勃地试水,都睁着血红双眼力图分一杯羹,社会各阶层都处于分崩离析之势,基调黑色讽刺、荒唐怪异,一只只伺机蛰伏的兽粉墨登场。
      • 可能穷尽了所有拍摄角度的究极室内团地porn。一用各种梁上俯视,二用各种开口、景框、遮挡创造层次与窥视的效果。在将团地本身塑造成舞台的同时,也用人工天色与抽象的灯光场景穿插进一些真正的舞台形式。团地意义的表现也十分到位:当时正是低层团地开始向高层团地进化之时,开头就暗示出一家的窘迫。
      • 重看。“温柔的恶魔”标题更适合~摄影机从头至尾都未离开这间公寓—抽象化的舞台半步,所有剧中人物都在此登场退幕,但凡能利用的遮挡物,在增强画面强度密度的同时,创造了极佳偷看窃听视淫的条件。川岛雄三在生动表现人物的虚伪无耻荒诞不经的可笑的才华之上,超过所有的日本导演啊~
      • 太适合改编成舞台剧。先锋的形式感,崩塌的当代社会。文子出场,秒杀全场
      • 某种意义上很厉害的片子,摄像机几乎穷尽了可以拍摄的各种角度,把团地住宅中一户家庭内部空间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横斜竖直地窥视了个遍;家庭成员之间没有隐私、彼此窥视的同时又被屏幕外的观众窥视。能乐出现总是伴随诡异,故事就很奇葩了,一家极品遇上另一个极品,骗人钱财还活得很心安理得,也是醉。
      • 詐騙/小偷家族,由今村昌平發揚光大的社會蛆蟲論。小門/遮擋的門簾後/牆上縫隙/排風扇的窗口/欄杆之間,各種高低視角的犀利的窺視鏡頭,在室內的各種切割構圖,兩次出現的能樂,象徵命運的長階梯,幾乎沒有離開這一空間的鏡頭。最後幾個鏡頭處理頗妙,老太太看往地面卻沒有反打,因為先前已用陽台遺落的公文包交代人物命運。隨後鏡頭視線望向熟睡的前田時造,最後鏡頭切回大遠景,在破爛的前景的雜物中,社會百態似乎都濃縮在這建築群中,暗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若尾文子的蛇蠍美人更像是個引子,幾處出場也亮眼。
      • 23rdSIFF#过分老派与温柔的撕扯,你我都未曾真正离开过公寓:窥探与视奸的"抽象交涉地".-聒噪的言语匆忙从耳畔边响起便投向每个角落,它对着着摄影机说着不必停歇,移过每一寸肌肤,每一个脸庞,不再是简单的动线之间的反应,明暗交替于沉默的间隙中,幻想着步上楼梯时擦身而过的那个他,在那个暑热难熬的夜晚,都想用力地呼吸着。
      • 单一场景,舞台式调度,就是要靠这么厉害的剧作和导演技法来撑满啊。光结尾的设计就够体现了:外面电闪雷鸣,一家人却关上了门窗在屋内安详如斯讨论搬去富士山;镜头上摇人站雨中,再给到同一场景只剩包伞,发生了什么无声胜有声;全楼的人往下冲,屋里人酣睡如兽,真真是不用挖开也知没心肺;最后再配一个最低调的狠人妈妈的眼神,丰富的情绪充满银幕。这才是真的“小偷家族”吧,甚至还有吃荞麦面的桥段,不知是枝裕和有无借鉴致敬。9/10
      • 超级惊喜,方方面面都是我喜欢的。逼仄的空间,却有着如此繁复的镜头设计。灵巧的剪辑,为这个非常抓马的故事赋予了一种狂想曲般的节奏。略显夸张的表演,也十分贴合影片的气质。电影的结尾落在母亲对父亲面露鄙夷之色,又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在今年这样一个特殊的电影节,第一部看到这样一部非常喜欢的电影,感动。
      • 【上海电影节展映】黑色幽默喜剧。螺蛳壳里做道场,在狭窄的单一公寓空间内将场景布局、摄影调度发挥到极致。更利用望远镜、猫眼、小窗等制造不同的偷窥视角,更显生动。各个人物来来去去,你方唱罢我登场。仅靠针锋相对的密集台词撑起全片。高潮迭起、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忍俊不禁。楼梯成为角色出场退场的过渡,也映射出各自油嘴滑舌的表面下内心的自私自利。角色设定看到了好莱坞蛇蝎美人与日本女性形象的重叠,以及后来者《小偷家族》《寄生虫》的家庭合谋犯罪元素,但要高级、巧妙得多。
      • 2020siff第一部,也是看的第一部川岛雄三。室内戏为主,镜头取景和场面调度都很牛逼,部分镜头恍惚以为在看小津安二郎(一查资料原来导演曾是小津的副导演),做为讽刺喜剧还是有亮点的,力度上还可以更狠。
      • 60年代!单场景,前卫,风格化。随着两面三刀的人物一面又一面的复杂个性展现出来,观众的思考也不断变换。看的版本字幕不太好但不影响,隔段时间再看看。
      • #siff23#接友邻阿树的分析:最后老太太看往地面卻没有反打,以及对比同年的《雁之寺》对室内空间有种浪漫性的钟情,本片将这种浪漫进行到了极致:团地里的视线没有得到回应,彻底将团地里的空间、包括向外窥探的视线阻隔(包括前面父亲望远镜之所及地也空无),室内空间成为了脱离外界现实基础的人造之景,人在团地的阶梯中上行下行被赋予为浪漫的假象与刺痛的现实之间来回。实际上,本片早已经将这种上下行埋藏之中:片名「しとやかな獣」出现在团地的阳台上,结束的「終」字后面是城市远景,最后是以真实的现实之景完成了隔开成一头一尾的正反打。
      • 父亲投资失败日常赌马,姐姐给作家当情妇,儿子挪用公款赞助有私情的会计开旅馆,孰料会计更是狠角色,脚踩弟弟、社长、税务三条船,再全部踢开……登场的人物可以说都是人渣,几乎所有的戏都发生在一间两居室的小公寓内。人渣斗法让人不时忍俊,勾勒出经济起飞时代人心不古的浮世绘,逢魔时刻姐弟的狂舞犹如从《鸟兽戏话》中走下来的妖怪
      • #siff2020# 前一个小时基本符合三一律的故事呈现已然精彩到不行,没想到后续的发展还能从不同的摄影机角度去呈现事态的复杂性。导演呈现阶级差异没有停留在《寄生虫》那样直白的楼梯隐喻,再三强调没有电梯更是表现这个寄生上流的家庭一路攀升的不易,而坠落却又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 大概要到第三幕才逐渐意识到镜头视角的变化,在第三视角和隐藏的偷窥视角之间切换,我们从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这一家人的生活方式。这样赤裸裸地剖开这些人的心思和行为,不折手段丧失底线的故事仍在继续,或许也是社会如此的缩影。
      • 低成本,通篇都是在剧中家里出租屋取景。行云流水,通畅且有意思,那个年代的台词比现在讲究多了。那年代也流行蛇蝎美人。姐弟夕阳下起舞那段很后现代啊,楼梯的几段取景也意味深长。《燃烧》《寄生虫》没从中获得过启发吗?川岛雄三要是活得再久点,没准能更行。with 静儿、坤gay,大光明,今年上影节最后一部。
    • 豆瓣 7.7 IMDB 7.9 HD中字
      Bienvenido Mister Marshall
      1953
      喜剧片
      西班牙

      马歇尔欢迎你

      Bienvenido Mister Marshall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成都•西班牙语电影展1th#五十年代的超前叙事,如今看毫无陈旧感。导演本身对于制度的巧妙平衡和规避,外部环境更添作品的伟大。反讽的口吻戏谑但不尖锐,既顾全大叙事结构,难得在于对于个体的关怀。当一切愚蠢或荒诞的闹剧落幕,未来的希望和对于生活的激情并未丧失。所有人都坚韧且恳切的存在下去。
      • 惊了,西班牙人在1953年就能拍出这样一部充满讽刺与想象力的电影。
      • 没有人知道一个干了三十年农活的人要一台打字机是做什么。四个梦的呈现。
      • 看的上译1957年的配音版。旁白(程之配音)是个话痨。开头的很多小花招直到前些年才用俗,原来60年前就已经在这么玩了。可惜到了做梦那里有点玩大了没收住。作者对剧中人物不忍心讽刺,结尾和谐得出人意料。
      • 引进外资和面子工程并不是中国特色,出乎意料的是全片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集资和走人都如此心甘情愿,善良的人们就这样春梦了无痕,最坏的其实是官僚制度
      • 山寨西部片那场劲爆了
      • 笑中藏刀 讽刺的力量
      • 补的背景几个段子满有趣
      • 在franco时代,已经算是很有力量的电影了!!
      • @塞万提斯学院,2011.04.02, Spain!!
      • 看过留脚印
      • 2410民族风情艳丽服饰
      • 迎检在全世界全社会估计都差不多,所谓援助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越援越穷,而基层官员的脑子也不太好使,所谓贵族也变成了贫民子弟,还有虚伪的教士、教师,讽刺可以说很辛辣了。
      • 单从名字就很讽刺喜剧了。电影开始前有一段10分钟左右的video影片介绍,实属难得(西班牙人真幽默)。很难想象这电影居然是1953年拍摄的,大胆的拍摄想法,即使放在今天也是能令人会心一笑。@西班牙影展
      • 颇有几分感伤的政治讽刺剧。二战之后划分阵营给小国带来希冀,但美国不是救世主,苏联也不是。
      • 一场闹剧,讽刺意味浓。不过后排几个女生真的笑好嗨哦,搞得我跟没看懂一样
      • 2019083 讽刺喜剧,“马歇尔计划”的政治背景下“形象工程”的筹备,如闹剧一般盲从的社会心态。
      • 美国来的圣诞老人。 梦境段有趣(尤其是那个讲美式鸟语的西部梦境)但严重跑偏,不如《刽子手》。
      • 第一次在电影院看到黑白片,这部因为年代久远,视听效果就不是那么美好了。这片子竟然是1953年拍的!🐮
      • 旁边的阿姨们笑得很欢快!!属于他们的时代!!
    • 豆瓣 7.4 IMDB 8.1 HD中字
      Dzień świra
      2002
      喜剧片
      波兰

      强迫男的一天

      Dzień świr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强迫男的一天,哈哈,妹子好正,笑点好多,越来越喜欢波兰喜剧片了
      • 超赞!末尾夜晚床上意淫沙滩上的韵事那一小部分我不是很喜欢,如果是阴暗的空间中,男人在两腿的大门下沉醉的特写就更妙了,哈哈。此片笑死我了,但内涵丰富,剧作精彩。在我心中这就是表现主义作品。
      • 8.1
      • 2018394 二星还行
      • 3.5。1.不同于[伊凡·伊里奇之死]半梦半醒,Wacko的一天则充满中产阶级的躁狂与孤独;轻喜剧制造的欢乐背后,是对社区文化与人性本质的调侃与抒臆。2.处女座看了肯定感同身受:野餐、遛狗的快乐都是别人的事,我却悻悻而不得。
      • 马桶盖夹缝中的单身狗
      • 莫莱蒂?
      • 强迫症的世界把我这个强迫症看的犯了强迫症。强迫男生活在吵吵闹闹的小区,吵吵闹闹的社会,在以苏联解体前的东欧国家为代表的那些国家里,人民的状况何尝不是千千万万被打扰的强迫男,有点矫情的自我,期盼安宁和边界,只是每一个被政治无限放大的细节不断地侵犯私自领域,求体面格调而不得的撕裂折磨后,喧嚣最终导致人群的癫狂,私者无,公者则无限大。强迫男看选举辩论产生的幻觉相当令人玩味,政客贪婪的撕扯国旗,破损的波兰国旗渗出鲜血,冠冕堂皇的“公”,不过是无数的既得利益之资本、官员、党派的“私”为保障自身利益合法性竖起来的虚伪的幌子罢了
      • dk if it's the bitterest movie I saw in 2020
      • 强迫症患者确实挺可怕的
      • 太可爱了。喋喋不休的女人,打扑克的男人,贩卖色情的电视广告,睡前的集体祷告,表现形式都好有意思
      • 可以
      • 强迫症男
      • 男主和旁白很合适。笑了
      • 那个前列腺检查,真是绝了!!!笑出声来~~很多地方和中国非常相似,喜欢这样的黑色幽默。
      • “我要结束奔跑,虽然我根本没跑。”
      • 革命练习曲用得其所,实在觉得好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也会有部分主角的毛病。强迫症太难受了。
      • “语言”(诗歌、音乐、独白、噪音甚至到后面纯粹的叽叽声)强化了男主角过于荒诞的日常生活。最后男主角跪在沙滩上好似一条狗似的一幕,表现了他对初恋的永恒迷恋,这个初恋或许不只是埃拉,或许也是波兰。
      • 正所谓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强迫症你妈逼)
      • 没有灵感,只有愤怒。看这么孤独的电影实在是很孤独。
    • 豆瓣 7.9 IMDB 7 HD
      Trafic
      1971
      喜剧片
      法国

      交通意外

      Trafic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雅克·塔蒂是一位诗人。他能将工业的噪杂声响,神奇的转化为独特的音乐。我不认为这是在嘲讽,仿佛他已经乐在其中。
      • 8.2;雨伞扔到车里,烟斗很少叼起,喜剧时刻大多留给了随机闯入的群众。你说老塔蒂不好笑了,我说世界变化快得连辛酸也散落在公路上给车流压碎
      • 构图色彩各种美…一边是靓丽新车,一边是工业垃圾…赠送塑像的加油站,抠鼻子的一百种方法是偷拍的吧哈哈,撞车那段怎么拍的,雨刮器也这么会演,雨伞终于派上用场啦...野营车在警局完成了展示,又在修理厂投入使用,话说这辆野营车真不错诶
      • 常态中的异态,失序中的秩序者。利用突发事件和意外串通叙事线,塔蒂延续了动作喜剧传统,人物动作变为物的动作,机械时代人对物的操控喜剧也跟时代变化,把物拟人化形成公路上的失序协奏曲,车祸一场和结尾雨刮器一场尤其精彩。铺垫笑点,把动作重复三次以上把笑点最大化,车祸后的鸟叫声立马形成回环呼应。结合几年前看过的几部,塔蒂有超时代的审美和想法,露营车的巧思设计、女性的太空感服装等。音乐也是混乱中自有节奏,最后的无源转有源也极巧妙。在全世界工业化机器化的时代,城市和人的失序反而是最认真最傻气的于洛独行其道。
      • 【北京电影节展映】并未觉得多么幽默好笑,更似江郎才尽,极尽搞笑之能事,然回天乏术。野营车设计比较有才。车辆司机蒙太奇剪辑很有意味。(观影侧记:中途正昏昏欲睡,却被影厅内一笑点奇低的奇葩女子笑声所惊扰。该女子几乎每个画面必夸张大笑,一直到电影结束。惹得众人纷纷侧目)两星半
      • 4.5。很精彩,设计露营车的奇思妙想会让我想到巴斯特.基顿。公路喜剧,状况百出的参展之旅,一路上看似时间紧迫却又时常漫不经心,美丽的女公关一边为赶着去车展焦头烂额,一边却又有闲心撩汉和野餐。本片中于洛不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汽车,车展上的各种新车、路上的行车、废弃车厂堆里如山的废车,影片的现代性意味便从这些对比画面中凸显出来。汽车本是为了方便人而发明出来,结果汽车似乎逐渐成了人的牢笼,宛如钢铁巨兽,挤压了人的行走道路。 黄蓝配色的野餐车→暗色调且色彩单一的参展新车、于洛等人在修车厂的野餐→车展里人头攒动、结尾下雨天于洛和女公关冒雨行走→马路上刮起雨刷的汽车,这些对比能让你感受到塔蒂对于人情味的眷恋。
      • 还行吧,节奏依然烂烂的,镜头也不算有感觉,如果没有那些笑料真的没法看。 塔蒂有搞喜剧的创造力联想力,有点当代艺术家的感觉。但是拍电影似乎不只靠这些。只有游戏时间最全面,最厉害。形形色色的车和里面的人,挺好玩的。
      • Tati电影真正体现的是他对世界的观察,看似有趣的人群,其实一直行走于法国社会之中,只不过没有人去发现和描绘。他对技术革新的跟进也是很有趣的地方,当然技术会带来好处(多功能餐车)也会带来麻烦(汽车会出故障出事故),有时候甚至没什么实际意义(人类登月)。而他做的是,就是悄悄记录下自己的观察。
      • 依然是生活中的有趣,不过这回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有些以往的精彩却丢失了,群戏,制度化的暗示,小讽刺都少了很多,有点失望
      • 这是一部「公路片」😆行走途中的经历、导致同行人的关系变化、最终引导角色成长。开头工业劳动流程与工人阶级劳动样貌的刻画,以及这种刻画所用的灰色调和考里斯马基美学十分相似。开头的公路修车内容还是常规喜剧,进入中后程时,工业城市的麻烦与乡间生活的美好对照愈发明显,风风火火、咄咄逼人的美国女公关也逐渐享受并归顺于这种静谧,乃至最终在雨中素面朝天撑伞漫步。工业禁锢人,却又发明出度假的概念「解放」人。
      • 抠鼻子,打哈欠,连环撞,雨刷百态;迷失翻译秀怪车,攀墙吊挂毛毯狗,月球机修效率低,随波逐流撑破伞……于洛先生的随性生活有种不咸不淡的简单浪漫,挺好的
      • 雖然沒有遊戲時間那般的規模浩大,但這相對小品的電影仍然展現了賈克大地將他的喜劇節奏和調度融入對現代生活的觀察,可以說後面這兩部更像是社會觀察的實驗作品。其中有一場戲中的車禍讓所有車聲嘎然而止,滿有味道的。
      • 大笨蛋于洛的终篇,雅克塔蒂拎了一辈子的大长伞终于终于在结尾排上了用场。相较他的其他电影,这部喜剧成份更明显,也更刻意,不过我还是被逗得哈哈大笑。无字幕,也无需字幕。
      • 堵车戏比《周末》更接近《南方高速》! 塔蒂电影中的空间是排斥性的:它拒绝角色顺利地穿越。距离和被精准分割的空间成为角色前进的障碍,这在这部公路片中尤为明显——漫长的旅途本身就构成一种阻碍,更不用说机械—车辆—车厂/警局/展馆等大小空间的层层嵌套了。而那辆可爱的野营车(设计太天才了!)似乎象征一种安居的梦想,它在语言互不相通的交流中成为沟通的媒介,一个调皮又忧伤的落点。
      • 开场,塔蒂以近乎纪录片的方式呈现车辆的生产线———钢铁被加压为车辆。但在《Trafic》这部现代性乐观主义的影片中,虽然人物喜剧动作有一种传染性与机械性,但公路并不是生产线的延伸,相反,通过车辆的故障以及乡村,官僚空间的捕获,公路成为了一个乌托邦式的交通游乐园,最终堆积,重塑人们的活动空间。正如同科塔萨尔《南方高速》,通过堵车形成的理想主义共同体,也是柯南伯格-巴拉德的反面。 某种意义上,他们的确成功地展出了Altra新款多功能露营车辆的有用性,只是被错置于阿姆斯特丹的国际展会之外。 《Trafic》从剧情上看,是公路喜剧的雏形,但不如同他90年代的好莱坞亲戚,于洛先生从来不依赖文本,而是嘲讽文本,在连环车祸的十字路口,以及废弃车辆的填埋场——现代性的B面——中,没有什么是一等重要的。
      • 人和城市之間一直是他的命題,質疑高速化/機械化的城市,人和人之間的共處,人類追趕著速度,忘了生活,忘記留意美麗的景象,戲中大地所設計的一架集旅行設備的車真是一絕,最後一場大雨下的城市裡.汽車和人也慢了下來,拿著雨傘的人們在汽車間走過~也可以是如此美麗
      • 于洛先生游车河,好喜欢最后一场雨中的镜头。今天中午跑步的时候在下雨,抬头看玻璃,就是最后一个镜头的感觉。
      • 70年代欧洲车展,车型都比较小巧。法国人好像目的性没有那么强,走到哪儿算哪儿,什么是天大的事儿?不知道。
      • 3.5.喜欢挖鼻孔、狗狗、雨刮、还有最后走车迷宫。上周我们出去玩,晚上下雨了,雨刮也是会”嗯-呀“的响,我侄子说”这个小朋友一直跟着我们“。
      • 资料馆倒二部塔蒂,最后的于洛,延续人类世目睹之怪现状,呈现过去-自然/现代-工业/未来-太空的箭头指向,蓝色多瑙河开始演奏,真想知道库布里克和老塔对这部电影的看法,除了无比醒目的太空虚无指向,还想到费里尼与瓦尔达…声音营造登峰造极,连海报的字母都像是管乐器,色彩为其风格添彩,“人”在电影中闪耀。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