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字幕,所以翻出贝克特的原著剧本对照着看,基本上一模一样。不过个人感觉,对于这部戏,有话剧版足矣,拍成电影,殊无必要。 |
|
【每一天 我们也都在等待着戈多】这种剧真的是完全考演员啊~眼神 语气都必须到位~没有字幕对着书看~就当练听力吧~但也没多少听的懂的~苦逼~ |
|
没有上帝这件事,把西方人真弄得挺折磨的。加缪的西西弗斯,卡夫卡的城堡。语言的无序,杂乱,世界的混沌,如果没有最终目的,那就没有秩序可以合理存在了。我们就被永远放逐了,在这么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永远等待,无限延宕。真残酷。 |
|
看来我们等不到明天了,我们上吊吧。好。 |
|
我们的人生大多如此,庸庸碌碌,永远都在等待一个“戈多”来拯救我们的灵魂,然而他永远都不会出现。上层人士永远不会记得你,有思想的人大多都会成为上流社会的努力,而庸碌之辈是最可悲的,他们生与死的区别,连个屁都算不上啊。 |
|
#2016.2.3#YouTube#8/10# Irish好像沒什麼口音聽著反倒不習慣了。。誰都知道是暗喻 希望就是還有明天 來來去去的人物畫像和只記得要等Godot的人 話劇就是台詞隨便截句好像都是雞湯真理不明覺厲⋯⋯不明白為什麼會進歷史書 |
|
很考验演员的一部电影,靠眼神和表情 |
|
等待即是虚无的 |
|
世界上的眼泪自有其固定的量。某个地方有人哭起来,另一个地方就必然有人停住了哭。笑也一样。如此,我们就不要去说我们时代的坏话了,它并不比以往的时代更糟糕。 |
|
不要停止说。 |
|
Lucky的那一段胡说输出,和短视频上“意大利面就应该拌42号混凝土………”那位老哥说的有的一拼 |
|
刚才发生了什么?我之前做了什么?说了什么?算了,不都一样吗? |
|
日复一日的等待,在回忆与反复中荒废,时间是挣脱不了的轮回,该来的总会来,但是不会是我们真正等待的,什么都做不了,就在无力中变老。 |
|
啧啧啧,又是一部省钱的电影,从头到尾一个场景 |
|
看了前面一点。不是很好。太严肃了,说话太快(英文版原著在我看来是非常善于制造沉默的)。导演可能有些误会,其实原著在相当程度上是滑稽,幽默的,而忧伤内在于滑稽和幽默之间。YouTube上有个据说是贝克特自己导演的版本,比这个好得多。 |
|
若你连现在都视而不见,别指望依靠昨天你就能看见明后天。人总是在谈论昨天,期待明天,等待某种希望的救赎,却从来不正是现在,荒谬无聊的过着现在,永远等不到“戈多”,树只是默默地生长,不知道过去与未来,戈多就在眼前,即是那新生的树叶。 |
|
英国文学选读课上看的,如果有戏剧演出一定去看 |
|
God out? God is out? |
|
干嘛要用时间折磨我? |
|
还是话剧式的表演。这种经典还是看文字更有想象空间 |
|
时间一久,当年读过的故事也忘得差不多了。谁是戈多,我们在哪儿又在干嘛?里外共振相映成趣。 |
|
存在主义 荒诞主义 怀疑论
如果你有抑郁的倾向,勿看此片,否则自杀的心都有。 |
|
在班上看得///完全看不懂............................ |
|
赞 |
|
把原来的剧本表现得相当好。 |
|
8.4分左右。
上次看通篇废话体的电影是《这个男人来自地球》,但是前者是料定或者假设观众一定相信的情况下,试着让自己去说服别人也相信,是先入为主的手法。而此片则是从来不曾让人相信过“戈多”的存在,却让我们“等待”有了深刻理解。可是电影总归不如文字那样便于展现时间流逝,所以即便是两个小时的电影,也只能匆匆叙述两天之事,导演尽可能让留白给人留下更多空间,我却还是觉得太少了。不过电影依旧很棒。 |
|
这个应该是最好的一版了。 |
|
戈多,是贝克特的第三者,象征了生命最终会有美丽而有意义的结果,只要我们找到那在某处。 |
|
戏剧舞台电影实景化,其实得不偿失,倒是电影版把荒诞变得富有喜剧感。 |
|
优秀的戈戈和狄狄 |
|
或许可以标一个“演过”。只能说当成舞台剧来看很厉害,结尾波卓的话还是小小震到了我(即便借着英文字幕)。等过个几年,把原著完完整整看一遍吧,需要先沉淀一下,就像没读完原著就上台的我演完片段这么久,才发现波卓还要以新面貌与我和弗拉基米尔重逢一样。 |
|
看做一个人的意识流也未尝不可 |
|
荒诞戏剧的代表作之一。思考的问题是戈多是谁?戈多是什么?戈多什么时候来?等待戈多做什么? |
|
通过预置场景对人类存在使命的茫然、权力关系的残酷无聊等等一系列基本命题进行探讨。 |
|
Aye, he will come tomorrow |
|
"...one day he went dumb, one day I went blind, one day we'll go deaf, one day we were born, one day we shall die, the same day, the same second...They give birth astride of a grave, the light gleams an instant, then it's night once more." |
|
至少十年前就听说过《等待戈多》,十天前观看的《听说桐岛要退部》其豆瓣短评有人提及《等待戈多》,而后搜到这部电影就决定找来看下。可惜,这部改编自同名戏剧作品的影片并没有博得我的喜欢。 |
|
方一mac |
|
6。虽然是10年前看的剧本,看了电影发现还是有很多记得的 |
|
笑拉了家人们 |
|
等待戈多的剧本完全不适合被这样照搬式的搬上荧幕,如此密集而富有节奏感的台词十分需要读者的主观参与,在脑中自由地为这些对话赋予节奏,在这些富有灵气的台词被固定地演绎出来时他们就很大程度上地死了。 |
|
—Suppose we get up to begin with? —No harm trying. —Child's play. —It's a simple question of will-power |
|
只是了解荒诞派戏剧的入门,显示出电影在空间上的优势 |
|
比剧本好看太多了!!!!>< |
|
同学说,比那个记忆中郭涛修自行车的版本好多了... |
|
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一段节选,那算是我学的最稀里糊涂的一篇文章。他们的对白和动作意义何在?作者到底在写什么?这些问题一直在折磨着我幼小的心灵直到连幼小的心灵都要变老了。鬼知道为什么这么晚我才来找答案,我的老天🙄 |
|
marvellous performance |
|
一个问题想破脑袋,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
|
戈多迟迟不来 等苦了等他的人 |
|
大半夜睡不着的时候开始看的,看到一半睡着了,早上醒来又接着看。如果让我白天看,可能看着看着就会关掉,自己会想去干点别的,但是不眠之夜欣赏这部片子,正是时候。早上看完之后,感觉不能虚度光阴,也许浅薄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更深层含义留待以后慢慢感悟。
主角们一直在等待,永远在等待,什么都不干就干等着,坐以待毙的感觉。想不起昨天,期待着明天,却不在乎最重要的今天,活在当下,自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