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真水准,一定要沉下心来看。1.尤其喜欢前半段,是拿安哲的镜头来拍纪录片。曼谷那段未及重点,分散。2.拍的不是艺术家,而是贾自己要拍的东西。3.不惨感情的镜头,又不刻意隐忍,对我始终是个谜。4.有拍纪录片的冲动,此记。 |
|
贾导的纪录片总不及故事片拍得好,那种写实的风格放在故事片里是力量感,但放在纪录片里就疲软了不少。 |
|
刘小东,贾樟柯,以及个体的生命。那些画慢慢拉远,美得惊人。 |
|
谈到贾樟柯和刘小东就来看了这个片子。我揣测的理念没有明显的出入。片子确实很漫不经心,平静,没有到极致。亚洲的表情,《三峡好人》的起因。 |
|
三峡和曼谷,《三峡新移民》和《温床》,两个地方两幅画,一个纪录片。 |
|
刘小东群像能力,造型能力,太厉害了。就是一开始玩砖头的长镜头看不明白。 |
|
前边应该是在科长拍三峡好人的时候套拍的,用画家的眼睛去看世界,看到的的确和我们不太一样,但是刘小东作为普通男人的一面倒是蛮可爱! |
|
从三峡民工到泰国小姐。 |
|
一个画家从三峡到泰国,通过对人物的描绘表现对生命的关怀。 |
|
刘小东 |
|
呵呵 |
|
是东在先,三峡好人在后。于是我相信三峡好人是有感而发的,而海上传奇是无病呻吟的。 |
|
比想象中的差不止一点。 |
|
在學校看的.....每個鏡頭都充滿深刻的人文關懷, 三峽工人一段太感傷, 泰國一段好! 看後沒什麼, 越想越雋永的電影 |
|
东你个头 |
|
2008.5.20 DVD home |
|
拍得很生动,特别是中国人的脸。 |
|
刘小东 |
|
等谁给我画了个圈,我也叫他给我拍个纪录片 |
|
曲解现实 |
|
第一次看老贾的纪录片,一般吧,单纯的展现。 |
|
10.25 好久没看过贾科长的片子了,山河之前热身。结果好难看Orz,贾的散和刘的慢气质上不协调。后三峡片段犹可,谢谢林强。另外就记得关于生命力反复的做作诠释= = |
|
不论其立意和涵义如何如何,但是很显然,我觉得贾樟柯还不会拍纪录片,叙事散乱,他是否分清了纪录片与电影的界限?两幅《温床》不错,最后导演感谢了《淹没》的导演。 |
|
比较凑合,主要是不自然。 |
|
跟三峡好人一起看,感觉会更好。 |
|
能想着去记录三峡必须是真艺术家。艺术家表述部分都太tm深动和深刻了 |
|
妓女民工和政府 |
|
对比他以前那些生动细腻的底层派纪录片,只能说越主流越失望。 |
|
纪录片中有着贾樟柯平静水面下好似喷薄而出的表达 |
|
刘小东是真的对具象的人感兴趣,对人的生命历程感兴趣。 |
|
有点无聊 |
|
《温床》好!刘小东怎么不带变老的! |
|
哈哈哈 |
|
只是一部纪录片。。 |
|
一如既往对刘晓东无感。找不出喜欢的理由浪费胶片+1 |
|
刘小东终于走下来了! |
|
你们尽情吹捧,我保留意见。 |
|
叫人看不下去……………… |
|
没看下去。。 |
|
东也是个三峡好人。 |
|
本片是导演贾樟柯拍摄《三峡好人》时的同期纪录片,记录画家刘小东在四川和泰国创作,可能是本人没有艺术细胞吧,看起来有点无聊的说。 |
|
算是看过最风格化的纪录片了 |
|
闷闷的艺术 |
|
三峡的记录影像应该是震撼到贾樟柯的,拍泰国明显有些抓不到地域风情,所以把未表达出来的心思都放到《三峡好人》了。 |
|
过于随心所欲,像在长江里独杆钓鱼,突然发现明明可以撒一张更大的网。结果只是引出《三峡好人》故事。中国人和泰国人在镜头前的表现差异,很有意思。 |
|
没那么喜欢。但意外发现《三峡好人》中韩三明从废墟走过、遇见墙壁坍塌的桥段竟然是来源于这部纪录片。真实与虚拟的界限,在他的电影里真是摸不着了。 |
|
我怎么就觉得刘小东是伪艺术呢 |
|
好画家 好导演 烂片 |
|
自由带来的痛苦是无形的 |
|
怎么拍的泰国 女的像小姐男的像马仔 “大雕”呵呵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