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片儿还有三个人能拍出来,让·皮埃尔·热内、库布里克······还有姜文! |
|
美国视角的朝鲜战争(实为借韩战讽刺越战),以很低的投资获得超过八千万票房成绩,彻底击败了服务于越战的政治片《巴顿将军》,不过在奥斯卡上本片败给了后者。讽刺的是这两部看待战争一贬一褒的影片都是福克斯出品(婊子就是这样炼成的。正如钓鱼岛的归属,百度中文版说是中国的,日文版说是日本的) |
|
反映朝鲜战争却没有一处战争场面的镜头。罗伯特奥特曼通过这种近乎刻意的叙述手段,以达到一种对战争的调侃以及对所谓“美国军威”的嘲弄。野战医院的军医们整日不务正业,不是跟护士们打情骂俏,就是相互挖苦陷害。在种种笑料和喋喋不休的斗嘴中,影片打破了以往好莱坞影片中对美国军人形象的完美粉饰 |
|
简直太贱了这帮人,但好喜欢啊哈哈哈!听说当时奥特曼跟制片人闹得很僵于是里面那个非常贱的广播说话就是模仿的制片人的语气,哈哈哈哈哈 |
|
‘火热嘴唇’被欺负的太过火,鹰眼太自恋,节奏拖,没准因为电影放映时恰逢越战,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换掉影片放映时的背景,很一般的电影。 |
|
不知所云 毕竟是离我太遥远的环境,完全不能理解 |
|
“满嘴的忠君爱国,一肚子男盗女娼”用来形容护士长为首的所谓“正规军小丑”再合适不过了。好玩的是,自从洗澡被众人围观后护士长大受刺激性情大变(?)竟然与鹰眼那帮家伙“同流合污”了哈哈哈。前面很拖,索性从自杀葬礼开始渐入佳境,澡堂事件、日本之旅、橄榄球混战,哎哟笑点要爆掉了喂! |
|
7/10。奥特曼很讲究调度和漂亮的灯光设计,凭借渐近的变焦镜头加强戏剧感,开场第一个航拍镜头极具气势,不仅介绍场景也利用偷吉普车开往营地的反类型手法颠覆了战争英雄形象,影片最经典的场景可能是模仿耶稣最后的晚餐:暖黄色氛围下,从军乐吹奏者摄影机运动到帐篷内围绕餐桌的白大褂们,想自杀的同性恋伙伴饮酒告别躺进棺材;变焦镜头巧妙的地方还有火辣嘴唇和弗兰克产生激情,镜头向画面边缘的深处推进显示窗外有人偷窥,结合脱裤子拉链的叫床声,精确控制了戏谑的情势;奥特曼模糊了韩战背景推动反战意识:群演戴着越南人的斗笠,鹰眼开车游玩碰巧拍摄战争纪录片的美军经过,持摄影机的女兵让鹰眼说几句带回家,鹰眼哑口了一会悲伤地喊出爸爸,虽然鹰眼把野战医院当观赏女上校裸体的游乐场,把长官办公室用作高尔夫球场,但内心深处是战争的悲伤。 |
|
这片子感觉很像是那个黑色经典小说《Catch 22》,虽然小说我都没读完,英文不好。这才发现那么烂俗的Suicide is Painless那首歌原版是这个电影里面的。我喜欢他整体感觉上的黑色幽默,虽然除了“最后的晚餐”那一幕其他我没有笑过。 |
|
这种拍法即便放倒今天也够大胆了:全程高能无主线,纯碎片式的叙述甚至是堆砌;散点透视无焦点,人人是主角,但人人又只是配角;每一个操作看似都犯了大忌,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的效果,用荒唐的手法去映射更荒唐的行为——即战争。奥特曼在自己的第一部大投资影片中就敢这么玩,真是个疯子。 |
|
比人道主义的反战电影要反战上百倍,是把战争本身当作一场游戏。反战的手法是,约翰列侬式的积极去拥抱性爱。性喜剧、群像、声音的重叠,还有速度感等特点,Altman可以说是非常美国的美国导演了。 |
|
【B-】感觉乱糟糟的,完全看不出好在哪里。那首歌好听。 |
|
罗伯特·奥特曼成名作&首部电影代表作,1970戛纳金棕榈。1.非常少见的黑色喜剧型战争片,稍有慢热,但愈往后愈火热爆笑,尤其是日本高尔夫之旅和橄榄球大乱斗。2.背景虽模糊地设定为韩战,实则影射越战,将陆军野战医院中最崇高严肃的救死扶伤使命与军医们乱性、疯狂、颓废、滑稽的娱乐生活相并置,手术台上依旧不乏嬉笑调侃,非常高级的反战拍法。3.奥特曼卓绝的热闹群戏与散点叙事功力在本片中已然彰显出来,还有无处不在的变焦推镜(远景中突然选一组人物并聚焦-放大),以及标签式的叠加混响的对白,恍若混乱无序的现实。4.结尾credits呈现方式——军营广播喇叭:“今晚放映的电影是《陆军野战医院》……”,简介过后便念出本片各个角色及演员名,配上角色镜头的蒙太奇。5.最后晚餐式自杀礼 & 偷录造爱广播恶作剧。6.主题曲[自杀无痛]。(9.0/10) |
|
一面嘲弄神圣、紧急和必要的一切,一面又从嘲弄本身进出自如,走向《现代启示录》的彻底反面,但震慑力却丝毫不亚于前者半分,科波拉将盛大的虚无搬演成了失败的神话,而在奥特曼的手上虚无成了一盘毫无底线的桌上游戏:恐怖(horror)是没有办法直视、议论和消解的,于是尽管离前线只有三英里之遥,尽管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尸体和伤口,一切将注意力引致现实的努力都将被视为众矢之的,被困在当下的人(Robert Duvall)无一例外地失去理智,而当下除了卑鄙、娱乐和殖民之外一无所有。描绘战争意味着描绘现代文明的最终态,因为一个残酷和光荣的名义往往为了铺盖弥天大谎而存在:虚无在此变得俯拾即是地可见,使得陋席和惯性无处遁形。 |
|
荒诞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愚弄了美国的侵略战争一把,它对于当年美国社会的影响远大于电影本身。 |
|
战后批判中的异类,粗犷的环境渲染高效写意,代入的情绪未必不比写实主义的残酷更现实,镜头弹性,远超过幽默里的小黑色,纵跳的揶揄不缺理性,独此一份的战争嬉皮士. |
|
因为大拇指,重看奥特曼。十年前太嫩,看了也白看。 |
|
四星半. 奥特曼在这部精彩的早期作品中全面实验了其标志性的风格:群像叙事、模糊一片的影调、交叠混杂的音轨、以及无处不在的变焦和长焦镜头(显然在球赛拍摄中大显身手), 尽管中部节奏稍有断裂,但最后半小时是毋庸置疑的大师手笔; 军队的荒唐与非理性并不作为悲剧呈现而被以喜剧形式解构,军纪/宗教的信徒日见其虚伪,而狂欢过后的嬉皮们亦将在离开军营时顿觉其空虚. 在右派主旋律回潮的今天,有必要多一星为这部新好莱坞杰作满溢的叛逆精神――哪怕它是迷茫年代一种"卑劣的反抗". |
|
越战 |
|
一般化,没说的那么好,还获奖提名无数。知道背景单一,以为是《编辑部的故事》那种,结果不是。 |
|
賤得要命 |
|
面世51年后才看此片,不管是嬉笑怒骂的尺度,还是替代结尾字幕的军营喇叭播报方式,迄今竟然没有太能超越的。 |
|
早期奥尔特曼作品。略微失望,尤其是遥想本片前一年横空出世的《逍遥骑士》……群像调度、长镜头设计、音轨叠加等个人标签已可见一斑,但不足之处还是在于用力过猛,反叛价值观输出太过粗暴直接。反战题材若不体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很难不让观众产生无病呻吟的既视感。奥尔特曼拿手的反讽绝活可能最适合的对象便是腐朽保守的好莱坞,《大玩家》证明了这一点。十分喜爱这位美国独立电影大师,但正如其所述,伟大的艺术是不讽刺的。 |
|
34岁的donald sutherland身上散发的无政府主义气息完胜一年后27岁的malcolm mcdowell,后者过于邪恶了 / suicide is painless是奥特曼的亲儿子写的 |
|
火热的嘴唇。。。 |
|
严正的冷嘲热讽,肃穆的揶揄讽刺,所有的崇高都在戏谑里崩塌了至上的价值和认知,而这种戏谑又看起来那样的一本正经,荒唐的叙事架构了一个荒谬的现实,战争只是一场人性嬉闹的欢腾,一如那场足球赛,从恪守到失范,最后演变成了一场混乱和放纵,但是当那些游戏者脱身之时,意识的前溯,是日常的宁和。 |
|
9.【剧作】从形式到内容的反传统,并不强调故事情节,未有任何战争场面,对军队的混乱,官僚主义、虚伪、犬儒等作风的抨击。|在好莱坞复兴期也是极富挑战,群像、即兴堪比后作纳什维尔(重要的一点是:在抢救戏上,所有人都带麦录音,后期叠音轨,这样复杂的充满画面却因口罩的缘故调度上变得更为轻松)。950 |
|
若非罗伯特·奥特曼这样坚定的反战创作者,难有几位美国导演愿意赤裸裸曝光美国军队内的臭不可闻。而几十年过去,面对那些对女性、同性恋、黑人极尽侮辱的桥段,仍有大批观众无法丈量黑色幽默和歧视的边界放生大笑,才真让人觉得思想涤荡任重道远。 |
|
喜剧效果不错 |
|
那首Suicide is Painless基本能把人乐疯 |
|
黑色幽默戏谑反战,典型的奥特曼式群像外加堪比怀尔德的高密度台词轰炸。不打起十二分精神脑筋全速运转吸收理清众多错综复杂、转瞬即逝的信息量,是享受不到奥特曼别出心裁的幽默的。 |
|
Robert Altman已然跻身我最爱的美国导演之一,很难想象将战争用这样的方式呈现,人生太艰难总得找点乐子,你看他们嬉皮笑脸,其实他们才是大彻大悟。 |
|
最后的晚餐太牛了…… 笑点太密集待重看 |
|
很搞笑,尤其是最后一场球赛,音乐也很爽,赞!五星推荐 |
|
这讽刺太狠了!别人的讽刺如果是话里带话藏一根针,奥特曼老爷爷这片子根本就是暴雨梨花针。 |
|
大兵、橄榄球、啦啦队,战场之外的战场,比利林恩的另外一种拍法。 |
|
#BJIFF 2025# 7.5。以遊戲化的口吻消解戰爭後方陣地的嚴肅性並勾勒角色行動的無意義。在人物群像編排難以為繼時,各類陰陽怪氣的喜劇元素被用以完成段落間的過渡。然而,喜劇本身被過度著力,其中最本真的吸引力與應實現的虛無感自始至終在相互拉扯。 |
|
现在来看依旧搞笑 |
|
我的娘啊。。。。。。。。。。。哈哈哈哈 |
|
哈,好喜欢。 |
|
hot lips都被驯服了 |
|
奥特曼开创了另一种表现越战的方法 |
|
好玩 |
|
it ain't gonna get funnier&deeper than that |
|
人家就是要这么调侃战争…… |
|
笑趴了!!! |
|
片子的时代性太强,很多笑料不能完全接收,但依然不乏很多亮点。韩国街头头戴斗笠的百姓让人明白奥特曼其实想说的是越战,结尾设计非常精彩,,声音的处理很有特点,烈焰红唇的转变也挺合理。 |
|
绝对的黑色经典,太搞笑了好么.. |
|
恶毒攻击了在冷领导指挥下一贯光荣正确的美国正规军 |
|
最喜欢的喜剧片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