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lm!!film??film.....woman!!woman??woman.... |
|
波普艺术+镜头语言的新尝试,克鲁佐拍这片走火入魔了,倘若真拍完了想必会是部神作。片尾看到了伯特.兰卡斯特,他是去剧组探班的么?希区柯克的《万花筒》什么时候也能这样浮出水面…… |
|
克鲁佐就是个绝顶偏执狂,太个性太严苛,太追求完美,终于让电影夭折。《地狱》的构象是宇宙级的,如果能完成,也许会是比《八部半》更受人膜拜的经典。 |
|
施密德在光影色调离奇变化的视觉实验中异常的妖艳,拍出来会超过恶魔吗,我想必然不会,一部旷世神作足矣 |
|
要是拍成了,绝对是一部惊世之作,实在太美了。 |
|
克鲁佐野心勃勃,过分完美主义又疯狂独裁,导致团队疲惫,男主离开,最后自己心脏病发终于影片夭折。已拍摄的影片情节由于没完成声效后期还是无声,支离破碎的原影片画面加上纪录片式的解读,让一部未完成影片成就了另一部影片。虽然到离世,也没有成片,虽然当时被新浪潮成员诟病,但克鲁佐拍摄的许多画面、反复实验的光影效果和镜头语言非常先锋,明显受到当时op art的影响。即便片子没拍完,其实也超过了某些新浪潮影片! |
|
铅黄深红水晶蓝,电光影里地狱变 |
|
精彩的视觉艺术实验.Romy真是惊艳啊. |
|
日,这部电影要是拍成一定是部佳作。可惜。或者是完美主义,或者真的是遭遇一些困惑,总之,我们无缘观看。 |
|
5.0 如果當初完成了這部電影,應該這部電影會變成所有學電影的學生都必看得教材類電影吧?鏡頭超級很美!羅密.施奈德美麗有范兒!感謝linyu : ) |
|
好可惜,那么牛逼哄哄的电影流产了。 |
|
无缘得见当年惊艳,管中窥豹仍觉光线、色彩、镜头的前瞻,此片虽惨遭夭折,再次证明有成就的大师都在细节上极尽“苛刻”之能事。 |
|
美死了 |
|
光怪陆离 |
|
亨利-乔治·克鲁佐未完成的作品《地狱》,号称预算无上限。影片女主角由罗密·施奈德担当,她演过《审判》和《茜茜公主》三部曲,特别是后者使她被中国观众所熟知。由于影片原创的健康问题,影片没有完成,而这部纪录片则通过访谈、播放原片的片段以及现代的重新演绎使我们对这部遗作有深入的了解。 |
|
喜欢克鲁佐的一个原因是他精确、巧妙、锐意求新,可惜没完成,只能说是天妒英才 |
|
Un mythe éternisé. Le docu restant conventionnel, mais hallucinants sont-ils les essais d'HGC. La recherche esthétique a un prix – la folie |
|
这只是后来导演搜集资料拼凑的纪录片。当年克鲁佐未完成的作品。有Romy耶虽然还是年轻漂亮但从影片中只看到她在卖弄风情。导演迷恋8又1/2所以突发奇想要来部地狱。但说实话看下来并不怎样。 |
|
2009/12/10@金馬 |
|
amazing~~ |
|
作者导演的悲剧 |
|
导演的专制难免会导致失衡,不过这多少也是艺术的另一种突围形式。总之,不为艺术献身,就别淌专制这个浑水就是了。 |
|
20100705 @ home : impressive. love the experimental shots. c'est avant-garde! |
|
“完成作品,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观念” |
|
这片里的罗蜜施耐德可比梦露性感多了。。。 |
|
伟大的发现! |
|
克鲁佐之所以没排成这片子还是因为想法太对难以驾驭呵 |
|
如果克鲁佐收起固执与专横,放下完美之上的原则,那么 L'enfer 也许能够按期完成,激起一层狼?绝有可能!在特效蓬勃发展的80'年代来临之前,现代艺术的各种视觉冲击还不够吗?! |
|
克鲁佐未能拍出(看了他的推运 那个时候SP月亮=NA冥王星 SA太阳=NA冥王星)的“无预算上限”的、原本只在掀起一场电影革命的顶级心理电影巨作,靠音效、光影、色彩和他喜欢的欧普艺术来呈现“嫉妒使人面目全非”。克鲁佐本人说这部电影起源于他患失眠症的经历,他想将自己受失眠折磨的经历(长达十年)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就此花了50页的篇幅去书写故事主角的10个困惑。 |
|
做项目必须要有预算控制!必须要有死线!【敲黑板】啊克鲁佐的这些试验都好厉害 |
|
大师也会迷茫,一样会崩溃 |
|
是一部不错的纪录片,幕后花絮什么的一直都很感兴趣,克鲁佐确实很有才华,但他还是在初期高估了自己造成了巨大压力,在后期又低估和苛责自己,最终导致心力交瘁。所以光是有才华还是不够的,成功需要健康的心态。 |
|
2010.纠结的一部电影。 |
|
2010/4/4 9:00pm SP 如果這部電影能拍完的話, 相信應該美絕。 |
|
真实的光影世界,虚幻的梦魇。 |
|
电影巨人克鲁佐的遗作追忆,简直是醍醐灌顶,仅仅一些未竟的片花和实验镜头就已经美成这个样子,可以说把影像直觉抒发到了最大值,岂是惊艳可以形容,语言已经失去任何意义 |
|
乔治克鲁佐将内心困境写成剧本,却在拍摄过程被电影渗透出来的焦虑、抑郁反噬,电影始终未能完成,但仅从片段便可窥见《地狱》之惊艳。
【嫉妒】是电影的核心,乔治克鲁佐尝试用变形、扭曲的世界带来视觉上的不稳定性,用彩色胶片和递进叠加的声效来辅佐营造神秘幻象。这在有电脑特效的今天来看也是前卫的。
光影在罗密施耐德脸上游走旋转那几组镜头太惊为天人。
如果《地狱》真的顺利拍摄完毕,应是一部惊人杰作。
(夏布洛尔《美丽的折磨》虽然剧本和大量镜头都采用了《地狱》的设计,但如此对比下来夏老师确实只借鉴了个皮毛。) |
|
就像是探险,随时遭遇不测。 |
|
没有成片很遗憾,看过纪录片更可惜。http://dl1.c17.sendfile.vip.xunlei.com:8000/%5B%E4%BA%A8%E5%88%A9-%E4%B9%94%E6%B2%BB%C2%B7%E5%85%8B%E9%B2%81%E4%BD%90%E7%9A%84%E5%9C%B0%E7%8B%B1%5D.Henri.Georges.Clouzots.Inferno.2009.DVDRip.XviD-WRD.avi?key=bcd14b8a86975cb2bb5a005080156edd&file_ |
|
完美主义成就了乔治克鲁佐 却让世界失去了一部好电影 Romy太美了 |
|
克鲁佐最后的爆发,还好有《女囚犯》,否则真是影史一大遗憾。 |
|
试验性的东西,好可惜Clouzot生错了时代,如果是现在一定超越所有导演,这是他当时表现得焦虑的真实原因。一个人,远远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件幸事。 |
|
为偏执喝彩 |
|
Lost in La Mancha二号,只不过在这里,未完成留下的画面要远比幕后的故事精彩 |
|
同为天蝎男,克鲁佐拍摄遗失的杰作时的心理感受在我做后期时完全能够理解。更令人咋舌的是哥伦比亚公司给予克鲁佐的无上限资金和完全自由发挥空间,更令深陷囹圄的我暴哭。 |
|
导演或许无法真正再现一部克鲁佐自己都完不成的电影,但还是通过当年片场各界人士(科斯塔-加夫拉斯是副导演之一)努力再现了一个烂尾工程的方方面面。受《八部半》刺激决心搞实验,就没想到克鲁佐如此老练的导演居然也会走入举棋不定彻底拖垮项目的迷失状态中,累瘫助理拍过无数test后又折腾实际演员反复拍,男主不堪折磨离队后一度找JLT来顶然而呆了几天啥都没拍就又离开了,最后只留下几组无比迷幻美丽的罗密演男主妄想中的魔女,然而还是这句话能留下无数美丽gif的电影未必是好.. 总算他百般尝试的霓虹迷幻美学之后在《女囚犯》中能用上 |
|
太可惜了!流产的这部作品,还确实挺诱人的。波普艺术,扭曲空间,强调人物内心深处的世界。玻璃杯中的扭曲面孔,各种五官重叠的画面……视觉造诣相当深厚。 |
|
和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不同 亨利-乔治•克鲁佐的地狱并没有宏大的主题 依旧照其偏爱 挖掘人性之幽微 虽然终未能成片 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对电影视觉技术的尝试和突破 片中对克鲁佐在主演不辞而别后四处寻找替代演员时的表现手法 与片名不谋而合 这不只是克鲁佐拍摄的地狱 也是他自己的地狱 |
|
从内容角度很值得一看的纪录片,完全依托原电影的魅力,加上一些采访,制作方式没有任何特别。另,片中有句话,当时的新浪潮派常挤兑C,说他不会improviser,好玩~ |
|
766 W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