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Anna和年轻Anna都很漂亮 |
|
4/10/2006 7:30pm SirRunRun |
|
复习旧blog时发现在标放看过,我其实不太记得了但blog里我对此片评价很好,就四颗星吧。 |
|
从最后一次割离到最后一次相见。最后姐妹的理解居然是要依靠一方的坚持和另一方的平复情绪。战争和种族清洗作为大背景当然脱不了关系,但是这样迁怒于亲生家人,几十年来不相见,情绪已经上升为仇恨了。所以结尾必须要用一方的死亡来化解这份怨恨。剧作就太功能化了。 |
|
战争不仅仅破坏了被侵略者的家庭、还击碎了所有爱好和平者的心、 |
|
被嫌弃的妹妹的一生…………比起生活优渥的姐姐,妹妹真倒霉,虽然有些细节交待的不清楚(比如姐姐的男友怎么就从荷兰的小饭馆被抓到布痕瓦尔德的?妹妹的丈夫怎么从国防军变成SS的……)整体还是很动人的 |
|
國家擬人化之作:姊姊是德國,妹妹是荷蘭,那種種尷尬,種種誤解,都是二十世紀上半扭曲的歷史所造成,而和解總是來得太晚……全文:http://hou26.org/zeta/children06.htm#p |
|
电影量的积累的后遗症的直观体现。 |
|
这样的思念,是一种温度…… |
|
【先补標】DVD影碟收藏,再准备看看高清版本
*2022/11/6 DVD影碟132分钟再看 |
|
姐姐是野地的菊花,妹妹是温室的花朵。妹妹对姐姐的交恶其实恨的是自己,是她造成了爱人之死。责怪外因而不肯承认自己有问题,这是妹妹从年轻到年老的态度。战争当然罪大恶极,但不是造成姐妹隔阂的根源。环境、经历,对生活的认知不同,才是最大的差异。 |
|
从开始到结尾不断触动 看过最好的二战电影没有之一/德语在荷兰语的衬托下显得那么好听 |
|
剧情很精彩,吸引大众的题材
|
|
最好的二战片之一。切入角度独特,表现幅度广阔,表演精彩自然。 |
|
战争令亲人反目成仇 |
|
姐姐很可怜,承担了德国遭受的恨,妹妹很可怜,他的犹太未婚夫那么美好。她俩一个快乐的时候另一个正经历悲伤,直到最后的原谅,终于双生又回归一体。 |
|
非常喜欢David,妹妹的未婚夫,他可以吸引任何女人 |
|
姐姐被德国农民收养,受尽虐待,因信奉共产主义,被农民暴打,离家出走。妹妹被荷兰有钱人收养,接受良好教育。二战开始后,成年的姐妹见面,姐姐不肯离开德国,并歧视妹妹的犹太人未婚夫,姐姐和德国军人结婚,妹妹的未婚夫在集中营被杀害,战争结束后,姐姐找到妹妹,妹妹发现姐夫是德国军人,赶走了姐姐。老年的姐妹再度相遇,重归于好的当天姐姐死了。外国人认为环境塑造一个人,所以他们努力创造一个好的制度,中国人认为要出淤泥而不染,只要求个人,而不创造好的制度。 |
|
“如果德国女人都像你,我们的国家就有崭新的前景。”我记得有人曾经说过类似的话。 |
|
姐妹俩不同境遇的镜头切换简直了!值得推荐
令我费解的是就因为观念不一样就会与亲姐妹闹掰?原谅我无法理解……
另外电影题材不错,但是总觉得拍的后续差点意思……在表现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战争之下的普通人的生活这些方面,电影还不错。
还有20多岁的妹妹好美啊 |
|
娓娓道来的故事。姐姐没有错。妹妹没有错。是时代的痕迹。 |
|
看了一半没看完的片子 结尾什么样来着 |
|
相依为命的两姐妹,因为种种原因,从小便天各一方。相思之苦萦绕心间,化作一封封倾诉衷肠的信笺,却因两个家庭不同的价值观留中不发。长大后的二人偶然间重逢,本以为误会烟消云散的她们,却因两国不同的意识形态再次产生分歧,而后两人的人生轨迹,更是伴随着战争的阴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姐姐的丈夫战死沙场,妹妹的未婚夫惨死集中营,而战后两姐妹的再次重逢,也因为这一切悲惨的遭遇,让矛盾彻底激化,从此开启了长达几十年的形同陌路。最终,她们在白发苍苍之际第三次相遇,终于在姐姐一番伴随自白的回忆里解开误会,而后姐姐在妹妹怀里安详离去。一波三折的情节发展,两姐妹不同人生的鲜明对比,都是影片亮点。当然,你可以说叙事上过于流水账,妹妹对待姐姐过于苛责,但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设计,才能更加烘托出把战争下亲情的无常和坚固吧。 |
|
生活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两个姐妹不同的人生观和道路。在姐姐死后,妹妹最终还是原谅了她 |
|
战争改变了双胞胎的人生,摧毁了她们的回忆。可怜的安娜,可悲的萝特,二人的亲情不应掺杂战争罪责的问题... |
|
小时候的她们互相成为彼此生活的信念。但是却被自私的大人们阻隔,长大后相见一起睡在床上就像回到小时侯。但是妹妹是无法理解作为女仆的姐姐的生活是如何难过,反而苛责姐姐不该为纳粹说话,姐姐不可能到她的世界去依附她 ,毕竟妹妹自己是没有独立的。而且这里面的伯爵夫人我感觉似乎对安娜有某种感情。安娜一生只得到丈夫短暂的爱。这些是拥有很多爱的妹妹无法理解的。最后安娜去看妹妹被赶出家门,太令人伤心了,她什么也没做错啊,而且因为叔叔的虐待安娜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安娜最后说如果当初她们的去处互换或许现在不同了。其实如果当初妹妹到了叔叔那里可能根本活不到成年。最后还是安娜主动找妹妹和好,妹妹拥有父母丈夫子女的爱,但是姐姐安娜除了妹妹一无所有了,所以她如此执着修复姐妹之间的关系,好心疼姐姐安娜。 |
|
不错的题材还有完美的配乐 |
|
動人劇情 融入糾葛掙扎 不喜歡飾演老年的姐姐的演員表現 |
|
我发现西方人每天念着圣经,告诫着人们和自己要赎罪要怜悯,到头来还是不断的给自己挖坑,因为自己所处的困境向身边的人发泄着自己的愤怒。人可以不宽容,但得明事理。 |
|
德国双胞胎6岁分开,姐姐跟叔叔,妹妹跟姨妈,在二战前后有了截然不同的成长轨迹。心疼姐姐,这个妹妹不要也罢,好多地方都没讲明白,比如为什么姐姐被叔叔暴打,为什么长大后妹妹知道信件一直没寄了,姨妈对另一个外甥女那么无感呢,还有44年姨父吃小灶是咋回事,以及妹妹这个对姐姐执着的仇恨简直不可理喻。 |
|
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妹,自幼被不同的亲戚领养,与不同的人恋爱,属于不同的阶级,过着不同的生活,二战爆发,她们因此走上敌对的两端,这种误解,直到她们生命的尽头…… |
|
()左右命运,左右认知,左右人心,还左右亲情。
悲情是基调,不幸是主流,人间不值得。 |
|
还是好几年前大晚上收着央视六套看的,没看完,但是很好看 |
|
一般般,看一次即可。 |
|
在Eindhoven同学的家里看得落泪 |
|
从头哭到尾 |
|
我來自光明與諸神,現在卻被流放,與他們分離開了……我的心,你堅持住,開始熱愛生活吧……我要活下去。 |
|
十分钟 |
|
一个人物两种命运 |
|
对战争的反思,非常有意思的角度。 |
|
我的最愛 |
|
还行. |
|
补添加 |
|
从小找到大的电影,看完意味犹然。 |
|
一直对历届杀进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决赛(现在叫最佳国际影片)的欧片(广义泛指还包含加拿大与拉美)情有独钟,是孜孜寻求的目标,终于入手全球唯一蓝光版本——BD25的荷版,自然先睹为快。其实早在D版DVD时代已收已看,印象颇佳。时隔多年温习,情节基本忘光,依然感觉不错,多年以来,欧洲二战背景的佳片层出不穷,可见创伤之深。又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
|
请在有生之年善待你爱的人。 |
|
daiding |
|
好希望最后姐姐没有死,妹妹好歹结婚还有个女儿。。。。。 |
|
有几处剪辑真的不错,故事也不错。但是整部电影有点像在记流水账,估计那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主要还是因为题材吧! |
|
剧情很好,就是女主成年和老年选角差一些,完全不像孪生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