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go fuck yourself!" 远远超出预期。小本的执导能力有很大的长进,拍得远比《城中大盗》优秀。一个精彩的故事,不乏娱乐性的细节,再加上正面表扬好莱坞在外交以及政界作出的贡献,这部电影已经提前杀进了奥斯卡的提名名单。选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实在是太聪明了,哪个加拿大人会不喜欢? |
|
我觉得这种电影伟大之处不在于电影本身,而在于“本电影根据真实故事改变”,每次看到片尾那些原型的照片出现的时候,我就对这个牛逼的世界肃然起敬 |
|
整体优秀的商业佳作,但还不至于加冕。传统的好莱坞叙事结构和人物塑造,大量借鉴70年代美国政治惊悚片,优秀的剧本改编/剪辑/摄影/艺术指导,AD的配乐更有强大竞争力。小本将幽默惊悚巧妙平衡,逃亡戏让人坐如针毡不能呼吸。故事契合当下时政,完全天时地利,有望大热颁奖季。 |
|
这是本年度在影院看过的最棒的英语片了,流畅又不复杂的故事、极度正确的政治立场(美加友好!)、娱乐性的发展部分(约翰古德曼和阿伦阿金真是太棒)、顶尖的场景设定还原70年代末、顶尖的剪辑和执导,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奥斯卡最大热门! |
|
当空姐宣布你们可以饮用酒精饮料了,六个人喜极而泣,所以这是关于六个酒鬼的故事。在最惊险的时刻,电影打破了隔阂,并触发了彼此交流的欲望。这个事件本身就很有意思,以虚构的摄制组拯救人质,又是真实事件改编与政治惊险。为了营造惊险在结尾弄了很多危机,紧张感确实很强,只是觉得用得有点过 |
|
本。阿弗萊克人帥,導技也好,幾部類型電影都拍得好看。關鍵是不賣弄,不在類型里灑狗血,溫情橋段點到即止,技巧雖老套,但規矩講故事,整齣戲都在講怎麼拍電影,拍電影要注意“細節”,“信任”,要“全情投入”,要熟讀劇本(最後就算聯合製片人也要對劇情娓娓道來) |
|
Argo fuck yourself! |
|
電影的力量,電影的勝利。 |
|
能打六星么!节奏把握得太好了,剧情有张有弛,剧终所有人鼓掌,然后驻足看彩蛋。 |
|
政治题材和好莱坞娱乐的完美联姻。剪摄编剧各种准确,导演在幽默和严肃间的平衡把握,似乎吃定了导演奖。至于刻意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个人英雄主义和政治问题的弱化等,这部片在现时好莱坞体制下已做到最好了。 |
|
上个月加国和伊朗"断交",今晚又在此片中看到伊朗要加"付出代价"。电影中出现了1948戛纳影展评审大奖奖杯,事实上那几年戛纳因为没钱并未举行。。。 |
|
10/12/2012 Edwards 14首映。今年除了《月升王国》外最好的上映电影!1. Ben Affleck当导演比当演员更有天赋,远超预期故事非常赞; 2. 布景故事人物化妆外加充满颗粒胶片感的画面真实得像是纪录片;3. 片尾走字幕时感动得一塌糊涂;4. Argo fuck yourself! |
|
美国电影果然难逃工具的命运,平常时期用来传递价值观,非常时期用来解救人质。 |
|
故事性极强,紧张氛围贯穿始终,特别是末尾机场安检那段如履薄冰。就是美式主旋律结尾有点小狗血…… |
|
很重的前戏,却没有换来期待中的高潮。 |
|
执导的第三部电影就提名奥斯卡最佳导演?这可是诺兰至今都还没做到的事情!片子细节出彩,编导演各部门都精致准确,可也因此少了几分灵气豪气。不过最后那幅画把一切都升了个华。 |
|
分分钟紧张刺激值四星,最后一星是给美国政府的!这么狂气的人质解救计划也就美国人能想得出来哈哈哈哈 |
|
当一切狗血的营救计划被冠以“真实事件改编”,不得不感叹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美国电影牛逼之处就在于传输他的价值观,当你沉浸在解救人质的紧张气氛和英雄主义时,忘记了是谁在干涉它国内政,是什么使这些人身陷危机。 |
|
太高估的作品,完全是选题上得当,政治上正确的投机之作。值得肯定的是道具部和服装部很下功夫,对70年代的历史还原真实,细节考究。内容上,贴了个暗讽电影圈的边,“最后一分钟营救”用到没边,结尾个人英雄主义意淫味十十足。 |
|
美国片里所有的牛逼人物都自带修复破裂家庭光环。 |
|
原本怀着5星的期待,结果每往下看30分钟便失望地扣掉1星。影片开局气场强大,建制也算引人入胜,直至闹市那节都还维持在4星水准,但接到高层取消任务的电话起便正式宣告本片已无戏可唱,只能借助内部阻力做点恶俗文章敷衍了事,靠反复玩一分钟营救来制造高潮苟延残喘,就这结尾还不忘自我煽情一番。 |
|
期待有点高,实际还是不免沾染了好莱坞套路的几分俗气,个人英雄主义,一边倒的政治倾向,英雄司空见惯的家庭问题,援救总要擦边有惊无险等等,但优秀的叙事节奏和故事的真实性让电影增色不少,非常讨好北美本土观众,奥斯卡提名提前入帐。 |
|
鞋拔子脸还是挺能挑剧本的嘛,这个政治上无比正确的电影很受美国佬的欢迎... 不过哥觉得还是太脸谱化了,对伊朗背景单一化 |
|
整部电影的每个方面都很完美,就连小本那张扑克脸的演技都和这个角色完美贴合,绝对是今年颁奖季的大热门,当然主旋律的政治惊悚片想最终登顶前途也不太乐观。最后一分钟营救的经典商业片模式,精准的摄影和剪辑,行云流水般的节奏,个人英雄主义和主旋律价值观始终让观影情绪热血沸腾。★★★★ |
|
超棒,五星大推荐。 冷静精细,丝丝入扣,相当有分寸感,拿奥斯卡最佳导演都当之无愧,身兼主演也很克制。不了解历史的前提下,看这个片子紧张到手心捏汗,节奏控制精准,这种紧张不是戏剧内在结构互相牵制完成,而是类似伪纪录片真实还原历史的在场感造成,希望是明年奥斯卡的黑马。 |
|
就这样?卡车追飞机?就这样没了?!有努力营造的时代感,假拍片也很有趣。伊朗的暴乱,令人怀疑安家楼也有被攻陷的一天。但全民皆敌和家庭维稳的段落,未免太像在完成指标了吧…… |
|
还以为是多牛一片儿呢…… |
|
这流水账叙事加面瘫表演竟然能被捧成这样? |
|
非常讨巧的命题作文,尤其考虑到今年发生的驻利比亚大使事件。小本的剪辑让电影节奏一如既往的凌厉,但好莱坞式的嘻哈风格过于明显,难以压住严峻的史实。作为商业片来说非常成功,但与牛X的真人真事相比就有点匠气了。啊,go fuck yourself! |
|
剧本大赞!情节与情绪推进的技巧玩得一流,层次叠加,烘托渐进,高潮力度明确,拍摄完成也圆满达到水准。 |
|
BEN FUCKING AFFLECK ! ! ! 太好看了 |
|
很工整的电影。没啥不好的,但目前也没看到有啥亮点。等蓝光出来再看一次。 |
|
1. Argo, Fuck Yourself 与 ah, go fuck yourself 谐音。 2. John Goodman真是老谐星,脸颊上的两抹”绯红“看起来真健康。他曾经演过科恩兄弟的电影《谋杀绿脚趾》和《巴顿芬克》。3. 碎纸机不靠谱,通过人力可以拼出来。4. 美加友谊那时很深厚, 现在?5. 我在六个人质里看到了丑女贝蒂和Howard的影子 |
|
惊险纪实电影的典范之作。各种好,不一而足,包括那些好莱坞的自嘲。假以时日,小本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导演的,他的节奏和调度的感觉太好了。其实看完后最大的感触是,如果这些人要逃离北京,八成会死于飞机延误的。 |
|
美国爹真伟光正 |
|
真是主旋律啊……不过,那时电影发明还不到一百年吧,或者说简直就是对即将到来的电影一百年的最佳献礼,所以你想,这是个多么离奇的多米诺事件,期间少一块牌,我是说,假如以后那六位幸存者的后代在接下来的历史中发挥了任何重大事件的驱动作用……上帝是奥斯卡最佳导演,因为好莱坞就是他发明的! |
|
非常典型的美式主旋律,本片其实是丧事喜办!真实事件中原本用于营救人质的军事行动因沙漠导致直升机无法正常飞行而不得不放弃,更糟糕的是在撤退过程中C130运输机竟还和直升机相撞导致严重坠毁事故,算出师未捷身先死,电影对此几乎完全没有提及。另外导致这次人质危机事件的主因就是美国极力干涉伊朗内政才引发如此强大的反美情绪。伊朗不仅没有成功世俗化,因为逆反效果反而成了宗教气氛极重的国家,美国起到了很大的反作用。但电影则通过娴熟的技法巧妙地包装成了英雄主义故事,最后追飞机真的太假,现实中是飞机飞走后才发现的。能获颁奥斯卡BD多少也因好莱坞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本选择这个题材多少显得有些投机。电影最大的亮点其实是对七八十年代的高度还原,演员的妆容和原型高度相似,今年中美互关大使馆事件未来是否会被影视化呢? |
|
我抢你石油,换你的领袖,饿死你全家,在你家盖房子,说是我的领地。你暴乱闯进来,挟持我做人质,这个做法震惊了我们文明世界,于是我拍了个电影。我文明的抢你,你却暴力打我,无法做朋友。震惊这个电影的世界观,还有佩服跪舔美国人,跪舔奥斯卡的姿态…不知道导演到伊朗会不会被揍死,我都想揍你 |
|
这事如果发生在现在,是不是还得买通IMDb添加一个假电影条目 |
|
约翰韦恩才死了六个月,美国就变成这个德性 |
|
最烦好莱坞的这种题材 |
|
约瑟夫是囧脸,莱昂纳多是皱纹脸,贝尔是扭曲脸,阿弗莱克是呆脸。 |
|
阿弗莱克已然是个高度成熟的导演了,他对影片内外的情绪把控都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准,但是整体看下来确实有点老派,少了些惊艳,没有其处女作《失踪宝贝》给人那种"我操"的惊叹;两处剪辑印象极深:剧本试读会和美国人质现状的对比,最后时刻追捕与逃离的相互掣肘。 |
|
人又帅片子也拍的挺好真讨厌555 |
|
说句题外,开头那段介绍伊朗历史简直惨不忍睹,另外整体风格偏左,因此扣一星 |
|
最后追飞机那个桥段完全没必要,为了营造那种紧张气氛嘛?你这让伊朗人怎么看?这种革命军不是搞笑的吗?我妈都说这不就是红卫兵的行为.... |
|
Argo的成功不在于经典案例的电影改编,不在于勇敢地挑起向来敏感的美国和中东地区国家的政治议题,更不在于向世人宣扬一种政府间友好合作营救人质的英雄壮举,Argo最值得称赞之处在于其巧妙地将一个非常偏纪实题材的枯燥政治题材设置得悬念重重危机四伏,把观众变成了走钢丝的杂技员随时有坠地的顾虑。 |
|
欣赏此片的沉重和认真,至少它让我看到了一场真正的国际间的营救行动中,环环相扣那些的细节,当事人真实的情绪和思考。而不是如007和碟中谍所表现的那样,CIA的特工一天到晚靠泡马子和耍帅就能拯救世界的。 |
|
【Argo, fuck yourself!】棒极了的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电影。政治动荡的环境里,生命如草芥,在电影中,和演员们一起同呼吸共命运,感受着那时的紧张刺激以及面对死亡时的恐惧,现场还原和体验感十分强烈,电影做到这份上,导演已经很牛逼了。当然,不能忘记的是那些善良的人们,加拿大人和伊朗女孩 |
|
也没有多么好看,所有的惊险都相当刻意,总是差那0.01秒。美国人喜欢是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太美国太主旋律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