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再见萤火虫 La disparition des lucioles (2018)

    最近更新: 2025-05-19 HD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La disparition des lucioles 2018 1080p WEB-DL AAC5.1 H 264-v99[EtHD][3.78GB ] 详情
      La disparition des lucioles 2018 1080p WEB-DL AAC5.1 H 264-v99[EtHD][3.78GB ]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暂无剧情简介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9 IMDB 7.7 全集
      RSC: Measure for Measure
      2019
      剧情片
      英国

      一报还一报

      RSC: Measure for Measure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24小时限免福利。这部根本不是HE,而是惊悚结尾吧。做坏事的摄政没有得到惩罚,反而有了一个爱他的妻子。唯一被吊死的是说公爵坏话的人。女主始终没有逃出被性胁迫的陷阱。公爵玩弄权力,随意操控所有人的命运。这一切太像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男人都又渣又不负责任,利用权力胁迫玩弄女性。摄政说,who will believe you, my false outweighs your truth. 实在太像黑箱里面的描述。看不到女性的出路。
      • 婚前性爱若缘于真情,便是最圣洁的;道德若遮掩虚伪,便是最下流的;法律一旦沦为私器,便是最可怕的。摄政王胁迫修女用贞操换取亲人的生还,可合法的慈悲怎可与肮脏的徇私并肩而语?监督缺失后,权利滥用,德不配位,公平正义被践踏……人们有理由对手握大权的人要求更严格。 性别政治古今未变,面对修女的揭发警告,摄政王反问“谁会相信你呢?”直到更大的强权介入才获得些许怜悯,可强行拉郎凑对也不过是另一种权利滥用。 好在四百年后MeToo发声了。
      • 这版超于预期,难道竟要感谢人类兜兜转转400年毫无进步?尽管作为“问题剧”,最后的婚姻肯定是值得商榷的,但依然要感谢老莎对性别霸凌与政治强权的揭示;RSC的复排虽然一贯规矩但扎实,角色基本都可信,背景的小小转变和老臣的性转也不乏亮点。读剧本去吧,拿出来反诘今天的强权者依旧掷地有声。
      • 女人生育了男人 男人却摧毁女人
      • 莎剧解锁又一部,惊艳的是四百年过去了,人性还是一如他所刻画。强权、性勒索、Metoo。摄政安杰洛的独白,瞬间让人想起“身为神父恋红颜”的弗罗洛。伊莎贝拉得以全身而退,只是幸运遇上了有意援手的公爵,也就是更强的强权而已。事实还证明,强权的目的从来就不单纯,翻手为云只是等闲。(亏我开始以为公爵只是个吃瓜大叔! 密谋戏是好看的,但这种含着玻璃碴的所谓大团圆结局就…不是说每一对cp都凑好就叫Happy Ending的,只能说现实也是现实的。伊莎贝拉帮玛丽安娜求情的桥段…虽然圣母,也很现实。 题外话1,演孕妇的姑娘谢幕时也是坐在轮椅上的,所以是真的请了一位disable的演员?那就很妙了。 题外话2,1950年的版本导演是彼得布鲁克,女主角Barbara jefford的颜值比这一版有说服力得多。
      • 结尾嗅出了一丝丝讽刺的意味。表达有点浅,外加情感转折有些生硬,但莎翁剧的主题放在任何一个年代都不会过时。“理智会阻止她,因为权力会为我撑腰。”一个人平时再才华横溢,再克己复礼,在权力面前本性都会暴露无遗。如果是现代版改编一定会很有趣。演员素质高自不必多说,这个版本的优势在于条理清晰,节奏明快,但乐趣相对就少了些,细节打磨得也不够,不过我倒是很喜欢第二幕开场的歌者和行刑前的热闹。前者伴着黄色明亮的背景,是一种喜剧中的忧郁;后者在诉说生死这么严肃的命题时,却是一种悲剧里的玩笑。
      • 一个常看常新的故事。四百多年前,它以揭示君主强权,专注道德层面的问题剧立身;而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可以在舞台中呼应着越战与水门事件对世界格局的冲击;即使是去年Hugo Weaving参与的澳片,视角跳到移民话题之上,依然收获肯定…足见剧作本身无与伦比的魅力和前瞻性。今时今日,在RSC改编设置的处于世纪之交下的维也纳,又完成了对#MeToo背景下的精准回响与共鸣。那些问题从未真正走远,也始终拷问着对权力、性别以及人性不曾歇息的关注。【“Lucio”的扮演者是《驯悍记》手捧鲜花的Joseph Arkley小哥,我竟然看全了,幸福~】
      • 二百年后不会见证花开,四百年后世界依然不变改,莎士比亚要是知道都要气死(这版好好看啊镜面绝了
      • 不是莎士比亚最好的,但主题还是能够突破时空和地域的局限,水平比普通的剧就是高一些。公爵塑造得最好,他是一个好人,却也有很强烈的私心,表面上他反对安杰洛滥用权力,但最后权力回到自己手里时,他也无视法律动用私刑、强占见习修女为妻,同样抵抗不住权力带来的诱惑
      • 喜欢镜面的舞台设计和对女主角Isabella结局的处理方式,其它方面就很中规中矩。权力滥用、伪善、女性在强权下的话语缺失,一方面因为这些问题在400年后的今天依然广泛存在而感到无奈,另一方面又为400年前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而惊叹。
      • rsc版《measure for measure》好看,因为对原作的时代背景改编不大,所以台词更原汁原味,就是我爱的那股子莎味儿[二哈]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其反映的对政坛对权利对男性霸权的反思能适应各个时代,比如当下的metoo,比如鲍毓明,等等等。遗憾是最后的结尾略显仓促,慌慌张张地便安排了角色的命运,让犯过罪行的恶人与工具人般的女性角色成婚,岂不又是一个悲哀结局。
      • 伪神父的公爵在狱中劝导判了死刑的弟弟的对人生和死亡的感悟排比句很有韵味。 到最后才懂了之前两主权人镜面映照的设计,一报还一报不一定是善报,本身也成为伪善的。 这剧本后劲挺大,慢慢反应过来所有的果与因都在人物选择到实践中对应了起来。。。
      • 权力会腐朽人
      • 在优酷看的新现场限时免费播放RSC版,顺应米兔风潮做了些改动,把原著的时代背景从17世纪改为20世纪,又把公爵助手和监狱长改为女性,结局时的那段沉默也做出了精彩的修改,有的版本最后伊莎贝拉沉默着微笑代表她接受公爵求婚HE,RSC版最后伊莎贝拉是沉默着欲哭无泪地哀嚎,表示她并不愿意嫁给公爵。本人对这个改动十分赞赏,在我看来公爵在对所有人施加恩惠后提出求婚,这个举动并没有比安杰鲁的性勒索高尚到哪里去,他只不过比安杰鲁更懂得如何给自己的欲望套上一层伟光正的壳儿罢了。另外,这故事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在我看来也不是绝对的好人,都只不过是为了各自的目的而蝇营狗苟罢了,谁也没比谁高尚多少,不过这样的人物才真实啊。
      • 舞台设计依然加分,故事依然是老故事。
      • 情节设计巧 就是啰嗦了
      • 喜欢这样的三面台。
      • 极限操作薅到了限时放送的羊毛。伊莎贝尔的演员太棒了吧( ˃̶̤́ ꒳ ˂̶̤̀ )结局最后的沉默也是厉害。舞台设计化繁为简却效果惊人,几次被那面镜子惊艳
      • 4月25日晚8点-4月26日晚8点 优酷
      • 昨夜子时,本想一鼓作气看完NTLive的限免莎翁剧《第十二夜》。结果无意中发现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SC)也推出一部限免莎翁剧《一报还一报》。男人嘛,总是喜新厌旧,立刻转到新页面。核心主题是权力不受监督而滥用。去年上演时很是契合“MeToo”运动,今天观剧与当下的“李星星”等案呼应。上半场的紧张压抑把观众带入伊莎贝尔的两难境地,会有刺痛的感觉。下半场公爵主导审判,莫名其妙全都宽恕了道貌岸然的安杰洛,来了个“皆大欢喜”的Happyending。编导是不是对“法理”有什么误解,从张力十足到非常泄气。表演真棒。这个剧场其实是三面台,好有趣。
    • 豆瓣 6.9 IMDB 7.1 HD1280高清中字版
      A Fábrica de Nada
      2017
      喜剧片
      葡萄牙

      破败工厂

      A Fábrica de Nad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从结构上讲有点散,但是创作的意义非凡
      • 这是一部集体创作的电影,映前见面会时,导演说这部电影有5个编剧,其实一部非常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只是后半部分加入了音乐的元素。片子很棒,其实就是一个工人自我管理工厂的实验,面临破产失业的工人如何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资本主义。
      • 需要拍3小时吗?只喜欢鸵鸟出来的高光时刻
      • 少见的葡萄牙电影,三个小时却只有英文字幕,看得我好吃力。但是它是个很有探索精神的作品,把剧情、纪录、舞台剧巧妙地、反复地揉合在一起,极有趣、丰富地讲述了工业时代结束给世界带来的众多问题。如果有中文字幕我会获得更多的享受与乐趣。
      • #HKIFF#惊喜,破败萧条的气息很喜欢。用真正的工人拍出了纪录片感,因为真实才有力量。加入社会学家的介入观察角色也很棒,政治的学术讨论和实际发生的世界融合得毫不生硬。片尾才知是致敬一个存在过三四十年的真正的自治工厂,有点厉害。遗憾之处是跳过了工厂是如何走上正轨的,这是最难的部分
      • 2018506 三星好片
      • 生硬紛雜的資本主義批判電影,算滿有意思。
      • 0610 50±
      • 三小时长,意外地好看!透过一个电梯工厂的倒掉,几名工人间互相抱团又起疑的微妙心理,还有他们各自的家庭生活,探讨资本主义的终极命运,并进行了工人自我管理实验。用了很多纪录片拍法,甚至采访,也偶有舞台剧乱入,总体时代性和真实感很强。“中国人都开上了车,抽起了雪茄,但也笼罩在污染之中”
      • 很简单的剧情,变换各种手法,试图改变因时长而带来的烦闷,烦闷却不烦闷,就是忒冗长,毫无必要却又胜在时长。
      • #2018IFFR# 2017年双周的费比西奖,也在平遥颇受好评。有法式辩论电影或者纪录片式的段落还好,歌舞片和摇滚片还乱入就真是神经刀了。摄影的近景运动镜头很有力,拍出了胶片质感。虽说闲笔太多,主角身上戏有点散,但又形不成群像;不过影片确实图解并讨论了当今世界无解的多重矛盾,反思了左翼运动
      • 3.8
      • 2 APR 2018 (4) 優雅地無聊、市郊破落的空鏡。就是喜歡,私人醒多半星鼓勵。。。
      • 原以为只是一场简单的工人罢工,展现一群乌合之众的失败?当知识分子介入这场罢工,就变成一场运动,当地下的枪被挖出来,就有可能演变成一场起义。当今的时代,工人压根就没有起义的想法,反抗的是一个无形的制度,是非常虚幻的反抗。只有工作和金钱才是最迫切的东西,工人的自治是为了把工厂重新运作起来,知识分子也在这家工厂进行工人自治的实验,双方都获得满足。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到底是自我瓦解还是自行修复没有答案。
      • 好久没看这么长的电影了。
      • “啊!!!世界!!!你总是在伤害我们,但我们爱你。”“光亮、阴影、热量、愉悦、悲伤友谊、希望、出生成长、吸大麻、工作、去世、再来一组,欺骗、诚信、回忆、幻想、面包、酒、香肠、牛奶、山羊、猪 ...疾病、治愈、死亡、永生、复活。现在算什么?短暂的历险吗?现在,在这个时空,仅此而已吗?等它结束了,我们会发觉吗?”
      • 前半部分非常达内兄弟 后半部分剪接全崩 一顿乱炖 新导演拍三小时戏就是red flag
      • 以一部分为论据交错论证另一部分
      • 3.5 非常多形而上的讨论,三小时看下来非常费脑
      • 工人阶级电影
    • 豆瓣 7.4 IMDB 6.8 BD高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
      2019
      剧情片
      法国

      上帝存在,她叫佩特鲁尼娅

      Господ постои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四星半,很喜欢。这个电影厉害就在于非常有力量,从剧本到摄影到表演基本没有弱点。从佩妮娅跳入水中一刻电影就熠熠闪光,让人眼睛不想离开一秒。对白幽默感十足,摄像机镜头到现实的几个转境拼接也很有意思。对马其顿保守社会的抨击切中要害,还是第一次进主竞赛的女导演,大爱!
      • 四星半。历史学专业本就工作难找,若是相貌还不加分,连母亲都会看你不顺眼。可就是这样的境遇,马其顿女孩Petrunya却始终保持本心。趟入仅限男性的水中寻找十字架活动这潭巨大浑水,拔得头筹,令马其顿社会的男权重压、宗教中女性糟糕的处境都暴露无遗。尤其是电视台女记者介入后,多视角镜头的展现,更令诙谐的台词变得立体。女主角Zorica Nusheva用其脆弱、坚毅并存的面眸,令影片宛如现实。
      • 一个十字架引发的马其顿女权风暴,直男癌和厌女症共享同一张嘴脸。女主要的不是十字架,而是“我的东西我做主”的权利。可悲的是在男权至上国家,女性连存在都被当成一种挑衅,我很担心中国正走在这样的道路上...
      • 欧荣和王全安的金熊悬了
      • 2019第一部年度十佳出現了。
      • #69th Berlinale# 主竞赛。也算是主竞赛的小惊喜。影片讲述一名大龄待业胖姑娘在遭受又一次求职挫折之后误入宗教庆典现场,抢走了“只能男人参加“的神圣十字架,从而引发了一系列风波。父母,朋友,教会,警方,检察官,宗教狂热(直男)群众,媒体女记者和路人都有不同程度介入和冲突,精彩台词非常多,比如来自路人的神吐槽“如果上帝是女的呢?”(另外:学历史的女主角最感兴趣的历史时期是”中国革命“也真是大礼包式的惊喜笑点哈哈哈),对马其顿的社会现实和对女性生存的现状抓得也很准确。主教和警察局长互相推卸责任那段戏实在太精彩了。很大一块情节发生在警察局,剧作结构和矛盾构成非常像[无主之地]。虽然最后烂尾了(几乎整整少了一幕戏啊),但是仍然是最佳编剧的有力争夺者。
      • 从【-但那是男人的头 -这样她会过得更开心】到【还给你吧我不需要了,你需要,他们也需要】,一个女性挣脱牢笼的过程。源自真实事件,结果恶劣但未引发社会足够注意和讨论。片中最重要段落发生在警局封闭空间中,宗教、政府、女人、男人、媒体,各种现实中身处牢笼的元素被迫在电影的监狱中相遇,令国家和社会积弊的问题浮现和被讨论,导演由此在片内完成了她想在片外达到的目的。佩特鲁尼娅确是上帝,受难复活,回看仍在笼中人。身为历史学家的她知晓机关,轻巧又厚重的用一个还十字架的动作,把宗教的、传统的、历史的束缚都交出去,换回解开枷锁的钥匙。真实原型后来无法在家乡生存,逃离祖国;影片则有个略显积极的结局(但结的过于仓促),但环境仍是白雪一片,破冰太难真有希望吗?影片在事件发生地拍摄,今年又有一个女人抢到十字架。7/10
      • 我电影节喜欢有仪式感的收尾,今年柏林最后一部去远一点的haus看了主竞赛唯一遗漏想看的,幸运排到了最后几个空座。故事其实很简单,讲马其顿一名肥宅女偶然间在比赛中抢到十字架,尽管她不信教,仍执拗地不还给野蛮的男人们,双方在警局里对峙的故事,非常符合今年的女权主题。老外的笑点真的清奇,全程笑得超夸张。有个跟我一起排队的意大利长发小哥哥很热情nice,排到座位后超嗨,把他的巧克力塞给了我和检票员姐姐。看完电影他又特意在人群中找到我,高兴地说了句明年见!然后快乐地飞奔走了。真好,柏林下次见!
      • #Berlinale2019# 这都已经是后罗马尼亚新浪潮时代了,怎么还会这样拍片呢?导演经常难以抵御大场面的诱惑,在必要时刻远离主角,而去塑造一个群体的象征性姿势,导致人物非常不连贯。后面在警察局里,根本就没有有效塑造紧闭感和恐怖感。只觉得是警局一日游,所以踏雪回家也毫无分量。另外,我帮片子想了个港译名,《我執到了上帝那話兒》。
      • 69th Berlinale 目前为止加短片看了20部,这是最惊喜的一部,全场观众掌声最持久。历史系毕业失业女孩在警察和教宗,媒体和传统宗教男权之间,轻盈得如同一支蝴蝶。
      • 在哈萨克斯坦电影节上看过,忘记写记录了。人物刻画很不错,有社会及历史内容。
      • 牢笼里关着仇视的恶犬,圣殿里供着歧视的神灵。当十字架被女人抢走,是对上帝说谎还是对民众强权。女人从男人手里抢走了摄像机和十字架,一个丢了工作一个丢了荣誉。给她夹克衫的警察羡慕她的勇敢,看警局里的同事竟然不敢反抗。谁是披着羊皮的狼,套着人头的假人,谁将政教合一,惩罚生而有罪的灵魂。
      • #Berlinale2019 这得拿金熊啊。(2019年度十佳备选了)
      • 【马其顿】关注这个小小国家正在日益升起的电影力量。用非常争议的“女人和男人抢十字架”作为事件开局,渐渐加入了关于宗教、女性、性别歧视等诸多社会议题的讨论。而且很重要的是,它并非一味地愤世嫉俗或苦大仇深,又在当中装满了这个“中年无业废柴女”对自我的无畏调侃以及一点点浪漫元素,所以会感觉和Petrunija的角色离得很近。义愤填膺的记者、改变想法的老妈、给予支持的闺蜜...会发现这不仅是无处宣泄的个人宣言,而是一个族群和国度对的勇敢表达。
      • 我算看透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崩坏,从开始愚化孩子开始,从欺辱女性发轫,从碾压“少数群体”过渡,从自相残杀兴起,从古至今,无论西东,无一例外。
      • 一个在社会、政治和宗教上都有丰富延展性电影,但却画地为牢地自困于一场毫无意义的警察局“缠斗”中,最终沦为一个空有“口号”,但毫无真正思考的肤浅幽默剧。
      • 娱乐性很强,有趣,“好看”
      • FILMART, 小打小闹, at HKCEC
      • 看完循环Ari的God is a woman
    • 豆瓣 7.6 IMDB 6.6 1080P
      La virgen de agosto
      2019
      剧情片
      西班牙

      八月处子

      La virgen de agost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真好。虽然与hers或manivel选择在日常情境中寄托的情感完全不同,但最后达到的心境却是近似的。这种情感主导的内向型表达也让结构组织变得更不引人注目,脱离来自日常情境的束缚。
      • 西班牙的《夏天的故事》,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女主简直就是社交女皇,看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女主得了新冠,这就是个悲伤的故事。
      • 寻找幸福,嗯!哦我的天,又是一股美妙的清风~~~ 和侯麦背道而驰的一点在于侯麦的日记时间卡通常意味着和前一日的事件断裂,而在这里却只是事件的继续开始,但也有可能只是马德里人总爱一夜不眠。
      • 和侯麦相似度很低,因为它完全不旨在导向任何人际的、外在的联系,而只拥有一个向内的视角,并基于此,借助日常的动作和对白,使人物的内在延伸至城市空间中,提炼出一种属于生活的超验。正如月圆之夜勃发的精神力量,升腾。也因此,比较的对象应是mikhael hers,maren ade和nadav lapid。
      • 很潇洒。
      • #Orcas Island FF# 八月里的寻寻觅觅,寻我与忘我。闲适静谧而恣意,如此清新盛夏。但清心寡欲的表皮下终究还是隐藏着一颗躁动不安的欲火。这么好的房间,“为什么我们不做爱呢?” “Virgen”和“Virgen María”,“Agos(tino)”和“Agosto”,这个梗玩得好(不是
      • 陆续看手册去年的十佳,果然又是这款。它的这个事件的编排很有趣,每一天都是与陌生人的搭讪和交流,没有目的性的叙事任务,只在一些细微的变化之中看女主角的内心如何泛起一丝丝涟漪,回过头来一想,才会发现细节上的味道。
      • Glasgow Film Festival06 色彩好侯麦 好细腻 喜欢
      • 0連結的談話OK?!125分鐘大概祇有5分鐘有連結。在電影院看簡直煎熬。出去上個廁所,在場外,tg好友詢問要不要繼續看下去。我説女主角是個金牛座女生,30多歲的處女,我一點連結都沒有。她回我説,等我到30多歲可能就有連結了。她鼓勵我繼續看下去,結果我又入場把這片看完了。OK FINE 看完依然沒有連結。
      • 舒服 @ mk2 bastille
      • summer !!
      • 作為馬德里的旅行導覽,這部電影算是製作的非常成功。女主的murmur往往產生一種世代的特性,與流連在大城市無法安身立命的遊魂之感。視覺、攝影、美術、裝設都巧心佈置,唯獨劇情缺陷難更上一層。
      • #OIFFvir 私心偏爱这部片,前半段一直让人梦回去年夏天马德里,类似的经验唤起强烈的共鸣。片中主角等待或者发呆片段与真实时间一致,营造出了时间的实感,更容易代入进去。主角经历一段创伤后,重新探索自身与实境和虚境关系。因为内在的矛盾和变化,表情中总是透露着局促和不安全感,尽管她已经努力尝试打开自己。于是在和陌生人的对话中,解构情感化的因素,只在乎由他人激发出的联想。最终获得了“盛夏的果实”。不用identify身份后,去讨论一个人及一个女人的细腻变化,甚至以为是女导演拍的。但是宗教的部分不明所以,找到爱情也不是好结局。插曲不错Soleá Morente - Todavía,“I really want to watch that film, I’ll go back tmr.”会有奇遇噢。
      • 从海报就认定会喜欢的果然没错。摄影机机械的制造一种情绪的主观,这侯麦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无论是色彩画面风格立意都是轻巧的,结尾处女受孕却毫不落俗。我可太吃这一套了!!
      • Maybe a little bit anti-stereotype but still nothing special.
      • Eva的N次奇遇。同样是人物的反复交错,如果说Alor Setar是时空的往复循环,那么马德里则呈现不断变化开拓的纵深。生活的给你的灵光乍现,就如受孕的处子,诞下的是继续前进的信仰,于是我此刻如此渴望接触一个陌生人,和他分享平静的夏日时光。
      • ʕ•̫͡•ʕ*̫͡*ʕ•͓͡•ʔ-̫͡-ʕ•̫͡•ʔ*̫͡*ʔ-̫͡-ʔ
      • 拍了个夏天。同样喜欢前半段,后半段也是有些扯了,最后落在男人上有点俗套。这女主简直是social queen啊…
      • 还算引人入胜;三星全给女主的表演 诚实又不着痕迹.
      • #27. CL# as a bystander 享受片刻被环境音包裹 / 如果是“忘记了一个故事 只记得当时听完很开心” 那就再好不过了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