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影是件私人的事情 我一点点都看不进去 |
|
长的又帅唱歌又好听又会弹吉他 |
|
年龄,只会给没有内在气质的人带去为难和困扰,而他们是不老的。 |
|
除了黑帮片犯罪片传记片,马丁·斯科塞斯就喜欢拍点儿音乐纪录片。而且拍的都是传奇大拿。这部三个半小时鲍勃迪伦纪录片说实话挺不错的,集中展现了鲍勃迪伦成名前后的那段时期,也可以叫《60年代的鲍勃迪伦》。访谈、音乐、演唱视频穿插剪辑。不过对鲍勃迪伦没有热爱之情的我就不怎么感冒了 |
|
一个人的历史,也是一个时代的历史,也是一段传奇的历史···吹口琴的男人好迷人···How does it feel,to be on your own,with no direction home,like a complete unknow,like a rolling stone? |
|
why would i become someone you are expecting me to be? |
|
乔布斯无比崇拜鲍勃迪伦,就像鲍勃迪伦无比崇拜伍迪革西一样,看起来鲍勃迪伦倒没有那么喜欢乔布斯,不过这部纪录片仍是Apple presents。两个人都没有什么家庭背景,都是辍学生,依靠伟大的个人魅力和才能引领时代。偏执、自负却善变,他们本身就是艺术品 |
|
斯科塞斯关注点更多在迪伦的音乐形成和转变,其他懒懒一表,不太有感触。他被拥趸为民众期待的政治领袖,差点走上天朝艺术家的道路。他朝着上方,张狂歌唱,像是面对一面涌上来的石墙。感激那场车祸,拯救了他,也清醒了民众的狰狞可爱的憨样。 |
|
你本来要的只是鲍勃.迪伦,马丁.斯科塞斯却给了你鲍勃.迪伦和他的时代——这就是老马丁的大格局。 |
|
除了确实是了解文学史/音乐史/社会运动的一课之外迪伦对我来说主流得有点无聊(还不如读迪伦托马斯 |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7j_cTKPYCs/ B面: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REe-T6-BHQ/ |
|
说话都想唱歌一样好听~
老了有点儿像chancellor 我不是故意的 哈哈 |
|
歌曲基本上都是准确的,可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提Edie,对工厂也只闪过了一个镜头,马导和滚石乐队那么熟,对工厂却讳莫如深,真是匪夷所思啊 |
|
长达3小时的纪录片。个人觉得比我不在那儿要好。大量的原始影像资料。穿插大量的乡村,蓝调,民谣歌曲。大量的人物访问实拍。很纯粹地记录了鲍勃迪伦半生的音乐旅程。值得收藏。 |
|
作为纪录片接近完美..以前不感冒的Dylan原来也很酷!娱乐媒体不管哪个时代都一样让人想扇他们~ |
|
细致而客观,可惜以前对他不了解。。 |
|
how does it feel? like a rolling stone! |
|
和托德海因斯那部《我不在那儿》可以对照来看,本片是基石,前者是方向,恍惚间突然理解了,这么多年过去人们依旧可以关注迪伦作品本身,或许那些遮遮掩掩和言不由衷,恰恰是他远离这个名利场的精明,能够真正维系自我的顶级艺术家大多精于此道,因此对于整合素材的斯科塞斯来说,本片在技术上花的心思显然更多(例如历时累计和瞬间爆发的交叉剪辑),于笔者而言印象比较深刻的则是迪伦对明尼苏达童年时代的描述,在白雪皑皑和浓烟滚滚中踌躇满志极目远眺的诗人,却再找不到来时的方向,一往无前,亦从此空无一物。 |
|
首先作为一名老Bob的歌迷,给五星那是一定的。婴儿肥,邋遢,公鸭嗓,怪异起伏的调调……喜欢果然是盲目的。还在不停的悔恨4月没能去北京听场他的演唱会时,一晃竟也过去半年了,也不知他有生之年我是否能如愿以偿的去听场现场。p.s Joan Baez这老太太咋越老越好看呢- 0 -真是是个有范儿的老太太啊 |
|
虽然吧我第一次听bob dylan这名的时候大哥已然七十多了= =不过我那会儿看过的所有关于他的书、照片还有听的所有歌全都是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所以我每次看到他七十多岁的样子都有一种特违和的穿越感= =不过还是太喜爱大哥的声音和各种萌!!!他那声配上口琴和吉他high的不能够了简直!!! |
|
"It struck me as funny that these guys at the summit of power, spiritual power, musical power, world fame, '65, May, June, were so unsure of their minds and speech."—Allen Ginsberg |
|
马丁大叔不止是影迷还是乐迷哦 |
|
我終於明白妳為什麼如此愛他了! |
|
很诚恳的表述,他便是这样的做自己,不去做政治却影响了世界。年代太纯净,人太美。感谢片子当中出现的大量的影像资料。还好这个世界有你这个传奇 |
|
Bob Dylan四月见 |
|
1. 从Bob Dylan拿起电吉他争议性地转型作为切入点,符合老马丁的风格,也符合Dylan的. 2. 一个人的经历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太震撼了. 3. 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赞颂自己家乡的人来,Dylan却能说出我生错了地方,我不属于这里.你无法决定你出生的地方,但你却能决定你应该去的地方. |
|
#3 很心酸但涤纶只在Xshout out应该也算是一种很高明的举动.. (the way dylon just switch his pronouns at him #涤纶他是一个非常尊重用语的人🥰 (confession: David Bowie / Bob Dylon / John Lennon.. there was a time i just couldnt tell the difference....) |
|
纪录片不闷,马丁和迪伦的双重享受! |
|
呃,我没能耐着性子看下去。。。对Bob Dylan没有认识没有共鸣,年代久远了吧。 |
|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好不好的歌,我只是写了自己的感觉。我不知道它会成为什么神圣的歌。 就像我不知道为什么你就是最神圣的音乐启蒙者。 |
|
流畅的剪辑.喜欢Martin. |
|
BOB DYLAN,那个你向他敬礼的人 |
|
赋予世界意义PK被世界赋予意义 |
|
去年冬天看的,老马丁加上dylan真是神奇的组合。一个社会学家眼中的拒绝标签化的抗议歌手......... |
|
看得出斯科塞斯对音乐有多热爱! |
|
看了四遍,太喜欢了!太迷恋了!我一个完全的局外人,居然会有这种反应,不可思议!决定再把 I'm Not There 和like a rolling stone一遍一遍地看。。。 |
|
年轻的bob那张毫无公害的苍白面庞真的很让人难以拒绝啊 |
|
鲍勃•迪伦是个不喜欢被贴上标签的人,只是做自己喜欢的音乐。马丁通过访谈的形式夹着若干场音乐现场还原从童年到1967年这段时间内的迪伦。 |
|
66年英格兰的一场演唱会,Bob Dylan一上台,便有人怒骂:"Judas(犹太叛徒)!".Boc Dylan回复:"I don't believe you!.......You are liar!"转身对乐队说:"Play it fucking loud!" Bob Dylan不会为任何人走回头,他明了艺术家要永远处于转变的状态.他强调独立去探索答案,blowing in the wind,随风飘荡 |
|
在一个诡异的时刻看到了这部电影,哈,最近成长的真多。感谢所有的负面体验,没有你们我也不会成长这么快。恩,贝兹和迪伦在台上唱歌的一瞬我想哭,三个多小时就像一分钟。 |
|
长达3个多小时,记录了民谣大师鲍勃·迪伦1961年到1966年间的的历程,原始影像资料+访谈,比较纯粹客观的记录。 |
|
不喜欢BOB DYLAN的人可以跳过了 |
|
还没死就给自己拍传记片? |
|
Who cares? |
|
I'm not sleepy and there is no place I'm going to. |
|
对于一个太有名的歌手我们应该怎样喜欢他 |
|
Baez回忆起当年恋情,说“我俩当时都有点baby fat,we were really young, Bob看上去是个穿得破烂的孩子,立即带出你的mother instinct”。 |
|
I’m just feeling the world, and the music just came instinctively ~ That’s the true music should be like… |
|
kind of boring.... |
|
不仅仅是dylan 还是那个时代 dylan和baez在一起的画面真是。。。太有爱了T T diamonds & rus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