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老教授用英语说出文革时期的遭遇的时候 电影的主题不只是一次记录 从毛泽东到莫扎特 中国人走得很辛苦 |
|
那是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的起点,也是中美蜜月期,每个人都是一脸对外界的好奇对艺术的渴望。最动人的是上海音乐学校老校长对着镜头用英语回忆文革被关在地下室14个月的段落,他说他相信人们都回归了理性文革不会再来,而现在的年轻人看这段会不会觉得他在给美帝递刀子揭中国家丑? |
|
电影的第一句话 中国是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国家 |
|
多好的人民啊!那么多富有才华的人被限制,被压制,一旦松绑,才华就像井喷一样。那么流利英语详细讲自己文革被虐待经历的音乐学院副院长,在1981年,公开接受外媒采访,说出自己的遭遇也是非常勇敢的吧!还有看到那个大提琴家王健了吗?是不是有点像马云,而且是所有演出的年轻人里面最出众的。 |
|
少年时就看过,今天翻出重看。拍的是大师不远万里来中国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感染中国音乐人,实则是向西方观众传达处在开放前夜的渴望接触世界的那个中国的真实影像。文革亦是一条隐藏的主线。谭老的回忆乃是全片最感人的所在。当年的知识分子对于历史不公尚能直抒怨气,如今却只有逃避了 |
|
这是段值得反复翻出来欣赏的影像,不是在于学习它的拍摄技巧,而是感受大师感受真正艺术的魅力。 |
|
中国人还是含蓄甚至羞于尽情释放自己的感情。这是比技巧更关键的。这跟几千年的文化有关,也跟文革的残害有关。全上海找不出一架好钢琴不是很悲哀吗。谭抒真老爷子,像你致敬。 |
|
Stern说 你们7-10岁的孩子都非常有才华 但是17-21岁的年轻人是怎么了 发生了什么 校方无奈的回答 文革10年中断了音乐教育 他们现在能达到这个水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都经历了一段艰难时期 这段看的太心酸了 |
|
与安东尼奥尼作为旁观者冷静观察中国社会的不同,后者用艺术勾勒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以音乐这种世界性语言亲切善意的与之沟通。客观视角下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物质贫瘠但善良勤恳,对曼妙的西方艺术有着诚挚的渴望。没有自由奔放的灵魂的民族,怎么能拥有好的音乐呢? |
|
这部片子以前一直以为叫从莫到毛。两种叫法,含义是不同的。从莫到毛,凭借音乐进入到体制的国度;从毛到莫,是说,一个体制的国家对西方打开门户,走向开放。
Isaac Stern说,当我们拿起一个乐器时,是在表达,表达自己的信仰,表达自己想说的话,音乐能表达的要远比语言多。 |
|
我们可怜的老院长……
另: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 |
|
Isaac Stern演奏时都流泪了,看来我还不懂音乐…… |
|
20年前的一部片子,对现代的中国音乐从业人员仍然有教育意义。 |
|
人们嗷嗷待哺的神韵,好奇而又内向的心态 |
|
1979年的上海居然连一架好钢琴都没有;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用英语讲述的那段wg经历太让人心酸难过了;大师不愧为大师,不管演奏还是教学都特别厉害;小王健太有灵气了!这么小大提琴就拉得这么好,全片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小孩。 |
|
这纪录片太好了~!居然就那么直接的谈起了文革。。。王健从小就一副苦瓜脸,当年还是萌娃啊~!!当年的北京还是蓝蓝的天,还是全是自行车和电车,没有堵车。。。。我还没出生的年代,如今看来觉得有趣~! |
|
比较正面地反映了中国,当然和他们被安排看到的东西有关。毕竟他们不是安东尼奥尼…… 觉得中国的乐队相当木讷,但是民乐就很好,我觉得除了文革,还是文化隔阂的问题。stern的点评比他的演奏吸引人,也许他更适合当老师,特别是在看到学生在他寥寥数语点拨之后表演的东西马上不一样的时候,觉得此人真神奇……李德伦马克思主义分析莫扎特的方式果然让西方人感到费解。小王健和小潘淳的音乐表现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他们似乎是真正爱音乐的。 |
|
中国人都应该看 你是毛泽东还是莫扎特???你父亲呢 |
|
前 |
|
“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表白,而音乐甚至可以表达更多语言” 用激情去演奏丰富的色彩,点亮崭新的人生。 |
|
对于那个年代不错的纪录片,上海那个对美国流行音乐如数家珍的年轻人让人印象深刻 |
|
时在广州 |
|
非常珍贵的影像! |
|
这么多年,我们国家进步了多少呢 |
|
我觉得冲着Stern最末了说的那几句话可以打五星的。“每次拿起乐器,你就是在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个想法一定是你信仰的,是你真正想说的。你必须要觉得,活着必须要有音乐,音乐比语言更丰富,代表更多东西,甚至没有音乐,我们就无法活下去。如果你不这么觉得,就别做音乐家。”做天文学家也一样。 |
|
从音乐到美术都有看头 |
|
节奏!节奏! |
|
大学时候在当代文学课上看的 |
|
让我目瞪口呆的——美丽的螺丝马蔺~ |
|
开放初期可能外事接待也是很各种open-minded 行程安排 东西方对话交流和问答 以及各类活动从镜头中反映出来都是以音乐为媒介的讨论.....可能当时双方的了解甚少 充满了好奇和兴奋。现如今 艺术教育 外交能力突飞猛进 但再也看不到可以媲美这种访问交流活动的成果了 外交辞令越来越妙 无论是顶级大师和乐团来华和出访 还是坊间商演邀请鱼龙混杂 都是一种文化交流繁盛的假象 都化为巡演的场次 票房和招商工具 受邀方也只是客套性交流 公众视野中再也见不到当年那种critical thinking观点碰撞 |
|
王健小朋友好萌哇 |
|
音乐真是有感染力 |
|
艾萨克·斯特恩 |
|
好看,极有感染力. |
|
79年之后的中国还没有完全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在此同时音乐界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第二次闭关自守,另一种是在发展国乐的同时也学习西方音乐。就在国人在从中徘徊时,穆扎犹如毛泽东一样给中国指明了一条方向,带来了新希望,给中国的音乐注入了新活力。 |
|
电视台放过,据说是个音乐霸权主义者。 |
|
其中的弓弦讲解非常有意义,现在就在实施 |
|
给后半段充满着的矮贝 |
|
陈丹青在香港书展上推荐的~ |
|
亦~~~~~~~~介个有点好耍 |
|
珍贵。好听。世界已不同。http://mp.weixin.qq.com/s/ZuRsHGbabHWC_6SgPeuYDQ |
|
Nice,小提琴家里对他的喜欢程度仅次于奥伊斯特拉赫 |
|
许多镜头记录了30多年前中国的田园牧歌 |
|
代表一个时代! |
|
音乐和电影有相通之处
1.用音乐说语言不能说的话2.演奏的时候脑袋里要有色彩3.连贯的节奏比单个的音符重要4.情绪比技巧更重要5.为音乐要献身,都可以把音乐换成电影 |
|
彩排的时候很感人,这才是大师风采。 |
|
一个美好的时代 |
|
近代史作业。。 |
|
10——9分。尽管是纪录片,但还是放在这个大类里了。个人只要跟音乐有关的东西都很喜欢。 |
|
改革春风吹走阴霾,资本主义的小提琴在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都响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