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位 女房东 最后一次的爱~~~~~~~~~~~· |
|
三星半。“我不吸烟。我不会化这样的妆。我留长头发,穿干净的鞋,早上七点起床。我已经申请离婚了。”勉强做了一场死气沉沉的爱,只是更确定了一切覆水难收。整个故事都发生在幽闭的地下通道和狭窄的店铺里,镜头像基氏所有早期纪录片一样紧贴人物,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逼仄感。基氏本来花了9个夜晚拍摄,但第十个夜晚他决定推倒重拍,一夜完成。 |
|
28/7/2006 8:00pm bc |
|
这是一部雕琢精致的影像版微型小说,在基氏电影中,真实而精妙的细节总是随处可见。 |
|
自制中英字幕:BV1vg411w74V|闪过瓦伊达的《婚礼》海报很惊喜 | 基耶第一部剧情片,力求真实,拍摄辛苦 |
|
一部有关婚姻的短片,没有结果的挽回。 |
|
逐渐感受到以前喜欢基耶的那些部分//空间和人物关系息息相关 再由这些延伸出关于表达和电影的那些 |
|
地下通道墙上的海报恰好是瓦伊达的《婚礼》 |
|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年短片之一。求复剧情注定拉锯闷,心理时间比物理时间还要长。全侧,半侧,俯角,三种煎熬,但她不掩饰些许小小得意——食物链顶端所固有的自矜,兀自一个乐句。拂晓,踏进一片茫然晨光的背影。 |
|
人行地下道 Przejscie podziemne (1974):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4s41137QQ?p=11 |
|
覆水难收 |
|
爱情早已失去了神采和光芒,冰冷阴郁的人行地下道里,短暂重逢的分居夫妻只是再次见证了爱情的死亡。 |
|
用纪录片手法拍的剧情片,跟《十诫》主题相关,试图挽回失败的爱情。 |
|
大师对爱情的观点是一如既往的悲观敏感。 |
|
空间、场所、内外。身份、关系。开合、主次。闲笔。 |
|
5.0 大爺就是大爺...短片的時長,電影故事的容量,選在人行地下道展現這個小小的婚姻故事實在太妙了,拍的也好。人來人往的地下道,腳步匆匆,相互間沒有瓜葛但又有所關聯。櫥窗裡的小故事,一點點心碎和挽回,尊嚴,兩性的對峙,玻璃窗般的易碎。 |
|
15/7/06 BC Kieslowski 短片三 |
|
基耶的第一部16:9宽荧幕作品(IMDb条目里甚至都写错了),开始尝试较长的剧情短片,同时还是能看到纪录片摄影手法。
从车站外景寻找带入到商店内景中,主要部分是在内景的男女双人戏,以对话逐渐交代展开两人的情感前史。用泼墨到玻璃窗产生冲突并推动转折,用报纸糊在玻璃上分割内外部空间,用报纸缝隙产生窥视外部视角,围绕一个点就能做出挺多有意思的安排。 |
|
2006/07/28 |
|
没整懂 |
|
vs-1754 基耶斯洛夫斯基早期短片集 |
|
这个短片旨在展现一种微妙的氛围。一对即将离异的分居夫妻身处一个日间拥挤嘈杂却在夜间突然变得冷清的环境之中,他们用一层单薄的报纸遮挡自己并与这个世界短暂地分隔开来,既在对对方如今的生活做着试探,又一面做着挽回或抵抗。被隔绝的外界又不断地刺穿这层二人世界脆弱的屏障——突然从街对面窜过的人群,忽而在窗外驻足的行人,以及最根本的,不断催促着离去脚步的时间;最后的挽回就在这被不停打断的试探中草草结束了。天刚亮时,跟随着摄像机走过潮湿的地下通道,带来的是每对在熄灯后的商业街漫步,在深夜火车站等候分别的情侣都体验过又难以言说的落寞感觉。 |
|
修复情感的主题,偷窥镜头很妙。 |
|
故事编排有些刻板。其实它也没有多少故事,但总是让人感觉不好。一直拍摄纪录片一上手剧情片可能有些不舒服。细节、对话以及对人物的凝视用到了剧情片中。片段式地下通道内的即兴纪录,也就是纪录的一部分,鲜活而有生命力,但一旦涉及剧情就呆板。偷窥的摄影很厉害。 |
|
【【稀缺资源】基耶斯洛夫斯基 短片作品最全合集(1966-1992)(全中字)-哔哩哔哩】 https://b23.tv/8X51ezS【p11】 光影的运用很棒。 |
|
在挽回她的路上,他迷路了。找到她之后,他说,我后悔了,我向你道歉。她说,我和你的好朋友上床了。他说,这不是真的,你是为了羞辱我。他们抱在一起。他坐火车,一个人回去了。 |
|
值得注意的是玻璃内外,玻璃橱窗这次成为基斯有力的表意工具,逃避、封锁,本以为可以安全和留住爱人,然而该出去的欲望始终会释放,你压根抓不住。 |
|
虽然没有看出来是妻子(以为只是女友),但着实被两人在逼仄的橱窗前的互动感迷住了。看得出来基耶斯洛夫斯基日后的一种风格 |
|
启发了空间认识 |
|
基本上跟后来十诫的主题一致,基耶洛夫斯基实在是太喜欢探讨婚外情了,人行道里的礼品店,狭小的空间,手持摄影,特写镜头,当基耶的演员真不容易啊。哈。 |
|
没有了爱,就会只剩下挑剔 |
|
质感真好,半纪录半剧情式的基氏敏感与脆弱。 |
|
基情不可减 |
|
用28分钟记诉一段穷途末路的感情。 |
|
空镜太棒。 |
|
婆娑的光影使得暧昧的关系也如环境一般不明。 |
|
开篇的正能量和全片形成对比,漂亮!男主从外部世界出发寻找妻子工作的商店,他的内心世界。花店从一个连通外界的场所逐渐往内收成一个私密空间(玻璃橱窗依次被大灯,污泥,废报纸所遮蔽,但仍留缝隙可以看到过路人)再亲密的时刻都有外面的人投下的阴影。基导,氛围感大佬 |
|
基导的剧情短片,一开始还以为是纪录片。故事主要发生在人行地下道的商店,隔着一层玻璃这个想法很喜欢。贴报纸的时候想着可以留一个孔往外看,也果然拍了。故事讲的是尝试挽回婚姻并失败的一夜,温情仍存,激情已逝。 |
|
可怜巴巴的男性视角就很萌哈哈哈~! |
|
很微妙的情感變化,很細膩,拍的很好。 |
|
连英文字幕都找不到,只好三倍速撸过了,唯一搞明白的是男主没能顺利把女主推倒。 |
|
大量的近景和特写,匆匆而过的行人,留不住的爱情。 |
|
拍的挺美的 |
|
7#基耶斯洛夫斯基开始向剧情片方向发展,通过对话和镜头展现二人婚姻中的矛盾,已经有很多细腻的东西了,也慢慢形成了他对于爱情中的道德焦虑的思考 |
|
很妙的场景选择,人行地下通道,窥视人来人往的过客,主角追求自己的感情,却没想到最后自己成了对方的过客,淹没进人海里,人最终并不分享相同的命运。
男主角两次在通道里穿梭又回归的戏份,完美把握了住了那种若即若离的疏离感,就像和通道中路人的交往,一瞬间的点头相识,一辈子的交错而行,这期间生怕妻子拒绝自己从而变成那些过客,忐忑难耐。
地下人行通道的空间就构成了一个人际相处之间的特殊距离,不远不近,远却可观可触,近却无法驻足深交,但终究是冷淡的距离占了上风,它形成窜动的人流,贯进通道,潮涌而去,不留下任何的痕迹。 |
|
有導二的感覺 |
|
第一部故事片拍得还可以啊,从报纸洞里跟拍通道里人们的各种活动,这种模拟主观视角的镜头好妙啊,克日什托夫真是个妙人!剧本也写得挺好,晕晕。 |
|
橱窗里外的窥视和被窥视,一段关系内外的出走和挽回。 |
|
导演的镜头真的很特别。 |
|
既是地下世界(私人感情事),又是展示橱窗(世界窥视处)。
拍了九个晚上,第十个夜推倒重拍。
启用了职业演员,又用纪录镜头记录他们的即兴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