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马尼亚老电影,看介绍很好看的样子,结果中间差点看睡了。这个导演塞尔玖·尼古莱耶斯库的作品倒值得关注一下。 |
|
单独看不如《清白的手》,结合一起看才完整够劲道。临检酒吧间、解救被劫持的托儿所以及修道院冬季狩猎三个场面非常经典,结果还是以暴制暴,罗曼最终只能解释为偶尔冲动。 |
|
【补標】译制经典 |
|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外国电影之一,尤其结尾。 |
|
4。这写着上影译制的怎么和长影译制的感觉这么像 |
|
岁月催人老,这部影片勾起我许多童年的回忆。那时候父亲买了一把玩具左轮枪给我,我在枪里只放一颗子弹,然后对同学说:要么我打死你,要么我打死自己。 |
|
2012年1月。2023年7月再看。上译配音施融、翁振新、富润生、杨文元、童自荣。当年可是真爱看,主要还是爱听配音 |
|
传统电影叙事节奏就是这样一板一眼,事无巨细,该紧张时紧张,该活泼时活泼,主角有鲜明动作特点,充满正义感,坏人猥亵,看人主要靠脸,于是显得老旧。感叹1973年罗已那般繁华文明,领先我至少20年,文革误啊。上译质量真心不错。 |
|
景深和焦点的运用值得注意:开头瞄准塞马卡、托儿所绑匪的倒下、最后的子弹和花等;枪战动作场面还不错,打猎、追车戏紧张刺激。带着点黑色电影的味道。从有些地方看细节处理不够成熟。上译配音还是不错。罗曼的鼻子真大…… |
|
小时候看过的老片 |
|
讲的啥内容全无印象了,好象还有部续集?还是此片是哪部电影的续集?先标记下。 |
|
最近言论吃紧啊,短评又被豆娘删 |
|
罗马尼亚的电影,无疑是那个年代在中国的观众最多的,如同齐奥塞斯库的名字出现在广播报刊的频率;
现在看来,他们还是有法律有教会的,甚至有黑社会。 |
|
罗马尼亚
|
|
回味尼古拉耶斯库的电影 |
|
http://www.56.com/w15/play_album-aid-10283776_vid-NTY5MzkzNTQ.html |
|
上译92分钟译制版。拖沓无聊,结尾的耍帅台词好好笑…… |
|
那么老的电影能拍到这样算是不错的了。那个年代,毫无什么法律可言,还是个人英雄主义,类似西部牛仔,靠枪能来解决一切。 |
|
罗曼警长英勇无敌,深入敌后,直捣黄龙。他让我想起了莫多万,他俩同样是正义的化身,同样单打独斗。化身教士潜伏教堂是个亮点。 |
|
哇塞 标准大片 |
|
罗曼警长的系列,老人家眼里的经典电影!《复仇》里面的莫多万是高调帅气的警长,而罗曼警长是个低调而睿智的。。。 |
|
尼古莱的黑色电影虽然看似粗糙但韵味却一点不比法国片来得粗浅。雷曼警长将战友生前给予的子弹一直留在身边,革命年代的友情与信仰随着一次又一次与犯罪分子的斗争见证最后沉默中的爆发。不得不说西装革履的警长形象成为60,70年代各国警匪片偏向塑造的角色,而雷曼这个角色也不仅是一味探案的英勇男人,他也是不断在与自己的心魔抗争。中段潜入修道院的部分画面较暗而且相当沉闷,但简练火爆的开头突击与干净利落的结尾一枪都能够扳回一城。褪色的胶片以及有限的成本并不能完全显示作品的暴力,但作为1973年的罗马尼亚作品,它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无论是耍帅还是内涵,它与许多好莱坞同期作品相比也并没有差很多。p. s. 配乐真心是一大亮点,时而紧张时而悠扬。 |
|
补登记。原来总觉得是《复仇》的续集。 |
|
罗马尼亚的枪战片,当时看得很带劲。(补记) |
|
从艺术性上来说水平不高,但从了解二战后罗马尼亚的政治形势演变了解东欧国家那段历史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又是弥足珍贵的。 |
|
这个好像跟《复仇》是一个系列的吧我记得?总之都是老爸的藏品,现在突然想起来都标记一下。 |
|
罗马尼亚的枪战片其实很经典 |
|
很好看 |
|
不错 |
|
莫多万警长开头就牺牲了,不过他的帅气潇洒流传到后面的三部曲。罗曼警长的硬汉风格在70年代也是国内少见的。 |
|
与《复仇》有关联,动作、警匪、枪战类型一样,很抓人的电影。那个年代罗马尼亚小国的电影已经甩我们几条街啦! |
|
在杀猪厂里枪战是这部电影么?印象里警长穿大衣戴礼帽追击射击的场面很酷! |
|
少年时代露天电影院的美好记忆——硬汉 |
|
3.5星 1945年的罗马尼真够乱的。 |
|
剿匪加反特 |
|
45年罗马尼亚,警察黑帮还有冰天雪地的修道院。场景和冲锋枪像教父。 |
|
最后一颗子弹,补卡上译厂 |
|
小时候的露天电影,只记得片名内容都忘了 |
|
穿风衣带礼帽成长在党旗下 |
|
上影厂译制名作。整部电影色调灰暗阴霾,与后来看的很多英国影片色彩较近。 |
|
记得好像是1981年,在江西南昌电影院看的。 |
|
小时候看过,当时也不知道这片子说的是啥内容。印象最深的就是罗曼探长在影片结尾处从塞马卡的别墅里一跃而下,尽然没事。。。太厉害了!现在想想蛮搞笑,呵呵。。。也算是童年的一个记忆吧。 |
|
电影的主旋律很带感 |
|
应该说影片对悬疑、紧张的节奏把控的还是不错,还有些黑色犯罪电影的味道,上译配音好听。 |
|
延续上一部,搭档的去世白去了。男主角没有搭档处理事情很麻烦,最后面对大反派改变以往风格直面自己最大缺点。把最珍贵的东西送到去世搭档坟前。 |
|
罗曼警长的故事,头绪有些乱,配乐不错! |
|
五六个配音员录完整部电影,童自荣也得配群杂。呵呵。 |
|
1973年罗马尼亚老片子,应该比同时期我国拍摄的同类片要放开很多,那个时代我们不可能在影片中出现夜总会穿三点式跳舞的美女,不可能出现妓院袒胸露背的妓女,这也是小时候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电影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甚至留下一定印象的部分原因。总体感觉影片在细节处理、情节交代上比较粗糙;配乐过多、过强,反而冲淡剧情了;反面人物或多或少有些脸谱化,当然比起我们同期的要弱些。罗曼警长有情有义、除暴安良的硬汉形象是树立起来了,倒淡化了他是一名共产党员警察的身份,给人感觉更像是一名美国西部牛仔啦。有质量挺好的国语配音。以现在的眼光,打6.0分吧。 |
|
73的电影!看完心里很不舒服,我们的电影和世界的差距太大了! |
|
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
翻译:赵文及
译制导演:毕克
录音:李建山
主要配音演员:
罗曼警长——施融
米克洛万——毕克
拉斯克里科——孙渝烽
赛马卡——杨文元
让赛马卡——盖文源
让赛马卡太太——苏秀
伊力瓦尔科——翁振新
巴尼卡——于鼎
局长——伍经伟
匪徒——戴学庐
眼镜神父——尚华
院长——周翰
德力根大叔——富润生
匪徒甲和匪徒乙——严崇德
管制委员会成员——童自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