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下集应该合并条目啊,本来就是一部电影嘛。义气剥开了是政治,政治剥开了还有个人的惺惺相惜,惺惺相惜的背后最终还是利益的算计。这才是好看的江湖片。 |
|
《双雄会》,1984年的电影,虽然也存在一定瑕疵,然总体来说,堪称我国明末题材电影的佼佼者。本来明末题材的电影本来就少,演员的选拔上,真为传神。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人,称赞就是真人影像也毫不夸张,美髯公张献忠! |
|
腾讯看到的,要不是点进去还真的不知道这就是陈凯歌父亲导演的那部根据茅盾文学奖改的《李自成》第二卷,人物塑造很80年代,服化道确实吊打如今的古装片,明朝官帽到底有没有帽正 |
|
许还山的李自成绵里藏针,可还是被杨在葆的张献忠粗中有细力压一筹。 |
|
1984年 |
|
看过 |
|
不愧是老电影!经典 |
|
这拍片意识是凌驾于大陆同时代的 |
|
有关明朝电影里的佼佼者!拍的不错,导演不愧是陈导他爸! |
|
服化道认真还原,表演一丝不苟,节奏掌握得准,台词功夫到家,每个镜头都调动足了情绪再拍,观赏体验就像近距离看话剧 |
|
我靠,张李交锋真的是太精彩了!真是碟中碟中谍,各种反转和各种隐含话语让人大呼过瘾,明明只有文戏但是仍然能闻金戈之音,老艺术家们塑造的闯王和西王形象真的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当然,就我个人而言啊,我脑补的小枣可能还要更年轻点?更清秀点?毕竟小枣其实就算是死也没有到四十岁〔才三十八岁就挂了〕,故事里小枣才三十二,正是青春年华,而且根据顾老先生说李自成和李岩实际上是一人,那小枣应该其实是个面容隽秀但是又不失英气的青年男子才是啊,电影里演的有点老气了。但是八大王意外的合我的脑补,就是这样一个桃花眼深深,顾盼神飞的美髯公,但是其实敬轩你还比小枣都要小十几天〔小枣是秋分生的,敬轩是十月份生的〕,所以其实可能真实历史上敬轩的是一位浓颜系大美男? |
|
李自成之于张献忠,好比刘邦之于项羽,毛教员之于蒋校长,所谓“双雄会”,也不过是“鸿门宴”和“重庆谈判”的另一个版本。陈怀恺拍明朝年代戏,其匠人精神堪比胡金铨,但风格与审美又大有不同。总的来说,这部慕名已久的《双雄会》也不过是个文人意气的“故事”而已,当不得“历史”看。 |
|
表演绝了。很多人夸服装,其实最考究的是道具,室内摆设家具,在其他影视中很少看到这样的水平 |
|
篡改历史,而且是不能接受的那种。 |
|
本来画面就糊的看不清人脸,还那么多夜景戏,完全就是一锅黑糊糊了 |
|
想归顺体制内,就得忍受各种鸟气 |
|
可能是看多了快节奏的电影,看到下一部明显有点乏了 |
|
下部聚焦双雄相会 颇有许都刘备会曹操 鸿门霸王宴沛公之感 两人都是当世豪杰 曾共举义旗 如今亦敌亦友
不同的是 剧情并没有给出多少悬疑感 重点刻画双方的个性与如何达成合作 李向张坦明需分清敌友 于是结成利益共同体 并更加完成了李的光辉形象 仁义并存的歌名领秀 让人崇敬
本片同时非常具有实感 服化道都是依照古书古画所做 画面色彩艳丽 镜头表达也颇具张力 可惜画面因年代缘故加上并不著名 比较模糊 很可惜
许还山的李自成演的非常好 大多时候我对他的印象都是老书生 这一部的李自成非常有英武的男性气质 同台的张也不落下风 有种京戏中的曹操气质 奸雄枭雄 还暗戳戳的说他滥杀(美髯公张献忠 理胡子就要杀人 令人难绷 |
|
考究 |
|
上集为《义送摇旗》(“双雄”:李自成、郝摇旗),下集为《谷城会献》(“双雄”:李自成、张献忠),都有对应的李自成故事连环画 |
|
很不错的历史片,陈怀皑放开手脚独立完成的大作,看得出有相当功力,两大主演演的也好,尤其杨在葆的八大王很出色 |
|
又重温了这部佳作!八十年代出了好多类似的古装剧,都很精彩!从人物刻划到服装道具,试问现在哪部古装片能跟它匹敌?!真的是大退步哇! |
|
对明朝的面貌还原的非常逼真。宫廷守卫的帽子、兵器是根据明朝古画《出警入跸图》还原的。大臣的官服参照了明朝徽州容像,官帽没有帽正。更难得是,大臣在奏事的时候还随身携带着笏板,笏板是当时用来记录上奏皇帝的事情,相当于今天演讲记不住,搞个小抄在手里。
对张献忠,李自成多有美化。
李自成的演员演出了李自成豪气干云,儒雅大度的气质。 |
|
期待以后出修复版,双雄的史诗。 |
|
闯王缺谋士和军师,同时也没有商量好下一步怎么具体治国,怎么应对满清的来犯等关键问题 |
|
双雄相会,言语间流露出丝丝的杀气,最终的联盟,也彻底宣告了大明的覆亡 |
|
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塑造的非常好 可惜双雄相会 、两虎相争的戏剧张力还是稍显不足 7分 |
|
3.5 |
|
勉强及格。1905网络版。这部分主要是李、张谷城会,局势有点把上部分李自成和郝摇旗的关系对调过来的意思——徐以显一直拉着献忠八老婆跟孙可望暗杀李自成,李自成让郝摇旗用自己旗号去河南搅局的安排至此显出了意义,当然主要还是张献忠的主观在决定故事走向,杨在葆的表演压过了许还山,跟巡按夫人玩wink、痛骂式练兵、跟李自成摊牌时听说万不得已大家阵前决胜时拍桌子叫好,匪气豪气都在身上,从表演、台词到声线都是80年代国产电影这类角色的凝练表达。全片看似沉静的李自成,也会冒出一句“不过是添些孤儿寡妇罢了”,偶尔露出峥嵘来。老神仙、八老婆等角色也都可信并立体。大场面主要是张献忠练兵那段,其它都是室内戏了,演员们都接的住,戏是好看的。张献忠最后说留着李自成有用,他到底是打什么算盘呢?这份城府超越了一般农民领袖的银幕形象 |
|
2022-10-28 |
|
天下英贼唯闯王与献耳 |
|
没有什么大场面,但是人物勾心斗角刻画的颇有深度。嘴上喊着“好兄弟”,可是全都留了一手,想弄死对方。李自成形象比较高大全,而张献忠被刻画成一个曹操(奸雄)加项羽(意气用事)的混合体。朝廷方面,完全没有刻画孙传庭和贺仁龙。 |
|
陈凯歌之父的作品,上部78分钟,下部97分钟,分两部播倒是没必要,一气呵成地看下来才爽。上部讲李自成南原兵败后,队伍离散,处境危急,下半部讲李自成策反已归顺大明的张献忠,三方角力,斗智斗勇,大有“闯王只身赴鸿门,八大王意气放刘邦”的味道,剧情老派、古典,影片也好,原著也好,都只是借明末农民起义的外衣,讲穷途末路和权谋争斗,我中华亘古不变的主题!虽然现在可以看到的影片画质不佳,但也难掩杨在葆的张献忠出彩出众。 |
|
李自成 张献忠
九思
双雄聚古城,星火重燎原
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
三次会晤,层层推进
背后戳他脊梁骨,指指点点,骂他软骨头
眼下咱们是瞎子背瘸子,谁也离不开谁 |
|
20230626 |
|
在姓社姓资没有搞清楚的时代拍摄的农民起义军题材电影说明了搞江湖未必代表先进生产力,影片对明朝风貌之还原,服化道美术对细节之考据数字化时代都无可比拟,三眼铳 范阳笠,都来自于出警入跸图,官服 来自徽州官象都是一手的文物资料。今天还有几部影视剧如此考据?我们都差得太远了! |
|
2016-01-20,比上部精彩许多,张力十足,杨在葆的张献忠堪称一绝 |
|
嬉笑怒骂性格鲜明草莽气十足的八大王衬托得李自成单薄得只剩语重心长和政治正确。杨在葆口音重了点,有时听不清台词说些什么。 |
|
无条件满分!!!! |
|
张献忠的角色太棒了,还被称为美髯公......以前看书了解他屠蜀,真心觉得他是个疯子杀人狂,而且现在也有学者推断出他有精神疾病,做出这些事也就不奇怪了。看完整部电影,故事和角色都还不错,台词很有传统社会的韵味,虽然分成两集是真的长。然后是出名的服化道,可以说这服化道的复原简直是精良!老一辈电影人,不管是大陆还是港台,都有愿意真正用心去做这件事的人,将历史片拍出历史的质感。上至朝堂,下至街市,能将服饰复原到如此逼真,可谓精细,使整部电影看起来就是一群明朝人的真实录像。 |
|
有一说一,影片无论是服装、布景及对白绝对是古风古韵,两位老戏骨对李、张二人的演绎也是极为传神,尤其是杨在葆稍胜一筹,陈凯歌的老爹对于影片节奏与氛围的掌控还是不错。P.S.明明是一部影片,不明白豆瓣为何做成两个条目~ |
|
“这帮狗官,黑眼珠子只认白银子。” |
|
补标,历史片佳作,对李自成、张献忠的刻画,可与老三国主要人物相比。 |
|
整部戏拍的不急不缓,张弛有度。整个赴会过程,充斥着杀机,同时,也有李闯王泰然自若,侃侃而谈。两个枭雄聚首,全凭义气二字,到最后能够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彰显英雄豪气。 |
|
1985.02.14 |
|
画质还是很差,大胡子张献忠很有趣,李自成不像起义军领袖,倒像是我党政委了哈哈 |
|
双男主的戏确实不好强分高下,感觉许还山老师不仅可以演闯王李自成,这张脸演刘备也不错。相比之下,台词更加丰富的张献忠被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正确评价农民起义,既要看革命性也要看局限性,这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但近三十年来,想要彻底批倒批臭的声音越来越多。魏阉之后,东林也有诸多嫌弃水凉的人。李自成像从十三陵前面搬走了,这其实也没什么。但是真正背离人民的人,终将被人民背弃。真要是有一天,张屠夫再杀回来把你们给献了,可别再哭着说自己是冤枉的。 |
|
贵在真实。 |
|
看片名和时代背景,以为是一部很“武”的片子,可没想到却相当的“文”,陈老爷子的功力确实不一般,只是闯王的形象略显单薄,没有八大王引人注目,杨在葆的表演也在许还山之上。 |
|
张献忠格局太小 |