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一夜,你看烟花我看你。烟花只一瞬,我却看你一世。 |
|
感慨那会儿导演们创作目的的纯粹,电影情怀的由衷,以及风格的独特性。是如今的这些导演们和这些作品们所不能企及。当《船歌》的第一句,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唱出来的时候,那种鼻尖倏地一酸,却又没有眼泪的心情真令人回味。不过《黄土高坡》也真的是亮点。 |
|
前半还有些纯朴民风的意思,后来洪金宝和张艾嘉来了感觉之后,就开始矫情了,两人居然多次当着张的未婚夫沉痛而深情地对望。。。到最后我都快吐了,洪居然在岸边追着两人的婚船,就像当年大陆片里常有的追着火车泪奔。。。。就差慢动作了。。是个男人你就把新娘劫下来啊,追个鬼啊。。。 |
|
时代感这个东西太有渲染力了,所有都很细腻,洪金宝很到位,而故事好就好在他们最后没有在一起,真实的才动情。 |
|
张婉婷出生在广东,之后去香港、美国。此片恰与她的人生轨迹、身份视角勾连起来,她用土味拍法拍真·土味,土得真实、举重若轻。电影始于爱情喜剧,两则题眼是“八两金”、“台山以前是海,如今是山”。内地在文革、改开、严打的一阵阵浪潮下面目全非,逼人出走美国的唐人街、世界的唐人街(香港);除了无奈外,不存在第二种“幻想中的选择”。
这种电影只有80年代才能拍出来,《八两金》算是搭上了末班车,再迟些年,农村图景兴许就不是这个样子了。靠还原是还原不出来的,现如今,哪怕是看《地久天长》这种极度注重还原的作品,都无法再还原出“沧海桑田”的质感。 |
|
可以说是张拍的最美的一部作品了,改革开放年代的衣锦还乡,两人互有灵犀的最隐忍的意迷情愁。在看似酸涩窘迫的掩遮下是挚忠的爱与千金都换的瑰宝八两,是乌鸦婆在黄昏离去时一回眸的苦口婆心。春天总要来的,那时他会追着你的嫁船隔河相诉。好一场望穿秋水。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
|
3.5星,结尾有点意思,还可以更简洁些。全片有一种非常真诚朴素的精神,这是最打动人的,洪金宝的演技真是厉害,看完感觉他最适合演这个角色。那种情感复杂的乡愁、身份的迷失、历史的苦痛,融合得很自然。张婉婷当时的状态真好。 |
|
完全出乎我意料的一部电影,直戳心底。我爱你却不能和你在一起,就已经够揪心和忧伤的了,还要载着你去做别人的新娘。加上离家与归家的乡愁,男人自尊的掩饰与脆弱,简直活脱脱就是我现在的写照。但是这次没有流泪 |
|
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片尾出现的那艘船真是神来之笔,一下子把整部影片拔高了不少,再配上罗大佑的《传说》是绝配:天地的变迁,沧海与桑田,到底改变了我什么;不如用我移山,不如将我填海,横竖也是传说。 |
|
《似水流年》姊妹篇,从船舶稻田的华南沿海水乡到谢伟雄的出现,相似之处很多(但张罗似乎更中意政治标语)。不同又在于,《八两金》的调子是从欢快到忧伤,而《似水流年》由始至终低沉到底。电影末尾是一场漫长的告别,萦绕不断的《船歌》,借离人身份的转变,直接道明了世事无常,沧海桑田 |
|
好的电影让人一生回味,张艾嘉面临的选择也放到我们每一个人面前,不像现在的电影,男主永远是好人,男二多好都是男二,生活不是这样的,人生不是这样的。生活往往是,你心里想的是一个,却不得已选了另一个啊。哎,看得心里略难受,到底该怎么选择……所谓的坚定是什么?不过也不必悲观,无论怎样的经历,对彼此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经历。这样也好,等年华老去,想想过去,沧海桑田,我也曾经遇到爱而不得的你。 |
|
出嫁那幕戏真的是和生活如出一辙啊,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奔走相告,感觉像走入了父母结婚那个瞬间。同样是潮汕农村,这部比《似水流年》多了几分平和。 |
|
男版的似水流年,与女儿家别样的情怀。为什么山上会有贝壳般的石头呢。所有的讲述,都有关沧海桑田。 |
|
移民三部曲收尾,前半段是《人在囧途》式折腾搞笑的返乡之旅,后半段陷入《似水流年》般情愫与乡愁。从文革到八零末的动荡时局,砖墙上的政策口号。海归遇上封建民俗,偶尔一点隐晦荤笑,洪金宝演文艺片不赖。飞机上的遗嘱,自由女神打火机,相亲送的鸡鸭鹅,教室前的坟堆,还有罗大佑那首《船歌》 |
|
情景编排与角色互动是有趣的,“我姐姐是左撇子!”……但这趣味性主要来自于港影自身的文化形态和风格习好。换言之,当纯港片看它才有趣,而当大陆故事看它让人尬尴。对于大陆背景人事物的刻画,本片依然没有摆脱那个年代许多港台涉陆题材作品的通病,难免滑向虚假空洞的符号与域外冷眼的嘲讽,“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这都不像是一首属于洪金宝与张艾嘉会唱的歌。两星半。 |
|
感情和细节都相当丰富的一部电影,一个打肿脸充胖子衣锦还乡的游子,一心想要儿子生二胎而躲回乡野的妹妹,一个冒充自己儿子的笔迹给自己老伴写了十几封家书的老父亲,一条等着儿时的主人归来的老狗,一个即将远嫁米国却对自己的表哥暗生情愫的姑娘,一首描写姑娘出嫁时的心情的歌谣还有一个时代的缩影,乡愁、亲情、爱情都交织在这么一部电影里了。 |
|
原来“船歌”是这个主题曲。 |
|
烟花很漂亮,总算是看过了。我最讨厌春天,因为春天未婚夫就会来接我。
出去和回来,选择与无奈,时代的印记点缀得恰到好处,情节有趣又深刻,洪金宝演得真好啊,张艾嘉也美得让人心动。整部电影没有说教,都是情感,很细腻的表达,好温柔的爱情电影,克制但美好。 |
|
1.闪耀在夜空中的烟花,一生中见过的最美丽的场景,望着烟花,却挂着一脸愁容,怀着悲伤的心情,陪伴在自己身边的,不是心里面的那个他;2.淳朴的乡情,淳朴的人们,淳朴的爱情,他们迷信,他们贫穷,他们愚笨,但是,他们却都有着一颗最美丽的心。 |
|
如果无视那些有意无意的嘲讽和鄙视。片子本身的乡愁和情感还是颇为动人的,。 |
|
“男人身上怎么能没有八两金?”文革时逃到美国的落魄的士佬洪金宝回乡探亲,半路接上了准备远嫁美国的服务员张艾嘉,此后的剧情有俩内容,一是封闭而怪诞的大陆奇观,二是洪张二人发乎情止于理的情愫,剧组在演示大陆风物上花了太多时间,以至洪张的感情从何而来显得突然——刚重逢时嫌她话多,何时来电了却从电影里看不出,而且洪金宝装逼做派和心里放不下却一味闹别扭的表现也不讨喜(八两金是借来的但他从头到尾没想还回去),片尾骑车追婚船更是直愣愣的硬煽。拍了不少大陆标语的特写,对比下徐克《金玉满堂》如何拍广州,这片子猎奇的动机未免太明显(教室里留着坟头还是笑到了)。记录了些历史时刻:89年台湾老兵探亲、金山客人人争抢。片尾洪金宝盯着半山的破龙舟,似乎在哀叹中华之破败,但这并不是洪张不能结合的理由。音乐是罗大佑和齐豫担纲 |
|
我是被《船歌》吸引来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对于八十年代的潮汕农村民风民情并无一手经验,于是编出来的故事是脱离现实的。前半程喜剧甚至闹剧的设计完全违和于潮汕背景,还有很多猎奇的镜头和场景,无法经受时间的检验。根本不能与现实主义的佳作《似水流年》相提并论。最大的价值是留下了一些潮汕和广州的纪实影像吧。 |
|
张婉婷移民三部曲最后一部,和《秋天的童话》一样,无法说出口的爱情,无法掌握的命运,当然还有罗大佑适时出现的为电影润色不少的配乐。 |
|
洪金宝真值得依靠,倒数第二场戏八两金送鸟嘴婆,刚好是她两个身板,她被挤在边上,却无比的安全,竟也搭配出如此的爱情,最后隔水相送见到古龙舟,天啦,这漂泊的念想在这小小的美丽村庄里,人的心果真是最大的。摄影不错的。 |
|
从回归到逃离,一头一尾点名时代的两种情绪。张婉婷用一个由美归田的视角,去亲历游览变化的农村形象,大部分的固守者与少数人的逃离者,形成一种同根同源又半路出家的背反文化,借此来表达一个他者视角下的农村变迁。但张婉婷的视角添加了过多的人为因素,表演过于张显的人物表演(农村群像)是强加于现实的设计。其实更好的是对于农村景观的捕捉和民俗歌谣的运用,通过这些意象化的模糊处理更能够表明时代的暧昧性,以及那些不能直言的历史。 |
|
“最憎春天,我未婚夫到了春天,就會來接我”。羅啟銳、張婉婷夫婦移民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和前兩部不同,轉換視角講述“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故事,以返鄉說他鄉,雖然盡可能以諧趣輕盈來講述,卻也難以消解滄海桑田的鄉愁和有緣無分的遺憾,即便有時候略顯鬧騰、有些情節不夠真實,也抵擋不住情感上的質樸與真摯,羅大佑的《船歌》《傳說》一出更是讓人心碎成渣。《小城之春》《似水流年》《暖》,類似的故事總是能夠一遍又一遍打動我。 |
|
罗大佑张婉婷张艾嘉洪金宝 想想看吧 还是四平八稳的文艺片 |
|
真是一个丰富有层次的剧本,剧本把时代性和国人的特点提炼得很棒,几个场景、几个眼神就胜过千言万语,拍出了一切尽在不言中的惆怅,也拍出了世事无常的沧桑感,而那段无疾而终的情愫更引得人无限唏嘘。 |
|
看到结尾竟然眼泪噼里啪啦往下掉,有好一阵儿都没有看电影看哭过了。张婉婷拍过很多移民,这部我个人感觉比发哥红姑的秋天的童话要更打动我(不过说实话,洪金宝张艾嘉这个组合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平凡版周润发钟楚红。。化学反应其实差不多)不过从故事本身来说,张婉婷当然还是有扬长避短,重点在细腻的情感流动和生活细节的生动,而不是对于移民身份、文化差异的反思和洞见。音乐找罗大佑真的是有点睛之效,齐豫的船歌在结尾响起的时候,张艾嘉穿着红嫁衣,戴着洪金宝给她的八两金,望着远处一直追着送嫁的船一路跑的洪金宝,特别动人。有的感情注定就是无疾而终、徒劳而返,甚至都无需付诸实际的努力,但是心里又有确确实实的期盼与落空,恋慕与哀愁。 |
|
#1080p# 淡淡的乡愁,因为简单纯粹而动人。真实生活中的张艾嘉那么勇敢,一定会抛下一切跟洪金宝走的吧 |
|
2016-07-16,收尾很不《乱》,很不蕴藉;感觉修复砸了,还不如DVD画面耐看 |
|
居然看出点《小城之春》的意思,做海龟多年,回到家乡依然是“发乎情,止于礼”。中国人的魅力就是始终处在一种“进退失据”的状态中,永远无法与自己和解。 |
|
最后洪金宝骑车的场景,像极了《秋天的童话》,只是张艾嘉与洪金宝的感情戏,无论是深度还是力度,跟《秋》片比较起来都是地下天上的差距,太空洞和莫名其妙了。这四星,完全是给风土人情的真实记录,以及导演出色的喜感营造的 |
|
张婉婷的“移民三部曲”,三个爱情故事说到底都是男方配不上女方。《非法移民》女主死于枪战,《秋天的童话》双方连确立关系的勇气都没有,《八两金》男送女出嫁。配着张婉婷在moma的Q&A,导演的爱情观基本是,即使互有感觉但条件不合适的两人,也难生活在一起。过程再美好,最后结果也是冷冰冰的。 |
|
摘下显得轻浮,戴上又觉沉重,令人不知如何是好的《八两金》可以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心底那些粗粗细细尤为繁茂的根。歌德曾经说过,不懂外语的人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语言。中国传统文化里亦有「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思想。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所以磁带在三部曲里成了最重要的道具——它不仅是《非法移民》的梦想、还是漂泊之人临时的居所,也是还乡之人最终的归宿。尽管那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烟火无法告知观众那份依恋与不舍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但家庭伦理的在场无疑是提醒了男女主人公:故土从未缺席,以及《那山那人那狗》从未改变。因为在作者看来,传统与现代原本就是《相爱相亲》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必是存在着一个难解难分的同心结。中西文化的碰撞最终化为一江水和一支歌,大概只有夫妻共同书写的剧本才会流露出那种「欲语还休」的默契。 |
|
以为最终要像秋天的童话结束,女方迟迟没有送礼,当然了人家新郎也没什么不好。原来是同一个导演,一个童话在秋天,一个不像童话在春天。一个人离开又回来,他不了解国外,也不知道国内四转十二插头三十六只脚。一个人向往离开又舍不得,等待她的同样会是走不出的唐人街和故乡的寄托。 |
|
不能否认张婉婷夫妇的电影是动人的,那种“情感是真,别的都假”的动人。就像高中班上那个女学习委员的作文,字字句句都是用用心心的,真诚过盛,反而让人无法投入。(为张艾嘉无死角美颜加一星) |
|
姐儿头上戴着杜鹃花呀 / 迎着风儿随浪逐彩霞 /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 水乡温柔何处是我家 / 船儿摇过春水不说话呀 / 随着歌儿划向梦里的他 / 嘴儿轻轻唱着不说话 / 水乡温柔象那梦里的画 / 嘴儿轻轻唱呀唱不休呀 / 年华飘过歌声似水流 /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 摇到风儿吹破天凉的秋 / 船儿摇过春水不停留呀 / 鱼儿双双结伴水底游 /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 水乡温柔来到天凉的秋 / 谁的船歌唱得声悠悠 / 谁家姑娘水乡泛扁舟 / 谁的梦中他呀不说话呀 / 谁的他呀何处是我的家 |
|
亲情,爱情,都被社会的变革与时间的长河所淹没在那曾经是海底的台山。唯有那永恒的八两黄金,见证着一切的悲欢离合。 |
|
“中国也很大啊~”“大!中国地大物博,人穷!”(张艾嘉好可爱;乡间风情画很美;监制岑建勋;音乐罗大佑,齐豫唱的《船歌》很好听。 |
|
1.因罗大佑的《衣锦还乡 电影音乐专辑》而找来《八两金》观影;2.和《运转手之恋》同日看片,挺巧,刚好都是关于“出租车司机”的爱情故事;3.年代感浓烈,看着那些乡下景色,一下子就唤起童年回忆,那些风土人味一去不复返了;4.“只生一胎,严控两胎。” 想起老一辈人讲起他们当初为了躲避“抓计划生育官员”所做的种种酸苦往事,看到猴子他妹怀孕躲在乡下就行,顿时觉得她“轻松”好多;5.相爱的人却不能相守,这是现实的残酷之一。 |
|
张艾嘉百搭啊。张罗的克制,是八两金在乌嘴婆闭眼时依然ki不了ss。特别鸣谢:汕头国际大酒店。//金像trivia:船头尺打不过高秋,八两金赢不了阿郎,双提的Sylvia输给了第一次拿金像的Maggie,那一年的罗大佑:船歌+你的样子+恋曲1990+飞砂风中转 |
|
又名《衣錦還鄉》,第一次看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二刷才真正看到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張艾嘉”一身紅衣踏上喜船,“洪金寶”在後面拼命追趕、船歌響起的時候,眼淚情不自禁地就流下來了。絢爛的煙火下未完成的吻,簡陋的拖拉機駕駛車座上最貴重的嫁妝,山崖下刻著龍頭的半朽木船,明明知道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明明相愛卻不能在一起,也試圖讓自己釋然,可每次都還是會被這樣的故事情節擊中。 |
|
張婉婷移民三部曲第三部,洪金寶與張艾嘉主演,羅大佑配樂 |
|
生孩子那段增可怕……不老的张艾嘉,换句话说其实是她从来没年轻过。 |
|
张婉婷真是个有魔力的导演,先是让舞枪的发哥散发出纯情大男孩儿的帅气,又能让弄棍的洪胖演绎出大条中年男人的内敛来 |
|
真好啊迷人的南方,看开头还感觉有一种异域风情的视角,慢慢渐入佳境。人要走远,内心里却更接近祖先了的感觉。 |
|
站在山上废弃的木船望尽归去来,异乡的流浪是归不去的梦,落叶与老根化作故乡的风尘。对故乡的认识不只落脚于物质条件的重认,还有关文化记忆:八两金的文化心理被猴子带着身上,又带回来作为对美国生活的指认,最后又随着远嫁美国的乌嘴婆继续旅行。故乡早已烙印为生活的印记,随着一个人去到天涯海角。天地变迁沧海桑田,到头来自我不会改变。(张婉婷这么喜欢欧亨利,把木棉花系在枝头这不是《最后一片树叶》么) |
|
太刻意了。洪金宝老爸的台词、洪金宝的台词,起不是他们那种身份的人说的话,那一刻他们全都编辑神鬼上身,变成了知识分子。
立意先行的文章不是好文章,立意先行的电影也不是好电影。
歌不错。 |
|
他是你的梦中乡,你是他的乡中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