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近年来少有的诡异的动画手法讲述了一个晦涩恐怖的寓言故事,从童年阴影的集合投射至对政治和宗教阴霾的想象,和难以启齿的罪恶;难忘的还有毛骨悚然的歌谣,动荡不安的光影以及殉难式的制作过程; |
|
留意到一個小細節:桌子的抽屜上貼著口袋妖怪的貼紙。 |
|
@ucca |
|
风格诡异恐怖,真是动的画的鬼片。。故事也暧昧不清不知所以。从水平上看远不及史云梅耶。 |
|
我觉得要看懂本片,
首先要了解皮诺切特时期的大致历史,更可以看一下艾玛沃森的《尊严殖民地》了解相关背景,
然后可以多看几部史云梅耶练练手,试着揣摩魔幻主义手法的寓意,
最后就是用解构主义观点打碎,重组,更深程度的解读。
其实,以上都是我胡诌的。 |
|
对照真实历史,以封闭房间造成沉浸式浸染,但是相对地,开展空间也变得很小。整部动画讲述着她如何(被迫)培养和扩大两种心魔,一种是邪教组织的恐慌心魔,一种是逃脱之后的孤独心魔,前者吞噬它,后者反噬它,而其实逃脱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智利的整个统治政权如此,即便逃离了“尊严殖民地”,也只不过是来到了一个更大的殖民地而已。 |
|
一部相当惊悚的定格动画,浓重的暗影游移、光线的无穷变幻如粘滞的梦魇,不仅形成观众的视觉压迫,更指代片中始终无法逃离恶魔阴影追逐的玛丽亚身处桎梏;利用纸片、油漆、玻璃等材质打造的黑暗房间永远处于流动状态,暗指无法栖身的臆想乐土,主观视角切入,玛丽亚如上帝般营造岌岌可危的小世界,无缝对接的一镜到底,想象奇谲,瑰丽幽深且惊栗异常。政治隐喻繁复缭乱,直指彼时智利政局的动荡,以及纳粹邪恶势力的暗里吞噬。 |
|
用巴赞话说,一部柏格森主义的动画片! |
|
从一开始就让人不寒而栗的恐怖黑童话, 用精湛的技术和无穷的想象力把噩梦美学发挥了到极致(据说当时殖民地里的德国人平时都称智利人为schweine(=猪)) |
|
形式上看绝对是影史动画片最佳之一了。1.一镜到底的同时肆意打破二维与三维的界限,生成一种真正意义上永恒流变的动画,一如柏格森的绵延,记忆、情绪、当下的感知、思维与想象不断混融、交相渗透,复杂暧昧,无以言表,无法参透。2.形塑本片后现代性的另一创举在于对繁复多样的材料的原生态呈现,一如非定型艺术般令人着迷。材料的拼贴、混搭、刮擦、刻划、分解与重组不间断地进行,而物性便在物与物的碰撞与互动中彰显出来。3.多重画外音旁白与片刻不停的森林中的自然声效或人工音响进一步加剧了文本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与童年阴影般的可怖寓言一道演历为一个人、动物与材料轮舞与游戏的场域,极具魅惑性。4.德语与西班牙语的无序穿插,恍若纳粹幽灵般的心中灰狼,以及套层结构故事中的故事,都让人不寒而栗,细思极恐。(9.0/10) |
|
这里面有种族歧视,有纳粹暗示,有政治隐喻,有人性讽刺,小女孩玛利亚是德国人,遭到囚禁性侵虐待,负责看着被殖民地囚禁的孩子,孩子里面黑头发的叫做猪,玛利亚先是放走了三个孩子,被罚了,所谓的不许说话就是囚禁,于是玛丽亚办法带着两个黑头发的小孩逃跑了,玛丽有同情心,但是仍然有着德国影响内心深处也把黑头发的当做猪,但是她不讨厌不歧视而是教他们德语让他们和她生活在一起,同时她也就组织了自己的殖民地,她想他们服从她,教育他们服从听话,但是他们不听话玛利亚就烧了一把火想毁灭这里,但是他们都没死,玛利亚内疚至极然后彻底把他们当平等的德国人,又生活了一段时间,没什么吃的了,于是人性的恶出现了,两个小孩想吃了玛利亚,怕玛利亚回去求食物暴露,但是却被搜索的人发现,玛利亚没被杀死,然后恨透了这些猪,重操旧业。 |
|
“她吃掉所有的浆果,弄脏她的裙子。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跳舞。” "Lass dich nicht kleinkriegen, lass dich nicht kleinkriegen." "Tengo mucha hambre. Tengo mucha hambre. Tengo mucha hambre."童话,耳语,民谣童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奎氏兄弟,史云梅耶和一切配合镜头角度的平面透视技巧,颓败干枯却鲜艳得分不清真假的花,屋里自生的层叠树枝繁复叶片,动物长出手脚成为人类,再被树干包裹成为植物。"Hambre. Hambre. Hambre" Maria Wehrle, 被捆在床上即将成为被Ana和Pedro吃掉的食物。-对殖民地封闭集体社区的恐惧却还是逃不过独自一人饥寒交迫身陷危险的妄想恐惧,但用上这样艳丽诡谲的魔幻主义视角,用狼来表示纳粹社群的manipulation,你看到的不是残酷、罪行和政治洗脑,而是希望破灭放弃挣扎时的梦魇、凄凉和走投无路。 |
|
导演的野心极大,不仅想做一部美学体系完整且独立的定格动画,还想讲述一个完整的隐喻故事。电影以真实存在过的邪教组织“尊严殖民地”作为故事的背景,用碎石、玻璃、布带与墙面为观众创造了一场视觉奇观,这是一部完成的动画,也是一部创作中的动画,观众可以看到血肉的生长与消失、空间的构建与崩塌、时间的流逝与折返,环境的压抑和绝望也透过主观视角进入观众的眼睛————一切都在眼前发生着。
P.S.如果摒弃画外音、缩短电影长度的话,也许《狼屋》会是一部更出色的作品。 |
|
叹为观止,动画真是无所不能。 |
|
用粘土、塑料、纸屑堆造的动画世界,在平面与立体的构图间窜动,在颜色与质地的流动间漂移,为流变的隐喻打造了一个极尽想象的艺术空间。无孔不入的大灰狼始终侵蚀着莫须有的桃花源,用孤独、贪婪、自私一步步引诱Maria走向崩塌瓦解。而所谓大灰狼,究竟是根植于人性深处的弱点,还是大肆吃人的独裁政权,又有什么差别呢? |
|
大半夜的看这个,用青岛话叫瘆得慌,这应该是童年噩梦般的黑暗童话吧。 |
|
全程充满维度变化和怪奇诡异感的定格动画,呈现形式脑洞且令人不寒而栗,仿佛藏着一种殖民地侵害下逃离环境却不离本源的自褒隐喻。 |
|
感谢丁老师推荐。看完了主持人说拿奖了。走出电影院门小哥哥来搭讪顺便送了我海报。 |
|
不仅是视觉体验这么简单,而是一场魔幻的关于材质的盛宴,一次手工制作的伟大纪录,平凡的时空在创作者的奇想下变幻出无限的美丽。 |
|
可圈可点之处无外乎:三维与二维共在,场景切换的奇妙,让人感觉像是一镜到底,以及不避其嫌的呈现出人物的生成过程。真是一部在形式上彻底的时间-影像,导演用隐晦的定格动画触及了当代生命政治的核心议题:赤裸生命。 |
|
4.5 1.奇绝的想象力和奇诡的风格,极度夺人眼球,不输《蜘蛛侠》并列年度最佳动画。2.在“封闭空间”不断转场的一镜到底,非常形象的呈现了时间的二维性、空间的流动性和无限性(尤其是墙体的变换),契合“绵延时间”。3.主题呈现上形式同《残缺影像》,符码信息量很大,靠长评区勉强看懂了电影要讲些啥。不过其实看不懂也没事,前两项足够封神了。。 |
|
噩梦一般 |
|
这要是个游戏也挺吓人的,想起台湾那什么游戏。 |
|
狼与玛利亚是大“房子”,玛利亚与两只猪是大“房子”之中的小“房子”。一方面,玛利亚是狼的“狗”,想要逃离“房子”,尽管“房子”一直警告她逃离“房子”不会有好下场。而另一方面,玛利亚却是两只猪的“房子”,束缚着他们,叫他们不要离开。小“房子”终究还只是大“房子”的一部分,当冲突的时候大“房子”还是更为重要,所以结局,让玛利亚这条“狗”,彻底的、心服口服的重归于大“房子”的怀抱,而玛利亚这间小“房子”则被狼所摧毁。当时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心头一颤,经历了一个小时的“房子”与“狗”的故事以后,那句话真的让人恐惧。 |
|
在密閉空間的牆身上繪畫造成定格動畫,厚重顏料難以洗淨的特質使每一個動作都成為「沾污」空間的舉動,無可避免,必然如此,像生存的條件。以膠紙造成的立體不斷被拆解又重組,雖本源同一但隨時易位成為加害者和被害者,像操德語的狼說:妳是否感受到我,我一直在妳裡面。夢魘的盡頭就是現實。 |
|
C / 一种手工节目和童话故事碎片杂糅黑化的既视感。最有趣的还是通过材料的堆积-分解来打开一种新的时间绵延可能,甚至部分地通过破坏场面调度来完成场面调度?虽然视觉一开始惊艳但越到后面越觉得无法靠近具体的叙事,毕竟同样对历史毫无了解看《扎马》和《魔鬼时光》并没有如此隔膜。可能创作者还是有点执拗于“翻译”历史了? |
|
非常鹿特丹的一出实验动画,真人纪录片打头尾。由简单线条开始,描出森林一间屋,又上黑白颜色,最后变成了黏土定格动画,画风黑暗梦呓扭曲诡变,不乏惊悚恐怖。 |
|
如数学般越迈向艰深便越高度抽象化,突破了各类元素之间简单的四则运算,文本以一种高等运算法则被卷入(比渗透、侵蚀、回旋更高维度的动作)影像中,这种庞杂、繁复、精妙的运算和作用直接造成了观感上的混沌,使其成为一个数学题一样的谜(观众的观看成为一种指向快感而非寻求作者意图的解题),但至少我们能从谜面上感受到这样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即画面通过不断变形、扭曲、夸张所直指的乃现实的魔幻与荒诞。 |
|
太厉害了,很好奇很多场景如何实现的 |
|
7.5/10。充分发挥了动画电影的想象力,惊叹的场景切换,每一场都包含了极大的信息量。男声的“玛利亚”让我打冷颤。明显的政治隐喻(智利动荡),有丝宗教意味(圣母玛利亚)。75分钟感觉经过了150分钟,拉长了时间,单一的风格消减了热情,没有让人迫不及待的“钩子”。 |
|
活活看的严重审美疲劳。。。。 |
|
看的很累,创意层出不穷但所幸母题是一以贯之的。把它的标签加上恐怖,因为它代表着虚伪和恐惧。 |
|
形式挺先锋的,有点诡异,但看了半天不知道在讲什么。 |
|
惊奇的美纹纸+胶带+涂鸦定格动画!虽说到后段有些炫技和冗余,但有着无法无视的才华横溢和炸裂惊喜感。韦斯安德森将定格动画(《犬之岛》)变得越来越精细和写实,好像反倒消解了定格动画存在的意义和特异性,而这部仿佛又重拾并抬高了定格动画的价值。这种无缝转场(特效缝合的长镜头)以及随着镜头视角逐渐“从无到有”地建设场景和角色形象使人想起《至爱梵高》,然而处处可见的粗劣废弃感点染着故事阴暗深沉的背景和情绪。多处使用表现主义和立体主义等现代美学技巧,无惧穿帮地展示固定鱼线和胶带更添写意感,正放倒放结合体现定格制作高超技巧。叙事上,低吟的深沉男声、电视机中以及台词反复指涉的狼、民间神话故事、被视觉化的潜意识恐惧,复杂、交错的故事网络跟象征元素结合在一起,带出一则关于智利历史的黑暗童话。 |
|
四星半//视觉上完全是另一种想象力呈现 梦魇如此精妙 形状前卫 技法绚烂//几乎是动画被电影人喜欢的原因清单//由于一方面过强而另一方面则在对比之下显得较为单薄//故事会讲不下去的 |
|
叹为观止啊,我还能说什么呢,做到极致,刷新你的视觉观念,这样的电影不膜拜还等啥呢 |
|
被囚禁的人总会在墙上涂写,讲述是一种绝望。整个影片材质的贫乏反映了当时的饥饿和贫穷。意念总是从墙上浮现的,再大大不过房子。故事讲不下去了,只好把自己变成鸟,不断飞上同一棵树。 |
|
又是一部挑战了我的视觉想象力边限的动画电影……很久没被动画这样震撼过了。乍看如同废墟一样的作品,在我眼里却宛如定格动画的神殿一样精雕细琢、庄严又崇高。 |
|
特地先看了2015年的《尊严殖民地》再来观影,然而却没料到《狼屋》的故事却表达得如此晦涩另类。对我而言最大的亮点在于艺术风格,有些许杨·史云梅耶黏土动画的感觉,但又独树一帜、别具匠心,其千变万化且一镜衔接的诡异影像谈不上多喜欢但感觉很赞,好多时候都想不出主创们是怎么想到并制作出来这样特别的定格动画。 |
|
纸屑逐个帧电影,看不下,自己标记一下。 |
|
直接进我的新千年动画电影前五,视觉呈现超乎想象,故事背景和历史梦魇也结合的完美,看的全程惊掉下巴 9.6分★★★★★ |
|
只看了預告。五星就定下了。 |
|
电影非常不错,定格做得非常好,可能自身对这段历史的不了解,对电影认识的不太深刻。 |
|
定格动画和碎片化的视觉呈现与故事,都是一种后现代的碎片化叙述,在被解构并将解释权完全交给观众的同时,电影艺术的边界也被彻底打破,你说看到和理解的就是你自己。 |
|
補馬克全州的片。5月。可以說算有點可怕了。但重複的技法似乎又帶來種“循環”的感覺,有點生理不適感。 |
|
靠动画片的优势达成了一镜到底,稍显拖拉在所难免,但是观赏性极强,对定格动画时间和空间上特性的开发都达到了近乎“开天辟地”的高度。形式五花八门,内容也足够充实,连“屋”这一形式本身都构成隐喻,全程瞠目结舌:“这种程度的平面与立体空间无缝衔接是怎么做到的!”、“玻璃板原来还能这么用!”。
创造力、完成度和主题的契合度都甩手法相近的《更大的图画》十几条街(人家做的还是75分钟长片!),感觉史云梅耶也已经被后浪拍在沙滩上了。 |
|
自我陶醉其中,却不尊重电影。对定格动画的想象力,已经遮掩并影响了剧情。就像《至爱梵高》,电影本身变成了一场形式秀,一件没意义的事情就此诞生了。 |
|
光影游移,黑暗现实,一镜到底,叹为观止。 |
|
8.1 胜利者书写的黑暗童话,梦魇一般的画面和和音效太压迫人了,实在是吃不消 |
|
2018422 四星佳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